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麦彭仁波切诞辰日:远离修行人的十八耻辱

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 2022-01-19



Hui Deng Zhi Guang







编者按:

麦彭仁波切,旧译宁玛巴大师、麦彭降央南迦嘉措仁波切(1846──1912),于藏历第十四胜生丙午年(1846),在多康河(今石渠县内)旁的雅秋当羌地方诞生,其叔父喇嘛班玛达吉,为他取名为麦彭嘉措。   

尊者从小对佛法就极具信心,尤其具足出离心、大悲心及智慧等大乘种姓之力,此等皆是与生俱来。早在一千多年前,莲花生大士曾授记他将成为“弘扬大圆满的太阳。”在雪域藏地诸教派,共称全知麦彭仁波切是文殊菩萨化身。

法王如意宝曾说:“全知上师麦彭仁波切所著的显密诸论,在七世之内,其无比善说之加持,一世比一世殊胜增上。”又说:“凡是我的传承弟子,乃至得到点滴之成就,如于三宝生起刹那信心,皆来自于全知上师麦彭尊者的加持与恩赐。所以我的弟子,皆当于全知上师生起不共不退之信心,应当昼夜精勤祈祷求加持。”

今天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诞辰日、殊胜日,在这样殊胜的日子里,我们都应该尽量多的忆念尊者的恩德,并行持诵经、持咒、放生、供灯等善法,祈愿清净的教法常驻世间。









我们都号称自己是佛教徒,却经常会做出很多不如法的事情,这都是修行人的耻辱。本来修行人的耻辱有很多,但此论只讲了其中十八个耻辱。学习之后,我们要自我对照,发现问题,尽量断除。

住在静处却成办今生的荣华富贵,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身居僻静深山、寺院,看似专职修行,实则是为了扩展自己的名声、势力、财产等世俗福报,的确是修行人的耻辱。

既然去到静处、寺庙、闭关处,理应放弃名声、地位、权力、财产等世间八风,专心致志地闻思修行,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与正法背道而驰了。

从大乘佛教的角度来讲,如果有名声、有势力,能度化和饶益更多众生,则扩大自己的名声和势力也未尝不可。因为所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但如果不是为了饶益众生,而是与世俗普通人一样求名求利,就是修行人的耻辱。

作为群体的首领,成办自私自利之事,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无论是寺院、闭关中心或其他修行处的方丈、住持、负责人,还是任何宗教团体的领袖,都是由其他成员推选出来的。大家出于信任,认为自己推举的人会帮大家做事情,会考虑大家的需求。如果“领袖”有负众望,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势力和财产等等,自私自利、不顾他人,就是很大的耻辱,这种人也不配当领袖。

身为领袖,应该为大众着想,为大众服务。本来大乘佛教就提倡为一切众生服务,菩萨就是一切众生的服务员。不求任何回报,无条件地服务众生,才真正是菩萨的心态,菩萨的精神。作为僧团或居士林的领袖,更要为大众服务,勇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

精通正法却不警惕罪业,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显宗的经论、密宗的续部,都博闻强记、无所不知,但在理论落实到实践的过程中,却不注意因果取舍,为所欲为、胆大放肆。

闻思的作用,就是让我们明白如何鉴别真伪、取舍对错。如果已经知道因果取舍,却还是不杜绝违背因果的事情,闻思就没有任何意义!这难道不是修行人的耻辱吗?








拥有殊胜教言,自相续却处于平庸状态,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无论出离心、慈悲心等方便修法的窍诀,还是修空性智慧的诀窍都非常丰富。可因为没有修,自己的心还刚强难调,与凡夫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一种耻辱。

现在学佛的人一年比一年多,这特别好,也特别需要。学佛的人多了,社会上许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就会减少。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虽然学佛的人越来越多,可真正懂得佛法的人却凤毛麟角。佛教徒如果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就会十分迷茫。刚刚学佛的时候,还根本谈不上修行,因为我们连修行的方向和方法都不知道。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闻思。闻思的时候,必须要学习《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入菩萨行论》、《中论》、《入中论》等正宗的佛法。闻思让我们明白应该怎样修、怎样做,接下来的,就是实操。

有些人自己不喜欢闻思,还到处宣称不需要闻思,实修最重要云云。在闻思和实修中,没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重要与否,取决于自己所在的阶段。无论如何,闻思修都不能脱节。如果闻思一二十年了,还在继续闻思,而没有下功夫修,就不一定合理。虽然懂得很多道理,内心却与没有修行的人别无二致,就失去了学佛的意义。

修行的次第,是首先把人做好,要敬畏因果,遵循因果规律。然后是修慈悲心、菩提心,坚信生命平等的观念。这些都是做人的标准,完全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在生起不造作的标准菩提心以后,就不仅仅是好人,而是在好人的基础上更上了一个层次,成了菩萨。之后通过一步一步地实修,最后证悟,明心见性。再进一步保任、修持,就能最终成佛。

懂得道理却不修,不但是耻辱,而且也非常可惜。获得人身不容易,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修加行。修行只有一条路,就是依循次第修加行。就像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里讲的一样,就是修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性,此外没有其他选择。

虽然我们有很多的工作、家务、世俗杂事,可无论如何,每天都应该挤出一段时间来闭关修行、打坐,哪怕只有半个小时都可以,两个小时就更好了。

戒律严谨,却没有离开欲望,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如果外表严守净戒,内心贪心重重,虽然不能说没有功德,没有意义,但意义不是很大,表面的戒律已经与内心的贪念自相矛盾,这也是修行人的一种耻辱。





1

END

1



往期回顾


12月︱卸下潜伏的马甲,诚实面对自己

大悲心是最高级的供品

伏藏埋在什么地方?

疫情如虎,保住“绿码”的终极意义




扫码关注

慈诚罗珠堪布

微信公众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