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则民:游戏材料之我见

上海托幼 2021-05-26

文/徐则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而材料又是幼儿游戏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于是,尊重天性、在课程中确保幼儿游戏时间与空间的同时,广大教师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为幼儿“提供游戏材料”的挑战。
材料,真的能引发幼儿游戏吗?
回答是肯定的。
当大量的木质积木、乐高玩具、雪花片等材料摆在幼儿面前时,幼儿的建构游戏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这形状太像小船了


当梯子、垫子、弯弯桥、滚筒、轮胎等材料吸引了幼儿的眼球时,教师或许就能看到大量的、大动作的自发性练习行为,尽情地享受着游戏的快乐,并在“一不留神”中运动了四肢、发展了体能。

有吊环,我就这样玩


当许多锅碗瓢盆呈现在幼儿面前时,生活中林林总总的原有经验会浮现在幼儿眼前,于是,买菜、烧饭、请客、过生日等诸多情节就顺理成章地演绎出来。

今天的晚餐准备好了


当幼儿跟着教师来到沙池中、水池边,世界一下变得奇妙无比,原来这里不仅可以造山,还能挖洞哦!

挖沙和运沙



有了水车,就能运水啦


由此看来,材料,真的能成为教师的“好帮手”!教师不需要刻意去等待幼儿的游戏什么时候会出现,只需要提供材料,就能轻而易举地看到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或许就是幼儿的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而这样的过程也正是教师观察幼儿、了解幼儿、识别幼儿发展水平的最佳途径。
材料,是力求种类丰富,还是确保同种材料数量充足?
美国的学者做过相关研究,发现给幼儿过多的材料或玩具会损害幼儿的认知能力,因为幼儿在众多的诱惑前会显得无所适从。他们拿起这个,摆弄两分钟后放下,再拿起另一个,没过多久又失去了兴趣,对每种材料或玩具都浅尝辄止,结果什么也没玩成,游戏始终处于简单的摆弄阶段。
由此,在不同类型的游戏中,教师不必追求材料种类的“多多益善”,只需提供游戏的“基本件”,让适宜数量的“基本件”来诱发、推进幼儿的游戏过程,或许这才是事半功倍的关键。

有一些简单的材料,医院就可以开门了



有一些收集来的废旧物品,超市就可以开张了



足够多的积木能够搭出更复杂的作品



足够多的梯子与木板,让攀爬更尽兴
材料,一定越逼真越好吗?
无可厚非,年龄越小的幼儿面对这些“熟悉的、缩小版的”材料时会情有独钟,他们会在反复摆弄中获得满足与发展。只是,当教师充当“制造商”不遗余力地、大批量地、不惜成本地生产出这些“形似物”时,是不是应该思考:这样的材料能否真正满足大年龄幼儿自编、自导、自演的意愿呢?
很显然,为大年龄幼儿提供的材料需要有更大的空间、更多的可能,因为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幼儿的无限创意及其替代能力会使他们即便只拥有简单的材料,也能通过“拼一拼”“变一变”等方法轻松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由此看来,为自己的游戏“制作”一份材料,是幼儿的拿手好戏,而教师只要提供更多的低结构材料以及大量的自然物,就能真正成就幼儿精彩的游戏过程。

太阳出来了,我们有太阳伞了



通水啦


材料使用,到底谁说了算?
教师的脑海里一般认定“游戏中的材料使用应该由幼儿说了算”,可现实中多数教师常常纠结:“真的放手啊?幼儿能行吗?”“我如何对付他们千奇百怪的想法?”于是,材料的决定权又在“一百个不放心”中重新回到教师手中。这里,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教师不认为幼儿有驾驭材料的能力,更不相信随着幼儿对材料熟悉程度的不断增强,他们使用材料的能力比教师更强!
在这个问题上,教师想错了。我在许多幼儿园中看到过竹梯,当一把把竹梯放在教师面前时,他们很习惯地将其设计成简单的、稍微难一点的、更难一点的几条小路,供幼儿练习平衡、练习钻爬。可当教师将竹梯还给幼儿,并告诉幼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时,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游戏专家,是幼儿,而不是教师!

坐好喽,大转盘转动起来啦



消防员救人啦



这是我搭的运动器具,你能爬吗



我们的屋子



滑梯搭好了,谁来滑滑梯啊



我是蜘蛛侠


游戏能否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并不取决于幼儿本身,而是取决于成人是否愿意守护幼儿的原生态、是否认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同样,游戏材料的使用能否真正体现自主精神,也并不是取决于幼儿本身,而是取决于成人对幼儿的信任度,以及对游戏材料提供背后的思辨力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