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摄影师在位”——土门拳论风景摄影

土门拳 1908阅览室 2022-12-25



葛飾北斎 《富岳三十六景・凯风快晴》 江戸时代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有一类写真常被称为“明信片”,那样的风景写真属“摄影师缺位”。过去有很多画家画富士山,如北斋、大雅堂、铁斋、大观、梅原龙三郎等人。


以风景为主题的作品,甚至超过作者,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诸如“日本三景”“日本百景”等,这些地方自古以来被人认为风景优美,令人目不暇接。前往这些地方亲眼观赏实景,远比观赏写真更加让人赏心悦目。这一点用在评价小说方面也成立。要将十分伟大的英雄豪杰写人小说是非常困难的。换句话说,即使通过文学的表现手段,也难以描绘英雄豪杰。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个事实,现实比小说更加奇特。


明信片上的风景写真,即迄今为止的沙龙风格的风景,摄影师缺位。我觉得这是它的最大特征。我们无法从中感受人的存在,所以称为“展望风景”。那些视野无比开阔的宏伟景色,即远景,不是用写真能够轻易表现的。仅凭广角镜无法达到目的。人们只要站到视野宽阔的高处,任何人都可以将远景尽收眼底。例如人们常说:“站在这里可以将富士山一览无余。”这种视野开阔的眺望台,在日本大量存在。那些场所是由人的位置、人的视角所决定的,而且是人们经过几百年、几千年的体验做出的选择。


摄影时的照相机角度、机位选择,在遇到远景时,与主体条件没有直接关系,即便将机位移动十米、二十米,风景也不会有多大改变。在这种状况下,所谓三个条件的成立,均不受摄影师本人的影响。因此,无论由谁来拍摄,拍出来的只能是彼此类似的写真。即使换一个滤镜,也不会有多大差别,没有超常发挥的余地。



中国摄影名场面【现在开始排】


在统称的风景摄影中,还有一类我常常称之为“生活风景”的狭义的风景摄影,即只有拍成写真后才能被人注意到的极其平凡的风景。在摄影师敏锐的眼光下,相机位置、相机角度、快门时机成就了这种风景,使它作为摄影作品强烈打动人心。这类写真,时常因是否将一根电线杆放入镜头而出现不同的结果,按下快门的时机是否恰如其分决定了人物在不在其中,或者产生清晨和傍晚的差异。可以说与远景相反,近景的摄影显示出摄影师的强烈个性。



                 

横向查看更多图片

富士山1-4  选自赤瀬川原平的摄影集《新正体不明》 1908阅览室翻拍


不过,沙龙摄影师们,并不将镜头对准这种生活风景,他们将精力集中在有芒草、有白云的风景上。他们嘴上说的是柿子树的影子拍得够不够艺术。但是,我们可以将这一狭义的生活风景,视为与明信片上的名胜古迹相反的另一条线上的风景写真,人的主体能动性在其中发挥充分的作用。人竭尽全力挖掘自身,可以说从发现摄影目标起便全都仰仗人的意志,充满了个性。如果我们只是停留于过去那种对着风景狂拍一气而丝毫见不到人影子的摄影模式上,那么,不可能拍出新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风景写真。如果作者自身对日本的风土、日本的民俗、日本的传统缺乏主见,便无法拍出好作品。在上述条件的基础上,来确立摄影对象的选择、机位、摄影角度、新的快门良机,显然它属于“摄影师在位”。



                 

横向查看更多图片

 选自藤原新也的摄影集《俗界富士》 1908阅览室翻拍


采取上述的态度来进行拍摄,即便风中摇曳的树木,也会有别于过去的风景,从崭新的角度进行捕捉,加以表现。即便是拍摄富士山,或者隅田川,只要能成为自己热爱的富士山、自己热爱的隅田川,那么就不会变成“摄影师缺位”那样的作品。我并不认为摄影师拍摄的富士山就仅仅是富士山。战前,甚至存在着“灵山富士”这种观念,它是人们崇拜的对象。虽然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但是所谓镜头前的美感,由于摄影师各自认识角度的差异,他们选择快门的时机也不尽相同。因此,能够拍出“摄影师在位”的富士山风景写真。仅仅拍摄自然风景中的富士山,出现的必然是“摄影师缺位”的写真。北斋的富士、铁斋的富士、大雅堂的富士、梅原龙三郎的富士,就算富士山没有变,按照每个人的个性所创作的富士山,它们各自作为独立的绘画作品得以呈现。每幅作品中都包含着画家的解读。




梅原龙三郎《富士山图》 1956年 油彩 胶彩 纸 89.5 x 115.8 cm 私人收藏



说到底,如果没有摄影师主体性、情感性的摄影冲动和灵感,拍摄出来的风景只能是明信片写真。可以说,从理解民俗和风土的视角而言,必须在此基础上再一次清晰地注入自己的解读。


进而,在拍摄这样的山川写真时,“摄影师在位”是十分重要的。并非我们在为天空、云彩、大海等拍摄科学写真,而是那些存在于风景之外的凝视风景的眼睛。我们所表现的不仅是云彩的模样,更是人凝视云彩的眼神。过去的沙龙式写真,绝不会扩展风景的内涵,摄影师们只是在为他们咏叹,接近它们。这一点不仅表现在风景写真,而且在所有的拍摄对象上都体现了出来。“摄影师缺位”的写真十分乏味。过去沙龙式的风景写真,只是印刷出来让人欣赏的东西,早已不符合现代潮流了。




此文摘自 日本摄影大师土门拳的人生自述《生与死》



土门拳:生与死

作者:土门拳 ;译者:赵仲明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

开本:32开 精装 288页 15.4万字 中文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



日本摄影大师土门拳的人生自述,三十余篇随笔、十五幅摄影作品、凝结于文字中的生死观,品读一代大师对生命与艺术的终极体验。该书首次出版于1974年,中文版2021年中信出版集团引进出版。





相关书籍推荐:






土门拳古寺巡礼(大型本)

出版:美术出版社,1996年

开本:30 x 42.5 cm 精装带书套 132页 日语

中古绝版书 品相良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



法隆寺五重塔、释迦如来像、平等院梵钟、中尊寺、弁庆墓、苔寺庭园……从7世纪飞鸟、白凤时代到16世纪的桃山时代的39座寺庙,跟随日本艺术潮流的5卷本土门拳《古寺巡礼》精选集,特大开本。





土门拳(1909-1990)


20世纪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摄影大师之一。他一生拍摄了大量立足于现实主义的新闻照片、日本知名人士及平民的肖像照和快照,并为寺院和佛像等传统文化遗产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照片。他擅长用镜头剪切时代的瞬间,揭露社会真实的一幕。为致敬土门拳,每日新闻社于1981年设立了“土门拳摄影奖”,成为日本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摄影奖项之一。

土门拳于1955年获《每日新闻》出版文化奖,1958年获《每日新闻》摄影奖,1960年获国际新闻摄影展金奖,1971年获菊池宽奖,1974年获紫绶褒章。


主要代表作有摄影集《古寺巡礼》《筑丰的孩子们》《风物》《传统的形式》等;随笔集《生与死》《写真批评》《写真随笔》等。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我们的摄影书社群







被 9/11 改变的世界|读书会招募读者


9/11 二十周年|乔尔·迈耶罗维茨的世贸中心档案


梦想街:W·尤金·史密斯的匹兹堡项目


吕楠:我是如何创作三部曲的


严明:昨天堂|新书发布


某:白洞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摄影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