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12章诗节1-5

2016-10-06 正果久 HHGopalKrishnaGoswami



《博伽梵歌》

第12章  奉爱服务

om namo bhagvate vasudevaya 

om ajñāna-timirāndhasya
jñānāñjana-śalākayā
caksur unmīlitam yena
tasmai śrī-gurave namaḥ

śrī-caitanya-mano-’bhīstam
sthāpitam yena bhū-tale
svayam rūpah kadā mahyam
dadāti sva-padāntikam

我诞生在最黑暗的愚昧中,灵性导师啊,您以知识的火炬启亮我的眼睛。我要虔诚地顶拜您!


圣茹帕·哥斯瓦米·帕布帕德啊!您为实现主柴坦尼亚的愿望,在这个物质世界建立了传道使命,何时您才以莲花足庇我护我?


śrī-kṛsna-caitanya prabhu-nityānanda
śrī-advaita gadādhara śrīvāsādi-gaura-bhakta-vrnda 


我虔敬地顶拜主奎师那·柴坦尼亚、主尼提安南达、阿堆塔·阿查尔亚、嘎达答尔、施瑞瓦斯以及所有奉献传系中的人。

hare krsna hare krsna krsna krsna hare hare
hare rāma hare rāma rāma rāma hare hare 

哈瑞奎师那,哈瑞奎师那,奎师那奎师那,哈瑞哈瑞

哈瑞茹阿玛,哈瑞茹阿玛,茹阿玛茹阿玛,哈瑞哈瑞 

1

arjuna uvāca
evam satata-yuktā ye
bhaktās tvām paryupāsate
ye cāpy aksaram avyaktam
tesām ke yoga-vittamāh

阿尔诸那询问道:哪种人更完美,是那些常正确地为你作奉献服务的,还是那些崇拜未展示的非人格梵的人呢? 

要旨:到此为止,奎师那已经解释了人格、非人格和宇宙,对各种各类的奉献者和瑜伽师也有了详细的描述。一般来说,超然主义者可分为两类,即非人格主义者和人格主义者。崇拜人格神的奉献者以全副的精力投入对至尊主的服务之中。非人格神主义者也自我投入,但不是直接为奎师那服务,而是冥想非人格梵——未展示的存在。
  我们将在这一章里看到,在所有觉悟绝对真理的途径中,奉献服务,是最高的。如果人真正地想与至尊人格神相联系,那就必须从奉献服务做起。 
  通过奉献服务直接崇拜至尊主的人叫做人格主义者。而那些对非人格梵冥想的人,则叫做非人格主义者。阿尔诸那在此询问哪一种更好。觉悟绝对真理有不同的方法,但奎师那在本章明确指出,为他作奉献服务是最高的。这是与神沟通的至为直接、至为简易的方式。
  至尊主在《博伽梵歌》第二章解说了,生物不是物质躯体,而是灵性的火花。绝对真理是灵性的整体。在第七章,主又指出,生物是至高无上的整体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并劝导生物把注意力转向整体。然后,在第八章又说,谁在离开躯体时想着奎师那,便可立即转升灵性天空到奎师那的居所去。在第六章的结尾,主清楚的说,在所有瑜伽师中,总是在内心想着奎师那的最为完美。因此,实际上每一章的结论都是,人应该眷依奎师那的人格形体,因为这是最高的灵性觉悟。
  然而,还有些人不依恋奎师那的人形。他们对此是那样漠然,甚至在准备《博伽梵歌》的诠释时,想把其他人从奎师那那里拉开,转而全心奉献给非人格梵光,他们更愿意冥想绝对真理的非人格形体,而这又是超出感官的,并未展示。 
  因此,实际上说来,超然主义者有两类。阿尔诸那想问个明白,哪种程序更容易,哪一类超然主义者最为完美。换句话说,他想澄清自己的位置,因为他是依恋奎师那的人形的。他并不怎么在意非人格的梵,而且想知道自己的地位是否牢固安全。非人格的展示,无论是在物质世界还是在至尊主的灵性世界,对观想来说都是一个问题,实际上,人无法全面地设想出绝对真理的非人格特征。因此,阿尔诸那想说:“这样浪费时间有什么用?”阿尔诸那在第十一章体会到眷依奎师那的人形是最好的,因为能借此同时理解所有其他的形体,这样在爱奎师那时,不会有纷乱。阿尔诸那问奎师那的这一重要问题,将澄清绝对真理的人格的和非人格的概念间的区别。  


