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问诊
这件事我想还是写出来吧。
这一周在外地检查过度诊疗,期间,接到一位高知群群友的微信咨询,他提供了一份血常规报告单,白细胞异常增高,高达3.4万(正常0.4-1万),其中嗜酸粒细胞71%(正常0.4-8%),问我是不是白血病?
这我可难了。我实话告诉他,单凭一份血常规报告单无法判断是不是白血病。建议他看血液科。
他说已经在某地市级三甲医院血液科住院,并且已经做了骨穿。
那就得了,等待骨穿报告不就行了吗。
然后他告诉我,这次看病是因为右肩痛,自服“定心丸”,接着又左肩痛。医院急诊科医生建议他检查血常规,就发现这个情况。
这种情况,医生是很容易怀疑白血病的,实际上,病人自己也怀疑白血病,这是很自然的事。
但白血病的确诊需要骨穿结果,所以,需要等待。
我同时追问他“定心丸”是什么?因为我不知道这个药。他说看Y视健康频道,这种症状可能是冠心病,所以就吃了这个药。
最后明白是一种“救心丸”,他说医生说他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好吧,这就算有冠心病了,没有进一步追问。
我还是建议他,不要吃这种药,有冠心病的话,就要启动冠心病二级预防,balabala,云云。
今天工作结束回家,接到他的骨穿报告结果,排除了白血病。
我说,可喜可贺,不是白血病!他也很高兴。
但是,要追究嗜酸细胞增高的原因,常见原因之一是寄生虫。
于是我问他相关的病史,是否到过什么别的地方?吃过什么特别的尤其是生的食物?下过水?他基本上都否定了。
那么,是不是吃过什么药物?因为药物(包括中药和各种保健品)引起的嗜酸细胞增高也是常见原因之一。他语焉不详。
是不是有发热、皮炎、腹泻、肌肉痛...等症状?
这个问题使他重视,说,这些症状他都曾有。
这就引起我的警觉了。
他说受皮炎困扰三个月了。皮肤症状伴嗜酸细胞增高的病就不少,至少有:特应性皮炎(即湿疹)、嗜酸细胞性脂膜炎、发作性血管性水肿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Gleich综合征)、Kimura病和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细胞性筋膜炎(Shulman综合征)等等。建议他找有经验的皮肤科专家参与会诊。
他又说有腹泻,我再三追问了,是一种间歇的不太严重的腹泻,没有旅游史,与食物无关,很难说与嗜酸细胞增高有什么关系。
我感觉,微信文字交流效率太低,就把电话给她,想仔细问一下病史。
医生看病,第一重要的不是什么化验单和检查报告,而是系统的病史追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通过系统的追问,寻找微弱的线索。
他答应了。
于是,开始了半个多小时的电话问诊。
症状如此之多,从哪里开始呢?我顺其自然,顺着我的思路而追问。
他说,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感觉胸部很“板”,闷。
我追问:白天如何?上楼梯会不会气喘?他表示上五六楼没有问题。于是我判断,这可能不是心衰引起的呼吸困难。
后来我才明白,这种“板”和闷,其实是一种风湿性疾病的晨僵和“胶滞”现象,并不是心脏病的胸闷和呼吸困难。
他说,在长期吃阿司匹林。
我追问,为什么?说2019年做了支架,医生说要长期吃。
那么,还是有冠心病了?
说不是心脏支架,是肾脏支架。体检发现一只肾萎缩,肾动脉重度狭窄,所以做了支架。
那是不是有高血压?说有,吃了厄贝沙坦七八年了。
我继续追问,吃厄贝沙坦能否控制血压达标?他觉得还好。但追问之下发现,没有达标,低压经常在90以上。但是,做了支架后血压就完全达标了。
所以,这种情况如果不深入追问病史是不可能知道的,他的高血压显然是继发性的,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一旦装了支架,纠正了血管狭窄,血压自然就完全好了。
我继续就用药史追究,他说,还长期吃百令胶囊和一种治疗肌酐的药物,以及非布司他。我吃了一惊,百令胶囊也就罢了,遮莫你有痛风?
他并不知道有没有痛风,只说是皮下(不是关节)痛,每次也没有红肿,时间很短就好了。我判断那不是痛风。
我进一步追究他的疼痛史。发现,他有肌肉为主的疼痛史几十年了,在退休前(现在70岁)就有,主要是双肩、大腿、小腿等部位。每次发作都贴膏药,“很有效”。他以为风湿是中医才有的说法,近年才知道西医也有风湿科。
到这里,我心里已经有七八分光景了。双肩、大腿、50岁左右发病、僵硬感(前所述的胸部“板”、闷、“呼吸困难”),诊断呼之欲出:风湿性多肌痛。
是的,单凭问诊,我基本判断他就是“风湿性多肌痛”。这个病他至少糊涂了二十年。
风湿性多肌痛是成人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多发于50岁后,以肩、颈、骨盆带(大腿)等处的对称性的肌肉疼痛和僵硬为特征。本例特别符合。
但是,嗜酸细胞的显著增多仍然不易解释。会不会是药物因素所致?我继续追问他的用药史。
发现他有长期保健品服用史,各种鱼油、补钙,以及说不上名字的保健品。为什么要吃这些保健品呢?并没有特别的原因,就是参加了不少特别针对老年人的营销会,受到洗脑才吃的。我的大姑,也是高级知识分子,退休后特别容易听信这种蛊惑,也买了吃了不少保健品。
须知,保健品中色氨酸制剂的如果被污染,会引起一种嗜酸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
我又灵光一闪,问他炒菜用的什么油,有各种油,近年菜籽油尤其多些。
有这么一种病,叫“毒油综合征”,是由于摄入受污染的菜籽油,引起的表现为肌痛、发热、皮肤病变、嗜酸细胞增多的一种综合征。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最后他还说,骨穿的一个结果送了武汉,需要等一两周,医生让住院等,等待期间自然要输一些液吊一些针。
问诊了半个多钟头,我了解了大量的病史信息,得到了初步的倾向性诊断:风湿性多肌痛。同时,患者复杂的用药史导致的不良反应可能也参与其中。
因此,我的建议是:
1、吃药要用减法,不能再吃那么多的药了!强烈建议停用一切保健品,以及百令胶囊和那个治疗肌酐的药物。我告诉他,世界上没有单独针对肌酐的药物;肾动脉狭窄做了支架后就已经治好了,血压也已经正常了,没有必要吃那些所谓的“护肾药”,没用的。
2、阿司匹林和非布司他也不需要长期吃。建议每月监测血常规、肾功能、尿酸,监测频率逐渐减少。
3、建议正经看一次风湿免疫科,确定“风湿性多肌痛”的诊断。
4、我判断,冠心病的诊断依据不足,因此,救心丸一类的药建议丢掉。
5、建议换一种食用油,万一是菜籽油引起的呢?(其实我建议用转基因大豆油,这个在中国被妖魔化了,简单解释了一下,他似乎也理解。)
6、不需等结果,诊断不清,输什么液?当然,这一切都并不是结论,需要继续追踪随访。
我想说的是,看病靠一两张化验单报告单是完全没有用的,必须首先进行系统的详细的病史追问。如果你要向医生咨询疾病,也一定不要只提供报告单,要认真写一篇“作文”,把你的病史从症状及其发生发展的时间、频率、程度、性质、缓解加重因素、伴随症状、用药史、既往史、个人史等等都尽量写清楚,医生才可能有比较靠谱的初步判断。
总之,完成了问诊,再谈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