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KPMG

其他

《数起毕帆》“数据资产化与入表”系列文章解读(第二篇):数据资产化与入表的关系—— “双向奔赴”

本篇是《数起毕帆,潮平岸阔:“双循环”新格局下,数据资产化与入表畅通之道》系列文章解读的“第二篇”,在上一篇中,我们通过解读数据资源入表的“三大误区、五大考题、七项要素”帮助企业正确认知数据资源入表工作,在这一篇中,毕马威希望通过对数据资产化的“三大流向”与“五大要义”的深度解读,帮助企业更好的理解数据资产化从“单项内循环”到“双循环新格局”转变,以及数据资源入表对数据资产化在“成果显化、转型牵引、形象提升”等多方面的助力。数据资产化
1月3日 下午 5:34
其他

毕马威于2023全球数据资产大会发布多项成果,发挥数据资产化领域专业优势,持续赋能数据要素市场生态合作伙伴

2023年12月8日,由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厦门市大数据管理局指导,厦门市云大物智数据研究院等机构主办的“首届全球数据资产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厦门举行。毕马威中国受邀作为此次大会的联合主办方,毕马威中国数字化赋能咨询合伙人陈立节、数字化赋能咨询总监张杭川作为公司代表出席本次大会,并发布多项研究成果。此次大会上毕马威中国、全球数据资产大会组委会联合发布“2024数据资产十大关键词预测”,聚焦数据要素市场当下热点,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地方创新试点、数据资产生态建设、数据资产化路径等方面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从数据资源到数据资产转化,再到数据资产价值释放的闭环链路。2024数据资产十大关键词预测毕马威中国数字化赋能咨询合伙人陈立节发表了以《“双循环”新格局下数据资产化与入表畅通之道》为主题的演讲,并发布《“双循环”新格局下,数据资产化与入表畅通之道》和《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分析报告》两项毕马威最新研究成果。陈立节发表《“双循环”新格局下数据资产化与入表畅通之道》主题演讲陈立节指出:随着数据要素市场的不断发展,“数据资产”在“数据管理水平提升”和“数据要素赋能与流通”的双重驱动下持续深化。在数据资源入表的大背景下,企业应准确把握并推动“实与虚”、“有与无”、“外与内”、“行与藏”、“动与静”五个关键要义,在技术侧依托数据标准形成高质量数据,在业务侧发挥数据要素生产价值,在市场侧实现数据资源合规流转与变现,并对于部分符合财政部要求的数据资产最终入表,完成数据资产化成果显化,打造企业数据资产化与入表双循环。数据资产化关键五要义企业数据资产化与入表双循环数据交易所作为数据要素市场重要的参与主体,在数据交易流通过程中扮演着关键作用,毕马威在报告中对当前在数据交易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和创新成果的数据交易所案例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精华提炼。福建大数据交易所因持金融牌照、运营理念和生态特点等优势入选报告优秀交易所运营案例并在大会上做了特别介绍。福建大数据交易所于2022年成立,聚焦“立足福建、面向全国、走向海丝”的发展愿景,以“培育壮大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为主责主业,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数据交易服务。区域数据要素流通体系建设方面,福建大数据交易所依托福建省大数据集团,构建福建特色数据流通融合生态,打造全省一体化公共大数据体系,实现新型数据交易平台与福建省公共数据资源开发服务平台互联互通,结合数据经纪人联合开发、联合营销、联合运营的创新运营模式,加速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流通,在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绿色能源等数字经济重点领域组成的多元化新型数商生态体系,充分发挥“乘数效应”。在数据资产化方面,福建大数据交易所是为数不多同时持有大数据交易类资质和数据的金融创新资质的数据交易机构,通过数据资产运营实现银行融资,未来甚至打造各类基于数据资产的金融衍生产品和服务。目前,“福茶网”作为福建大数据交易所的典型案例,已实现全省数据资产融资“零”突破,在数据要素流通和数据资产化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未来毕马威也将与福建大数据交易所一道,合作打造数据资产金融化拳头产品。福建大数据交易所特色与优势毕马威中国数字化赋能咨询总监张杭川发表了以《数据要素资产化创新路径前瞻》为主题的分享。张杭川指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据资产化、数据资产本化是企业数据要素资产化创新发展方向,提出“数据资产运营、数据产品打造、数据交易流通、数据资源入表”等5条实现数据要素资产化创新路径,并分享典型企业数据要素资产案例。毕马威中国、福建大数据交易所等多家合作伙伴在大会上与高颂数科(厦门)签署了以数据资产化为核心议题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后续将就数据资产体系建设、数据要素生态建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数据资产化的发展进程。毕马威中国、福建大数据交易所等合作伙伴在大会与高颂数科签约此外,恭喜北京银行、福建大数据交易所、深圳数据交易所、华东江苏大数据交易所等机构获评本次大会“数据要素全国一盘棋十大创新模式”。这些案例代表了金融企业和数据交易机构在数据资产化和价值释放方面的领先实践。从金融机构方面,毕马威了解到北京银行在数据资产的管理与运营不断创新,结合外部数据要素优质资源,推进了数据资产价值释放,不仅为北京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提质加速,同时也发挥其作为国有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为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贡献力量。在其内部管理与运营中,北京银行通过构建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建立企业级数据资产目录、设计主题化数据资产地图等让企业内部更好的了解数据资产是什么、在哪里、怎么用,并通过开展数据资产效能评价识别出数据资产提升方向、优化运营资源分配等。毕马威将持续赋能合作伙伴数据资产的管理与创新,以“数据二十条”为指导思想,并结合地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趋势,进一步支持企业数据资产内部管理与价值化运营工作,更好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后续,毕马威中国将陆续发布《数起毕帆》系列报告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文会议现场图片来源于大会主办方联系我们Contact
2023年12月11日
其他

