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必须知道的2016全球创新十大趋势(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文版)

科尔尼公司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2-06-24


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意外的商业世界。大概10年前,没有人会想到iPhone的崛起,想不到以Uber为代表的共享经济的出现。但就在这10年间,从国家、地区到企业,通过创新的技术、商业模式以及跨界合作,这个世界创造各种意外。当下,创新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识,它不再只是技术领域别出心裁的想法,甚至成为企业、国家最重要也是唯一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源泉。


在2016年再看创新,经历过前期的创新低潮,全球创新成为关注的新焦点。
过去一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包括科尔尼咨询在内的多个相关机构,对全球128个经济体进行深入研究,它们占世界人口的92%,占世界GDP的98%,推出《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后台留言告知您的邮箱,马上呈寄该报告中文版)
以下是小编对此次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的研读,highlight了其中10个最值得注意的全球创新趋势,希望帮助到你和你的企业运用“全球创新”的方略,制胜未来。 以下哪些观点促使你有新的思考?欢迎在文末留言告诉我们。 
1
弥合创新鸿沟——创新正在变得越来越全球化,但差距依然存在 GII排名表明,多年来,创新领先者的全球多元化水平很高。瑞士连续第六年稳居榜首。
但是,与实现创新环境的日趋平衡相反,研究和创新出现了多极化分布。大部分活动仍然集中在高收入经济体和巴西、中国、印度和南非等部分中等收入经济体。只有中国缩小了与美国等富裕国家在研发支出或其他创新投入和产出指标方面的差距。其他中等收入经济体仍然相差甚远,特别是在制度、人力资本和研究、基础设施以及创意产出支柱方面的差距。
即便是中等收入国家,它们中的大部分仍然通过来自发达经济体的技术转让获得主要针对国内问题的解决方案。发展中国家需要清楚地阐明它们自己的创新需求,并战略性地开展工作以满足这些需求,而不是只为全球化公司的创新网络添砖加瓦。
瑞士连续第六年稳居榜首

2
“技术民族主义”——创新有时仍不会被描绘成一种全球双赢 当一个国家的主体产生了更多的科学或工程学科毕业生或更多的专利,这些成就会被其他国家看作是一种竞争威胁,而非一种机会。从国外引进的技术或技术密集型服务通常会被各国看作是一种成本而非收益。国家被视为是“竞争者而非合作者”。
总的来说,政策制定者时常担心全球创新会造成国家层面的国内创新体系被“挖空”。他们的优先关注点是把人才和投资留在本国。更为糟糕的是,“技术民族主义政策”在很多国家普遍存在。
应把全球创新作为全球双赢发展来理解——所有人都有可能从全球创新中受益。
印度领跑中南亚地区创新排名
3
避免“失去的10年”——通过全球创新避免陷入持续低增长模式 全球经济尚未回到正轨。人们对未来产出增长低迷和生产力水平低下存在着切实的关切。在这种情况下,寻找新的生产力源头和未来增长点成为各方优先考虑的重点。
创新界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更为系统地将研发扩展至其他中低收入经济体,避免过于依赖有限几个国家带动全球研发的增长。人们迫切希望政策制定者加大对于创新的公共投资,以扩大短期需求,促进长期增长潜力。成功的创新战略不能通过“时行时停”的方式实施:如果研发支出或针对创新者的激励措施不能得到维系,过去几年来所积累的进展就会快速丧失殆尽。
亚洲的崛起与创新息息相关

4
莫迷恋数字——研发绝对支出或国内研究人员、科学和工程专业毕业生或科学出版物的绝对数量,不能保证创新体系取得成功 提高科学和工程专业毕业生占比等举措,常常被当作建立完善创新体系的万灵药。为了避免完全采用量化方法,一种做法是对创新的质量进行研究,评估大学、科学产出和专利的价值,GII采用的正是这种方法。高水平的质量仍然是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领先者的一个显著特征。中国是唯一一个创新质量不亚于领先者的中等收入国家。
但需要考虑的因素还不止于此。高质量的创新投入和产出通常反映出还存在有利于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富有活力和成效的其他因素。在理想的情况下,这些系统可实现自我维持,发展轨迹自下而上,并无需反复通过政策或政府来驱动创新。
如果政府过犹不及,如果它们挑选技术,则可能很快会降低实现自我维持且有机的创新生态系统的可能性。为创业和创新提供足够的空间;为个人、学生、小型公司等草根力量提供正确的激励和鼓励;以及经常对现状提出质疑的一定程度的“自由使用权”,这些都是需要具备的一些要素。
对于政府来说,在干预和放任之间取得平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挑战性。
以色列以“创业的国度”美称而闻名全世界

