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通江人,你家门口的古桥,哪些曾留下你的足迹!

2017-06-05 四川通江


通江地处米仓山南麓,崇山依峻岭

溪河连沟壑,山高而路险,谷深而水急

行路之难“难于上青天

为了勾连两岸往来,古代的先民遇水建桥

逢谷徒杠,所以境域内桥杠众多



沧海桑田,朝代更迭

古桥在岁月的侵蚀下虽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但曾留下通江人的足迹

也印刻着通江人的历程

今天江小妹就带大家来认识一部分古桥


小新场独善桥


小新场独善桥位于通江县草池乡嘉禾寨村一组陈家河,该桥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为5孔石拱桥。桥东北端石梯右侧的自然岩石上立有“同治六年岁次丁卯年季春下浣吉旦”石刻建桥记事碑,其文可识者大意为:“上通秦汉,下达巴蜀,而两山逼狭……每值天雨淋漓,山水涨发,临流者谁不为之哀叹。翁佘君凤林者,久欲独立捐资修桥,事未举而先逝。”其子男学、俊魁、文生、炳焕、必扬等继父志,毅然捐资成其大功。“因系独家捐资,乡人以独善名之。”

 

 

独善桥下游31米处,有跳礅桥一座。

  

佛头河跳蹬桥距今已有260余年,独善桥距今已有150余年,其两桥现仍在使用。


渡水溪石桥


渡水溪石桥位于通江县杨柏乡,是官修米仓道重要支线的接点。现存残桥两座,处于三山两溪交汇处,北上经草池、涪阳、平溪、碑坝接南江至汉中,西去经关渡达巴州,东向鹦鸽嘴至通江,东南经得胜可下平昌江口。两桥东西走向,今俱已圮塌。距东桥头约8米处有记事碑3通,双面阴刻。中间一通碑顶有“永定章程”横额,两侧嵌柱石上阴刻“仁政遍施兆民永赖,淳风普化北阙恩来”联语。渡水溪石桥两端现存石级道路500余米,梯道近1000级,保存完整,至今仍在使用



红花溪回龙桥


红花溪回龙桥位于通江县民胜镇焦坪村四组及周子坪村一组交界处红花溪上。现存回龙桥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为石板石礅平桥,东西走向。桥东端左侧桥下自然石立面竖书“道光八年正”。红花溪古道是连接陕西洋县,经通江(洋壁道)至巴州的古道(洋壁巴道)。现存石板铺设的道路约2公里,蜿蜒曲折,因山就势,留有歇脚平台。该桥西可经通江民胜、杨柏、巴州水宁寺、清江渡、巴州治达成都或重庆,东可经通江县城、毛浴、瓦室、长胜、烟溪、永安、泥溪、长坪、两河口至陕西洋县,也是民胜镇通往通江县城的必经之道,至今仍在使用



穿云洞蟠龙桥


穿云洞蟠龙桥位于通江县火炬镇唐村坝村龙潭子,该桥横跨龙潭子南。该桥由圆拱桥、石梯、石平桥、引桥四部分组成。其形制有江南小桥的风韵

  

由火炬向东入唐村坝,过蟠龙桥便是穿云洞。穿云洞因其特殊的地缘关系和地理优势,成为古代汉壁巴道(陕西汉中——碑坝——通江诺水河——板桥口——青浴——新场——涪阳——草池——小新场独善桥——穿云洞(蟠龙桥)——火炬——巴州关渡口——清江渡——巴州治)上往来商贾背夫云集的“幺店子”和歇脚处。在残存的遗迹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它昔日的热闹与繁华。

  


穿云洞内神像俨然,香火不断,蟠龙桥及其古道至今仍在使用。其遗迹遗存历史悠久,保存完好,是研究米仓古道历史、文化、经济等的重要实物资料。


碧溪龙门溪桥


龙门溪桥位于通江县永安镇石庙子村二组,由“东道桥”和“西关桥”组成,两桥之间是一座凸起的小山包,其间相距59米,均为单拱石桥,东北——西南走向。

  


龙门溪是洋(洋州,今陕西洋县)壁(壁州,今四川通江)古道上的重要连接点,由此东行,可直达得汉城南门,经永安、泥溪、长坪、两河口到洋县。由此西行,可通黑潭岩村、石庙子村、火天岗茶场;下行至烟溪,经长胜、瓦室、毛浴至通江县城。保存完整,至今仍在使用


每一座古桥都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

一个故事,一缕情丝,一场回忆

寄予着深深的怀旧情愫

小伙伴们,这些古桥,你走过哪些?



 

综合于《通江县志》、巴中日报

江小妹猜你喜欢


这条重要干线 | “青龙偃月刀”

通江人的童年生活  |  通江人注意啦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  全市景点随便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