2śrī-bhagavān uvāca
mayy āveśya mano ye mām
nitya-yuktā upāsate
śraddhayā parayopetās
te me yukta-tamā matāh 至尊人格神说:我认为,心意专注于我的个人形体,信仰永超然笃信,这样崇拜我,在我看来就是最为完美的。

要旨:在回答阿尔诸那的问题时,奎师那清楚地说,一个专注于他的人形,以信心和奉献崇拜他的人,就算是瑜伽中最完美的了。因为在这样的奎师那知觉中的人,没有任何物质的活动,因为一切都是为奎师那而做的。纯粹的奉献者总是不停地在活动。有时念颂,有时聆听或阅读有关奎师那的书;有时烹饪或到市场上为奎师那购物;有时还会打扫神庙或洗刷碗碟——无论做些什么,他都是把自己的一切活动用来侍奉奎师那,不让一分一秒虚度。这样的活动就是完全的神定(萨玛迪)。  

3-4

ye tv aksaram anirdeśyam
avyaktam paryupāsate
sarvatra-gam acintyam ca
kūta-stham acalam dhruvam

sanniyamyendriya-grāmam
sarvatra sama-buddhayah
te prāpnuvanti mām eva
sarva-bhūta-hite ratāh

但那些全然地崇拜未展示的存在——那超出感官感知之外的,遍透一切,不可思议,并无变化,固定不移的——即绝对真理的非人格概念的人,控制着各种感官,同等对待每个人,这样的人,置身于造福众生,最终也能到达我。

 要旨:那些不直接崇拜至尊神奎师那,而试图循着间接的途径达到同一目标的人,最终也能达到同一目标——圣主奎师那。“经历过很多世出生后,智者才明白华苏兑瓦就是一切,因此在我这里寻求庇护。”当一个人经过很多生世而获得全然的知识时,就会皈依主奎师那。如果人以这节诗所提到的方法去接近神,那他就必须控制感官,为大家服务,为众生造福。因此可推出,人必须接近圣主奎师那,否则就无所谓完美的觉悟可言。在人完全地皈依圣主之前,常常有很多的苦行要修。
  要在个体灵魂之内知觉超灵,就必须停止视听、品尝、工作等感官活动。然后才能明白至尊灵魂无所不在,觉悟到了这一点,不会再去妒忌任何生物,这时的人看动物和人不再有任何分别,因为他只看灵魂,不看外壳是什么东西。但对于普通的人,这种非人格觉悟的方法是非常困难的。 

5

kleśo ’dhika-taras tesām
avyaktāsakta-cetasām
avyaktā hi gatir duhkham
dehavadbhir avāpyate

