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课堂】历史上的中国致公党

中国致公 淄博致公 2022-05-13


前言

中国致公党是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为主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中国致公党由华侨社团美洲致公堂发起,1925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长期以来,中国致公党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而奋斗,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特别是祖国的抗日斗争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47年5月,中国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进行改组,从此走上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共同奋斗的道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进入新时代,中国致公党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参政履职,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提出高质量政策建议;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扎实做好定点帮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贡献;秉承“致力为公、侨海报国”宗旨,充分发挥侨海特色和优势,团结全体党员和所联系的归侨、侨眷、归国留学人员及海外侨胞,动员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中国致公党的建立

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原是以海外华侨特别是海外洪门人士为基础的政党,现在是以归侨、侨眷为主要成分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爱国统一战线中的八个参政党之一。中国致公党在我国当代的八个民主党派中,历史最为久远。

1.致公党的前身

致公党前身是美洲洪门致公党。洪门致公党,是华侨洪门中最大的一个组织,始建于美洲,其早期成员是侨居美洲和东南亚的华侨,是一个有正义性和进步性的代表华侨利益的团体。司徒美堂是洪门致公党影响最大的领袖人物,曾任致公党总监督和安良堂总理数十年。

2.致公党的建立

1904年,为了把洪门致公党改造成为革命的依靠力量,孙中山加入洪门致公党。是年5月,孙中山在旧金山正式向致公总堂提出了改革致公党的建议,随后,孙中山实际上主持了致公党的党务改革。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对洪门组织极其人士极为仇视,屡施迫害。以司徒美堂为代表的洪门致公党开明人士为了建立统一华侨政党,试图改组致公党。1925年10月10日,中国致公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在旧金山举行。大会决定,以洪门致公堂为基础,改堂为党,定名为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但又实行党堂并存的组织原则;通过了《中国致公党党纲》;推举陈炯明(竞存)、唐继尧(蓂庚)为正副总理;决定将致公党总部设在香港。当时致公党的组织由堂改党组成的党部有300多个,拥有党员40万,遍布世界五大洲,仅香港致公党总支部就拥有党员约10万。


3. 致公党的组织原则确定

中国致公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行的党堂并存的组织原则,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致公党落后涣散的状况,从组织上看,致公党还不完全是现代形态的政党,尚带有浓厚的帮会色彩,党堂不分,第一次代表大会改堂为党的历史使命并未完成。

1931年10月,中国致公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香港设立中央党部。大会通过了以“反对国民党独裁,实行地方自治”为主要内容的政纲。

1925年致公党成立照片。1925年10月10日,由美洲洪门致公总堂发起、在旧金山举行的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大会,发表告洪门全体书,宣布成立中国致公党。这次大会就是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致公党二大图片。1931年,中国致公党在香港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在香港建立中央党部。这次代表大会有来自美洲以及海外各地的代表数十人出席。与会代表大多是各地致公党(堂)的中坚人物。美洲负责人司徒美堂也出席了会议。


(二)为抗日救国而斗争

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广大致公党员和华侨热心于救国救民的事业,积极支援获参加祖国反帝反封的革命斗争,在争取侨胞在侨居地政党权益和兴办侨胞的福利事业方面,也尽了很大的力量。致公党人和华侨作出了重大贡献。

1.“9· 18”事变

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9· 18” 事变, 侵占中国的东北, 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威胁。在国家灾难深重、 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 致公党中央谴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要求取消党治, 以团结各党各派共组抗战政府, 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 维护国家独立, 同时训令:“海内外各处党员, 一致参加抗战工作, 出钱出力, 以尽职责” 。

2.《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将中国致公党列入“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各党派、各团体中。

3.在抗战中奋斗

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致公党当即发动海外数千万侨胞参加祖国的抗战事业,或踊跃回国服务、参战,获“倾家荡产”以协助军饷。积极地投入抗日救亡的滚滚洪流,奋战在抗日战争中。

菲律宾华侨抗日锄奸义勇军”总指挥、菲律宾中国洪门致公党主席、致公党中央副主席许志猛手稿。菲律宾中国洪门致公党领导人许志猛主持下,成立“洪门复兴委员会”,创办地下邮报《华侨导报》《华商公报》,组织发动华侨青年回国抗战,后在当地组成“抗日锄奸义勇军”(简称“抗锄”)。


