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9章诗节29-30

2016-09-02 正果久 HHGopalKrishnaGoswami



《博伽梵歌》

第九章 最机密的知识

om namo bhagvate vasudevaya 

om ajñāna-timirāndhasya
jñānāñjana-śalākayā
caksur unmīlitam yena
tasmai śrī-gurave namaḥ

śrī-caitanya-mano-’bhīstam
sthāpitam yena bhū-tale
svayam rūpah kadā mahyam
dadāti sva-padāntikam

我诞生在最黑暗的愚昧中,灵性导师啊,您以知识的火炬启亮我的眼睛。我要虔诚地顶拜您!


圣茹帕·哥斯瓦米·帕布帕德啊!您为实现主柴坦尼亚的愿望,在这个物质世界建立了传道使命,何时您才以莲花足庇我护我?


śrī-krsna-caitanya prabhu-nityānanda
śrī-advaita gadādhara śrīvāsādi-gaura-bhakta-vrnda 


我虔敬地顶拜主奎师那·柴坦尼亚、主尼提安南达、阿堆塔·阿查尔亚、嘎达答尔、施瑞瓦斯以及所有奉献传系中的人。

hare krsna hare krsna krsna krsna hare hare
hare rāma hare rāma rāma rāma hare hare 

哈瑞奎师那,哈瑞奎师那,奎师那奎师那,哈瑞哈瑞

哈瑞茹阿玛,哈瑞茹阿玛,茹阿玛茹阿玛,哈瑞哈瑞

29

samo ’ham sarva-bhūtesu
na me dvesyo ’sti na priyah
ye bhajanti tu mām bhaktyā
mayi te tesu cāpy aham

.我不嫉妒,也不偏袒。对一切众生,我都平等对待。但谁为我作奉献服务,谁就是我的朋友,谁就在我之中,我也是他的朋友。

  要旨:这里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奎师那对众生都平等,不偏不倚,谁也不是他的特殊朋友,那他又为什么会对常为他作超然服务的奉献者格外有兴趣呢?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不公平,而是自然而然的。物质世界的任何人都可能很慷慨大度,但对自己的孩子仍是格外关心。主宣称,一切生物——不管形体如何——都是他的儿女,因此,他给每一个人都慷慨地提供生活的必需品。他就象浮云、将雨水四处泼洒,而无论是洒在石头上,土地上,还是水里。但对他的奉献者,他是特别留意。这里提供了这样的奉献者的画像:他们常在奎师那知觉中,因而常超然地处于奎师那之中。“奎师那知觉”一词表明,在这种知觉中的人,是活着的超然主义者,处于奎师那之中。主在这里清楚明白地说mayite;“他们在我之中。”结果自然是,主也在他们之中。这是互相的。这也解释了诗句ye yatha mam prapadyante tams tathaiva bhajamy aham:“谁皈依我,我会视其情况布以恩泽。”这种超然的相互依存性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奉献者和主都是有知觉的。在金戒指上镶上钻石,戒指看上去就非常漂亮了。金子增色,同时钻石也添色不少。圣主和生物都永恒地闪烁,当生物倾向于为至尊主服务时,他看上去就象黄金。而主就是钻石,这样的组合当然是美不胜收了。在纯粹状态的生物叫做奉献者。至尊主成了他的奉献者的奉献者。如果奉献者和主之间,不存在什么相互的关系,那就根本谈不上什么人格主义哲学。在非人格主义哲学里,至尊与生物之间无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在人格主义哲学里,这种关系是存在的。常引用的一个例子是,主就象一棵如愿树,无论想从这棵树上得到什么,主都提供。但这里解释得更彻底。这里说主偏爱奉献者。这是主对奉献者特别恩慈的展示。主的回应不应看作是受业报规律控制的。它属于超然层面——主和奉献者在这个层面上各尽其份。对主的奉献服务不是这物质世界的活动,而是属于充满永恒、极乐、知识的灵性世界。

 

  30

api cet su-durācāro
bhajate mām ananya-bhāk
sādhur eva sa mantavyah
samyag vyavasito hi sah

