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14章诗节20-25

2016-11-14 Vraja Sevika dd HHGopalKrishnaGoswami



《博伽梵歌》

第14章  物质自然三形态

om namo bhagvate vasudevaya 

om ajñāna-timirāndhasya
jñānāñjana-śalākayā
caksur unmīlitam yena
tasmai śrī-gurave namaḥ

śrī-caitanya-mano-’bhīstam
sthāpitam yena bhū-tale
svayam rūpah kadā mahyam
dadāti sva-padāntikam

我诞生在最黑暗的愚昧中,灵性导师啊,您以知识的火炬启亮我的眼睛。我要虔诚地顶拜您!


圣茹帕·哥斯瓦米·帕布帕德啊!您为实现主柴坦尼亚的愿望,在这个物质世界建立了传道使命,何时您才以莲花足庇我护我?


śrī-kṛsna-caitanya prabhu-nityānanda
śrī-advaita gadādhara śrīvāsādi-gaura-bhakta-vrnda 


我虔敬地顶拜主奎师那·柴坦尼亚、主尼提安南达、阿堆塔·阿查尔亚、嘎达答尔、施瑞瓦斯以及所有奉献传系中的人。

hare krsna hare krsna krsna krsna hare hare
hare rāma hare rāma rāma rāma hare hare 

哈瑞奎师那,哈瑞奎师那,奎师那奎师那,哈瑞哈瑞

哈瑞茹阿玛,哈瑞茹阿玛,茹阿玛茹阿玛,哈瑞哈瑞 


20

guṇān etānatītya trīn
dehī deha-samudbhavān
janma-mṛtyu-jarā-duḥkhair
vimukto ’mṛtam aśnute

当体困的生物能超越这三种与物质躯体相联的形态时,就能脱离生老病死之苦,甚至此生就可得享甘露之美。

要旨:这节诗说明一个人如何能保持在超然的位置,即使在这个躯体中,也能处于完全的奎师那知觉中。梵词“dehi”意即“体困的”。人虽然在这个物质躯体之内,但通过在灵性知识方面不断进取,就能摆脱自然各形态的影响,即使在这个躯体里也能享受到灵性生命的快乐,因为在离开这个躯体后,他肯定可到灵性天穹。然而,即使在这个躯体中,他也能享受到灵性快乐。换言之,奎师那知觉中的奉献服务象征着摆脱物质束缚,这将在第十八章有更进一步的说明。当人不再受物质自然三形态的影响,便进入奉献服务当中.

21

arjuna uvāca
kair liṅgais trīn guṇān etān
atīto bhavati prabho
kim-ācāraḥ kathaṁ caitāṁs
trīn guṇān ativartate

阿尔诸那问:我亲爱的主啊!凭什么特征便可知道一个人超然于这三种形态之上呢?他的行为怎样?他又怎样超越自然形态?

要旨在这节诗中,阿尔诸那的问题十分恰当。他想知道,一个人已经超越物质三形态时会有什么征兆。他首先问,这样超然的人有什么征候。人们怎样知道他已经超越物质自然三形态的影响?第二个问题是他怎样生活、怎样活动?他的活动受规范,还是不受规范?接着,阿尔诸那又询问,他通过什么方法才能达到超然本性。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除非知道能使人永远处于超然稳处的直接方法,否则不可能崭露种种征兆。因此,阿尔诸那提的这些问题都十分重要,主一一回答了。

322-25

śrī-bhagavān uvāca
prakāśaṁ ca pravṛttiṁ ca
moham eva ca pāṇḍava
na dveṣṭi sampravṛttāni

na nivṛttāni kāṅkṣati


udāsīna-vad āsīno
guṇair yo na vicālyate
guṇā vartanta ity evaṁ

yo ’vatiṣṭhati neṅgate


sama-duḥkha-sukhaḥ sva-sthaḥ
sama-loṣṭāśma-kāñcanaḥ
tulya-priyāpriyo dhīras

tulya-nindātma-saṁstutiḥ


mānāpamānayos tulyas
tulyo mitrāri-pakṣayoḥ
sarvārambha-parityāgī
guṇātītaḥ sa ucyate

至尊人格神首说:潘度之子啊!启蒙、依附、幻象出现时不厌离,消失时不渴求;在物质形态的所有这些报应中泰然自若,毫不动摇,始终保持中立和超然的态度,洞悉到只是三种形态在活动,稳处自我之中,快乐和痛苦同等看待;以同等的眼光看待一堆土、一块石头或金子;称心的和不称心的,皆一视同仁;稳定沉着,在褒贬荣辱面前从容不迫,平静处之;平等对待敌友;舍弃一切物质活动——这样的人已超越自然三形态。

要旨:阿尔诸那提出了三个问题,主逐一给予了回答。在这几节诗中,奎师那首先提出,处于超然境界的人不羡慕什么,也不渴求什么。当生物滞留在这个物质世界,为物质躯体所困,要知道,他就在某一物质自然形态的控制下。当他真正离开躯体时,才脱离自然物质形态的掌握。然而,只要他仍未离开物质躯体就应保持中立。他们该为主作奉献服务,如此才会自然而然地忘却对物质躯体的认同。当一个人与物质躯体认同时,他的活动只会指向感官快乐。然而,当他升转到奎师那知觉时,感官快乐自然而然就会停止。人不需要这具物质躯体,也不需要接受这个物质躯体的支配。躯体中物质形态的属性将发生作用,但属灵的灵魂,即自我,则远离这些活动。如何远离这些活动呢?他并不想享受躯体,也不渴望离开躯体。奉献者就如此超然稳处,自然而然地变得自在。他不需费尽心思地从物质形态的影响中解脱出来。

下一个问题与处于超然境界者的处世有关。沉迷于物质的人受到施加于躯体的所谓荣辱的影响,而稳处超然境界的人则不受这种虚幻的荣辱影响。他在奎师那知觉中履行责任,不计较别人的毁誉。对在奎师那知觉中履行责任有利的,他接受;除此,他不需要任何物质,无论石头,金子也好。任何帮助他在奎师那知觉中履行责任的人,他视为挚友。他并不憎恨他所谓的敌人。他一视同仁,在同等层面看待一切,因为他深知他跟物质存在毫无关系。社会和政治问题不会影响他,因为他对短暂的动荡情形一目了然。他不为自己索求什么。他会为奎师那做一切,但不为自己索取。通过这些行为,他实际上处于超然境界中


以上阅读内容摘自奉爱瑜伽经典《博伽梵歌》原意,所有语音内容皆为本平台原创,转录使用需要注明出处。

未完待续

《博伽梵歌 》 每日阅读之第1章1-3节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 第2章1-3节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3章诗节1-2

《薄伽梵歌》每日阅读4.1-2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5章诗节1-2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6章诗节1-2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7章诗节1-3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8章诗节1-3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9章诗节1-2

圣哥帕拉· 奎师那· 哥斯瓦米会晤印度总理莫迪,馈赠博伽梵歌!


精装【《博伽梵歌原意》(梵汉对照版)Bhagavad Gita as it is】

著名的古老瑜伽梵文经典《博伽梵歌》是距今大约5000年前,至尊人格神首奎师那Krishna向他的朋友及奉献者阿诸纳在战争前的一场哲理对话。


奎师那能预见未来岁月的人们所碰到的问题。在当今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面临着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压力,而奎师那对工作艺术的教导可以使现代人战胜这些压力。无论是在工作单位上,还是在家庭中、寺庙里,研习《博伽梵歌》蕴含一切的教诲是使人们思想明确、心灵平静的必由之路。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书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