(三)致公党的重组与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胜利后,中国处在历史转变关头。在这段时间内,司徒美堂曾进行于1945年、1947年两次重组中国致公党的活动,但都没有成功。

1. 司徒美堂重组致公党失败

1945年,司徒美堂等洪门致公堂领导人干预盟军攻势展开,抗战胜利日子已为时不远,认为需要重组一个华侨政党,以便抗战胜利后回国参加政治活动。此次重组致公党,政治大方向是正确的,其主张复合形势要求,但从组织角度看,并不能算组党成功。

1946年初至是年6、7月间,司徒美堂等人第二次重组致公党活动。但由于对国内真实情况不甚了解,对蒋介石抱有错误幻想,司徒美堂等人很快陷入各种势力的重围之中,组党活动很不顺利。最后竟被陈立夫、陈果夫操纵,组造了一个“中国洪门民治党”。1947年,司徒美堂起草“脱离民治党声明”,随后避居香港,第二次重组致公党宣告失败。

2.致公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其历史方向的根本转变

司徒美堂第二次重组致公党活动的同时,陈其尤等人也在国内和香港酝酿回复原致公党总部和重组致公党的问题。

1947年5月1日,中国致公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香港开幕,海内外致公党组织数十名代表出席大会。大会总结了党的工作,一致决议加入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一致通过了《中国致公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致公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告海外侨胞书》和《致杜鲁门总统文》等决议和文告,修改了党章,实行了组织上的改组,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大会选举李济深任中央主席,陈其尤任副主席,陈演生任秘书长,并选举李济深、陈其尤、陈演生、黄鼎臣(兼组训部长)、雷荣珂(兼宣传部长)、钟杰臣(兼财政部长)、韩毓辉(兼代侨务部长)、严锡煊、任觉天(兼组训部副部长)9人组成中央常务委员会。

3.反美反蒋,支持人民解放战争

“三大”之后,中国致公党以华侨政党的特殊地位,更坚决地投入了反对美蒋反动派,支持人民解放战争的斗争。它在实际斗争中,进一步向中国共产党靠拢,在革命对反革命斗争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和重大事件上,旗帜鲜明地站在革命一边,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4.反对伪“国大”

1946年11月15日至12月25日,伪“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致公党等党派拒绝参加,只有依附于国民党的青年党、民社党和若干“社会贤达”参加,为国民党做了点粉饰。1948年3月28日至5月1日,国民党在又南京召开所谓“行宪国大”。中国致公党旋于同年5月3日发表《反对南京伪选声明》,指责怒斥南京伪国大。声明无情揭露蒋介石欲自封“总统”,并预言“今后此种阴谋的发展,必然在伪装之下,加紧演出,积极地进行内战”。

5.响应“五一号召”

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其中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5月6日,中国致公党联同驻港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人民救国会、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及无党派之社会贤达郭沫若致电中央,响应“五一口号”。

6月9日,致公党又以党的名义单独发表了《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宣言》。

6.参与新政协的筹备

1948年,远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为筹备新政协、共商建国大计,纷纷踏上了到解放区去的征程。


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其中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6月9日,致公党又以党的名义单独发表了《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宣言》。


1948年,远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为筹备新政协、共商建国大计,纷纷踏上了到解放区去的征程。

1949年7月5日,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合影。

陈其尤(中)等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致公党代表。


(四) 为巩固新政权而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中华民族获得独立和解放,是中国历史新纪元的开端。但是,在国际上,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在政治上不承认我国,在经济上实行封锁禁运,阻止我国对外贸易,拼凑反华包围圈。在国内,蒋介石盘踞华南、 西南各省负隅顽抗,新区的土改尚未进行,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残留大陆的土匪、 特务及反革命势力, 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因此, 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1.中国致公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9 年 10 月, 致公党香港总部派伍觉天、 冯君锐等随中共华南分局统战部回内地迎接解放军解放广州。1949 年 10 月 14 日, 中国南方的最大城市广州解放。1949 年底, 致公党总部从香港迁移广州, 整理党务, 并积极筹备致公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陈其尤从北京返抵广州, 召开在穗干部会议, 并作了出席全国政协会议的报告。1950 年 5 月, 致公党华南总支部在广州成立, 下属有广州、 紫金、 阳江、 广西和香港等地的组织。同时设立了中国致公党驻北京办事处。1950年初,致公党中央从香港迁至广州。同年4月,在广州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确认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为致公党的政治纲领。

