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奖人物专访(一)丨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他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在石大,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勤学苦练、踏实工作
他们立足岗位、拼搏奋斗
他们用文字书写青春,用科技创造辉煌
他们就是
“中国石油大学校长奖”获得者
今天就让小柚子带你去了解其中的五位优秀青年!他们分别是来自化学工程学院的李杰、石油工程学院的宋文辉、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阜斌、国际教育学院的卡佳以及文法学院的杜楠玥,接下来就让我们去看看他们不一样的青春吧!
李杰
作为博士研究生的一员,李杰始终以勤奋严谨、埋头创新的态度对待科研和学习,致力于农林废弃物能源化综合利用系列关键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杰夜以继日地钻研下,系统开展了农林废弃物分级热解气化原创性技术反应机理、适宜反应条件和强化调控机制的研究,还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工业中试实验研究,构建了农林废弃物分级热解气化技术工艺包,系统解决了传统气化工艺碳转化率低、燃气热值低及酚水/焦油二次污染的问题,并为“农林废弃物复合流化床分级热解气化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李杰认为,做科研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开放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擅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同时,还需要保持一颗好奇心,他认为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是培养自己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前提,也是使自己进行创新的原动力。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李杰不仅是科研实验室里的佼佼者,而且他还深受导师研以致用的科研育人理念,积极推动研究成果“走出去”。他作为团队负责人斩获教育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等一系列科技竞赛奖励,还在导师的带领下,为解决能源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三农”问题贡献了自己作为科研人的力量。
当谈到自己在科研实践中的收获时,李杰表示,最大的收获是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都能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凡事应当是不盲从、不轻信、不依赖,多问几个“为什么”,经过自己头脑思考明白以后再接受。
“没有脚踏实地建立起来的东西,就无法形成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撑。”他是勤奋严谨,埋头创新,务真求实的科研人,他是脚踏实地、技术求实,勇担责任的社会人,他更是一名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优秀石大学子,他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证明:青年学生要用努力和汗水铺路,因为没有任何困难可以将青春挡住。
//////////
宋文辉“坚定信念,潜心研究”是宋文辉一直以来的宗旨。他在博士期间潜心研究,努力创新,创建了一套页岩气藏孔隙尺度流动模拟方法,解决了页岩实验难以开展,测试准确性难以保障的技术瓶颈,为页岩气藏高效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业精于勤,厚积薄发”是宋文辉多年的学习宣言。宋文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他2014年代表我校赴荷兰第一次进入全球石油知识竞赛Petrobowl总决赛,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超出常人的创新思维,击败一众石油人才,进入全球32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路走来,宋文辉的所有困难和挫折都成为他的勋章。思路决定出路,平台决定高度。2014年被选拔为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全国名额50名)。2015年硕博连读硕士期间选派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非常规油气开发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2018年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高水平公派研究生项目。在2017年国际多孔介质协会全球年会、2018年全球应用能源年会、2018年国际数字岩心年会上做英文口头报告。
“恭谨谦逊,知恩图报”是他的为人之道。宋文辉常常说自己的成绩离不开石大这一卓越平台,离不开导师们的悉心教导,离不开同学们的鼓励帮助。他知道,在唐岛湾畔的这十年,是石大包容着他,培养着他;是导师指导着他,敦促着他;是同学陪伴着他,关心着他。是石大的学术氛围和优越环境让他一次次的选择留下,不忍离开。“他国增见闻,学成早日归”。他在国外学习交流的时候,时刻惦念着祖国的石油事业,憧憬着石大的发展前景。一了解到外国的高端技术,宋文辉就计划着牢牢掌握并把它带回中国。
一路走来,他将一直秉承“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不懈努力,让人生闪光,为中国加油!