聚合生物科技产业发展动能 毕马威中国举办“第二届生物科技50”颁奖典礼

自“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把医药工业的定位上升到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国家安全战略性产业以来,系列政策持续释放。创新药研发效率、市场准入、专利保护、挂网定价等问题也成为2023年全国两会热议焦点之一。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从药品仿制走向源头创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创新研发实力稳步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科技创新重要新引擎。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物技术领域创新发展和交流合作,4月7日,毕马威中国“第二届生物科技50榜单”颁奖典礼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同步举办,此次活动汇聚了行业内众多专家学者等,围绕生物科技前沿热点问题及发展前景等话题展开讨论。毕马威中国副主席杨洁开幕致辞时表示:伴随着‘健康中国2030’落地,健康中国已经上升为了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了‘聚焦新一代生物科技领域,做大做强生物经济’的理念,并将‘坚持创新驱动’作为五大发展原则的首位,明确打造国家生物技术战略科技力量,加快突破生物经济发展瓶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我们欣喜地看到生物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呈现出蓬勃之势,涌现出了一大批表现突出、极具潜力的优质企业。整合生态资源,帮助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加速发展,用‘中国的创新药’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是毕马威的使命之一,我们将一如既往践行我们的初衷,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在即将到来的消博会上,毕马威中国也会对第二届生物科技创新50上榜企业和行业趋势进行解读,进一步为生物科技企业打造资源对接平台,帮助各发展阶段的生物科技企业提升市场关注度,助力上榜企业把握政策方向和资本市场发展机遇,实现企业由内而外的有机增长。谈及资本市场对促进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时,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黎志贤说道:有别于传统制造型企业,生物科技创新企业面临较长的研发周期及较高的不确定性。资本市场政策及风向对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有很大影响,尤其最近一段时间,生命科学行业受全球经济环境影响,经历了一些困难。但是,技术、产品创新的优质企业依然茁壮成长,在实现产业化、商业化道路上稳步前行,我们相信,持续的政策引导和规范以及资本市场新规将利好于那些踏实钻研,克服‘卡脖子’领域挑战,具有原创研发能力的生物科技创新企业。生物科技创新企业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也将进一步促进医疗行业‘普惠于民’,实现整个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最终在2035年实现‘健康中国’远景。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宣武医院细胞治疗中心主任、以及泽辉生物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张愚博士做了主题为“细胞药物开发和中国创新机会”的主旨演讲,张愚说道:近年来,中国重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相关统计,中国目前有约2.9亿心血管疾病患者、1.14亿糖尿病患者,我国每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392.9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确诊。然而,传统药物对于像肿瘤这样的复杂疾病,治疗的无效率高达75%,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细胞药物的诞生为制药领域开创了新纪元,为中国患者带来了新的机会。根据最新临床研究显示,多能干细胞可以实现规模化培养,批间稳定性可控,适应症也相当广泛,这使得多能干细胞具有高潜能成药性。多能干细胞应用于细胞治疗潜力是巨大的,超过14种疾病和损伤的细胞疗法已经或即将进入临床试验,多能干细胞来源细胞药有希望成为解决未满足医疗需求的主力军。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蔡翘梧围绕《自主创新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分享了十四五以来,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具体来说,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产品高端化发展,二是供应链安全。产品的高端化,是产品高性能与高品质的总和,源于产品核心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供应链安全取决于产业链的完善和可控,源于上游制造业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协同创新。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其核心源动力仍然是创新。毕马威中国华东及华西区生命科学行业审计合伙人杨瑾璐主持了以“2023年生物科技企业如何把握先机”为主题的圆桌论坛环节,参与圆桌论坛的嘉宾有阿斯利康副总裁刘谦,
2023年4月7日
其他

口腔50机遇系列5丨“医疗+伙伴+科技”,赋能美维口腔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办口腔医疗企业50是毕马威中国医疗50系列之一。毕马威中国长期密切关注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此次口腔行业的公益项目,挖掘口腔医疗市场优秀标杆企业,协助推动更多优秀社会办口腔医疗企业的健康发展,共同探寻全球视野下中国口腔医疗市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助力中国口腔医疗行业的变革与崛起。为配合中国社会办口腔医疗企业50项目,毕马威中国特别策划并推出口腔50机遇系列,聚焦口腔医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当前的市场环境、投资热点、产业变革等话题展开探讨,洞悉口腔医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我们以四问四答的形式与您分享本次口腔50机遇系列对话访谈。本次访谈中,毕马威中国医疗健康和生命科学行业审计主管合伙人黎志贤对话美维口腔医疗创始合伙人兼CEO朱丽雅。Q1黎志贤:美维口腔是国内首个以DSO模式发展的口腔医疗企业,结合中国国情因地制宜打造“美维特色DSO”,创新性引入“事业合伙人”模式。去年,美维口腔“第一届合伙人代表大会”在上海集团总部隆重举办,标志着事业合伙人计划全新升级为“美维星计划”。请您分享一下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毕马威发布《2022年中国股权投资动态》: 中国经济复苏将带动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回暖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获取完整版报告。毕马威中国今日发布《2022年中国股权投资动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募集、投资和退出三个角度对2022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本期报告是毕马威中国《中国股权投资动态》系列报告的第三期。2022年受疫情影响,国内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海外通胀持续走高、美联储多次加息、俄乌冲突等外部因素,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受此影响,股权投资市场在募资、投资及退出方面均出现不同程度降温。随着疫情防控的放开,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复苏,政策端突出稳增长重要性,有助于提升企业和投资者信心,改善市场预期,带动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回暖。募资:新成立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和外币基金规模均实现逆势上升2022年新成立基金数量和金额均呈下降趋势,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行业“税”见——医美行业常见税务风险浅析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医疗美容(“医美”)消费意愿不断增强,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医美行业年市场规模已达千亿量级,颜值经济正在迅速崛起。2021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贯彻《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精神,要求各地税务部门以税收风险为导向,精准实施税务监管,并提出聚焦包括医美在内的多个行业和领域,重点查处虚开发票、隐瞒收入、虚列成本、利用“税收洼地”和关联交易恶意税收筹划以及利用新型经营模式逃避税等涉税违法行为。截至2022年末,杭州、无锡、武汉、东莞等多地税务机关相继对数家医美机构展开调查并开出高额罚单,引发行业关注。本文将结合近期税务机关处罚案例及我方行业观察,简要梳理医美行业常见税务风险并提出合规思路。风险事项1:医师、高管及渠道方的个人收入合规问题情形一部分医美机构通过私账、第三方渠道或其他利益交换等形式支付明星医师的手术费以及高管的奖金、分红等,以实现个人收入隐匿之目的。情形二为扩大客源,医美机构往往借助第三方渠道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对于支付给渠道方的推客佣金,部分医美机构直接冲减当期收入;同时,针对该类获客成本存在未取得合规增值税发票的情况。税务风险分析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口腔50机遇系列4丨泰康拜博口腔赋予口腔行业“破圈力”,侧写“保险+医疗”新未来

