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采】陈典:激昂亦可,深情亦可,都是梦想的诉说

杭州中院 2021-04-30

  有人说,陈典身上,像是住了“两个人”。


  一个是站在辩论席上的辩手陈典,打辩论的时候尽显扎实的法律理论功底。缜密的思维逻辑,坚定的姿态神情,让他光彩夺目,圈子里的人,都喊他一声“典帝”。


  另一个,则是坐在法庭上作为法官助理的他。穿上制服,别上法徽,沉稳而内敛,厚厚的镜片背后,永远是他冷静的眼神,能够飞速梳理出争议的焦点。



2014年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陈典进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工作,目前的岗位是法官助理。


他处事一直很低调,直到去年年初,因为一首《十点半的单位》,他一炮而红。


陈典所在的民二庭,主要审理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还会涉及如银行、保险、证券,有大标的额的一审案件,还有复杂疑难的二审案件。


陈典说,想到要写这首《十点半的单位》,是在2018年春节前,那段时间结案压力最大、加班也最疯狂。


晚上8点多的杭州中院依然灯火通明,办公室里案卷如山,陈典和同事们一起在这里埋头苦干。谁能想到,法庭上气场大开的法官,到了晚上,都是去过食堂后默默加班的人儿,“那段时间,连院里的班车都是晚上9点半才发车。”


有一天,他偶然间听到李健的《十点半的地铁》,回家后就跟妻子说,自己想写一首关于院里同事加班的歌,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故事。


《十点半的单位》,根据《十点半的地铁》改编,

陈典作词并演唱



“所有灯火都还没入睡,江畔的风,轻轻地轻轻地轻轻地吹。


纤弱的姑娘,抱病的她,埋在桌前,浅浅地睡,我没有催,我不忍心催……


这是我第二个叫家的地方,沉重的、温热的,在这里我需要学会坚强……”



歌词缓缓叙说着

法院工作的细碎和美好

据说一出来

就刷爆了全国法院系统


有法律圈子的人看到后一眼就认出来,“这个陈典是那个辩论赛最佳辩手的陈典”么?



在中国政法大学稍微关注辩论的人,都知道有一个打辩论很厉害的人叫做陈典,人虽然毕业多年,但江湖上仍然流传着他的故事——2014年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法大获得季军的新闻在微信圈里转发,四辩陈典也出现在新闻图片中,粉丝在评论回复处大喊“哇!有陈典耶,求联系方式!”


“典帝”在辩论席的风采


大学时代,从一辩打到四辩再到队长;离开学校,步入工作岗位,他辩论的征途还没有结束。这些年,全国大大小小的辩论比赛都有邀请陈典参加,只不过身份从辩手变成了坐在下面的评委。


与辩论的缘分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陈典说,上世纪90年代,大学生电视辩论节目开始火爆起来,一些比赛辩词的同声记录还被出版社整理刊印,用于出版销售。陈典的父母就把这套书籍买回,给还在上小学的陈典阅读。从那时起,他对华语辩论有了最初的认知和向往。后来进入法大读书后,陈典作为法科学生,在师兄师姐的带领下,正式加入了辩论队院队。


对辩论的热爱,有人这样形容,像是与“辩论”这个美丽的江湖女子谈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恋爱。


emmmm,恋爱,其实是真的有的。


陈典和妻子,就是在一次辩论比赛中相识的。


他是评委,她是赛组委工作人员。后来,两人惺惺相惜;再后来,两人成了一家人……


到现在,妻子还经常帮陈典和他的团队制作和辩论有关的视频等等。


生活中的陈典,超软萌~

陈典说,一个好的辩手,要有两套“内功”,一是知识水平、理论功底的积累,否则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二是对事物的认识和沟通的能力,对于辩手来说,有知识还不够,要注重如何将深厚的理论浅显的表达出来。


从事审判工作不也是同理吗?!辩手陈典和法官助理陈典其实一样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的人”,在每一次经历里每一个案件中成长、体会。

青年说:

少时轻易说誓言,道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长大以后有幸秉衡执剑,才知道挥剑易行偏于尺寸,天平易失衡于忽微。坚守法治理想就像是揣着一颗热心走在薄冰上,但这样,我仍想试着,秉持公平正义的初心,一直走下去。


——陈典


来源 || 平安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