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尤金·史密斯,死时账户只剩18美元和令人作呕的房间

Sam Stephenson 1908阅览室 2022-12-25


尤金·史密斯(W. Eugene Smith)与第二任妻子艾琳‧美绪子‧史密斯(Aileen Mioko Smith)




透过《浮与沉:摄影家尤金‧史密斯的传奇人生》作者山姆‧史蒂芬森(Sam Stephenson)二十年来的考据与追寻,以及聆听超过1700卷尤金·史密斯个人收藏的私人录音,这本非典型传记将带给我们一个非常特殊的体验。




文:山姆‧史蒂芬森(Sam Stephenson)



1977年,五十八岁、坐在轮椅上的尤金‧史密斯(W. Eugene Smith),在他位于曼哈顿二十三街阁楼公寓(loft)外的人行道上,看着二十几名志工将他的毕生作品搬进两辆货运卡车里,这些志工大多是对他充满敬意的摄影系年轻学子。二十二吨(约两万两千公斤)的素材打包妥当,接着要穿越半个国度,送往亚历桑纳大学新成立的摄影档案馆:“创意摄影中心”(Center for Creative Photography)。


这批货物抵达土桑(Tucson)时,不但塞满了一座高中体育馆,还蔓延到外围几个房间。与腰等高的一落落箱子,从一面墙排到另一面墙,中间清出可以行走的通道。这些箱子大多都没标示,里面的每样东西,都在纽约市的阁楼里累积了数十年的灰尘。


这批货运内容包括:三千张裱上衬纸或无衬纸的原片(master print);几十万张严谨的5 x 7工作参考样片(work print);外加几十万张底片和印样(contact sheet)。还有数百本单线圈笔记本和数千张3 x 5记事卡,全都写满注记;来自世界各方的地图和图表;几百箱剪下来的报纸杂志文章。史密斯写了几百封十五页长、没空行的信件给家人、朋友和点头之交,而且寄出之前还油印了副本。货运里有几十部相机,各式各样的暗房设备,装满松掉的镜头盖、橡皮筋和回纹针的垃圾桶和垃圾箱。史密斯还有两万五千张黑胶唱片和三千七百五十本书。


这些货运里也包含一千七百四十卷积满灰尘的盘式录音带,我们现在知道,里头有大约四千五百小时的录音,都是史密斯在他前一个阁楼里录的,而且绝大部分是偷录,那栋阁楼位于第六大道和二十八街交叉口,花卉批发区,时间是1957年到1965年。


想当年,那栋阁楼可是传奇的下班后表演圣地(after-hours haunt),有许多爵士乐手在此出没,像是瑟隆尼斯‧孟克(Thelonious Monk)、祖特‧辛斯(Zoot Sims)、罗兰‧柯克(Roland Kirk)、保罗‧布雷(Paul Bley)、罗伊‧海恩斯(Roy Haynes)、奇克‧柯瑞亚(Chick Corea)、李‧康尼兹(Lee Konitz)和艾莉丝‧柯川(Alice Coltrane),也有古典乐手,像是史提夫‧莱许(Steve Reich)。


偶尔会有些夜猫圈人士会顺便过来玩一下,像是名媛千金桃丽丝‧杜克(Doris Duke)、小说家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法国女作家阿娜伊斯‧宁(Anaïs Nin)、摄影师黛安娜‧阿勃丝(Diane Arbus)、罗伯特‧法兰克(Robert Frank)、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和画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


但对每一位名人而言,这里就是聚集了一堆不起眼的乐手、皮条客、妓女、毒虫和药头、边缘人、骗子和小偷、巡逻警察和房屋督察、摄影系学生、裱画的、装灭火器的,以及算不清的其他人物。


录音带里有一些荒谬的怪内容,像是1964年连续八小时随机在阁楼里录下的各种声响——史密斯在里头无所事事地踱步,打了几通偏执狂的电话,从窗外飘进来的街道噪音,暗房水槽不绝如缕的滴水声。