5
全球创新的思维——全球化研发程度仍然主要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研发活动仍集中在本国 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对于地理分散化的成本和效益仍在探索中。管理全球研发不仅限于对外国研发团队进行协调——它涉及对创新转移进行管理而不论公司忠诚度和所有权,以及对收益进行分配而不论总部所在何处。
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建立多样的本地和国际伙伴关系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大部分公司没有为在全球范围内识别、选择、建立和运行以及退出伙伴关系设立充分的流程。 
6
更包容的创新观——非研发的创新支出是从技术创新中获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侧重于以研发为基础的技术产品创新,主要是在内部产生,并且集中在制造行业。创新过程的概念特点是闭合、内部和本地化的过程。技术突破必须是“根本性的”,并产生于“全球知识前沿”。这一特征描述意味着存在领先和落后国家,低收入或中低收入经济体只能迎头追赶。
在今天,创新能力更多地被认为是利用新技术组合的能力;它接受增量式创新和“无需研究的创新”的概念。非研发的创新支出是从技术创新中获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人们意识到增量式创新会对发展产生影响。
来自非洲的惊喜,体现了更具包容性的创新观

7
“经常失败,快速失败”——公司作为国家创新的参与者,需要建立新的企业创新文化
高收入国家中的大部分公司——特别是中小企业——以及新兴经济体中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是在公司中心进行所有的产品开发和创新活动。
为了从全球创新中获益,需要树立新的企业创新文化。这涉及简化等级关系,以及在研发活动、供应链管理和营销中加强跨职能合作;能够带来新视角和技能的多元化人才库;鼓励承担风险的环境;以及对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模型和创新平台进行尝试和试验。
创新失败率肯定会存在。之所以那些领先公司的创新失败率没有更高,是因为它们基于创新的多个环节设计出了一套科学的流程,每个决策都不是凭感觉做出的,而是用数据说话。产品创新主要凭老板个人感觉进行决策,创新失败率达到了90%。
所以,要采用“经常失败,快速失败”的方法,鼓励员工冒险,并且不把失败妖魔化。
整体而言,拉美地区的创新潜力尚未充分发掘

8
跟随策略失灵——跟着市场自然走,采用跟随战略的时代过去了。现在你必须设法让自己与众不同才能生存
过去30余年,中国企业家基本有两条商业逻辑:其一,对于有领先意识的企业家来说,就是把全球各地的技术拿过来,然后利用低成本劳动力实现高增长和高利润;其二,更多的企业采取了跟随战略,他们深知中国市场容量巨大,跟着市场走就可以赚钱。
但近几年来,上述商业逻辑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解决方案只有一个——创新。
从“为中国创新”、“在中国创新”到“中国式创新”

9
CEO=首席创新官——构筑创新组合能力是降低创新风险的保障
以往企业把创新产品推出来,然后设法让市场来接受就行,创新并非是CEO最紧要 的事,创新只是由研发部经理负责,现在情况完全改变,市场波动剧烈,竞争复杂化,跨界颠覆随时袭来大多数成功的公司都是由CEO亲自推动创新,并且把建立创新体系、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作为他们的首要职责之一。
消费品企业的销售规模超过100亿之后,企业要想进一步成长,创新就要成为核心驱动要素,那么根据创新风险级别,要匹配高、中、低等各类风险的创新组合,每一类中又要规划N个产品,用以最大化平衡创新风险,避免其中一个或几个产品的失败拖垮整个企业。 
10
生态系统创新——生态系统正在成为企业创新的高级形态,并且它一定是国际化的而非封闭性
科技正在推动着全球范围内的整合——物与物的整合,人与人的整合,人与物的整合,组织与组织的整合——这种整合的速度非常迅速,结果是产生越来越多的生态系统。
科技的发展使每一家企业都有条件逐步构建一个生态系统或参与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生态系统更准确识用户需求,通过创新能够迅速地满足需求,生态系统中的需求识别、资源组合以及价值变现的速度和准确性远高于之前的传统的价值链体系,因此更能适应如今剧烈变化的市场环境。
有代表性的城市是企业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范本。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很多公司变大之后,人均创新是减少的,而随着一个城市的规模不断变大,其人均创新是不断增加的,比如波士顿、旧金山等。原因是城市是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人和商业都是自组织的角色,每个角色都会与其他角色通过碰撞产生更多创新火花。
一国创新力的强盛有赖于其创新生态系统的繁荣

欢迎参与投票:


科尔尼管理咨询科尔尼是一家注册于英国的全球领先的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目前在4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从1926年以来,我们始终是全球各行各业领先企业可信赖的顾问之选。科尔尼实行合伙人所有制并由全球合伙人共同管理。我们致力于为客户在最关键的商业决策上提供成效立显、优势益彰的解决方案。欲了解更多有关科尔尼的信息,敬请访问:www.atkearney.com或www.atkearney.cn官方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