//////////
陈阜斌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陈阜斌以石大学子特有的那份创新和锐意进取精神,书写出了别样的青春。他坚信,正因以梦为马,纵使风雪载途,也终能寻得春暖花开。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一直以来,陈阜斌一直勤奋上进,不断锤炼自身。为了发展寻油核“芯”,他带队自主设计“地震信号时频变换”软件模块,寻找能够稳定快捷地实现信号不同域变换的方法;为了锻炼理性与逻辑思维,他积极参加专业类竞赛,不断学习新知识;在研究国家级创业计划训练项目时,为了实现高水平成果转化,他前往北京、东营进行技术调研,160多天奋战到深夜。
为了给自闭症患者的生命带去温暖,陈阜斌先后前往北京、天津、内蒙古等地调研7家自闭症扶助中心,深度访谈124名患者及亲属,记录3万余字一手材料。2018年9月,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的一员,参加了第73届联合国大会,发表“自闭症就业新方法”的主题演讲,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也为他点赞。他带领的团队事迹被中国青年报、共青团中央、新闻联播等媒体报道210余次。他说,释放正能量,带动更多的人温暖这个世界,是他最自豪的事情。
忆往昔,少年意气,心系“中南海”;盼来归,铁肩道义,不负“石油情”。石大给予陈阜斌的不只是知识和能力,更是价值和情怀。没有一个寒冬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他将一直努力奋斗,做一名寒冬中释放温暖的人,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
//////////
卡佳“交得其道,千里同好”,这是卡佳的真实印证。来自俄罗斯的她本着友好交流合作的初心,为合作强自身,为发展勇承担。在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媒体引导方面焕发自身风采。
2019年5月,上合峰会地方政府合作峰会在重庆召开,作为身在青岛的留学生的她主动请缨,为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州长与重庆市委书记的会谈担任翻译。她先后被CCTV1、CCTV4、山东电视、青岛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媒体采访报道,为石大品牌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得知自己的血是RH阴性O型的“熊猫血”后,她坚持每年义务为中国献血,现在累计献血已超过3500毫升;“撒播希望,贴近社会”,2018年CCTV4《外国人在中国》摄制组以她为题材制作了一期关于“希望工程”的节目。这期节目中她来到了来安徽省马鞍山市一个偏僻农村——卜陈村。在与当地退休教师叶连平交流与实地调研中,她发现了孩子们对外部世界的渴望,于是用自己的资源给这里的孩子和俄罗斯同龄学生组织了一次中俄连线,给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户,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理念。
“春华秋实,不忘前行;互通互鉴,中俄同行”。以勤奋刻苦,成人生精彩卓绝之硕果;以人文担当,成中俄友好交流之先锋。未来卡佳将继续努力,弘扬石大精神,脚踏实地,走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
杜楠玥“弘扬传统文化需要我们静心来去阅读,沉淀自己。”作为一名石大中文人,杜楠玥这样说。大一入学之初,她加入了中外学生联谊协会,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一颗文化传播的种子也渐渐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中华文化的传播是任重道远的,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用开放的眼光去看待和接纳。无论是对内弘扬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对外展示中华文化的传播,都还需要我们每个人一起努力。”正因厚积,方能薄发。作为一名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她在勤学中沉淀积累,在笃行中绽放光彩。
从文学院保研辅导员到学校团委兼职副书记,从懵懵懂懂到能够独当一面,杜楠玥在学生工作的道路上一干就是4年。进入文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后,杜楠玥负责本科2016级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分管学院资助工作、少数民族工作、女生工作。她接过凌晨2点的学生家长的电话,也曾发着烧陪学生去过医院。“与我而言,学生工作就是用青春对话青春,用梦想守护梦想,选择了这份工作,就是选择了一份责任,而我愿意一直走下去。”
2018年6月,她先后带领35名“小浪花”、76名志愿者分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进行志愿服务,团队以高水准、零失误、零投诉的严谨工作,圆满完成志愿服务工作,向世界展示石大学子的青春力量,获评学校“青春建功新时代先进集体”。
如果要给自己的2019年定义一个关键词的话,杜楠玥说,那一定是“创造太阳”。回忆起排练话剧的那四个月,她感慨道:“我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熬了多少个通宵,但是我清楚的记着,剧本的第20页上写着‘学仙不如干石油’。”她带领着团队一起努力,于是2019年6月大型原创话剧《创造太阳》首演大获成功,9月作为迎新话剧再度上演。
杜楠玥以奋斗浇灌青春,因为心怀理想,所以一往无前。正如她所说:“我将坚守石大人 ‘惟真惟实’的初心,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继续砥砺奋进,行稳致远。”
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
春华秋实,不忘前行
实事求是,艰苦奋斗
勤奋严谨,埋头创新
以奋斗浇灌青春
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
努力奋进
积极向上
你也可以是下一个获奖者!!
五四精神,传承有我 (二)| 这是石大青年的五四风采!
文字来源 | 张耀中 田赛燕 刘异凡 王子豪 王瑞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