史密斯也录了很多来自电视和收音机的声音:黑人行动领袖詹姆斯‧鲍德温(James Baldwin)、马丁·路德‧金(MLK)和麦尔坎‧X(Malcolm X)的座谈会;金在伯明罕的演讲;约翰‧肯尼迪(JFK)的大选和遇刺;明星主播华特‧克朗凯(Walter Cronkite)朗读冷战新闻;古巴飞弹危机;1960年洋基队和匹兹堡海盗队(Pirates)的职棒大赛;卡修斯‧克莱(Cassius Clay,日后的拳王阿里)与索尼‧利斯顿(Sonny Liston)的第一战;美国诗人朵乐西‧派克(Dorothy Parker)朗读她的作品;美国女高音雷昂婷‧普莱斯(Leontyne Price)高唱威尔第(Verdi)的〈安魂曲〉(Requiem);电台主持人朗‧约翰‧内贝尔(Long John Nebel)在深夜脱口秀节目与叩应来宾谈论幽浮和外星人绑架;电视节目艾德‧苏利文秀(Ed Sullivan);脱线先生(Mr. Magoo);贝克特(Beckett)的《等待果陀》(Waiting for Godot )和《克拉普的最后一卷录音带》(Krapp's Last Tape );美国演员杰森‧罗巴兹(Jason Robards)朗读费兹杰罗(Fitzgerald)的〈崩溃〉(The Crack-Up)等等。


当这批货运抵达土桑时,病体孱弱的史密斯坐着轮椅在体育馆里绕来绕去,抱怨东西不见了,并对那些想要搞清楚这一团混乱的校方人员,表现出怀疑的神色。


在这段时间拍下的照片里,史密斯看起来比真实年龄老了三十岁。他在大学开了讲座,做为档案收藏计划的一部分,从这些讲座的录音里,你可听出他奄奄一息。他说得含糊不清,落东落西,还得费力喘息。但他还是不忘耍嘴皮:“我不会在讲座一开场就讲笑话——(停顿、深呼吸)——因为我通常会想办法,不用讲笑话就让人哈哈笑(演讲厅里大笑)。”



《瑟隆尼斯‧孟克阁楼排练》,1959



在这之前两年,一位医生在病历报告中指出,史密斯患有糖尿病、肝硬化、心脏肥大所导致的严重高血压,以及血液循环不良所引发的小腿和皮肤炎问题。医生在病历上注明“不可喝酒”几个大字,还在下面画线强调。但是史密斯在土桑演讲时,学生留意到,他喝了一杯又一杯的伏特加或威士忌加冰块。


除了酒精之外,史密斯成年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对安非他命、处方药丸和非处方药丸沉迷上瘾。这些药丸可以在暗房里为他的马拉松活动提供燃料;让他连续三天、四天、五天不用睡觉。有证据显示,住在阁楼那几年,他还用过某种需要针头注射的药物(可能是更强效的安非他命)。


史密斯与他的档案抵达土桑之后不到一年,他在一家便利商店购买猫食时,昏倒在地。一组救援小队将他送往医院。


史密斯住院期间,他的土桑邻居帮他喂猫,因为他的屋子实在太可怕了,他们忍不住拍了照片。那些照片很恶心,会让人反胃想吐,是我见过最恶劣的生活环境,但也让人伤心难过。一叠叠发霉的盘子,一堆堆肮脏的衣服和床单,垃圾到处都是,猫咪为所欲为。和这些照片比起来,史密斯传说中那栋脏兮兮、臭醺醺的纽约阁楼,看起来还比较像是人住的。


几天之后,史密斯与世长辞。死亡证明上写的是“中风”,但根据万世不朽的爵士乐手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的说法,史密斯的死因是“一切”。他筋疲力尽。他放弃了。他留下银行里的十八美元,外加四万四千磅(二万公斤)的资料。



《为胡安卡拉特鲁希略守灵》,1950



经过二十年的研究,二十四次长途跋涉造访史密斯的档案馆,加上在二十六个州与日本所进行的超过五百次访谈,我终于在北卡罗莱纳的杜伦(Durham)完成这本书,当时我就站在吧台高的书桌旁边,那是我用史密斯八呎长的不锈钢暗房水槽重新打造的,他在1950年代末,把同一只水槽装进他位于第六大道的阁楼里。我的书桌后面,是史密斯订制的松心木灯桌,以前他用这个灯桌来检查底片。


