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17章诗节1-3

2016-12-06 Vraja Sevika dd HHGopalKrishnaGoswami



《博伽梵歌》

第16章 神圣与邪恶两品性

om namo bhagvate vasudevaya 

om ajñāna-timirāndhasya
jñānāñjana-śalākayā
caksur unmīlitam yena
tasmai śrī-gurave namaḥ

śrī-caitanya-mano-’bhīstam
sthāpitam yena bhū-tale
svayam rūpah kadā mahyam
dadāti sva-padāntikam

我诞生在最黑暗的愚昧中,灵性导师啊,您以知识的火炬启亮我的眼睛。我要虔诚地顶拜您!


圣茹帕·哥斯瓦米·帕布帕德啊!您为实现主柴坦尼亚的愿望,在这个物质世界建立了传道使命,何时您才以莲花足庇我护我?


śrī-kṛsna-caitanya prabhu-nityānanda
śrī-advaita gadādhara śrīvāsādi-gaura-bhakta-vrnda 


我虔敬地顶拜主奎师那·柴坦尼亚、主尼提安南达、阿堆塔·阿查尔亚、嘎达答尔、施瑞瓦斯以及所有奉献传系中的人。

hare krsna hare krsna krsna krsna hare hare
hare rāma hare rāma rāma rāma hare hare 

哈瑞奎师那,哈瑞奎师那,奎师那奎师那,哈瑞哈瑞

哈瑞茹阿玛,哈瑞茹阿玛,茹阿玛茹阿玛,哈瑞哈瑞 

1

arjuna uvāca
ye śāstra-vidhim utsṛjya
yajante śraddhayānvitāḥ
teṣāṁ niṣṭhā tu kā kṛṣṇa
sattvam āho rajas tamaḥ

  阿尔诸那问道:奎师那,有人不遵从圣典原则,只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崇拜,这样的人处于什么境界呢?他们是处于善良形态,还是处于情欲形态或愚昧形态呢?

  要旨:在第四章第三十九诗节中阐明,一个人如果对某一特定崇拜有信心,就会逐渐变得有知识,最终达到平和与成功的最佳境界。第十六章的结论是,不遵从圣典规定的原则的人被称为阿修罗(asura),亦即恶魔;而忠实地遵从圣典训示的人则被称为兑瓦(deva),亦即半神人。现在,如果有人充满信心地遵从一切规则,而这些规则又不是圣典训示中所提到的,那么,他又处于什么位置呢?奎师那须澄清阿尔诸那的这一疑问。有些人选择一个常人,把他奉为某种神灵,全心全意地加以崇拜,这样的人是处于善良形态,还是情欲形态或愚昧形态呢?这样的人能否达到生命的完美境界呢?他们有否可能处于真正的知识之中,有否可能把自己提升到最崇高最完美的境界呢?那些不遵从圣典规范,但信仰某种东西,努力崇拜诸种神灵、半神人及常人的人,能否获得成功呢?阿尔诸那向奎师那提出了这些问题。

2

śrī-bhagavān uvāca
tri-vidhā bhavati śraddhā
dehināṁ sā svabhāva-jā
sāttvikī rājasī caiva
tāmasī ceti tāṁ śṛṇu

至尊人格神首说:按其所处的三种不同的自然形态,体困灵魂的信仰也分为三类:善良的、情欲的、愚昧的。现在,听我讲明。

  要旨:人们处于物质自然三形态的统治之下,虽然知道圣典规范,但由于懒惰好闲,并不予以遵从。根据从前在善良形态,情欲形态或愚昧形态的种种活动,人们得到了某一特定的品性。众生与自然诸态的联系一直绵延不绝;众生与物质自然接触,就根据与之相联的物质形态,获得的形态各不相同。如果他与真正的灵性导师在一起,并且遵守其规则,遵从圣典,那么,就能改变这一品性。循序渐进,就能改变一己所处的位置,由愚昧升至善良,或者由情欲升至善良。结论是,在某一自然形态中的盲目信仰并不能帮助人提升到完美的境界。人们必须和一位真正的灵性导师联谊,运用智慧,深思熟虑。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自己的地位,升至更高级的自然形态。