2.号召华侨支持祖国生产

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以无比兴奋的心情, 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然而连年内战和国民党的破坏, 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因此,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成了新政权的首要任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致公党和全国人民一道, 投入到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

3.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10 月 8 日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的战略决策。10 月 19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1950 年 10 月,周恩来总理邀请民主党派座谈。致公党领导人应邀出席, 表示坚决拥护中共中央“抗美援朝” 的决策。11 月 4 日, 致公党参加签署的《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 严正指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者侵略朝鲜的行动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中国的安全”。

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50年初,致公党中央从香港迁至广州。同年4月,在广州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确认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为致公党的政治纲领。

图片:毛泽东致电司徒美堂。


(五)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时期中的致公党

1.致公党第五次全体代表大会

1952年11月8日至17日,致公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有52人。陈其尤在大会上作《目前的政治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政治报告。大会通过了《中国致公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会议号召全党“为完成国家的政治任务而努力,为完成共同纲领而奋斗”。大会选举产生致公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由27位委员组成。1952年,致公党在广州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陈其尤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在五届一中全会上,选出陈其尤、官文森、郑天保、严希纯、黄鼎臣、雷荣珂、司徒俊葱和钟杰臣组成中央常务委员会;选举陈其尤为主席,官文森、司徒俊葱为副主席,郑天保为秘书长。“五大”后,为适应工作需要,致公党中央委员会于1953年7月28日从广州迁到首都北京。

2.加强对海外华侨的团结和联系

中央和各级地方组织贯彻“五大”会议精神,加强对海外侨胞的团结与教育工作,对归侨、侨眷的合理要求,诸如他们中间一些在土改中被错划为地富成份或没收房产问题,尽力向政府反映,并协助予以解决;做好接待回国观光的侨领以及一些与我们有联系的华侨、归侨和侨生,向他们介绍祖国建设的成就和解释各种侨务政策,协助归侨和出国华侨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进一步密切和扩大与海外的联系。

3.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

1953年1月,陈其尤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拥护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章,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制度,是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基本组织形式。”“我代表致公党全体党员,衷心地拥护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英明措施。”

1954年12月21日,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致公党的全国政协委员有陈其尤、黄鼎臣、官文森、严希纯、雷沛鸿、伍觉天。会议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成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共同遵守的准则。

1954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为解放台湾联合宣言》。致公党在宣言上签了字。《宣言》严正地向全世界宣告: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

1956年3月,伍觉天同志参加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赴藏祝贺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

4.六大召开

1956 年 4 月 5日至 13 日, 致公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 57 人, 列席 2 人。陈其尤致开幕词, 大会讨论通过了新党章, 在总纲中规定“中国致公党是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的一个民主党派, 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的总纲为本党的政治纲领,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全力贯彻宪法的实施, 为实现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 为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大会通过了《关于党务报告的决议》 ,还着重研究组织建设的工作。大会选举产生致公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 由 28 位中央委员和 5 位候补委员组成。

1956年4月,中国致公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陈其尤继续当选为主席。


1956年3月,伍觉天同志参加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赴藏祝贺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

1956年4月,中国致公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陈其尤继续当选为主席。图为“六大”的代表和工作人员合影。


(六)致公党在曲折中前进

1957年,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新矛盾,中国共产党于5月开展了全党的整风运动。

1. 反右斗争夸大化

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全国展开了大规模的反右斗争。由于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估计,反右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致公党内也开展了反右斗争,一些致公党党员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并被开除致公党党籍,受到了伤害。但是,中国致公党始终没有动摇坚持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 中国致公党六届三次会议

1958 年 11 月, 致公党召开六届三中全会扩大会议。陈其尤致开幕词。郑天保作常委会工作报告。黄鼎臣作《中国致公党根本改造草案》 的报告。大会通过了决议, 指出:我们党当前最迫切最严重的任务就是“加紧进行成员和组织的根本改造, 彻底破资产阶级立场, 立社会主义立场, 使我们党迅速从一个资产阶级性的政党变成一个真正接受共产党领导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 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致公党根本改造规划》 。