心意执著于至尊未展示的非人格特征的人,要想进步,困难重重。对于那些体困的灵魂来说,要在这种修习中取得进步总是很困难的。

 要旨:沿着至尊主不可思议的、未展示的、非人格特性道路走的超然主义者,叫做思辨瑜伽师,而在完全的奎师那知觉中,对主作奉献服务的人,称为奉爱瑜伽师。思辨瑜伽和奉爱瑜伽的区别在这里有了明确的表述。思辨瑜伽的途径虽然最终也能导人至同一目标,却是非常麻烦。而奉爱瑜伽的途径是对至尊人格神的直接服务,因而对体困的灵魂更为容易,而且自自然然。个体灵魂从无可追忆的年代起就为躯体所困(有了躯体之梏)。人们很难在理论上明白自己不是这躯体。因此,奉爱瑜伽师崇拜奎师那的神像,因为心意里固有的一些躯体化概念,可以这样施以应用。当然,在神庙里崇拜至尊人格神的形体并不是偶像崇拜。韦达典籍中有明证,对至尊的崇拜可以是saguna和nirguna——具有特征或不具特征的。神庙中的神像崇拜是有至尊特征的崇拜,因为主以物质品质代表自己。但主的形体,纵由石头、木材、油彩等物质品质所代表,实际上却不是物质的。这就是至尊主的绝对本性。
  这里可举一个粗略的例子。我们可以在街上发现一些邮筒,如果把信投进去,信就会毫无困难地送到目的地。但任何过了时的邮筒,或仿制的未经邮局许可的邮筒,却不能奏效。同样,神像是神的授权代表,称为arca-vigrah。这种授权代表是至尊主的化身。神会通过那形体接受礼拜。圣主无所不能,因此,通过神像化身,他可以接受奉献者的服务。这样做是为了照顾到受条件限制的人的方便。
  因此,对于奉献者,迅速直接地接近至尊,毫无困难。但对那循着非人格的途径去获取灵性觉悟的人,则是道路遥远,困难重重,他们必须通过《乌帕尼沙德》这样的韦达经典去理解至尊的未展示的代表,要学习特定的语言,理解非感性的感觉,而且要体悟到这些过程。这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而在奎师那知觉中的人,只要作奉献服务,只须由真正的灵性导师引导,只须向神像作规定的顶拜,只须聆听主的荣耀,只须吃供奉给主的祭余,便能很容易地觉悟至尊人格神。毫无疑问,非人格主义者不必要地走上了一条艰难之路,而且还冒着最终可能觉悟不到绝对真理之险。而人格主义者,没有任何艰难险阻,可直接接近至尊者。《圣典博伽瓦谭》上有段类似的话说,如果人最终必须皈依至尊人格神,这皈依过程称为奉爱(bhakti),而自寻烦恼,要去了解什么是梵什么不是梵,这样了却一生,结果只是自寻烦恼而已。因此,这里劝教世人不要走这条布满荆棘的自觉之途,因为最终的结果难予肯定。 
  生物永远是个体的灵魂,如果他想融入灵性整体之中,他可以完成觉悟他本性中的永恒和知识的方面,但觉悟不到极乐的部分。这样的超然主义者,在思辨瑜伽方面已极有学识,由于某个奉献者的仁慈,可能达到奉爱瑜伽或奉献服务的境地。即使到了那个时候,长期非人格主义方面的修炼也会成为烦恼的原因,因为人无法放弃那个念头。因此,体困的灵魂对未展示的存在,在修炼和觉悟时都是困难重重。活着的每一个灵魂都是部分独立的,人人都应该清楚地知道,这种对未展示的觉悟是有违极乐的灵性自我的本性的。切不可以走上这条道路。而奎师那知觉之途引发了完全地作奉献服务的活动,对每个生物来说,都是最佳的途径。人若忽视这种奉献服务,就必有转向无神论的危险。因此,凝神于超出感官之外的未展示者和不可思议者的途径,正如本节诗已表明的,在任何时候都不可鼓励,特别是这个年代。这不是主奎师那所提倡的。   

以上阅读内容摘自奉爱瑜伽经典《博伽梵歌》原意,所有语音内容皆为本平台原创,转录使用需要注明出处。

未完待续

《博伽梵歌 》 每日阅读之第1章1-3节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 第2章1-3节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3章诗节1-2

《薄伽梵歌》每日阅读4.1-2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5章诗节1-2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6章诗节1-2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7章诗节1-3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8章诗节1-3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9章诗节1-2

圣哥帕拉· 奎师那· 哥斯瓦米会晤印度总理莫迪,馈赠博伽梵歌!


精装【《博伽梵歌原意》(梵汉对照版)Bhagavad Gita as it is】

著名的古老瑜伽梵文经典《博伽梵歌》是距今大约5000年前,至尊人格神首奎师那Krishna向他的朋友及奉献者阿诸纳在战争前的一场哲理对话。


奎师那能预见未来岁月的人们所碰到的问题。在当今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面临着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压力,而奎师那对工作艺术的教导可以使现代人战胜这些压力。无论是在工作单位上,还是在家庭中、寺庙里,研习《博伽梵歌》蕴含一切的教诲是使人们思想明确、心灵平静的必由之路。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书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