史密斯的儿子派屈克(Patrick),就是1946年经典照片《迈向天堂花园》(The Walk to Paradise Garden )里牵着小妹胡安妮塔(Juanita)的学步小男孩,他在2006年把他父亲的设备卖给我,当时他和妻子菲丽丝(Phyllis)正在清空他们位于纽约欢乐谷(Pleasant Valley)的地下室。他告诉我,条件是你必须全买。你不能只挑贵重的东西。有一天,如果我想买回来,你就要以原价卖还给我。几星期后,派屈克和他儿子林克(Link)租了一辆卡车,把设备载到杜伦。


我希望史密斯的暗房水槽对我也有用处,但不是史密斯的原始用法。于是我把它搁在2012年为我订制的金属架里,用一块安全玻璃放在水槽的顶部当桌面,再用橡胶缓冲垫固定。如果哪天有人想重新拿它当暗房水槽,这个原件也还保留了完整性。


《迈向天堂花园》,1946



史密斯在暗房里投入惊人的工夫和努力,他相片里那些细腻调整的明暗色调以及温暖的纹理,会在翻阅档案时不断带来神奇的体验。除了他的相片之外,我也被那些神秘莫测、无法估价的录音带给打动,那些录音带是在他那个与世隔绝、肮脏凌乱的“爵士阁楼”录制的,《生活》(Life)杂志的行政和摄影部门以及其他比较理性的同僚都认为,隐退到那里的史密斯已经精神失常,彻底崩溃。他们的看法并不全是错的。史密斯的阁楼岁月标志着他的沉沦(sink,与英文的“水槽”同字),深陷在毒瘾以及唐吉诃德式的记录偏执里,最终导致他的自我毁灭。


在这过程中,他创作出一些最奇怪也最诱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加总起来,从时间和数量的角度看,远超过他其他时期的作品总和,在这个夜晚荒凉、白日熙攘贩售着易腐花卉的街区,这些作品捕捉到这栋阁楼内部与周遭那些美丽的、鬼魅的、麻烦的生活与时光,而这所有一切,都是他内在骚动的镜影与象征。


史密斯的记者生活就是走进世界,在异乡外地为《生活》杂志的读者记录杂志指派的主题,然后带着故事回来(二次大战的战斗前线,科罗拉多州洛矶山里的乡下医生,南卡罗莱纳州乡下的非裔美籍助产士),这样的作息在这栋阁楼里彻底逆转,他哪里也没去。他用同样偏执甚至犹有过之的热情,记录自身周遭的一切。这些作品比他的记者时期反映出更多的亲密感,当指派的主题消失时,他的焦点反而更动人。


在这过程中的某一刻,我领悟到,我因为把焦点略略转移到他旁边,反而逐渐得到一幅更清晰的史密斯图像,用同样的方法,你也可以把天空的星星看得更清楚,本书就是这种广角视野的实验结果。





本文摘录自《浮与沉:摄影家尤金‧史密斯的传奇人生【百岁珍藏精装版】》,原点出版




《浮与沉:摄影家尤金‧史密斯的传奇人生【百岁珍藏精装版】》

作者:Sam Stephenson

出版:原点,2019年

开本:15 x 21 cm 精装 256页 繁体中文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




                 

横向查看更多图片




相关书籍推荐:





Dream Street: W. Eugene Smith's Pittsburgh Project

梦想街:W·尤金·史密斯的匹兹堡项目

编辑:Sam Stephenson

书籍设计:Molly Renda

出版:W. W. Norton Company/Lyndhurst Books,2001年

开本:28 x 24.2 cm 平装 176页 英语

中古绝版书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




                 

横向查看更多图片



2001年到2003年尤金·史密斯(1918-1978)在美国四个城市巡回展出的摄影展“Dream Street: W. Eugene Smith's Pittsburgh Project”,这本摄影集作为配套的展览目录被出版。1955年,史密斯受匹兹堡市的委托,在那里进行了摄影工作,原本计划三周的采访,由于摄影师追求完美,花了一年的时间。虽然这是自诩为最棒的纪实摄影,但此前从未以完整的形式出版过,但通过本书和展览,匹兹堡项目终于揭开了全貌。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我们的摄影书社群






往期推荐



长篇故事娓娓道来:利比里亚重述

徕卡之神的遗作:中国1963-1973

王兵:父与子

Larry Clark:Tulsa

Bruce Davidson: Subway

Roman Bezjak: Socialist Modernis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摄影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