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13章诗节6-12

2016-10-11 正果久 HHGopalKrishnaGoswami



《博伽梵歌》

第13章  自然,享乐者,知觉

om namo bhagvate vasudevaya 

om ajñāna-timirāndhasya
jñānāñjana-śalākayā
caksur unmīlitam yena
tasmai śrī-gurave namaḥ

śrī-caitanya-mano-’bhīstam
sthāpitam yena bhū-tale
svayam rūpah kadā mahyam
dadāti sva-padāntikam

我诞生在最黑暗的愚昧中,灵性导师啊,您以知识的火炬启亮我的眼睛。我要虔诚地顶拜您!


圣茹帕·哥斯瓦米·帕布帕德啊!您为实现主柴坦尼亚的愿望,在这个物质世界建立了传道使命,何时您才以莲花足庇我护我?


śrī-kṛsna-caitanya prabhu-nityānanda
śrī-advaita gadādhara śrīvāsādi-gaura-bhakta-vrnda 


我虔敬地顶拜主奎师那·柴坦尼亚、主尼提安南达、阿堆塔·阿查尔亚、嘎达答尔、施瑞瓦斯以及所有奉献传系中的人。

hare krsna hare krsna krsna krsna hare hare
hare rāma hare rāma rāma rāma hare hare 

哈瑞奎师那,哈瑞奎师那,奎师那奎师那,哈瑞哈瑞

哈瑞茹阿玛,哈瑞茹阿玛,茹阿玛茹阿玛,哈瑞哈瑞 

6-7

mahā-bhūtāny ahankāro
buddhir avyaktam eva ca
indriyāni daśaikam ca
pañca cendriya-gocarāh

icchā dvesah sukham duhkham
sanghātaś cetanā dhrtih
etat ksetram samāsena
sa-vikāram udāhrtam

五大元素、假我、智性、不展示者、十感官、心意、五感官对象、欲望、憎恨、快乐、苦恼、聚合、生命的征候、确信——这一切,总而言之,可算是活动的场地及其相互间的作用。

要旨:从伟大圣者的权威说法——韦达颂歌及《维丹塔·苏陀》的警句可知,这个世界是由土、水、火、空气、以太组成的。这就是五大元素(maha-bhuta)。跟着是假我、智性、自然三形态的不展示阶段。跟着是获取知识的五感官:眼、耳、鼻、舌、皮肤。跟着是五操作感官:嗓音、腿、手、肛门、生殖器官。跟着是在感官之上的心意。心意是内在的,可以称为内感官。于是,把心意算在一起,一共有十一感官。跟着是五感官对象:嗅、味、形、触、声。这二十四项元素聚合在一起,称为活动场地。如果一个人对这二十四项元素进行分析研究,就能十分了解活动场地了。跟着是欲望、憎恨、快乐、痛苦。这些是粗糙躯体中的五大元素的相互作用和体现。生命的征候,表现为知觉和确信,是精微躯体——心意、自我、智性的展示。这些精微的元素包括在活动场地之内。
  五大元素是假我的粗陋体现,而又代表了假我的开初境界,术语上称为物质化概念,或tamasa-buddhi,愚昧中的智慧。而这又进而体现了物质自然三形态的不展示阶段。物质自然不展示的三形态称为“不展示的物质”。
  一个人想详细地认识二十四项元素及其相互影响的结果,就该更详尽地研究这门哲学。《博伽梵歌》只给了我们一个梗概。
  躯体是这一切因素的体现。躯体有六种变化:诞生、成长、延续、产生副产品、开始衰退、最后消失。因此,场是非永久性的物质事物。然而,场地认知者,也就是场地的拥有者,有所不同。  


8-12

amānitvam adambhitvam
ahimsā ksāntir ārjavam
ācāryopāsanam śaucam
sthairyam ātma-vinigrahah

indriyārthesu vairāgyam
anahankāra eva ca
janma-mrtyu-jarā-vyādhi-
duhkha-dosānudarśanam

asaktir anabhisvangah
putra-dāra-grhādisu
nityam ca sama-cittatvam
istānistopapattiṣu

mayi cānanya-yogena
bhaktir avyabhicāriṇī
vivikta-deśa-sevitvam
aratir jana-saṁsadi

adhyātma-jñāna-nityatvam

tattva-jñānārtha-darśanam
etaj jñānam iti proktam
ajñānaṁ yad ato ’nyathā

谦卑,勿傲,非暴力,容忍,纯朴,接近一位真正的灵性导师,清洁,坚定,自律,弃绝感官享受的对象,无假我,认识到生、老、病、死的不幸,超脱,不受妻儿家庭等等的羁绊,无论是遭遇好事还是坏事都心平气和,对我忠诚奉献,永远无二,渴望居于孤寂之地,承认自我觉悟的重要性,用哲学研究,探求绝对真理——我宣布上述一切皆属知识,除此之外则属无知。

