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地名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宜击水,宜荡舟,名园曰荟萃,聚九州英彦,乐居青莱,且康且健;或静思,或问难,大学称华东,育四海桃李,志在寰宇,乃武乃文。”
——杨光华,1986年11月
在石大
我们对“创造太阳”、“荟萃广场”等名字并不陌生
但是,你真的完全熟悉石大吗?
你是否知道
这些名字背后
有着独特的故事
今天柚子就带大家探访石大的小建筑
在欣赏美景的同时
挖掘这些建筑物名字背后的故事
(以下地名按照首字母顺序排列)
创造太阳
正对南门,面朝大海,被称为石大女神的创造太阳雕塑屹立在光华大道上,是石大标志性建筑之一。
雕塑按照女大学生的形象设计而成,是学校主体的象征,她代表着石大学子努力开发新能源,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因此,作者唐大禧给她命名为创造太阳。创造太阳女神像是高高举起一本书,指引着万千石油学子在科学的殿堂上攀登 ,激励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石大学子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光华大道
光华大道是从南门通向子元广场的南北向道路,进入南门,走过的第一条道路就是光华大道。
初入校园,我们微笑着在光华大道上撒下最快乐的时光;离开校园时,回首望着走过的最后一条路,带着对未来的憧憬驶向远方。
光华,寓意石大学子迎朝阳普华光,亦有纪念“华东石油学院”院长、石油大学第一任校长杨光华之意。
荟萃广场
荟萃广场位于荟萃餐厅北侧,玉兰苑西侧,是每年学生举办各种晚会、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场所。
清晨,部分学子们在荟萃广场进行晨读,书声琅琅,传遍了整个荟萃广场。周末,全校各学生组织在这竞相开展活动,寂寥的广场顿时热闹起来。
事实上,学校很多建筑都与荟萃二字有关,青岛校区的荟萃广场、荟萃餐厅、荟萃青年,东营校区的荟萃园、荟萃湖等。荟萃一词和石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承载了石大人的青春岁月,见证了石大的变迁。“荟萃”二字既凸显石大集天南海北人杰于一堂,又寓意石大会像繁盛的草木不断蓬勃发展。
磕头机
磕头机是学校的特色建筑之一,从校医院通向工科楼的黄河路上便有一座。在电机带动下,油田上的抽油机一上一下大幅度摆动,像人在不停磕头,所以很多人形象的称它为“磕头机”。
不知疲倦的磕头机,坚定地屹立在土壤中,寄托着石油人熊熊燃烧的豪情,诉说着石油人任劳任怨的故事。磕头机连接着滚滚石油的命脉,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经受岁月的洗礼,以充沛的热情迎接着石大辉煌的明天。
求索园
求索园中草色青青,绿树如茵,如诗如画,让人沉醉。枝头的藤蔓缀成一处小亭,走近小亭,在绿叶的庇护中,顿时神清气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索两个字取于屈原的名作《离骚》,意为追求、探索,“求索”就是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探求人生和事业的理想境界。作为石大学子的一员,我们定要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时刻警醒身上担负的使命,为真理而奋斗、献身。
逸夫楼
石大的逸夫楼靠近南门,常常举办很多大型活动、讲座,学子们在这里和各界学术泰斗进行交流、学习。
全国各地的学校里,几乎都有一座“逸夫楼”,这是由邵氏影业创始人邵逸夫捐款建造的大楼。邵先生的奉献精神以一所所教学楼的形式传递给全国各地,传递给所有的石大学子。
大家可能知道逸夫楼的来历,但不一定会知道它背后流传的这个小故事。如果你见过很多逸夫楼,也足够细心的话,会发现有些逸夫楼上的“逸”字少了一点。如果大楼是邵逸夫全额出资建造,则“逸”字没有缺少一点;在当地核算所需费用时,若超出邵逸夫的预算,“逸”字的最后一个点会缺笔。
知行路
还记得这条妖风肆虐的路吗,石大所有的风似乎都集中在这里,请记住这条曾经让我们乱了发型的小道——知行路。知行取自“明德博学,知行合一”,是对石大师生的美好期许,意在要求石大师生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认认真真求知,踏踏实实行动。
子元广场
子元广场位于图书馆南面,创造太阳雕塑北侧,是学校的中心广场。
谈到它的取名,不得不提起我们的老院长——闫子元。1954年,闫子元调入北京石油学院担任院长,后兼任党委书记,是北京石油学院首任院长兼党委书记。
闫子元在任期间,北京石油学院成为全国重点高校和北京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后来,为纪念这位老院长、老书记,学校将图书馆南面的广场命名为子元广场。
致远路
致远路位于工科楼A,B,C,D座北侧,是石大学子军训、打篮球、晨跑的时候时常经过的小路。夜幕下,路灯高高耸立,闪着明亮的灯光,像立正站岗的士兵,守卫着正在工科楼学习的石大学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取自于诸葛亮的诗句,意为实现远大的理想,成就事业抱负,体现了一种矢志不渝的精神,提醒着每一个石大学子唯有身心安宁恬静,才能实现伟大的理想。
大家还知道哪些石大建筑物的小故事吗
快到评论区一起分享吧
往期推荐
摄影 | 马望辉
编辑 | 唐梦
责任编辑 | 李佳佳
审核 | 刘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