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16章诗节1-3

2016-11-28 Vraja Sevika dd HHGopalKrishnaGoswami



《博伽梵歌》

第16章 神圣与邪恶两品性 

om namo bhagvate vasudevaya 

om ajñāna-timirāndhasya
jñānāñjana-śalākayā
caksur unmīlitam yena
tasmai śrī-gurave namaḥ

śrī-caitanya-mano-’bhīstam
sthāpitam yena bhū-tale
svayam rūpah kadā mahyam
dadāti sva-padāntikam

我诞生在最黑暗的愚昧中,灵性导师啊,您以知识的火炬启亮我的眼睛。我要虔诚地顶拜您!


圣茹帕·哥斯瓦米·帕布帕德啊!您为实现主柴坦尼亚的愿望,在这个物质世界建立了传道使命,何时您才以莲花足庇我护我?


śrī-kṛsna-caitanya prabhu-nityānanda
śrī-advaita gadādhara śrīvāsādi-gaura-bhakta-vrnda 


我虔敬地顶拜主奎师那·柴坦尼亚、主尼提安南达、阿堆塔·阿查尔亚、嘎达答尔、施瑞瓦斯以及所有奉献传系中的人。

hare krsna hare krsna krsna krsna hare hare
hare rāma hare rāma rāma rāma hare hare 

哈瑞奎师那,哈瑞奎师那,奎师那奎师那,哈瑞哈瑞

哈瑞茹阿玛,哈瑞茹阿玛,茹阿玛茹阿玛,哈瑞哈瑞 


1-3


śrī-bhagavān uvāca
abhayaṁ sattva-saṁśuddhir
jñāna-yoga-vyavasthitiḥ
dānaṁ damaś ca yajñaś ca
svādhyāyas tapa ārjavam

ahiṁsā satyam akrodhas
tyāgaḥ śāntir apaiśunam
dayā bhūteṣv aloluptvaṁ
mārdavaṁ hrīr acāpalam

tejaḥ kṣamā dhṛtiḥ śaucam
adroho nāti-mānitā
bhavanti sampadaṁ daivīm
abhijātasya bhārata

至尊人格神首说:无所畏惧;净化身心;培养灵性知识;乐善好施;自控自律;奉行祭祀;研习《韦达经》;修持苦行;简朴坦率;不用暴力;说真话;远离嗔怒,怡然弃绝;清静平和;不求全责备,不吹毛求疵,怜悯众生;不贪婪;儒雅持重;谦逊和蔼;坚定不移;生气勃勃;宽恕大度;坚忍不拔;洁净不污;远离嫉妒;不慕虚荣——巴茹阿特之子呀,这些超然的品质属于秉赋神圣本性的圣者。

要旨:在十五章一开始,就针对物质世界这棵榕树给予了解释。树的旁根错节被比作生物的活动,有些吉祥,有些不吉祥。第九章也解释了deva(神性的)和asura(非神性的或恶魔的)。根据韦达仪式,善良形态中的活动,对在解脱之途的进取来说,是吉祥有益的。这样的活动叫做daivi prakrti,本性超然。本性超然的人能在解脱之途上不断进取。相反,处在情欲和愚昧形态中的人,是断无解脱的可能的。他们或在这物质世界继续为人,或沦为动物,甚或降到更低的生命形式。在这一章,主将解释超然本性及其相关品质以及邪恶本性与其品质。主还将解释这些品质的优点和缺点。