中国社会办口腔医疗企业50是毕马威中国医疗50系列之一。毕马威中国长期密切关注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此次口腔行业的公益项目,挖掘口腔医疗市场优秀标杆企业,协助推动更多优秀社会办口腔医疗企业的健康发展,共同探寻全球视野下中国口腔医疗市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助力中国口腔医疗行业的变革与崛起。为配合中国社会办口腔医疗企业50项目,毕马威中国特别策划并推出口腔50机遇系列,聚焦口腔医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当前的市场环境、投资热点、产业变革等话题展开探讨,洞悉口腔医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我们以五问五答的形式与您分享本次口腔50机遇系列对话访谈。本次访谈中,毕马威中国医疗健康和生命科学行业税务总监耿苗对话泰康保险集团管委会成员、泰康拜博口腔首席执行官陈宏华。Q1耿苗:10月29日,泰康拜博口腔与泰康在线联合研发的“泰康种牙无忧保”质保保险产品在北京地区抢先发布,并迅速登陆上海、广东、浙江、江苏、重庆等多省市,为种植牙患者提供保险责任范围内全额赔付与原种植方案免费重新种植双重保障,标志着泰康拜博口腔医疗品质管理体系以及客户保障体系的全面升级,是泰康拜博口腔“保险+医疗”模式在种植牙细分领域积极探索的成果。近几年,泰康拜博口腔不断加强对口腔健康险的探索,共计推出了超40款齿科保险产品,涵盖从儿童到成人,从预防到治疗的全生命周期齿科险及口腔医疗服务。请您分享一下泰康拜博口腔“保险+医疗”模式的创新点。陈宏华:伴随着口腔医疗产业链逐步成熟,口腔健康险在产业链中扮演着优质赋能者的角色,既能为整个产业体系链接海量多样的口腔医疗服务资源与信息,又能挖掘丰富多元的产业终端消费需求,从而为口腔医疗机构服务模式创新提供需求反馈和现实依据。借鉴发达国家口腔健康险发展经验,打通口腔健康险支付渠道,在提升国民口腔治疗意愿发挥关键作用。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全民口腔患病率高达90%以上,但就诊率仅有10%。泰康拜博口腔凭借出色的洞察能力,率先掌握口腔消费者动态需求,及时推出口腔健康险产品,从而提升自身的获客能力。从本质上看,泰康拜博口腔围绕“保险+医疗”模式,积极布局口腔健康险赛道,在恰好满足口腔消费者需求层面完成卡位,从而领先在国内口腔健康险的起跑线上。“泰康种牙无忧保”的发布正是对齿险结合战略的积极响应,连接泰康保险支付能力与泰康拜博口腔种植技术,优化针对差异化客群的细分种植模式,实现城市覆盖范围层面的跨越。再者,泰康拜博口腔精心规划贯穿全客户群、全生命周期的口腔健康险建设,通过业务价值与可行性两个维度的分析,排定不同口腔专科保险落地优先级,明确“保险+医疗”模式未来实施路径。此外,泰康人寿也将持续发行“幸福有约”等含齿科权益的年金险产品,与泰康拜博口腔互相赋能,彼此成就,协力探索保险与口腔医疗业态的协同性,共同布局口腔健康险生态体系。Q2耿苗:8月6日,泰康全新高端齿科品牌泰康口腔正式发布,依托于泰康拜博口腔全国布局的服务网络、全国专科专家轮诊模式、私人牙医服务体系、全国质保等机制,提供以家庭为单位的长期陪伴式口腔健康服务。请问全新高端齿科品牌的推出,对泰康拜博口腔意味着什么?陈宏华:为进一步深化齿险结合战略,高端齿科品牌泰康口腔全新发布,对口腔健康险走向实体口腔医疗服务的探索具有里程碑意义。泰康口腔锚定高净值及中产阶级客户,以家庭为单位,打造全流程定制化口腔健康管理指南,将流水线式的口腔诊疗模式迭代为“千人千面”的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管理。在“长期主义”辐射下,泰康口腔致力于落地口腔健康管理理念。依托于泰康强大的支付端,泰康口腔在实现医疗控费的基础上,提供高品质口腔健康管理服务,从而推动口腔医疗服务模式“从强调口腔治疗到注重口腔健康管理”的转变。泰康口腔脱颖而出,吹响了拓荒高净值人群市场的进攻号角。目前,已有不少泰康保险的高净值客户慕名而来,体验口腔健康检查项目。在不远的未来,高端齿科品牌将激活更多泰康保险超百万贵宾客户的消费意愿,完成从保险客户到口腔消费客户的蜕变,从而取代传统的高成本网店引流获客方式,拓宽获客渠道,打造全新口腔医疗业态。Q3耿苗:泰康拜博口腔相继成立以专家为主导的工作室。其中,“沈刚教授正畸博士团队工作室”、
2022年12月20日
其他

固碳、储氢: 绿氨行业概览与展望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世纪热潮中,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下一代能源技术,绿氨正在成为近期全球关注的焦点。相较于氢,氨由于其在储存和运输方面的明显优势,正在从最传统的农业化肥领域向能源领域拓展。2022年年初,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委连发两文,提出逐步引导原本高耗能的传统合成氨优化原料结构和生产技术、淘汰落后低效产能,向绿氨发展;以及探索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在合成氨等行业替代化石能源的示范等。未来合成氨市场将进一步由传统合成氨向绿氨转移,绿氨的市场规模必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氨作为零碳燃料和氢能的载体,“氨-氢”能源密不可分,是实现未来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柱。毕马威于今年9月发布了《一文读懂氢能》报告,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和市场反响。在此基础上,毕马威计划于近期推出聚焦绿氨行业的研究报告,持续为市场带来我们对新能源行业的洞见。该报告将从氨的简介和分类入手,对全球市场、中日韩三国发展策略、重要应用领域、绿氨成本趋势、以及海内外企业布局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梳理,敬请期待。报告的核心发现包括:氨的简介和分类氨目前是世界上生产及应用最广泛的化学品之一,主要用于制作硝酸、化肥、炸药以及制冷剂等。目前全球八成以上的氨用于生产化肥。就我国而言,氨主要分农业、工业、储能(新增用途)等三大用途。从2020年的数据来看,农业用氨占比71%,工业使用占比29%。随着未来化肥效能的进一步提升,农业用氨占比将逐年减少,到2050年下降到20%;工业用氨将在2035年达到顶峰,占比约54%,再逐年下降,到2050年占比为30%,与2020年水平基本持平;储能用氨将在2030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50年达到50%的占比,是未来合成氨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图1)。图1
2022年11月29日
其他

