查看原文
其他

这群四川交通人,用新理念重建梦幻川九路


观景台、服务区、骑游道,风格各异的挡墙饰面,“地暖式”路面融冰融雪,全过程数字信息集成——灾后恢复重建的川主寺至九寨沟县城段公路(简称新川九路)经过3年多建设,即将全部完工。

▲新川九路具有藏族元素的边坡挡墙


该项目连接了黄龙、九寨两大世界自然遗产,也是交通运输部、四川省联合打造的“新示范”“新标杆”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大量创新成果。

该项目牵头设计单位——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省公路设计院公司)攻坚克难,在项目设计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了技术支撑和先导作用。


▲新川九路



多方案比选 创灾后重建典范
‹‹‹


在设计上,省公路设计院公司坚持精细化创作和灵活设计,高度重视方案遴选和细节处理。

省公路设计院公司通过改线主动绕避5处危害性极大的高位崩塌,量力处置原路可控的地质灾害。同时,该公司建立了地质灾害数据库,研发空天地一体化联合监测技术,对16处无法彻底处置的地质灾害点实施监测预警,将灾害危害性降到最低。

对于地震及次生灾害突出、难以完全处置的九倒拐路段,该公司通过多方案比选,最终选择长隧道绕避方案,并将原九倒拐路段保留,作为旅游支线和应急通道,极大地提高了抗灾能力。

同时,通过对新建隧道、洞口部分互通、立交桥及其桥下调头车道、交通组织等进行综合研究和系统设计,该公司有效解决了国道过境与九寨沟景区旅游交通转换、缓堵保畅等全面融合问题。

▲新川九路九寨隧道出口装配式生态挡墙


省公路设计院公司综合运用现代技术方法,研发重建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先进成熟技术,提升了新川九路的质量效率、服务水平及工程品质。

冰雪路面防控与监测预警新技术,通过智能化环路热管融雪,实现提前预热、融雪化冰,应用低冰点主动抗凝冰,实现小雪可融、大雪易清;智能监测与分析预警系统,设置了种类齐全的外场监测终端,全面采集了交通、地灾、路况等数据;建立监测与分析预警系统,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实现交通流、道路运行、突发事件、重大灾害、交通旅游融合等数据的综合分析,及时预警;创新智慧信息服务,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实现信息定制化推送,满足群众需求。

以人为本 打造风景廊道
‹‹‹


省公路设计院公司深度梳理思考了人与路、景、游的需求关系,研究形成“重现川九路,交融路景游,梦幻风景线,畅享安美愉”的新主题。

该项目建立了生态特征解析与综合调控方法,研发植物筛选与组合调控技术,开发功能协同的植物种植材料和适应不同生境的植物种植新材料、结构与功能构造。

对边坡绿化、挡防工程,省公路设计院公司进行了生态无痕修复和无边界化处理,桥梁、建筑突出结构和材料的本质美,隧道洞门、特殊地段挡墙采取针对性装饰雕绘,融入人文文化元素;对沿线风景采用露、透、诱、封,借景为主,少用雕琢,让沿线风景亮丽显露。

▲新川九路甘海子慢游道


新川九路沿线还合理布设了2处停车区、2处观景台、5处养护站兼旅游驿站、1处露营地、1条骑游道,并利用原路多处路侧停靠带,丰富多元化游览需求和体验。

通过创新公路与景区旅游共融,新川九路将沿线保护区、公园、自然风景、红色文化、藏羌人文等元素化作景区,作为九寨沟核心景区的旅游缓冲区,将川九路重建成为与景区旅游功能相匹配的慢游公路。

前方有仙境,沿途是风景。如今,新川九路即将惊艳亮相,全长123公里的路线蜿蜒穿行在蓝天白云下的草原、森林、峡谷之间,与自然浑然天成,美不胜收。

往期回顾

加快建设交通强省,全力当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建设开路先锋

罗佳明接受采访:聚焦“双碳”目标,促进四川交通运输绿色转型

厅与甘孜州会商研究交通运输工作

全会面对面丨罗佳明:锚定“双碳”目标,推动四川交通运输领域“五转”


来源:中国交通报

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轻触下方公众号名片可跳转至公众号主页

关注、查看更方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