  梵文abhijatasya指的是生而具有超然品质的人,或有虔诚倾向的人,在这里非常重要。在神圣的环境中孕生子女,在韦达经典中叫做Garbhadhana samskara(孕诞净化程序),如果父母想得到具有神圣品质的孩子,他们就应遵循人类社会生活的十项原则。在《博伽梵歌》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为了生下好孩子而进行的性生活就是奎师那本人。只要是行在奎师那知觉中,性生活本身是不受谴责的。那些具有奎师那知觉的人,不应该象猫狗一般生孩子,而应该生育出生后就要有可能具有奎师那知觉的孩子。这应该是父母都沉浸于奎师那知觉中所生的孩子的过人之处。
  称为瓦尔那刷摩·达尔摩(四社会阶层和四灵性阶段)的制度——将社会分成四种社会生活和四种职责性划分——目的不在于以出生来划分人类社会。这样的划分是依据教育性质而定,为的是要保持社会的和平和繁荣。这里所提到的品质就是助人增进灵性领悟力,以从物质世界中获得救赎的超然品质。在瓦尔那刷摩制度中,萨尼亚西(sannyasi),即在生命的弃绝阶段的人,被认为是所有社会地位和阶段之首,即灵性导师。布茹阿摩那(brahmana)被认为是其他社会阶层,即查锤亚(ksatriya)、外夏(vaisya)和舒都茹阿(sudra)的灵性导师;而在这种制度之顶的萨尼亚西,也被当作布茹阿摩那的灵性导师。作为萨尼亚西,首要的品质应该是无畏无惧。因为萨尼亚西应在没有任何支持或任何保障的情况下悠然独处,所依仗的必须仅仅是至尊人格神首的恩慈。如果人想到:“我切断联系之后,谁来保护我呢?”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应接受生命的弃绝阶段。个人要对奎师那或至尊人格神有完全的信心。确信他就是以超灵寓居于一己之内,主会看透一切,永远知道人想做的事情。一个人应因此而确信,作为超灵的奎师那会关照皈依他的灵魂。他应该这样来想:“我永远不是孤独无伴的,即使我住到森林的最黑暗的地段,奎师那仍将与我为伴,而且会给我一切保护。”这种信念称为abhayam,无所畏惧。这种心境对过弃绝生活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接下来,就得净化自己身心了。在弃绝的生命阶段中,有许多规范要遵循。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萨尼亚西是严格禁止与女性有任何亲密的关系的。甚至禁止与女性在幽僻的地方交谈。主柴坦尼亚是理想的萨尼亚西,当他在普瑞时他的女性奉献者们甚至不能接近他向他顶拜。她们被建议在远处顶拜。这并不意味着仇恨妇女,但萨尼亚西必须严格遵守不能与妇女有亲密交往的规定。为了净化身心,人必须遵循某一特定生命阶段的各项规范。对于一名萨尼亚西,接近女色和为感官享乐而累积财富是受到严格禁止的。理想的萨尼亚西是主柴坦尼亚本人。从他的生平中我们可以获悉,他在女色方面是极为严格的。虽然他接受最为堕落的受条件限制的灵魂,被认为是最不拘泥的神的化身,但就与女性的交往方面而言,他仍严格地遵守萨尼亚西阶段的规范。他的一个贴身游伴稠塔·哈瑞达斯(Chota Haridasa)和主的其他贴身游伴一起与主柴坦尼亚同度共处。但不知怎地,这个稠塔·哈瑞达斯色迷迷地向一个年轻的女子看了一眼。对这件事主柴坦尼亚非常严肃,立即将他逐出了自己的随行团。主柴坦尼亚说:“对一个萨尼亚西,或任何渴望摆脱物质自然的铁掌,努力提升自己到灵性的本性并且重返家园,回归神首的人,顾盼物质所有和女色以满足感官——不消说真的享受,只要是以这种心思去看待这些,就应当受到责备,最好在体验这些不法的欲望之前自行了断。”这些就是净化的过程。
