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与饶毅教授商榷:是里程碑还是剽窃

余向东 棒棒医生 2022-01-09

众所周知,饶毅教授把张亭栋树为中国上世纪生命科学研究八佳成果之一的代表,依据的主要是1973年1979年的论文。

但正如我之前文章所指出的事实,1973年的论文是用癌灵一号(结合中医辨证和部分化疗)治疗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具有原创意义,更不是最早。国外1878年,1931年都早就有了三氧化二砷治疗慢粒的研究了,并且结果相同或更佳(详见商榷系列3)。事实上,哈医一院此后再也没有用癌灵一号治疗过慢粒。

1979年的文章与哈医一院中医科、检验科合编的内部资料《癌灵一号注射液与辨证施治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阶段总结》文字重合度高达90%,实质等同,涉嫌剽窃集体成果(详见商榷4)。

我本以为那就是一个内部总结资料,就像每个科室年末的工作总结一样的性质,不是正式的论文。但是,在孔夫子旧书网上看到了一本《黑龙江省中医学会1978年学术会议资料选编》,其目录里看到了这篇“总结”(如图)。

如此说来,这其实是对外正式发表的文章(署名也是集体),并非内部资料而已。这本会议论文选编正在快递的路上,且等子弹飞一会儿。但至少更加实锤了我上一篇文章的结论:论文比资料晚。我费尽心力地论证半天,结果一本实物就轻易证明了,可见,研究历史实物才是最强的证据

1979年文章的一个结论:本法(注:即癌灵一号+中医辨证+小剂量化疗)对早幼粒型白血病(即APL)最有效最敏感。如我之前的分析,数据、事实和逻辑不支持这个结论,因为文章所列12例完全缓解病例中只有1例符合APL,本法如果有效也是对所有的急粒有效,而不是单APL

但张亭栋为什么突然冒出这么个结论呢?是因为那一例可能为APL的董姓病人,在1978年已经存活4年了,是当时存活最长的。仅此一例个案其实也说明不了有效,但确实是一个启发。可惜的是,这个启发实际上被张亭栋埋没了,因为他在后来的十年中并没有开始单用癌灵一号治疗APL,也没有取得过对APL最有效的结果;他大量使用的是AOAP方案治疗所有的急非淋白血病,疗效远不如单纯的化疗(详见商榷2)。

这是一个宝贵的病例,最初的主治医生是金镇敬,后来是胡晓晨。但在媒体宣传中,被有意无意误解为张亭栋的病人,成为他“一生只治一个病”的代表病例(如图)。

董姓病人至今尚健在,堪称世界上无病生存最长的APL病人,是见证哈医大ATO治疗APL历史的活化石。在1990年代末,哈医一院中医科特招聘她为科室护工。就在去年,面对哈医大的调查,已退休多年的她曾经写过一个证词(如图)。

董秀芝的证词中有些可能是别人教她说的,比如“世界上首次提出单独应用10mg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但她在中医科工作多年,耳濡目染,并参加各种病友会,也不能排除她知道这些知识。但至少可以证明:1、张亭栋没有治过她;2、她治病同时用了化疗,而且当时的三氧化二砷是小剂量2ml的,后来的大量研究证明,这样的剂量对APL基本无效。所以无法证明她当时的效果就是癌灵一号所致。

从公开的文章看,把集体成果据为己有,这种事张亭栋并不只做过一次

典型的是这篇《亚砷酸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44例临床与实验研究》,最早由哈医一院胡晓晨等和瑞金医院陈国强等在1997年的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上发表,张亭栋居然在1999年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会议上题目都不改一下就以个人名义再发表一次。这么明显的剽窃不存在任何争议吧?


1995年,张亭栋申报了一个发明专利“抗白血病、肝癌、淋巴瘤注射液”,发明人只有张亭栋一人。

但在申报说明书里所引用的几个主要证明材料没有一样是有张亭栋完成的(如下图)。

1、关于药物的制备和改良,尤其是去汞这一步,目前尚有很多争论,但主要可能是药剂科韩太云和临床胡晓晨等讨论后共同完成的,没有证据证明与张亭栋有关。

2、关于药理的研究,包括病理学、细胞学、电镜等,1995年前主要是检验科完成的,也不可能是张亭栋(他始终强调的是中药辨证和联合化疗)。

3、关于临床应用案例,说明材料中引用的110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资料完全来自于胡晓晨的文章《713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10例临床观察》。

也就是说,这个药物发明所涉及的制药药理研究临床应用的证明材料没有一样是他自己的,但他居然成了唯一的专利发明人。这一发明专利成为张亭栋此后多项荣誉的重要依据自不待言。

另外,材料中只有白血病,而没有任何肝癌和淋巴瘤的证明,何以发明名称却是“抗白血病、肝癌、淋巴瘤注射液”,也令人大惑不解。

由于张亭栋是唯一专利发明人,引发后来的持续多年的诉讼和争议。其中之一,2009年中医科孙鸿德诉张亭栋的案件最高法和黑龙江省法院判为张亭栋只是癌灵注射液专利发明人之一之一而成为唯一,也是赤裸裸的据他人成果为己有吧?


三氧化二砷治疗APL疗法确实堪称中国原创的重大生物医学贡献,是急性白血病治疗的一个里程碑,这个里程碑的建成有很多人的功劳,究竟谁或哪几个人的功劳最大,真的充满了争议。也正因为此,不应该仅凭发表文章的先后,和缺乏数据、逻辑和连续性的只言片语而轻率下结论。

预告:明天继续,我要重点谈谈胡晓晨的贡献,关于他,始终没有说清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