要旨:这个知识程序有时被智慧薄弱的人误解为活动场的相互影响,但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知识程序。如果人接受了这个程序,就有可能接近绝对真理。这并不是前面讲过的二十四种元素的相互作用。而是脱离那些元素的束缚的方法。被体困的灵魂陷入由这二十四种元素组成的躯体外壳中,而这里所描述的知识之途就是从中走出的方法。在所有对知识程序的描述中,第十一诗节的第一行谈到了最重要的一点。 Mayi cananya-yogena bhaktir avyabhicarini:知识进程的终点是为主作纯一的奉献服务。因此,如果一个人不逐渐或不能逐渐为主作超然服务,那么,其他十九项并无特别的价值。然而,如果一个人在全然的奎师那知觉中从事奉献服务,其他十九项自然而然在他之内发展起来。《圣典博伽瓦谭》(5.18.12)说,yasyasti bhaktir bhagavaty akincana sarvair ganais tatra samasatesurah:一切有知识的良好品质都会在已达到奉献服务境界的人身上得到发展。正如诗节八所说,接受灵性导师这原则是很重要的。即使对从事奉献服务的人来说,这原则也最为重要。超然生命始于接受真正的灵性导师。至尊人格神圣主奎师那在这里清楚说明了,这条知识的途径是真实的道路。在这以外的臆断都是毫无意义的。
  就这里所概述的知识而论,其细项可分析如下。“谦卑”的意思就是一个人不该渴望以得到别人的尊敬为满足。生命的物质化概念使我们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尊敬。然而,在具有完美知识的人(知道他不是躯体的人)眼中,任何跟这躯体有关的东西,荣耀也好,耻辱也好,全无价值。一个人不该追求这种物质的欺惑。人们十分渴望以自己的宗教而闻名于世。于是有时情况是,一个人并不理解宗教原则,就加入某某宗教团体。这个团体实际上是不遵行宗教原则的。他跟着就以宗教教师爷自我标榜。因此在灵性科学上的实际进步方面,应该做一个测验,看看自己进步到那个地步。他可以这些细项来下判断。
  一般来说,“非暴力”的意思不是指不杀害或不毁灭躯体,但实际上真正的非暴力是指不置别人于困苦之中。一般人由于无知陷入物质化的生命概念中,永远受物质的痛苦。因此,除非能把一般人提升至灵性知识的境界,否则,他的行为就是行暴。人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把真正的知识传播给一般人,使一般人受到启蒙,脱离物质的纠缠。这就是非暴力的含义。
  “容忍”的意思是:人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容忍别人对自己的侮辱和不敬。如果一个人努力在灵性知识方面求取进步,就会有很多人对自己侮辱和不敬。这是可预料的,因为物质自然的结构正是如此。即使是才五岁的男童帕拉德(Prahlada),由于他培养灵性的知识,引起了父亲对他的奉献精神的不满和反对,而招致了危险。他父亲试图以种种方法杀害他,但帕拉德仍然容忍。因此,在灵性知识方面进步,会遇上很多障碍。不过,我们应该容忍,而且坚定地继续前进。 “纯朴”的意义是:一个人不用外交手腕,直截了当,甚至可向敌人吐露真情。接受灵性导师十分重要,因为没有真正的灵性导师的指导,就不能在灵性科学方面有任何进步。一个人该以谦恭的心情接近灵性导师,为灵性导师服务,这样,灵性导师就会乐于赐福给门徒,因为真正的灵性导师是奎师那的代表,如果他赐福予门徒,门徒就会立即得到进步,不用遵行规范原则。或者,对于一个毫无保留地为灵性导师服务的人,遵行规范守则会很容易。
  “清洁”对于在灵性生活上求取进步很重要。清洁有两种:外在的和内在的。外在的清洁即沐浴;致于内在的清洁,则须常常想着和唱颂:哈瑞 奎师那,哈瑞 奎师那,奎师那 奎师那,哈瑞 哈瑞/哈瑞 茹阿摩,哈瑞 茹阿摩,茹阿摩 茹阿摩,哈瑞 哈瑞。这过程拭净在心意上由过去业报累积下来的尘埃。