  下一句是jnana-yoga-vyavasthiti:培养知识。萨尼亚西的生活意味着把知识传播给居士和所有其他忘却了求取灵性进步的真正生活的人们。萨尼亚西应该沿门乞讨,维持生计,但这并不是说他就是一个乞丐。“谦恭”也是超然安处者的品质之一:出于纯粹的谦恭,萨尼亚西才去每家每户,那不完全是为了乞讨,而是拜访居士,唤醒他们的奎师那知觉。如果他真正修为深厚,并得到灵性导师这样的指令,他就应该有条不紊,深入浅出地去传扬奎师那知觉。如果一个人的修为并不深厚,那就不应该接受生命的弃绝晋阶。但即使一个人知识不足,却已经接受了弃绝阶段,那他就应专心致志于聆听真正的灵性导师的教诲,培养知识。一个萨尼亚西或在生命的弃绝阶段者,必须处于无惧、纯净和知识的境界。
  下一句是“乐善好施”。“乐善好施”是对居士阶层而言的。居士应以正大光明的手段去谋取生计,并将收入的一半用于把奎师那知觉传向全世界。因此,居士应捐助从事这项使命的机构。布施应捐给适当的接受者。布施有不同的类别,——在善良、情欲和愚昧形态的布施等,这在以后会有解释。在善良形态中的布施是经典所推崇的,但情欲形态和愚昧形态的布施并不提倡,因为不过是浪费钱财罢了。布施只应捐给面向全世界的奎师那知觉传播运动。这才是善良形态的布施。
  至于自律自控(dama),不仅宗教社团中的其他阶层须奉行,居士阶层尤须力行。居士虽有妻室,但不可不必要地用感官去追求性生活。对于居士而言,即使是性生活方面,也有限制,只可为繁衍后代而过夫妻生活。如果不想要孩子,就不该与妻子行房。现代社会以避孕或其他更为可憎的方式来享受性生活,逃避生儿育女的责任。这并不是超然的品质,而是邪恶的品性。任何人,即使是居士也好,如果想在灵修生活上有进步,就必须控制性生活,要不是为了服务奎师那的这一目的,就不应生儿育女。如果人能生育将具有奎师那知觉的儿女,他可生养百子,但如果没有这种能力,他便不应只是沉溺于感官享乐之中。
  献祭是居士须做的另一件事,因为献祭需要大量的钱。在其他生命晋阶中的人,即布茹阿摩查瑞、瓦那帕斯塔、萨尼亚西,都没有钱,他们以求乞为生。因此,举行不同类别的献祭就是居士的事情了。他们应该按韦达典籍所授命的去举行火祭,但这样的祭祀在现今非常昂贵,任何居士都不能做得到。对这个年代所推荐的最好的祭祀称为sankirtana-yajna(齐颂圣名祭祀)——哈瑞 奎师那,哈瑞 奎师那,奎师那 奎师那,哈瑞 哈瑞/哈瑞 茹阿摩,哈瑞 茹阿摩,茹阿摩 茹阿摩,哈瑞 哈瑞——这是最好最方便的祭祀,每个人都可采纳并受益。因此这三项,即乐善好施,感官控制和举行祭祀,都是针对居士的。
  而研习韦达,则是针对布茹阿摩查瑞的。布茹阿摩查瑞不应与女人有任何联系,他们应该过独身贞守的生活,一心一意地学习韦达典籍,培养灵性知识。这称为svadhyaya。
  Tapas,或苦行,是特别为隐修生活而设的。人不可终生留在居士生活中,必须牢牢记住有四个生活阶段——贞守期、居士期、行脚期和弃绝期。居士期之后,就应该隐退。如果人活上100年,他应该在25年过学生生活,25年贵哈斯塔生活,25年退隐生活以及25年弃绝生活。这是韦达宗教规范。从贵哈斯塔生活中退隐下来的人,须实践躯体、心意和舌头的苦行。这就是苦行,整个瓦尔刷摩·达尔摩社会的目的就在于苦行(tapasya)。没有苦行,无人能获解脱。那种认为人生无需苦行,人可继续推想思辨,一切都会顺顺利利的理论,韦达典籍和《博伽梵歌》都不推崇。这些理论是由那些想招揽更多信徒的浅而露底的灵性主义者炮制出来的。如果有限制规范,人们就不会受到吸引。因此,那些想以宗教的名义招揽信徒的人,只是想显示炫耀一番,不限制他们的学生的生活,更不限制自己的生活。但《韦达经》并不赞同这种做法。
  至于简朴坦率的贞守品质,这不仅是某一特别生命阶段的人应该遵行的原则,每一个成员,无论是在贞守院、居士院、行脚院还是弃绝院,都应该恪守不渝。一个人应该非常简朴,直率。

