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毕马威、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迈向万亿市场的直播电商》(附报告下载)

毕马威中国 毕马威KPMG
2024-11-07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峻考验,新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催生了宅经济、无接触经济等新兴业态,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其中,直播电商也获得了爆发式的发展。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电商直播数量超过1000万场,人数超过500亿人次。


为了更好地了解直播电商的发展现状、机遇和挑战,毕马威联合阿里研究院,实地走访了大量业内专家和从业人员,并针对MCN(多渠道网络)机构、品牌商发放了上百份调研问卷,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直播电商行业的深度报告——《迈入万亿市场的直播电商》,并于10月12日在北京举行了报告发布会。


报告首先对直播电商做出了界定,认为直播电商是网络直播的一种商业化应用,其本质就是主播利用即时视频、音频通信技术同步对商品或者服务进行介绍、展示、说明、推销,并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互动,以达成交易为目的的商业活动。经过多年发展,直播电商生态日趋完善,形成了涵盖供应链、网店、MCN机构、主播、平台、用户、服务商以及政府部门等众多部门的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逐步向专业化、精细化、垂直化方向发展。


报告结合定量分析和与行业专家的深入研讨,对直播电商发展规模做出预测。报告认为2020年直播电商整体规模有望突破万亿,达到1.05万亿元,渗透率(直播电商占全部电商成交额比例)达到8.6%;2021年直播电商规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达到接近2万亿元,渗透率达到14.3%。


报告认为直播电商具备了普惠、信任、体验这三大特征,带来了新的消费方式。普惠:“万物皆可播、人人皆可播、处处皆可播”是直播电商普惠性的重要体现。信任:消费者和主播之间形成了一对一的信任关系,也补充、强化了消费者和品牌之间一对多的信任关系,降低了选择成本。体验:实时、互动、双向的直播购物体验,不仅让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真正实现“所见即所得”,更增加了购物的乐趣和成就,提升了消费者体验。


品牌商也在纷纷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直播电商表示了浓厚兴趣。报告针对品牌商的问卷调查也发现,超过70% 的品牌商表示直播电商提升了产品销量,66%表示吸引了新的客户群体,另外有近五成品牌商认为未来一年直播电商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但同时,品牌商也表示对直播电商的商业模式不够了解,缺乏直播经验是他们目前面临的突出痛点。


毕马威中国及亚太区主席陶匡淳表示:

“如何适应疫情后的‘新现实’,推动数字化转型是当今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直播电商大浪兴起的同时,也需要驻足聆听商家的声音,了解商家在直播营销过程中的诉求和痛点,这样可以帮助直播电商生态中的各方参与者不断创新,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共同推动直播电商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报告认为直播电商具有促进消费、增加就业、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等四大社会经济效益。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对此四大社会经济效益做了进一步的阐释:

“首先,直播电商拉动消费,助推‘双循环’结构形成,倒逼国内、国际流通升级,让利给消费者,刺激消费者购买,进一步激发中国消费潜力。其次,直播电商赋能传统经济、带动产业升级,从线下延展到线上,实现‘涅槃重生’。第三,直播电商催生新的就业形态,扩大就业规模,仅淘宝直播就创造了173万个就业机会,为国家‘六稳’、‘六保‘ 贡献力量。最后,直播电商助力农村脱贫,助推乡村振兴。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淘宝直播村播计划帮助县域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展望未来,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表示:

“直播电商将会更加泛在,集任何人(Anyone)、任何物(Anything)、任何场地(Anywhere)、任何时候(Anytime)于一体的‘4A’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我们认为未来直播电商将呈现四个发展趋势:直播成为电商的营销新标配,5G等新基建设施使直播电商场景更多元化和泛在化,加速直播人才培养,和直播电商向垂直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报告发布会上,淘宝直播MCN运营负责人李明(新川)“剧透”了今年双11期间淘宝直播的亮点,头部主播烈儿宝贝也通过视频分享了她作为带货主播的生活日常和感悟。毕马威中国消费零售行业主管合伙人钱亦馨分析了新形势下消费品零售行业的趋势与发展,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就“直播经济的价值与发展趋势”为主题进行了发言。此外,国家广告研究院研究员马旗戟主持了圆桌讨论,毕马威中国消费零售行业咨询主管合伙人毛健、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阿里研究院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郝建彬和淘宝直播MCN机构负责人李明(新川)参与了讨论。

精彩瞬间


请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获取《迈向万亿市场的直播电商》全文

联系我们


康勇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电话:+86 (10) 8508 7198邮箱:k.kang@kpmg.com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
©2020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毕马威国际”)相关联。毕马威国际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一所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为一所中国外商独资企业;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为一所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毕马威KPMG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