  “稳定”的意义是,一个人该坚决在灵性生活上求取进步。没有决心,就没有真正的进步。自制的意思是,一个人不该接受任何阻碍他在灵性之途上进步的事物。他该习惯如此,拒绝任何跟灵性进步抵触的事物。这就是真正的弃绝了。感官太顽强,常渴望得到满足。一个人不该满足这些不必要的需求。满足感官以至能维持躯体的健康,只是为了履行追求灵性生活上进步的责任。最重要而又最难控制的就是舌头。要是一个人能控制舌头,就很有可能控制其他感官了。舌头是用来尝味和发音的,因此,依据系统的规范,舌头该时常用来品尝供奉过给主奎师那的食物,唱颂“哈瑞·奎师那”。至于眼睛,就该只用来看奎师那的美丽形体,除此以外,什么也不准看。这样就可控制眼睛。同样,耳朵该用来聆听关于奎师那的事情,鼻子则该用来嗅供奉过给奎师那的花香。这就是奉献服务的程序。从这里可理解,《博伽梵歌》只是阐释奉献服务这门科学。奉献服务是主要而唯一的目的。没有智慧的《博伽梵歌》释论者试图把读者的心意误导往其他主题,然而,除了奉献服务外,《博伽梵歌》并无其他主题。
  假我即把躯体看成自己。当一个人理解自己不是躯体而是灵魂时,他就找到了真正的自我。自我就在那里。假我会死亡,真我则不会。据韦达经典《布瑞哈德·阿茹阿尼亚卡·乌帕尼沙德》(1. 4.10)说,aham brahmasmi:“我是梵,我是灵。”这个“我是”,自我的意识,在自觉的解脱阶段也存在。可是,当“我是”的意识应用到虚假的躯体上时,那就是假我了。当自我的意识用于真实时,那就是真我了。有些哲学家说我们该放弃自我,但我们不能够放弃自我,因为自我意谓着本体。当然,我们该放弃将躯体误认为自我的错误概念。
  一个人该尝试了解接受生、老、病、死之苦。很多韦达典籍都描述到出生的情况。在《圣典博伽瓦谭》,未降生者的世界、婴儿在母体里的停留、婴儿的痛苦等等,都有生动的描述。我们应该彻底了解出生是痛苦的。因为我们忘了在母亲的肚子里有多痛苦,所以就不会为轮回生死这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同样,死亡时也有各种痛苦;这在权威圣典中也有提及。这些应该好好讨论。至于老和病,每一个人都有实际经验。谁也不想生病,谁也不想年老,但两者都无法避免。除非我们对这物质生命持悲观的看法,考虑生老病死的痛苦,否则就没有动力推动我们向灵性生活方面求进步。不依附妻儿家庭并不等于说一个人对这一切该全无感情。这些都是倾注感情的自然对象,但当他们不利于灵性的进步时,就不必依附留恋。使家庭和睦幸福的最好方法就是奎师那知觉。一个人如果完全在奎师那知觉中,就能使家庭快乐,因为奎师那知觉的程序十分容易。人只需唱颂:哈瑞 奎师那,哈瑞 奎师那,奎师那 奎师那,哈瑞哈瑞/哈瑞 茹阿摩,哈瑞 茹阿摩,茹阿摩 茹阿摩,哈瑞 哈瑞,吃供奉过给奎师那的祭品,讨论诸如《博伽梵歌》和《圣典博伽瓦谭》一类的书籍,并且崇拜供奉神像。这四者会令人快乐。一个人该如此训练他的家人。整个家庭可早晚坐在一起唱颂:哈瑞 奎师那,哈瑞 奎师那,奎师那 奎师那,哈瑞 哈瑞/哈瑞 茹阿摩,哈瑞 茹阿摩,茹阿摩 茹阿摩,哈瑞 哈瑞。人能如此建立家居生活,遵随这四项原则,培养奎师那知觉,就无需放下家庭生活,过弃绝生活。但如果家庭生活并不合适,不利于灵性修炼,那么就该放弃。为了觉悟或服务奎师那,人须放弃一切,象阿尔诸那做的一样。阿尔诸那并不想杀害亲属,但当知道亲属阻碍他了解奎师那,便接受奎师那的指示参加战争,最后杀了他们。在所有情况下,一个人都该不依附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因为这个世界不会有完全的快乐,也不会有完全的痛苦。
  苦乐是物质生活的伴随物。一个人该如《博伽梵歌》所说的那样学会忍受。既无法控制苦乐的往来,就该不依附物质的生活方式,自然而然就可在两境之中保持平衡。一般来说得到想要的东西就快乐,得到不想要的东西就痛苦不堪。但如果我们真正处在灵性境界,这一切都不会刺激我们。要到达这境地,我们须不断作奉献服务。毫无偏离地为奎师那作奉献服务就是从事九种奉献服务:唱颂、聆听、崇拜、顶礼等等。一如第九章末段所述。应该遵循那条途径。