.人即使行了最大的恶事,若能从事奉献服务,他仍算是圣洁的,因为他已做了正确的抉择。


要旨:这个诗节中的“人行了最大的恶事”一句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正确地理解。当生物受条件限制时,其活动有两类:一类是受条件限制的,一类是法定构成性的。另外,完全知觉到自己的灵性属性,献身于奎师那知觉,为主作奉爱服务的人所从事的活动是属于超然性的。这些活动是在其原本地位的层面上进行的,专门的说法就是奉献服务。在受条件限制的状况下,有时奉献服务与跟躯体相关的制约性服务是并行不悖的,但有时,又是相互冲突、背道而驰的。奉献者应尽可能小心谨慎地避免做任何妨害自己的良好状态的事情,他知道他所做的活动,要想做得完美,完全取决于对奎师那知觉的觉悟程度。但有时,一个奎师那知觉者可能做一些从社会的或政治的角度来看极为不当的事。这样的一时堕落无损于他的资格。《圣典博伽瓦谭》上说,如果一个堕落了的人仍全心全意地从事于对至尊主的超然服务,处在他心中的至尊主就会净化、宽恕他的恶行。物质污染十分强大,即使是完全地投入为主服务的瑜伽师,有时也难免受其诱惑,但奎师那知觉更为强大,这一时失足能立即得到纠正。因此,奉献服务的程序永远成功,人们不应该为某个奉献者一时失足,从理想之途上掉下去而大加嘲讽,因为这样的失足,正如下一诗节将解释的,在适当的时候,当奉献者完全处于奎师那知觉中时,会立即停下来。因此,处于奎师那知觉之中,已做出决断选择唱颂瑞 奎师那,哈瑞 奎师那,奎师那 奎师那,哈瑞 哈瑞/哈瑞 茹阿玛,哈瑞 茹阿玛,茹阿玛 茹阿玛,哈瑞 哈瑞程序的人,应该认为是处在超然的位置,即使他偶尔或意外地掉了下来,梵文“ 他是圣洁的”语气十分肯定,这是对非奉献者的警告,有人因奉献者一时的跌落而冷嘲热讽,即使他偶尔掉下来,仍该算是圣洁的。“可算”一词语气更为强调。如果谁不遵照这条规则,因奉献者一时的误落而取笑嘲讽,那谁就是在违抗至尊主的旨令。奉献者唯一的资格就是要坚定不移,不遗余力地作奉献服务。在《尼星哈·普然那》(Nrsimha purana)中有这样的话:
  bhagavati ca harav ananya-ceta bhrsa-malino’pi virajate manusyah na hi sasa-kalusa-cchabih kadacit timira-parabha-vatam upaiti candrah。
  这意思是说,即便是一个完全从事对主的奉献服务的人,有时候也被发现在做些极坏的事情,这些活动只应看成与月亮上兔子的影子相似的斑点。这样的斑点不会成为月光照射的障碍。同样,一个奉献者一时从圣洁之途上偶然有过失,并不使他可恶透顶。
  另一方面,也不该有这样的误解,以为在超然的奉献服务之中的奉献者能以各种方式行恶。这诗节指的只是由于物质联系的强大力量而引起的偶然过失。从事奉献服务说得上是对虚幻能量宣战。如果不是足够强大,跟虚幻能量作战时,就难免有意外的过失,就象前面讲过的一样,谁也不该钻这诗节的空子,去干些无聊的事,而且还以为自己仍是奉献者。如果他不通过奉献服务去陶冶自己的人格,很明显,他算不上一个高尚的奉献者。  

以上阅读内容摘自奉爱瑜伽经典《博伽梵歌》原意,所有语音内容皆为本平台原创,转录使用需要注明出处。

未完待续

《博伽梵歌原义》 开篇背景

《博伽梵歌 》 每日阅读之第1章1-3节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 第2章1-3节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3章诗节1-2

《薄伽梵歌》每日阅读4.1-2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5章诗节1-2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6章诗节1-2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7章诗节1-3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8章诗节1-3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9章诗节1-2

圣哥帕拉· 奎师那· 哥斯瓦米会晤印度总理莫迪,馈赠博伽梵歌!


精装【《博伽梵歌原意》(梵汉对照版)Bhagavad Gita as it is】

著名的古老瑜伽梵文经典《博伽梵歌》是距今大约5000年前,至尊人格神首奎师那Krishna向他的朋友及奉献者阿诸纳在战争前的一场哲理对话。


奎师那能预见未来岁月的人们所碰到的问题。在当今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面临着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压力,而奎师那对工作艺术的教导可以使现代人战胜这些压力。无论是在工作单位上,还是在家庭中、寺庙里,研习《博伽梵歌》蕴含一切的教诲是使人们思想明确、心灵平静的必由之路。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书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