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药狂潮下的冷思考:药物滥用七分毒
“是药三分毒”这句话人人皆知,虽然模糊笼统,确实也是一种事实。但是,正确理解这句话,还需要一个限定条件,那就是,药物在合理使用且确实有效时,也有“三分毒”,需防“三分毒”。
若是不合理使用,或者滥用,那就绝对不止“三分毒”,而至少是“七分毒”。
疫情防控逐步放开后,全国范围出现了囤药狂潮,大凡与新冠沾点边的各种解热镇痛、止咳化痰、抗病毒、抗生素,都被一抢而空。
囤货囤到药物上,也并不是奇事。但囤到这么大的规模,却使我感到“恐惧”。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壬辰药祸”,但那是一个冤案。
金末元初的汴京大鼠疫,持续两个多月,死亡百万以上。限于当时医学水平(尚不知有微生物),医家多以外感“伤寒”论治。有一个亲身经历的著名医家李东垣,后来写了一部《内外伤辨惑论》,认为这场大疫不是外感病,而是饮食劳倦所致的内伤,死那么多人,都是医生误诊误治所致。他的好朋友大诗人兼著名医家元好问则在给他写的《脾胃论》序中直言,汴京大疫是“壬辰药祸”,如果按照李东垣的药方,就不会死那么多人。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显然是一个冤案。什么样的饮食和劳倦可以导致百万死亡?李东垣的见识还比不上当时普通的医家,他们毕竟还知道是外感病。
历史上惨烈的大疫并不是“药祸”,但我却非常担心,2022年末的这场非理性“囤药狂潮”会带来真实的“壬寅药祸”。
药物,用之得当,才成其为药;用之不当,则与毒物无异。这也是大长今的老师申主簿对她的最初教导。
医生尚且会过度用药滥用药无证据用药,何况非医众人?囤了那么多的药,一旦有个发热咳嗽咽痛,肯定逮着药就会吃,吃了一种没有立竿见影,自然会试用第二种,什么药理、适应症、禁忌症、配伍禁忌、不良反应、药代药动...通通是不管的,也不懂的。
吃药如撸串,药会怎么想?
药是不会客气的,会以各种毒副作用严厉反击!
各大医院急诊可已经接到暴增的药物性肝损害病人,一个类似于上感的奥密克戎,几种药物叠加混吃,中成药、抗病毒、头孢阿奇、止咳化痰、解热镇痛、减充血、抗组胺...一把抓着吃,你考虑了肝肾的感受吗?
这些常见药物的副作用当然远远不止于肝损害,也会有肾损害、神经损害、胃肠损害、血液损害、心血管损害、严重过敏、皮肤损害......一个都不会少的,各种药源性疾病如果大爆发,那一定是比新冠更为残酷的“药祸”。
以下几个截图可以感受一下,见微而知著,使人不寒而栗。
《新冠居家治疗指南》中推荐了居家常用药物24个,中药9个,西药15个,差不多雨露均沾。
“壬辰药祸”是冤案,希望“壬寅药祸”不要成为现实。
药物正用三分毒,若是滥用七分毒,慎之,戒之!
(2022年12月10日,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