  当一个人习惯了灵性生活,他自然而然不会跟物质化的人混在一起。这与他的意愿相违。我们可以考验考验自己,看自己到底有多愿意幽居独处,远离无益的交游。奉献者自然而然对不必要的运动,上电影院,社交活动都不感兴趣,因为他了解这样只会浪费时间。有很多从事研究的学者和哲学家在研究性生活或其他问题,但根据《博伽梵歌》,这些研究工作或哲学思辨并无价值。大多是荒谬之谈。根据《博伽梵歌》的教导,人应该以哲学性的审慎力去研究灵魂的本质。他须从事研究,以了解自己是怎样一回事。这里就是提出上述建议。
  至于自觉,这节诗清楚说明了,奉爱瑜伽最有实效。一旦有关奉献的问题出现,就须考虑超灵及个体灵魂的关系。个体灵魂和超灵不可能同一,至少在奉爱的概念——生命的奉献概念——中不可能如此。个体灵魂为至尊灵魂所作的服务是永恒的,正如其所清楚说明的一样是nityam。因此,奉爱或奉献服务是永恒的。我们应该牢固树立这种哲学性信念。 
  《圣典博伽瓦谭》(1.2.11)解释了这点:yadanti tat tattva-vidas tattvam yaj jnanam advayam. 真正了解绝对真理的人知道,觉悟自我分三阶段:梵(Brahman)、超灵(Paramatma)、博伽梵(Bhagavan)。至尊人格神是体证绝对真理的最高阶段。因此,一个人须达到了解至尊人格神的层面,并且为主奉献、为主服务。这就是知识的完美境地。 
  从实践谦卑开始到觉悟绝对真理为人格神为止这一历程好象从地面到顶楼的梯级,在这梯级上,很多人已达二楼,三楼或四楼等等,但除非到达顶楼,了解奎师那,否则知识就停留在较低的阶段。任何人如果想跟神争高低,同时又要在灵性知识方面进步,必定失败。本节很清楚他说明了,没有谦卑,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力的。将自己看成神,这是最大的狂傲。虽然生物总是受物质自然的铁律支配,由于无知,他们仍这样想:我就是神。因此,知识的开端便是谦卑(amanitva)。一个人须谦卑,而且认识到自己是从属于至尊主的。因为反叛至尊主,他才受物质自然支配。一个人须认识这真理,确信这一真理。  



以上阅读内容摘自奉爱瑜伽经典《博伽梵歌》原意,所有语音内容皆为本平台原创,转录使用需要注明出处


未完待续


《博伽梵歌 》 每日阅读之第1章1-3节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 第2章1-3节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3章诗节1-2

《薄伽梵歌》每日阅读4.1-2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5章诗节1-2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6章诗节1-2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7章诗节1-3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8章诗节1-3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9章诗节1-2

圣哥帕拉· 奎师那· 哥斯瓦米会晤印度总理莫迪,馈赠博伽梵歌!


精装【《博伽梵歌原意》(梵汉对照版)Bhagavad Gita as it is】

著名的古老瑜伽梵文经典《博伽梵歌》是距今大约5000年前,至尊人格神首奎师那Krishna向他的朋友及奉献者阿诸纳在战争前的一场哲理对话。


奎师那能预见未来岁月的人们所碰到的问题。在当今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面临着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压力,而奎师那对工作艺术的教导可以使现代人战胜这些压力。无论是在工作单位上,还是在家庭中、寺庙里,研习《博伽梵歌》蕴含一切的教诲是使人们思想明确、心灵平静的必由之路。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书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