口腔50机遇系列3丨全新升级品牌瑞尔臻选,打造瑞尔集团发展新引擎

中国社会办口腔医疗企业50是毕马威中国医疗50系列之一。毕马威中国长期密切关注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此次口腔行业的公益项目,挖掘口腔医疗市场优秀标杆企业,协助推动更多优秀社会办口腔医疗企业的健康发展,共同探寻全球视野下中国口腔医疗市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助力中国口腔医疗行业的变革与崛起。为配合中国社会办口腔医疗企业50项目,毕马威中国特别策划并推出口腔50机遇系列,聚焦口腔医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当前的市场环境、投资热点、产业变革等话题展开探讨,洞悉口腔医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我们以四问四答的形式与您分享本次口腔50机遇系列对话访谈。本次访谈中,毕马威中国审计合伙人王璞对话瑞尔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邹其芳。Q1王璞:2022年,瑞尔集团正式启动“瑞尔品牌升级战略”,全新推出“瑞尔臻选”子品牌。与瑞尔齿科品牌相比,瑞尔臻选首次推出会员制模式,为会员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口腔健康管理解决方案。“瑞尔臻选”品牌的推出,对瑞尔集团有什么样的意义?邹其芳:口腔医疗兼具消费及零售双重属性,因而将品牌意识融入企业管理至关重要。品牌定位是品牌塑造的重要基石。自瑞尔集团孕育之初,便瞄准中高端消费圈层,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健康管理服务。深耕国内口腔医疗市场23年,瑞尔集团所产生的影响力深入且持久,蜕变为大型高端民营口腔医疗服务提供商。蓬勃发展的口腔行业不断改变着现有消费结构,驱动着服务品牌持续升级迭代,但现有服务品牌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瑞尔集团发挥自身敏锐的市场触觉,捕捉到家庭客群的消费需求,全新推出“瑞尔臻选”子品牌,提倡“至臻礼遇,尊享心选”的全新品牌主张,首次围绕高端家庭客群打造会员制模式。全新的品牌升级战略将为瑞尔集团的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Q2王璞:
2022年11月22日
其他

以内控管理和会计核算助推科研型企业的资本引入——氢能产业资本市场观察系列之一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全球低碳转型进程的加快,氢能特别是清洁氢能将得到迅速发展。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氢能产业热度攀升,进一步促进氢能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2021年中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同比增长32%,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到2060年碳中和的情境下,氢气的年需求量有望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20%。在政策支持、企业积极参与、投资扩大等有利因素促进下,氢能产业有望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毕马威中国在2022年9月发布了《一文读懂氢能产业》,结合报告,我们也针对当前高速发展氢能市场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目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央企在制定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全产业链的布局,龙头企业入局也产生了强有力的带动作用,氢能行业股权融资延续去年以来的火热。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氢能创新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符合条件的氢能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等注册上市融资。近年,多家氢能产业链企业分别提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且有不少企业处于拟上市阶段,预计这一趋势将继续发展。中国氢能产业尚处于商业化发展初期阶段,科技创新及加大研发投入是当下氢能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研发相关的内控管理和会计核算也是上市阶段及上市后被重点关注的领域。结合行业发展特点,我们建议,有上市规划的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准备工作一研发项目过程管理为达到对研发投入进行准确核算,研发项目的过程管理制度尤为重要。建议企业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制定标准化的研发管理内部控制;对研发项目的全流程进行跟踪管理(示例如下):制定标准,严格划分项目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及定期复核研发费用发生额及发生期间与研发进度的匹配性。二研发人员认定及薪酬归集人工费用是氢能行业企业的研发费用中金额重大的二级科目,部分企业还存在基于下游客户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由研发人员协同参与及提供技术咨询的情况,或存在调用经验丰富的生产部门员工协助进行研发的情况。研发人员的认定和费用的归集尤为重要,建议企业结合实际情况,严格规范研发人员的认定和薪酬归集制度。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人员人工费用是指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建议企业参考具体规定,严格划分研发部门,确定研发人员的界定标准以及明确研发岗位的职责,并以此对研发人员进行合理认定。除研发人员的认定,人工薪酬的核算方式也尤为重要,较为常见的是按项目按工时进行管理,并设立台账进行归集。建议企业:至少按月记录各研发人员参与不同研发项目的工时数据;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审批机制,企业财务部依据审批后的研发人员工时汇总表将研发人员薪酬在不同项目间进行分摊;及对于临时调用参加研发项目的其他部门人员,建议额外设置人员调用的审批程序,以杜绝不合理的人员调用和费用归集。三研发领料的核算及跟踪除人工费用外,原材料投入也是氢能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发领用材料与研发项目的匹配性,以及研发领料的最终去向,都需要企业重点关注。建议企业制定与研发领料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研发领料的内控流程审批及核算要求,包括:按研发项目进行领料和归集;追踪记录领料的使用;未使用领料的退料;及试制品的跟踪管理,等。若存在研发试制品或研发样机对外销售,及研发过程中产出的产品或副产品对外销售的情况,应当对相关销售形成的收入和成本分别进行会计处理,计入当期损益,不应将销售相关收入抵消相关成本后的净额冲减研发支出。四研发和生产共用生产线通常情况下,氢能行业企业的研发活动及生产活动均可能在生产线上完成,需关注机器设备是否为研发或生产专用,是否存在共用生产线的情况。若存在多产品共用生产线,或研发及生产共用设备的情况,建议制定恰当的核算方法。对于生产线同时用于产品的生产和研发活动的情况,可以考虑如下常见的分摊方法:分摊方法一旦选定,不得随意变更。同时,企业需要存在有效的内部控制以支持上述区分方式。随着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龙头企业布局的加持,预计未来资本市场对氢能的关注度将持续升温。我们将在后续微信文章中持续分享氢能行业企业资本市场规划中的会计及审计关注重点,敬请关注。联系我们蔡忠铨能源及天然资源行业主管合伙人毕马威中国+86
2022年11月15日
其他

枯燥的审计工作?我们对它Say No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2022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2022年11月1日
其他

口腔50机遇系列2丨打造正畸天花板,赛德阳光口腔发力“万城微笑”

