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物分享|2021年壶瓶山猛禽过境监测报告

舒青童话 心近自然
2024-09-09

编者按:壶瓶山可能是湖南省发现的第一条猛禽迁徙的通道,经过几年的持续监测获得了不少有用的数据,在猛禽的监测过程中更发现了多个湖南省新纪录鸟种如:褐冠鹃隼、靴隼雕等,舒校长多年如一日的监测更是为湖南的猛禽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今年我们在长沙也发现猛禽迁徙的路线,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学习舒校长的方式将长沙的猛禽监测好。



首先声明:
1、此报告为个人监测报告,“科学性”严重不足,且本文还在不断完善中,如要参考请联系本人,“抄袭”慎重。
2、特别致谢长沙小友“林科大-胡珂”、“葉子”给了很多好建议,还有长沙小友彭武订正了文中多处错误,真诚欢迎专家们多多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完成明年的监测后进一步完善。


摘要: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猛禽现已记录42种,其中,鹰隼类(日行性)27种(保护区数据),约占全国日行性猛禽种数的41%,监测点记录达25种(少灰背隼和大鵟),占区内记录总种数的92.6%,这既说明了壶瓶山在全国猛禽迁徙监测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又说明了加强区内猛禽过境监测对摸清境内猛禽活动规律及物种类型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猛禽过境监测 报告


继2015年4月首次发现壶瓶山春季猛禽过境通道后,2019年10月我们再次确定了壶瓶山秋季猛禽过境通道的存在,2020年对壶瓶山过境猛禽进行了试监测,春季(4月15天,5月10天)25天不连续监测记录23种2050只猛禽,秋季17天(9月3天,10月14天)不连续监测记录21种1047只猛禽。


根据监测到的种数与数量情况,为了弄清壶瓶山在全国猛禽迁徙通道中的位置,今年开始了比较系统的监测,春季从3月开始至6月初结束,秋季从9月开始至10月底结束,两个迁徙季分别进行了33天和45天的实际监测,分别记录了23种4270只和22种2021只猛禽,总数量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一、壶瓶山的位置与自然环境:


壶瓶山地处东北——西南走向的武陵山脉东北端,属于云贵高原向东部低山丘陵的过渡地带。从更大尺度的范围来看,壶瓶山处于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的东侧边缘区,介于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从行政区域看,壶瓶山位于湖南省的西北端。


壶瓶山的地形区位(底图来源见水印)


壶瓶山在湖南省的位置(图源于网络)


从我国候鸟迁徙规律来看,壶瓶山与重庆平行岭一样,处于中部迁徙通道的中心地段,只是二者一为武陵山系东侧一为武陵山系西侧而已。


从气候条件来看,壶瓶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夏主要是受东南季风影响,秋冬则主要受从西伯利亚来的西北风控制,由于地处山地地形区,气候还同时受局部地形影响,春夏季节,虽然西部有云贵高原阻挡,但在高空仍会有微弱的西南季风影响——这点或许是壶瓶山春秋猛禽迁徙数量差异的一个关键原因。


综合地形与气候两个方面的因素,壶瓶山能够成为猛禽迁徙通道似乎有其必然性。


壶瓶山在我国猛禽迁徙通道上的位置(底图:美境自然)


二、壶瓶山过境猛禽监测点的位置及环境概况:


 壶瓶山过境猛禽监测区(29°58'28.84"N, 110°52'26.33"E,海拔 619 m)位于长岭村万丈塔组“界上”的山脊鞍部,有一长约200米宽约80米的茶园和旱地,这块区域的南北两端各有一个山头,南侧山头高约650米,北侧山头高约670米;东侧是施家河河谷,谷底是壶瓶山境内海拔最低点(海拔220米),西侧是黄莲河河谷与平洞村(小盆地地形),海拔约240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混交次生林,顶冠层有马尾松与少量枫、楠等,中间层油茶、盐扶木为主体,灌木层由继木、黄栌等组成,植被封闭度较好。


这里因地处鞍部,东西两侧河谷上升气流常在早晨形成较大的雾,特别是西侧,雾大且消散时间较长,猛禽过境期间的气温春季在15——34度之间,秋季则是10——38度之间(2021年秋的记录),监测区域的周边有几个小水塘,万丈塔有大片农地,其中还有几亩水田,施家河也有大片农地,整个区域自然生态环境良好,野猪、猪獾、松鼠及两爬类动物活动频繁,各种林鸟、昆虫种类繁多,老百姓的生态保护意识较好,这片区域客观上对猛禽迁徙没有潜在的影响因素…


监测点环境示意图
说明:蓝色箭头处为监测点,底图来源于“奥维地图”


三、壶瓶山已监测记录到的日行性猛禽名录:


自2019年开始监测以来,壶瓶山已记录到的日行性过境猛禽见下表1。

20 灰脸鵟鹰,因截图导致丢失(编者注)

注:“鸟种编号”为《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的编号。另外,监测点同期记录的三种鸮没有统计在列,它们是:领鸺鹠、红角鸮和斑头鸺鹠。


2020年增加靴隼雕(春季)、乌雕(秋季),2021年增加苍鹰(秋季)2020秋有一笔黑翅鸢的记录,但因没有获得特征明显的照片,故未列入2020年增加的靴隼雕今年春季有2次记录,乌雕今年秋季有4次记录,似乎可以肯定壶瓶山是它们稳定通过的迁徙路径。


四、壶瓶山2021年春秋两季过境猛禽监测原始记录:


