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点|数治城市“最强大脑”,为何长在云栖小镇?

韩一丹 杭州杂志 2021-10-19

这五年来,每年10月,有几万人会突然聚集到杭州西湖区一个叫云栖小镇的地方开会。这些人都是来自世界各地“最聪明”的人——有诺贝尔奖得主、信息科学家、互联网大咖、数据分析大牛。


今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栖小镇,考察凝聚了杭州“云智慧”的城市大脑,这里成为了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数治城市的“最强大脑”,为何长在云栖小镇?

    


01

从无到有  一座小镇窥见未来


“坚持你相信的,相信你坚持的。”云栖小镇街角,飞天5K雕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
这是一场无迹可寻的打破与重建。2002年,云栖小镇所在的转塘区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传统工业园区,多年未见明显成效。2005年,因为园区与之江板块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定位不符,开始重新调整规划,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彼时这里叫“转塘科技经济园”。
经营了一段时间,依然不温不火,相比于杭州城区其他区域,这时的转塘“太不成熟”——山多水多地块小,歪歪扭扭的乡村路,连往返市中心的公交车也没有。然而,有两个人促成了它的脱胎换骨——被誉为“中国云计算之父”的王坚和当时转塘园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吕钢锋。
2008年,王坚进入阿里,提出“要让阿里拥有自己的技术”。2009年阿里云成立,王坚任总裁,着手研发内核“飞天”系统。这段时间,王坚遭受了人生中最大的质疑和否定——阿里云耗费巨资却迟迟做不出成绩,将近 80%的工程师因看不到希望选择了离职。尽管如此,王坚始终坚信自己:“2010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确定杭州等五个城市为云计算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在我眼里至关重要。”
同样坚信“云”的吕钢锋在中央党校学习时,了解到亚马逊、谷歌这些科技巨头都在做云计算。于是,他不仅把毕业论文方向改为云计算,还一心琢磨着让园区走云计算这条路。“开始提云计算时都没人信,他们觉得我是开玩笑,要为没听说过的产业搞一个园区?”虽然阻力重重,但吕钢锋觉得,云计算产业肯定会发展,这是被社会需求决定的。

命运将他和王坚安排到了一起。一次活动中,吕钢锋见到了王坚,两人“一拍即合”,并且“越拍越合”。2011年7月,阿里云宣布成立10亿元云基金,用于云计算生态链建设。同年10月,转塘科技经济园变身为杭州云计算产业园,奠定了云计算大数据的产业发展方向。
钱塘江畔,五云山南,云计算栖息之地,2013年10月,云栖小镇正式得名,完成了它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云计算产业园区再到云计算特色小镇的“四级跳”。而它的每一次转身,都暗合国家新的发展理念,既完成了转型升级又保护了绿水青山。



02

   协同创新 自由生长的“生态”秘诀


2013年的云栖小镇,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10月举行的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上,将近4000人拉着行李箱、端着盒饭,在一块铺满石子的空地上站着开完了会。就在这一天,5000台计算机在此落地,“飞天 5K”建成,阿里巴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外提供5K云计算服务能力的公司。


2013年,仅有8家涉云企业入驻云栖小镇。到2016年,阿里云入驻云栖小镇;两年后,阿里飞天园区建成,4000余名工程师入驻。云栖小镇发展之迅速,就像镇上的标志性建筑云栖会展中心——从施工到建成只用了85天。
如今,伴随着云栖小镇一同成长的阿里云,已成为仅次于亚马逊 AWS 和微软Azure 的全球第三朵“云”。小镇已有1000余家涉云企业进驻,聚集了全国70%以上的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的高端人才,小镇配套商业街、产业空间60万方,成为国家3A级旅游区,真正成为了“天上飘着创新‘彩云’”的沃土。
▲ 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
有科技梦想,也有诗情画意的云栖小镇,被看作是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发源地,它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周世锋总结云栖小镇成功的关键是两点:
一是与众不同的运营模式——“政府引导、名企引领”的模式。二是打造良好的创业生态——“创新牧场”+“产业黑土”+“科技蓝天”。“创新牧场”——打造草根创业者的创新平台;“产业黑土”——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平台;“科技蓝天”——占领科技和人才的制高点。
政府通过“腾笼换鸟”“筑巢引凤”,打造产业空间,集聚产业要素、做优服务体系。正是“腾笼换鸟”,才有了 20 万平方米拎包入驻的创业空间、近 2万平方米的众创空间、逾万平方米的工程师社区、近千套房源的国际青年社区和多个公寓项目,满足小镇企业和居民的办公和生活需求。西湖区创业创新“黄金20条”、引进海内外人才的“325”计划等政策,让小镇创业和创新的极客文化氛围火热浓郁。
小镇有一群超级明星企业,既有云计算行业龙头阿里云,也有智能 4.0 代表富士康集团,还有英特尔、银杏谷、数梦工场、华通、中航联创等企业,还有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研发中心、杭州电子商务研究院等。它们带来顶尖科技人才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大项目。
以创业者为主体,是云栖小镇最有创新活力的部分。政府和名企共同搭建平台,为草根创业者提供一片自由生长的“创新牧场”,为他们整合世界一流的设计、研发、制造、检测、电商、融资等基础服务,让他们茁壮成长,并构建起产业生态圈。每年的云栖大会也由管委会和企业共同组织发起,典型的“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让“创新牧场”和整合平台运营起来。
“名誉镇长”王坚对这种协同创新模式非常肯定:“云栖小镇的可贵在于,政府和企业不是分工,而是叠加作用,都尽了自己200%的努力。”