中国社会办口腔医疗企业50是毕马威中国医疗50系列之一。毕马威中国长期密切关注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此次口腔行业的公益项目,挖掘口腔医疗市场优秀标杆企业,协助推动更多优秀社会办口腔医疗企业的健康发展,共同探寻全球视野下中国口腔医疗市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助力中国口腔医疗行业的变革与崛起。为配合中国社会办口腔医疗企业50项目,毕马威中国特别策划并推出口腔50机遇系列,聚焦口腔医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当前的市场环境、投资热点、产业变革等话题展开探讨,洞悉口腔医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我们以四问四答的形式与您分享本次口腔50机遇系列对话访谈。本次访谈中,毕马威中国审计合伙人周硕对话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教授、博导、主任医师,赛德阳光口腔首席顾问专家周彦恒。Q1周硕:赛德阳光口腔成立于2007年,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共开设36家专科口腔医院,诊疗椅近400台,分院总面积超2.8万平方米,累计诊治错颌畸形等口腔专业病例超26万例。请分享一下赛德阳光发展至今的成功经验。周彦恒教授:赛德阳光创建的初衷是引进海外口腔医疗行业的先进技术和经营模式,打造“学院派”口腔连锁机构。近年来,随着我国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口腔健康消费需求正在迅猛增长,口腔诊所的客户群规模日渐庞大。赛德阳光在全方位获取增量客户的同时,始终保持高水平职业素养,进而构建起“供给侧团队建设、颠覆式技术革新、客户体验赋能”三位一体的价值体系:第一,构建高水平口腔医生集团。赛德阳光吸引了大批口腔医学人才,麾下现有超50位毕业于北大口腔的硕士、博士,与国内口腔名校硕博团队,共同组建成一支所向披靡的口腔医生“精锐部队”。第二,专注医生端技术改革。打铁还需自身硬,酒香不怕巷子深。赛德阳光将医疗质量作为立身根本,对标国际一流口腔诊所,高举自我革命旗帜,力求打造正畸专科领域的行业天花板。第三,聚焦医疗服务质量。赛德阳光秉承北大医学深厚学养,积极扛起社会责任担当,坚决保障病人利益。医生们面对疑难杂症不轻言放弃,争取解决每一位患者的问题,誓做口腔医疗行业的坚实后盾。可以说时至今日,赛德阳光几乎没有遇到“不能治的错颌畸形病人”。Q2周硕:我们关注到今年2月28日,赛德阳光口腔正式启动“万城微笑计划”,锚定中国最广阔的县域市场,成立赛德阳光口腔诊所联盟SDA。请问赛德阳光口腔启动“万城微笑计划”的初衷是什么?具体战略布局有哪些?周彦恒教授:在稳步发展的同时,赛德阳光对“口腔医生集团”经营模式有了新的思考。在规模化扩张过程中,鉴于始终保持对门店各项配置的“高标准,严要求”,赛德阳光开店速度相对较慢。以长沙店为例,从筹备初期邀请北大口腔第一届八年制博士姚瑶前来助阵,到最终落地耗时两年。同时,口腔高素质人才地域分布差异大,三四线城市人才稀缺,患者很难就地找到合适的正畸医生进行矫正治疗。基于此,赛德阳光积极响应政府“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的指导意见,制定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企业发展规划,建立赛德阳光口腔诊所联盟(Sunny
2022年10月27日
其他

氢能产业解析——融资篇

请扫描识别二维码获取报告毕马威中国于9月15日发布《一文读懂氢能产业》报告,为助力大家深入了解氢能这一重要清洁能源,我们将在报告基础上陆续推出氢能产业链解析、海外氢能战略、中国氢能战略和氢能行业融资等微信文章。此为微信系列的第七篇也是最后一篇,聚焦氢能行业融资。在国家氢能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氢能行业发展迅速,各产业链环节均不同程度地受到资本青睐,行业融资持续攀升。
2022年10月1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氢能发展战略——中国产业政策篇

请扫描识别二维码获取报告毕马威中国于9月15日发布《一文读懂氢能产业》报告,为助力大家深入了解氢能这一重要清洁能源,我们将在报告基础上陆续推出氢能产业链解析、国际氢能战略分析等微信文章。此为微信系列的第六篇,聚焦中国氢能战略分析。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9年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我国各部委密集出台各项氢能支持政策,内容涉及氢能制储输用加全链条关键技术攻关、氢能示范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表1)。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以实现“双碳”目标为总体方向,明确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氢能产业的三个五年阶段性发展目标,同时也明确了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氢能产业上升至国家能源战略高度。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毕马威分析根据《规划》,到2025年,中国将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规划》从国家层面为氢能产业打造顶层设计,首次清晰描述了氢能的战略定位,为中国氢能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政府统筹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制定产业发展总体思路、目标定位和任务要求,各地方充分考虑本地区发展基础和条件,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共同推动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积极推出氢能支持政策《规划》出台后截止到8月中旬,全国至少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或“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表2)。其中,主要用能区域着重强调推动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氢能交通应用,例如,北京、浙江均明确提及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交通领域的发展。我国氢能产业下游应用目前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主,已经在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北、河南初步形成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示范城市群受政策驱动积极发展氢燃料汽车产业,并借此带动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发展。例如,广东计划加快培育氢气制储、加运、燃料电池电堆、关键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上海重点瞄准氢能冶金、氢混燃气轮机、氢储能等赛道;江苏、浙江则积极探索以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可再生能源供应区域依托水力、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例如,宁夏规划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可再生能源供应区域从上游制氢切入,再谋求建立氢能全产业链生态,有利于尽早探索出低成本、可大规模应用的制氢技术路线,并超前布局氢储运等基础设施网络。重庆的氢能产业规划就体现了这一发展思路。
2022年10月10日
其他

