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脚跟痛是怎么回事?能治疗吗?
慢性足底痛在社区老年人群中相当常见,对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足底痛的病因多种多样,其中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 PF)是最常见的原因,此外跟骨骨刺、足跟脂肪垫萎缩、足底外侧神经卡压等都与足底疼痛密切相关。本文将介绍足底筋膜炎的病因和诊治,帮助读者们了解足底筋膜炎。
解剖
足底筋膜的结构相对复杂,但主要由跖腱膜和足底脂肪垫组成,要了解这个疾病,就要先对足底筋膜的解剖有一定的认识。
1.跖腱膜:是一条广泛、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它从跟骨的前部延伸到脚掌,从脚趾到脚跟沿纵向定向。由强韧的隔膜将跖腱膜分成内侧束(最靠近大脚趾),中央束(最大,最突出)和外侧束(在小脚趾侧)。
跖腱膜的“绞盘”机制:当足趾背伸时,跖腱膜绕绞盘(即跖骨头)被拉向远端,因而受到持续的牵引作用力,并将跖腱膜的起点,也就是跟骨结节进行牵拉,从而生长出“跟骨骨刺”,是查体时最常见的局部压痛部位。
跖腱膜是维持足弓的主要解剖结构,当跖腱膜因长期创伤或运动等原因引起重复微撕裂,并且超出了跖腱膜自我修复能力,其退化将导致足跟和足底疼痛。
2.足跟脂肪垫:是一种特殊的脂肪结构,覆盖在跟骨和近端足底筋膜浅方,由纤维性的筋膜室分隔包围,用于缓冲运动过程中足跟撞击的影响。通常约10-20毫米厚,健康跟骨脂肪垫的平均厚度约为18毫米。
反复、剧烈、过载(例如跳跃后落地)的运动造成足跟脂肪垫的损伤,并继发炎症反应。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长期的慢性损伤,会导致足跟脂肪垫的萎缩变薄。
临床症状
慢性足底筋膜炎表现:大部分患者慢性足跟痛好发于中老年人群(40岁以上),有70%以上的患者单侧发病,主要表现为足跟的疼痛,疼痛尖锐难以忍受,并且在晨起或久坐后的最初几步最为明显,行走几步后疼痛逐渐减轻,这是足底筋膜炎的典型症状。白天患者相对舒适,到傍晚疼痛逐渐加重,不负重后可缓解。
急性足底筋膜炎表现:主要是因为足底筋膜炎发作时仍然过度使用,导致足底筋膜的破裂,发出咔哒声或啪啪声,引起足底的局部肿胀和急性疼痛。
危险因素
那么,发生足底筋膜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足跟痛的发病几率也随之升高,但无论是运动还是久坐,它都会影响到各年龄段的人群;
肥胖:体重的增长是导致足底筋膜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愈大的体重使得足底筋膜负担愈重;
创伤或长期运动损伤:直接导致足底筋膜的损伤,并引发炎症和疼痛;
足部畸形:扁平足或高弓足让足底生物力学状态发生改变,进而导致足底筋膜炎的发生;
其他:足底屈肌无力、足部过度内旋,或者脚踝力线不良等。
诊断
医生主要通过病史和体检进行足底筋膜炎的诊断。 在体格检查时,患者通常在跟骨的前内侧区域具有很明显压痛点,也可能沿着足底近端筋膜疼痛。脚趾被动背屈或患者踮起脚趾尖时,可能加剧疼痛。
此外,辅助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足底筋膜炎的疼痛点,并有助于与其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足底疾病鉴别。常见的检查方式有X片、B超、足部MR等,提示患者足部的骨刺增生、筋膜增厚或炎症等。
治疗
90%以上的患者在接受一般保守治疗后症状能得到有效缓解,但治疗方法多样且效果各有差异,需要对足底筋膜炎予以综合管理。
保守治疗
1.体重管理和按摩
临床医生不应忽视超重或者肥胖的影响,更应积极干预患者的体重管理,肥胖患者减轻体重是治疗足底筋膜炎的良好起点;
按摩足跟的疼痛触发点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延长相关肌肉和足底筋膜,有助于足底筋膜炎的康复。
2.肌肉拉伸和锻炼
除了足底压痛点的按摩,对跖腱膜、跟腱及足部肌肉的适度牵拉可以减轻筋膜张力,同样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许多临床研究也证实了肌肉和筋膜拉伸治疗的有效性。
3.穿戴足底矫形器或鞋垫
通常认为穿戴护足鞋垫或者厚底鞋能均匀分散体重对足跟压力分布,有效支持内侧足弓,从而减轻疼痛。对于疼痛耐受度低和体重较轻的患者,足底矫形器能有效增加脚踝背屈的角度,能改善足部功能并减少疼痛感。
对于更加严重的患者,让其夜间支具固定脚踝,或是使用短腿石膏固定足踝关节于中立位,使得足部强制休息,减少足底筋膜挛缩,一般也能获得不错的效果。
4.体外冲击波治疗
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已得到广泛的研究且被认为足够有效,经过体外冲击波治疗后后足跟疼痛强度和跖腱膜厚度逐渐降低,足部功能明显改善并提高患者满意度,是逐步推广的治疗方式之一。
5.局部注射疗法
在慢性足底痛的治疗中,在局部压痛点使用皮质类固醇注射相当常用,但一些研究发现皮质类固醇注射仅可提供短期疼痛缓解,长期效果不佳,将运动和皮质类固醇注射相结合可能更加有效。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stic rich plasma, PRP)局部注射是最近流行的治疗方式,相较于皮质类固醇注射,PRP不良反应较少,更加安全,并且在3个月以上的慢性足跟疼痛控制上,研究证实PRP更具有优势。此外,透明质酸和肉毒杆菌毒素A的注射治疗也在逐渐开展。
手术治疗
在正规保守治疗无效后,手术治疗是治疗慢性足跟疼痛的最后方法。传统手术包括开放手术切除骨刺或周围神经松解、小针刀松解跖腱膜等,但开放手术创伤较大、小针刀定位困难等缺点困扰着临床医生。
目前,微创治疗愈发被患者所接受,关节镜下跖腱膜松解术、骨刺切除术等技术越来越成熟,且应用逐布广泛,将来有可能成为慢性跟痛症的首选手术方案,且符合现代微创和快速康复理念。此外,超声引导下部分筋膜切开术、自体足部脂肪移植等术式也在推广应用。
总而言之,慢性足跟痛需要明确病因,对因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治疗需要一个综合、完整的治疗方案,结合不同的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情才能获得最好的治疗结果。如果手术无法避免,关节镜治疗也能有不错的效果。
\ 专 家 名 片 /
程飚
骨关节外科中心/运动医学科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专家门诊:周一、二上午
特需门诊:周四上午
现上海市同济医院骨关节外科中心/运动医学科主任。上海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副主委,全国骨科关节镜学组委员,中国肩肘外科协作组创始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上肢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关节镜学组副组长,上海市手外科专科委员,上海市运动医学会理事,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Arthroscopy中文版编委,上海市医疗事故专家鉴定委员会委。
网上预约挂号
专家门诊
特需门诊
图文 | 运动医学科 尹帮德
编辑 | 赵思思 王北墨
校审 | 谢壮丽
猜你想看
【病案现场】保膝新选择——部分膝关节表面置换
【病案现场】半月板缺失患者的福音——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