03

     城市大脑“云生态”模式的复刻


城市大脑为什么会长在云栖小镇?答案显而易见。
城市大脑依托的是超大规模的算力支撑,云计算就是城市级数据处理的先决条件。所以,云栖小镇之于城市大脑,就如同母亲之于孩子,血脉相通、基因相连。
尽管杭州已经有了云计算产业优势,但想要实现城市大脑的使命——解决城市“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弊病,依然面临两大瓶颈:

第一,如果想用数字治理城市,势必需要政府开放数据资源,此前,国内外都没有先例;

第二,就算政府愿意给数据,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数据形式五花八门,如何进行统一调配,技术上也很难实现。


尽管“难上加难”,2016年4月起,由杭州市政府主导,交警、城管、建委等11个政府部门和西湖区参与,联合阿里云等13 家企业,在云栖小镇开始了杭州城市大脑的研发。


2016年10月,杭州城市大脑在云栖大会上发布了1.0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一次给出了“确定”的答案。2018年,杭州云栖工程院设立,重点建设城市大脑的核心——“大脑中枢”系统。如今,城市大脑已经升级到 3.0版,完成了从“治堵”向“治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并已走出了杭州,全国有500多座城市宣布建设城市大脑。
▲ 杭州城市大脑探悟馆效果图


“我很自豪,杭州是第一个意识到计算和数据如此重要的城市,并真正把理念付诸行动。我当然要尽我所能,去帮助更多的创新得以实现。”正如王坚所说,一如云计算一样,杭州城市大脑从云栖小镇走出,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并刷新所有人的认知,最终开创出新的领域。
“像培育‘云生态’那样,培育‘城市大脑生态’。”有了“云生态”珠玉在前,杭州培育城市大脑可以说驾轻就熟。
2019年4月,由国有企业控股,社会企业和研发团队参股的杭州城市大脑有限公司在云栖小镇成立,主要使命是丰富城市大脑应用场景及对城市大脑进行运营推广。2019年12月30日,杭州城市大脑产业协同创新基地授牌成立,由杭州市数据资源局与西湖区领衔,共同打造城市大脑产业基地的新未来。
“这是云栖小镇在培育‘城市大脑生态’关键时刻的关键之举。”杭州城市大脑产业协同创新基地产业负责人表示。在杭州城市大脑启动、研发、扩展的过程当中,云栖小镇已经聚集了60个团队和企业,有城市大脑研发的志愿机构,如云栖工程院;有云计算大数据龙头企业成立新的城市大脑事业部,如阿里云、数梦工场、华通云等;还有在大脑研发过程中孵化出来的新创企业,它们已经初步构成了“城市大脑生态”。


目前,云栖小镇已经拟定了一系列针对“城市大脑生态”的相关政策。在人才补助、房租补助、科研补助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同时,一支投资总额达20亿元的“城市大脑产业基金”即将启航。城市大脑相关产业的项目和企业一旦通过认定,便可获得来自政府与社会层面“上不封顶”的资金支持。这也是国内率先问世的城市大脑的产业基金,再一次开创了行业的先河。
而在更大的范围内,西湖区也将云栖小镇作为核心,建设数字经济的“突破地”“实践地”和“触媒地”。西湖区还启动了“云栖小镇 2.0 版”建设,调动全区资源,以城市大脑相关产业为突破口,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百亿产值、千亿市值的城市大脑产业集群。


“城市大脑是杭州带给世界的礼物。”王坚曾经豪言壮语,而城市大脑终将会像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一样,在这个时代影响整个世界。


本文刊登于《杭州》杂志2020年第9期



推荐阅读

王坚:城市大脑,“算力时代”的治理机遇

城市大脑有多强?这48 个应用场景,个个与你有关!



作者:韩一丹

编辑:毛婷

投稿信箱:hangzhouzazhi@163.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杭州杂志
中共杭州市委机关刊物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