表2:春季猛禽过境监测记录


表3:秋季猛禽监测记录


从监测记录看,壶瓶山猛禽过境的高峰期春季是4月25日至5月15日之间(2020年同)秋季是9月20日至10月20日之间,最高峰的时段春季恰好在“五一”假期,秋季在“十一”假期稍后一点(2020年同)。


五、迁徙猛禽的日活动规律:


1、春季(表4,统计图1):


2、秋季(表5,统计图2):


可以看出,春秋猛禽迁徙期间,一日活动情况基本一致,10:00——11:00是过境高峰期。


六、2021年监测点的记录次数与全县记录次数的对比:


表6、7,表中“校正次数”为剔除了监测点重复记录的次数,全县记录的数据来源于“中国鸟类记录中心”平台。

表6、春季监测点过境猛禽记录次数与全县记录次数对比


表7、秋季监测点过境猛禽记录次数与全县记录次数对比


说明:监测点记录的25种猛禽中,只在春季记录到的猛禽有鹗、靴隼雕和金雕,而只在秋季记录到的有乌雕和苍鹰。


春季监测点与全县记录次数比较柱状图


秋季监测点与全县记录次数比较柱状图


将猛禽监测点的数据与全县(这个“全县”记录猛禽的次数实际上有90%是在壶瓶山境内的记录,不在壶瓶山境内记录的次数相当少,有一个直接原因:本县发记录的多是壶瓶山籍的人,而非本县籍的“鸟人”也多在壶瓶山境内开展观鸟活动)的数据比较。


可以看出:1、春季仅监测点有记录的猛禽是:鹗、靴隼雕、白腹隼雕、鹊鹞四种。秋季仅监测点有记录的猛禽是:褐冠鹃隼、白腹隼雕、乌雕、苍鹰、燕隼五种。这些只在监测点记录到的猛禽,我们有理由认为它们是纯过境猛禽,而蛇雕、赤腹鹰、日松等几种监测点与全县记录次数有较大差距,或许是两个原因:一是它们部分在我县境内有繁殖,二是该种本身就有部分留鸟(如蛇雕)。


2、在监测点记录的数量多的猛禽往往全县的记录到的次数也较多,说明它们过境时不止限于监测点或者说它们的迁徙具有“宽面迁徙”的特点。


3、靴隼雕、乌雕连续两年都有不止一次记录,似乎可以认为壶瓶山是它们稳定的过境通道。


七、壶瓶山日行性猛禽过境类群比较:


1、春季猛禽过境数量构成对比(统计图3)

统计图3:春季各种过境猛禽数量占比


注:“其它”包括褐冠鹃隼17,靴隼雕2,白腹隼雕5,白尾鹞27,鹊鹞3,黑鸢39,红隼44,鹗14(总数量不足50者)。


2、秋季猛禽过境数量构成对比(统计图4)

统计图4:秋季各种过境猛禽数量占比


注:“其它”包括褐冠鹃隼6,乌雕5,白腹隼雕4,苍鹰3,游隼11(总数量不足20者)。


结论:

1、壶瓶山过境优势种群:春季是红脚隼、灰脸鵟鹰、日本松雀鹰、赤腹鹰;普通鵟、松雀鹰、凤头蜂鹰也不少。秋季是灰脸鵟鹰、凤头蜂鹰;松雀鹰与普通鵟数量也可观


2、春季过境数量很大的红脚隼(阿穆尔隼)等秋季数量却很少,可能是环形迁徙或曲线迁徙,更大可能是与能量补给等因素相关,如红脚隼在平区(湖区)记录的过境数量往往比较大等。


3、可以肯定的是,凤头蜂鹰、灰脸鵟鹰、普通鵟等的迁徙过境在壶瓶山非常稳定。


八、几点建议:

1、通过近两年个人的监测,可以肯定,壶瓶山猛禽过境通道确实存在。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壶瓶山猛禽过境情况,宜加强人手,进一步加强监测的科学性:如实时监测时的实时气象因素(大尺度的天气形势肯定对猛禽迁徙有相当大的关联,局地天气对猛禽过境也有很大影响)、猛禽迁徙的“年龄”、“性别”构成等等,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手和相关的监测器材,要得出很科学的数据有很大难度。就实际情况,个人认为,监测人数以4-5人为宜,最低也应有3人。


2、加强全天侯的监测,对于日行性猛禽,每天的监测时间:7:00至17:00。


3、从我国其它猛禽过境监测的情况看,猛禽迁徙会受局地天气影响,但不代表恶劣天气就没有迁徙过境的,因此,监测应该连续进行,建议的监测时间:春季3月初开始,5月底结束;秋季9月开始,10月底结束。


4、可以借鉴冠头岭、平行岭以及成都等地的做法,招募志愿者参与监测。


九、壶瓶山过境猛禽“剪影”(限监测点拍摄的照片,多数为糊片)



金雕


蛇雕


乌雕


白腹隼雕


靴隼雕


雀鹰(阳光之子摄)


苍鹰


凤头蜂鹰(阳光之子摄)


褐冠鹃隼


黑冠鹃隼


红隼


红脚隼


燕隼


游隼


凤头鹰


日本松雀鹰


松雀鹰juv


赤腹鹰(雄)


赤腹鹰(雌)


灰脸鵟鹰


黑鸢


普通鵟


白腹鹞


白腹鹞


白尾鹞(雄)


白尾鹞juv


鹊鹞


20211018,监测点记录到的蓝翅希鹛(阿迪摄),为壶瓶山新记录鸟种


——END——




心近自然工作室是由几个热爱自然的年轻人联合发起,我们将打造湖南省最具有专业性质的自然教育机构,让孩子在城市里,在身边就能够接受到优质的博物知识,当心与自然相近,一切皆有可能。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心近自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