海外氢能发展战略——国际比较篇

请扫描识别二维码获取报告毕马威中国于9月15日发布《一文读懂氢能产业》报告,为助力大家深入了解氢能这一重要清洁能源,我们将在报告基础上陆续推出氢能产业链解析、国际氢能战略分析等微信文章。此为微信系列的第五篇,聚焦海外各国(地区)氢能发展战略对比分析。欧洲能源危机、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引发多国供电紧张、化石能源价格一路飙升,全球能源革命势在必行,氢能作为绿色低碳的清洁能源,备受国际社会关注。近年来全球各国纷纷出台氢能战略规划(表1),抢占发展制高点。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毕马威分析日本:构建全球“氢能社会”日本氢能战略的出发点是维护本国能源安全,目标是构建全球“氢能社会”,力求在全球范围内打造日本主导的氢能产业链。受矿产资源匮乏的地理条件限制,以及受石油危机和福岛核泄漏等事件影响,日本在能源安全方面一直存在强烈的危机感。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日本将氢能作为一个重要突破口。早在2013年,安倍政府便通过《日本再复兴战略》将发展氢能上升为国策;2014年,《第四次能源基本计划》明确了建设“氢能社会”的战略方向,同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制定《氢能与燃料电池战略路线图》,清晰规划了实现“氢能社会”目标的三步走路线;2017年,日本政府进一步发布《氢能基本战略》,成为全球首个制定国家层面氢能发展战略的国家。在持续且连贯的政策引导下,“氢能社会”理念逐渐深入日本国民意识,也成为日本建立氢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抓手。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2021年发布的第六版《氢能战略计划》中,首次提及氨能,提出到2030年,利用氢和氨所生产出的电能将占日本能源消耗的1%,氨具备作为燃料和氢载体的潜力,随着日本氢能战略转向氢氨融合,各国在氨能方面的战略布局可能也会出现相应调整。日本对于氢能社会的构想,涵盖了制氢、储氢和氢能利用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氢能全产业链,仅靠发展国内市场不足以支撑大规模产业化的氢能发展,因此,日本高度重视在全球范围内搭建氢能供应链和创造氢能需求。一方面,制氢需要各种资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但日本本土资源有限,所以日本不断在海外寻找成本低廉的化石能源结合CCS技术制氢,或直接利用海外可再生能源制氢,再通过液化氢运输等形式保障国内氢能供应,日本与挪威、澳大利亚、文莱和沙特阿拉伯等均进行了相关合作。另一方面,氢能产业化需要下游应用需求带动,日本通过在交通、电力、建筑、工业等领域供应氢气,刺激了这些领域的用氢需求。不过从长期来看,日本国内氢气消费量有限,积极发展全球市场仍是日本氢能商业化的重要战略。美国:强化全链条技术储备氢能是美国能源多元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之一。当前美国正积极储备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助力实现其在气候领域做出的减排承诺。美国“能源独立”战略一直重视新能源,但历届政府优先关注的领域不尽相同,导致氢能产业政策规划缺乏连贯性。不过美国始终保持了对氢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极端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拜登政府积极推进“气候新政”,其氢能战略规划逐渐明晰。2020年11月,美国能源部(DOE)发布《氢能计划发展规划》,设定了到2030年氢能发展的技术和经济指标,范围涉及“制氢—运氢—储氢—用氢”全链条,该方案是对2002年的《国家氢能路线图》和2004年启动的“氢能行动计划”的更新,可以看作是美国氢能战略的一次阶段性调整。2021年7月,DOE宣布发起“能源攻关计划”,旨在使清洁氢成本在未来10年内降低80%至1美元/千克,标志着美国开始从化石能源制氢(灰氢、蓝氢)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制氢(绿氢)为主,以此助推《氢能计划发展规划》落地。美国重视加强全链条技术储备,加快推进低成本绿氢技术,力求保持其在氢能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建立全球氢能技术主导权。有研究表明,近10年(2012-2021)尽管美国在氢能专利申请数量上低于中国和日本,但在制氢技术和氢储运技术专利价值度排名中,美国位居榜首,说明其专利技术质量仍领先中日。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通过“页岩气革命”,获得了丰富且廉价的天然气,氢能在终端应用上和天然气相比目前价格不具优势,氢能应用推广因此面临一定阻力。同时,当前尽管美国政府力图保证氢能的使用规模并扩大应用市场,但是美国各州氢能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氢燃料电池车推广和加氢站建设主要集中在加州,后续美国政府若不能有效刺激其他州的用氢需求,将面临用氢需求增长乏力的风险,不利于氢能大规模发展。欧盟:以绿氢助力脱碳经济欧盟氢能战略的出发点是实现脱碳,目标是大规模快速部署绿氢。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愈发重视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加速推进绿氢发展。绿色转型是欧洲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相关产业政策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已建立了包括氢能在内的清洁能源战略布局。近年来,欧盟相继通过《欧洲绿色协议》《欧洲气候法》和“减碳55”等一揽子计划,逐步构建起相对完善的碳中和政策框架,明确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1990年至少减少55%,到2050年,欧洲实现“碳中和”。欧盟将发展绿氢作为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2020年7月《欧盟氢能战略》出台,提出了氢能发展的渐进式路线,旨在降低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通过大规模应用绿氢促进经济脱碳,以确保实现总体气候目标。2022年以来,全球性能源危机进一步加剧,欧洲能源价格大幅走高,再加上俄乌矛盾不断升级,欧盟对外针对俄罗斯实施煤炭禁运等制裁,对内开始加快向可再生能源和氢能过渡,以求与俄罗斯能源脱钩。在欧盟5月份发布的“Repower
2022年10月8日
其他

氢能产业链解析——工业及其他领域篇

请扫描识别二维码获取报告毕马威中国于9月15日发布《一文读懂氢能产业》报告,为助力大家深入了解氢能这一重要清洁能源,我们将在报告基础上陆续推出氢能产业链解析、海外氢能战略和中国氢能战略等微信文章。此为微信系列的第四篇,聚焦氢能产业链下游应用场景中的工业、化工、发电及建筑等领域。工业领域工业是当前脱碳难度较大的应用部门,化石能源不仅是工业燃料,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燃料通过电气化可实现部分脱碳,但是工业原料直接电气化的空间有限。在氢冶金、合成燃料、工业燃料等的带动下,2060年工业部门氢需求量将到7,794万吨,接近交通领域的两倍。1钢铁行业钢铁冶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2020年国内钢铁行业碳排放总量约18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双碳目标下,钢铁行业面临巨大的碳减排压力。根据各大型钢铁企业公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结合中国钢铁行业协会减碳目标,假设到2030年,我国钢铁行业减碳30%,据此计算,到2030年钢铁行业需减排5.4亿吨。我国钢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实现钢铁行业的降碳对我国“双碳”目标的达成意义重大。氢在钢铁行业可应用于氢冶金、燃料等多个方面,以氢冶金规模最大。氢冶金通过使用氢气代替碳在冶金过程中的还原作用,从而实现源头降碳,而传统的高炉炼铁是以煤炭为基础的冶炼方式,碳排放占总排放量的70%左右。氢冶金是钢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革命性技术。2021年《“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发布,强调要大力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钢铁行业非高炉低碳炼铁技术的发展。现阶段,氢冶金技术的氢气主要来源于煤,整体减碳能力有限。氢冶金技术分为高炉氢冶金和非高炉氢冶金两个大类。高炉氢冶金是指通过在高炉中喷吹氢气或富氢气体替代部分碳还原反应实现“部分氢冶金”,非高炉氢冶金技术以气基竖炉法为主流。我国竖炉氢冶金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受氢气制备和储运、高品质精矿等条件制约,距离大规模应用和全生命周期深度降碳仍有一定距离。从全球范围看,氢冶金的工业化技术也尚未成熟,德国和日本等氢冶金技术领先的国家也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根据世界能源署统计,传统高炉的使用年限为30-40年,而目前全球炼铁高炉平均炉龄仅为13年左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全球范围内将仍以传统的高炉炼铁工艺为主流,低碳高炉冶金技术将是过渡期内重要的研发方向。氢冶金的发展可以分步实现,到2025年,验证中试装置研究大规模工业用氢能冶炼的可行性;到2030年,实现以焦炉煤气、化工等副产品中产生的氢气进行工业化生产;到2050年,进行钢铁高纯氢能冶炼,其中氢能以水电、风电及核电电解水为主。2化工行业氢气是合成氨、合成甲醇、石油精炼和煤化工行业中的重要原料,还有小部分副产气作为回炉助燃的工业燃料使用。中国氢能联盟数据显示,2020年合成氨、甲醇、冶炼与化工所需氢气分别占比32%、27%和25%(图1)。目前,工业用氢主要依赖化石能源制取,未来通过低碳清洁氢替代应用潜力巨大。数据来源:中国氢能联盟,毕马威分析氨是氮和氢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氮肥、制冷剂及化工原料。合成氨的需求主要来自农业化肥和工业两大方面,其中农业肥料占70%左右。国际能源署预计至2050年,将会有超过30%的氢气用于合成氨和燃料。目前,氨生产所需要的氢(化石能源制取,又称灰氢)主要是通过蒸汽甲烷重整(SMR)或煤气化来获取,每生产一吨氨会排放约2.5吨二氧化碳。绿氢合成氨则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绿氢合成氨主要设备包括可再生能源电力装备、电解水制氢设备、空分装置、合成氨装置,以上相关技术装备国产化程度较高。其中,碱性电解水与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能够实现规模化的电解水制氢,我国的碱性电解槽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此外,国内外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均处于起步阶段,且成本偏高,未来主要取决于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进程。大规模、低成本、持续稳定的氢气供应是化工领域应用绿氢的前提。尽管短期内化工领域绿氢应用面临经济性挑战,但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持续下降,到2030年国内部分地区有望实现绿氢平价,绿氢将进入工业领域,逐渐成为化工生产常规原料。发电领域纯氢气、氢气与天然气的混合可以为燃气轮机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发电行业的脱碳。氢能发电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氢能用于燃气轮机,经过吸气、压缩、燃烧、排气过程,带动电机产生电流输出,即“氢能发电机”。氢能发电机可以被整合到电网电力输送线路中,与制氢装置协同作用,在用电低谷时电解水制备氢气,用电高峰时再通过氢能发电,以此实现电能的合理化应用,减少资源浪费。另一种是利用电解水的逆反应,氢气与氧气(或空气)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出电能,即“燃料电池技术”。燃料电池可应用于固定或移动式电站、备用峰值电站、备用电源、热电联供系统等发电设备。这两种氢能发电均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目前,燃料电池发电成本大约2.50-3.00元/度,而其他技术发电成本基本低于1元/度。例如,目前火电发电成本大约0.25-0.40元/度,风电发电成本约为0.25-0.45元/度,太阳能发电成本约0.30-0.40元/度,核电发电成本大约0.35-0.45元/度(图2)。对比发电成本可以发现,燃料电池的发电成本要高于其他类型的发电模式。由于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等核心设备主要依赖进口,成本较高,叠加原材料铂的价格昂贵,导致氢能发电成本较高。
2022年9月29日
其他