阿嗨姆萨(不用暴力)是指不阻止任何生物的生命进程。人们切不可以为,既然灵性火花在躯体被杀后也永不会被杀灭,那么,为感官满足而诛杀动物也就无所谓的妨害了。现在人们嗜好食肉,尽管有大量的谷物、水果和牛奶可供食用。实在不必杀害动物。这是每个人都须遵守的训令。若别无选择时,人们可以宰杀动物,但需在献祭中先行供奉,无论如何,当人类有大量食物可供食用时,志在灵性觉悟方面进步的人们,是不应对动物施暴的。真正的“非暴力”是指不阻止任何生命的进程。动物在从一种动物生命转升到另一种生命的进化过程中,也走在不断演进的生命进程中。如果某个动物被杀,那它的进程就被阻止了。倘若一个动物在某一特定躯体里应停留许多时日或许多年,而却过早地被杀死,那它还得重新回到这种生命形式,度过未过完的余日,才能提升到另一类生命种族中去。因此,不应该仅仅为了满足一己的口腹之欲而中止动物的生命进程。这便称做阿嗨姆萨(不用暴力)。
  “说真话”(satyam)这个词指的是人不应为个人私利而歪曲事实真相。在韦达典籍中,有一些段落令人费解,但应该向真正的灵性导师学习其真实涵义或目的。这才是理解《韦达经》的程序。施茹提(Sruti)的意思是人应该向权威聆听。任何人均不可为着个人的私利而妄加解释。有很多对《博伽梵歌》的诠释都误解了原文的意思。一字一句的真正意义都应呈现出来,而这要从真正的灵性导师处学习。
  Akrodha的意思是制怒。即使有挑衅,也要容忍,因为一怒则周身污染。嗔怒是情欲形态的产物,因此,超然自处的人应该制怒。Apaisunam是说人不要吹毛求疵,找别人的过错,或不必要地指正他人。当然,叫一个贼为窃贼并不是求全责备,但把一个诚实的人说成是贼,对在灵修生活上勇猛精进的人来说,就是极大的冒犯。Hri是要人谦逊为怀不做令人很厌恶的行为。Acapalam,决心坚定,即在做事情时不可急躁,或沮丧不安。做事情总会遇到失败,即使如此,也不要感到难过,而应坚忍不移地坚持下去。
  这里所用的“tejas”一词是针对查锤亚的。查锤亚应该总是强壮有力,能保护弱者。他们不可摆出一副不用武力的样子。如果需要武力,他们必然全力以赴。但一个能折服对手的人,有时也可能会显示一种宽容的精神。他可能原谅一些微小的冒犯。
  Saucam意谓着清净,并非单指身心的,也指与人的交往方面。这一条尤其是对商人而言的,为商人者不应涉足黑市交易。Nati-manita,不慕虚荣,是对舒都茹阿(sudras)而言的,根据韦达训示,这些劳工阶层被认为是四个阶层中之最低者,他们不应为一些无益的名望或虚荣而冲昏头脑,而是要安处于自己的地位。较高的阶层保持着社会的秩序,向他们致敬是舒都茹阿(sudra)的本分。
  以上所讲到的二十六种品格都是超然的品性。不同的社会阶层和职业阶层应相应地培养适于自己的品格。这里的要旨是,即使物质条件悲苦不堪,如果各阶层人士都在实践中去培养这些品质,那么就有可能逐渐升至超然觉悟的最高层面。

以上阅读内容摘自奉爱瑜伽经典《博伽梵歌》原意,所有语音内容皆为本平台原创,转录使用需要注明出处。

未完待续

《博伽梵歌 》 每日阅读之第1章1-3节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 第2章1-3节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3章诗节1-2

《薄伽梵歌》每日阅读4.1-2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5章诗节1-2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6章诗节1-2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7章诗节1-3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8章诗节1-3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9章诗节1-2

圣哥帕拉· 奎师那· 哥斯瓦米会晤印度总理莫迪,馈赠博伽梵歌!


精装【《博伽梵歌原意》(梵汉对照版)Bhagavad Gita as it is】

著名的古老瑜伽梵文经典《博伽梵歌》是距今大约5000年前,至尊人格神首奎师那Krishna向他的朋友及奉献者阿诸纳在战争前的一场哲理对话。


奎师那能预见未来岁月的人们所碰到的问题。在当今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面临着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压力,而奎师那对工作艺术的教导可以使现代人战胜这些压力。无论是在工作单位上,还是在家庭中、寺庙里,研习《博伽梵歌》蕴含一切的教诲是使人们思想明确、心灵平静的必由之路。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书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