3

sattvānurūpā sarvasya
śraddhā bhavati bhārata
śraddhā-mayo ’yaṁ puruṣo
yo yac-chraddhaḥ sa eva saḥ

巴茹阿特的儿子啊,人们生存在不同的自然形态下,就演变成某种特定的信仰。根据他所秉承的形态,生物便持有某一特定的信仰。

  要旨:不管是谁,大家都有一种特定的信仰。根据他获得的品性,其信仰可分为善良型的,情欲型的或愚昧型的。根据其信仰的特定类型,他和特定的人交往。如同十四章所述,生物本来是至尊主所属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这才是真情实况。因此,他们本来是超然于物质自然的所有形态的。但是,当人们忘记了与至尊人格神首的关系,在受诸种条件局限的生命中,与物质世界接触时,他就会籍着与物质世界诸种变化的联系,造出自己的位置。随之而来的人为的信仰和生存都仅仅是物质性的。虽然他有时受到某些印象或某些人生观的指导,但从原本的角度来讲,他是超然的,没有物质品质(nirguna)。因此,为了重获与至尊主的关系,人们必须清除他们物质的污染。奎师那知觉即是仅有的坦坦荡荡的回归之路。如果人们不遵循这条自觉之路前行,肯定就会处于自然诸态的影响之下。
  这一诗节中的“信仰”(sraddha)很有深义。信仰(sraddha)原本出于善良形态。一个人可能信奉一个半神人,或某些造出来的神,或其它一些大脑的杜撰。据说,强烈的信仰会激发产生有物质好处的活动。但是,在此受诸种条件局限的物质生命中,没有一种工作是完全净化的。这些活动不会是纯粹“善良”的,总是混杂相间的。纯粹的“善良”是超然的。在纯粹的善良中,人们会理解至尊人格神首的本性。只要一个人的信仰不完全在纯粹善良之中,他的信仰就会受到物质自然形态的污染。污染了的物质自然诸态会深入人心,这样,人的信仰就根据心灵与某一物质自然形态相接触的程度而确立。
  应该说,如果人的心灵处于善良状态,则他的信仰也处于善良形态;如果人的心灵处于情欲状态,则他的信仰亦处于情欲形态;如果他的心灵处于黑暗与假象之中,则他的信仰也必会受致污染。因此,在这一世界上,我们见到有不同类型的信仰。根据信仰类型的不同,有不同类型的宗教。宗教信仰的真正原则是处于纯粹的善良形态中的。只是由于心灵的污染,我们才发现诸种不同类型的宗教原则。因此,根据信仰类型的不同,世上有各种不同种类的崇拜。

以上阅读内容摘自奉爱瑜伽经典《博伽梵歌》原意,所有语音内容皆为本平台原创,转录使用需要注明出处。

未完待续

《博伽梵歌 》 每日阅读之第1章1-3节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 第2章1-3节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3章诗节1-2

《薄伽梵歌》每日阅读4.1-2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5章诗节1-2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6章诗节1-2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7章诗节1-3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8章诗节1-3

《博伽梵歌》每日阅读第9章诗节1-2

圣哥帕拉· 奎师那· 哥斯瓦米会晤印度总理莫迪,馈赠博伽梵歌!


精装【《博伽梵歌原意》(梵汉对照版)Bhagavad Gita as it is】

著名的古老瑜伽梵文经典《博伽梵歌》是距今大约5000年前,至尊人格神首奎师那Krishna向他的朋友及奉献者阿诸纳在战争前的一场哲理对话。


奎师那能预见未来岁月的人们所碰到的问题。在当今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面临着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压力,而奎师那对工作艺术的教导可以使现代人战胜这些压力。无论是在工作单位上,还是在家庭中、寺庙里,研习《博伽梵歌》蕴含一切的教诲是使人们思想明确、心灵平静的必由之路。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书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