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2022年前三季度回顾

全球IPO市场概况2022年全球IPO市场概况全球IPO市场面临不同挑战下,A股市场表现突出在市场不明朗的情况下,本年度首九个月美国及香港的集资额较2021年同期分別下跌94%及76%。在大型上市项目的驱动下,A股市场表现较全球其他地区优异,中国内地募资金额占全球募资金额超过一半。在中国政府接续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巩固经济恢复发展下,中国IPO市场有望进一步发展。中美就中概股审查达成协议达成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于8月签署了审计监管合作协议。迈出了解决监管问题重要的第一步,对市场带来正面的影响。刘国贤资本市场及执业技术主管合伙人毕马威中国通胀、加息和地缘政治因素,均导致全球IPO市场放缓,有关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在短期内持续。很多企业对于上市计划采取观望态度,导致部分IPO项目因此被推迟。A股IPO市场A股IPO市场:2022年前三季度概要A股市场表现活跃有别于全球市场趋势,受惠于数宗大型上市交易,A股市场募资总额同比增长超过25%,创同期历史新高。科创板及创业板成为主要动力中国内地募资活动非常活跃,印证中国持续改革资本市场取得了成果。年初至今,A股市场约三分之二的募资资金来自科创板和创业板。以募资金额计,在内地证券交易所前
2022年9月29日
其他

氢能产业链解析——交通领域篇

请扫描识别二维码获取报告毕马威中国于9月15日发布《一文读懂氢能产业》报告,为助力大家深入了解氢能这一重要清洁能源,我们将在报告基础上陆续推出氢能产业链解析、海外氢能战略和中国氢能战略等微信文章。此为微信系列的第三篇,聚焦氢能产业链下游应用场景中的交通领域。交通领域是目前氢能应用相对比较成熟的领域。从专利申请看,2021年交通领域的氢能技术应用专利申请15,639件,占氢能下游技术应用的71%。氢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包括公路、铁路、航空和海运等,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是交通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公路
2022年9月28日
其他