 3.在“文革”中经受考验

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共产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文革期间,林彪、“四人帮”处于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疯狂地破坏中共领导的统一战线,对广大知识分子和各方面的爱国人士进行残酷迫害和打击,把归侨、侨眷的海外关系污蔑为“敌特关系”。一些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贡献的致公党老同志,因在国外和归国后与海外人士有较多往来,因而被打成“特务”“间谍”“反革命”,受到残酷迫害。

然而,许多遭受文革迫害摧残的同志,没有动摇对中共的信赖,没有改变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在乌云压顶的日子里,他们坚信黑暗只是暂时,光明终将到来。


(七)  改革开放时期的致公党

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代表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致公党也由此重获新生。从1977年起,致公党中央负责人开始参加全国政协和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的各种会议。1978年2月底,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同时召开,致公党有3人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有8人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1979年6月15日,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1.用时间轴或图表展示第七至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情况

2.重大历史事件

1979年10月,在中国致公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黄鼎臣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1983年11月,中国致公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降重举行。在八届中央委员会一次全体会议上,黄鼎臣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1988年12月, 在中国致公党九届一中全会上,董寅初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1992年12月,中国致公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届一中全会选举董寅初为主席,杨纪珂为常务副主席,陆榕树、郑守仪(女)、王宋大、罗豪才为副主席。

1997年11月,中国致公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002年12月,中国致公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007年12月,中国致公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012年12月3日,中国致公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时间轴展示第七至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情况。

1979年10月,在中国致公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黄鼎臣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图为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中常委。主席黄鼎臣(前左三),副主席伍觉天(前左二)、伍禅(前右一)。中常委邝明(前左一)、陆榕树、许志猛、黄复康、廖周行 (后排自左至右)。

1983年11月,中国致公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降重举行。在八届中央委员会一次全体会议上,黄鼎臣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图为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主席:黄鼎臣(前左二),副主席:伍觉天(前左三)、伍禅(前左四)、许志猛(前左一)、陆榕树(后左一)、董寅初(后右一)、郑守仪(女,后中)。

1988年12月, 在中国致公党九届一中全会上,董寅初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图为九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常务副主席、副主席合影。主席:董寅初(左四),常务副主席:杨纪珂(左三),副主席:伍觉天(右三)、黄清渠(右二)、陆榕树(右一)、郑守仪(女,左二)、王宋大(左一)。

1992年12月,中国致公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届一中全会选举董寅初为主席,杨纪珂为常务副主席,陆榕树、郑守仪(女)、王宋大、罗豪才为副主席。

1997年11月,中国致公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图为中国致公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领导班子合影,由左自右为:邱国义、王珣章、杜宜瑾、王宋大、罗豪才、郑守仪(女)、吴明熹、俞云波。)

2002年12月,中国致公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图为中国致公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合影,从左至右为:程津培、俞云波、吴明熹、罗豪才、王宋大、杜宜瑾、王珣章、王钦敏。)

2007年12月,中国致公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图为中国致公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领导班子合影从左到右为:李卓彬、黄格胜、杨邦杰、王珣章、万钢、王钦敏、程津培、严以新、曹小红(女))

2012年12月3日,中国致公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致公党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的领导班子合影(从左到右为:李卓彬、黄格胜、杨邦杰、王珣章、万钢、蒋作君、程津培、严以新、曹小红(女)、闫小培(女))


      2017年12月2日,中国致公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期间举行的致公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由33名委员组成的第十五届中央常务委员会和新一届致公党中央领导班子。选举万钢为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主席,蒋作君、曹小红(女)、李卓彬、闫小培(女)、曹鸿鸣、甘霖(女)、张恩迪、吕彩霞(女)为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据“梧州致公”公众号编辑整理,文字、图片来源于:中国致公



本期编辑:郭蕾   邱伟


推荐阅读深入田间地头 助力乡村振兴——致公党淄博市委“中草药种植社会实践基地”今日揭牌
【党务要闻】王明新参加党外人士座谈会
【党务要闻】刘玉泽参加市政协调研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