氢能产业链解析——氢储运和加氢站篇

请扫描识别二维码获取报告毕马威中国于9月15日发布《一文读懂氢能产业》报告,为助力大家深入了解氢能这一重要清洁能源,我们将在报告基础上陆续推出氢能产业链解析、海外氢能战略和中国氢能战略等微信文章。此为微信系列的第二篇,聚焦氢能产业链中游氢储运和加氢站。储能和运输: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已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在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氢的存储运输是连接氢气生产端与需求端的关键桥梁,因此高效、低成本的氢气储运技术是实现大规模用氢的必要保障。根据氢气的储存状态可将储运方式分为气态储运、低温液态储运、有机液态储运和固态储运等方式。目前,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已进入商业应用阶段,而有机液态储氢、固体材料储氢尚处于技术研发阶段。不同储氢方式各有优劣(表1),其中,气态储氢具有成本低、能耗低、操作环境简单等特点,是目前发展相对成熟、应用较广泛的储氢技术,但该方式仍然在储氢密度和安全性能方面存在瓶颈。低温液态储氢是先将氢气液化,然后储存在低温绝热容器中,目前主要应用在航空领域。有机液态储氢由于其存储介质与汽油、柴油相近,可利用已有基础设施从而降低应用成本,备受业界青睐。相较于气态储氢和液态储氢,固态储氢在储氢密度和安全性能方面的优势更为突出,随着技术研发的深入,也是未来实现氢能高效、安全利用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固态储氢引发行业的持续关注,吸引多家企业入局,其中,轻量化的小型固态储氢展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以固态储氢为能源供应的电动自行车在深圳市、常州市等多地开展场景试验。资料来源:世界能源蓝皮书,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毕马威分析在氢气运输方面,根据储氢状态的差异分为气态输送、液态输送和固态输送,气态和液态为目前的主流方式。通常的输氢形式包含长管拖车、槽罐车、管道(纯氢管道、天然气管道混输),不同的储运方式具有不同特点及适应性(表2)。船舶运氢也有望成为未来氢气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目前离实现商用规模化仍有一定距离,预计在2025-2027年间有望实现商用化。由于中国目前氢能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氢能市场规模较小,且氢能示范应用主要围绕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地附近,因此多采用长管拖车运输,这也是当前较为成熟的运输方式。数据来源:《2022年中国氢能行业技术发展洞察报告》,公开资料,毕马威分析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根据中国氢能联盟报告预测,氢能储运将按照“低压到高压”“气态到多相态”的技术发展方向,逐步提升氢气的储存和运输能力。《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指出,我国将稳步构建氢能储运体系,以安全可控为前提,推动氢储运技术研发,提高高压气态储运效率,加快降低储运成本,有效提升高压气态储运商业化水平,体现了“低压到高压”的前进方向。同时,为满足氢能发展后期长距离、大规模运输需求,提高氢储运的安全性能,我国将持续推动低温液氢储运产业化应用,探索有机液体、固态等储运方式应用,整体发展将呈现“气态到多相态”的发展趋势。加氢站:中国加氢站数量居全球首位,具有区域集中性特点加氢站是为燃料电池汽车充装氢气燃料的专门场所,作为服务氢能交通商业化应用的中枢环节,是氢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高度重视加氢站的建设,并积极发布相关政策规划助推加氢站的建设与布局(表3)。2014年国家首次发布针对加氢站的补贴政策。2019年推动加氢设施建设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财政部出台有关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政策,“运营至少2座加氢站且单站日加氢能力不低于500公斤”成为示范城市群申报的基础条件,预计未来加氢站至少会从500公斤/天的加注量起步,这对于后期氢能的产业化将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毕马威分析从规模来看,目前中国加氢站的数量正逐年增加(图1),2021年中国新建100座加氢站,累计建成数量达218座,位居世界首位。2022上半年国家进一步统筹推进加氢网络建设,全国已建成加氢站超270座。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毕马威分析从加氢站的区域分布来看,当前我国加氢站可实现除西藏、青海、甘肃外的省份全覆盖,覆盖范围较广,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区域集中性特征。从目前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建站数量来看,位列前4的省份依次为广东省(超50座)、山东省(接近30座)、江苏省(超20座)、浙江省(超20座)。此外,上海由于在氢能源领域起步较早及地方政策优势,是建设加氢站数量最多的直辖市。根据氢气的储存状态,加氢站可分为高压氢气加氢站和液氢加氢站。总体而言,中国加氢站的技术尚未成熟,关键设备依赖进口。高压氢气加氢站主要由压缩系统、储氢系统和加注系统组成,由于国内缺乏成熟量产的加氢站设备厂商,当前设备费用占比较高。目前我国常建的高压氢气加氢站的造价约为1500万元,据专家推测,未来加氢站仍有30%-40%的降本空间。当前国内氢能应用规模有限,但随着未来需求的增加和加氢站的推广,加氢环节的关键设备亟需国产化。国家或将进一步出台支持政策,加快加氢站核心设备自主研发进程,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提高氢能商业化的经济性。由于液氢密度较高,在相同的加氢量下,液氢加氢站的单位投资低于高压气氢加氢站,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从数量来看,2020年全球液氢加氢站约占加氢站总量的33%。相较之下,中国在液氢加氢站的建设上起步较晚,2021年底全国首座液氢油电综合功能服务站正式启用。从技术维度来看,液氢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基本被德国、法国垄断,中国在液氢站方面的技术研发与攻关还有待加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站内制氢、储氢和加氢一体化的加氢站等新模式也正在积极探索中,《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鼓励充分利用站内制氢生产成本低的优势,推动氢能分布式生产和就近利用。此外,中石化等企业也在探索充分利用固定资产,依法依规利用现有加油加气站的场地设施改扩建加氢站。
2022年9月23日
其他

氢能产业链解析——制氢篇

请扫描识别二维码获取报告毕马威中国于9月15日发布《一文读懂氢能产业》报告,为助力大家深入了解氢能这一重要清洁能源,我们将在报告基础上陆续推出氢能产业链解析、海外氢能战略和中国氢能战略等微信文章。此为微信系列的第一篇,聚焦氢能产业链上游制氢环节。氢能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制氢,中游氢储运、加氢站,以及下游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例如交通、工业、发电以及建筑等领域(图1)。数据来源:毕马威分析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氢能产业热度攀升,发展进入快车道。2021年中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同比增长32%,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从产量结构来看(图2),2020年我国氢气总产量达到2,500万吨,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制氢(煤制氢、天然气制氢);其中,煤制氢占我国氢能产量的62%,天然气制氢占比19%,而电解水制氢受制于技术和高成本,占比仅1%。从全球2020年的制氢结构来看(图3),化石能源也是最主要的制氢方式,其中天然气占比59%,煤占比19%。数据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毕马威分析数据来源:IEA,毕马威分析目前主要的制氢方式包括化石燃料制氢、工业副产制氢和电解水制氢等三类。化石燃料制氢目前仍是主流,电解水制氢是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绿色氢能生产方式(表1)。1化石燃料制氢化石燃料制氢是传统的制氢方法,也是目前国际及我国的主流制氢方式。该方式由于离不开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仍会排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因此所制氢气不属于清洁氢能范畴。化石能源制氢主要包括煤制氢、天然气制氢、石油制氢、甲醇制氢等,其中煤和天然气制氢又是化石能源制氢的主要方式。煤制氢煤炭目前仍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
2022年9月19日
其他

口腔50机遇系列1丨劲松口腔的星辰大海,不止“大店模式”

中国社会办口腔医疗企业50是毕马威中国医疗50系列之一。毕马威中国长期密切关注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此次口腔行业的公益项目,挖掘口腔医疗市场优秀标杆企业,协助推动更多优秀社会办口腔医疗企业的健康发展,共同探寻全球视野下中国口腔医疗市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助力中国口腔医疗行业的变革与崛起。为配合中国社会办口腔医疗企业50项目,毕马威中国特别策划并推出口腔50机遇系列,聚焦口腔医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当前的市场环境、投资热点、产业变革等话题展开探讨,洞悉口腔医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我们以六问六答的形式与您分享本次口腔50机遇系列对话访谈。本次访谈中,毕马威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主管合伙人姚凤娥对话劲松口腔医疗集团CEO马志欣。Q1姚凤娥:劲松口腔自2005年成立至今,已发展成一家拥有14家分院、近千名员工的大型民营口腔连锁机构,请您分享一下17年来的成功经验?劲松口腔的“大店模式”对科室数量、人员数量和机构面积都比单店要求更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标准化的模式吗?马志欣:时至今日,劲松口腔所提出的“大店模式”概念经时间反复验证,因发展战略的变化而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劲松口腔的“大店模式”是指,多科室协同提供一站式服务,有利于提高医疗效率。劲松口腔将科室进一步细分,针对性引进专业化医生,能够根据患者不同的口腔问题,提供相应的专业化医疗服务。马志欣指出,多科室交叉协同,将直接反馈到诊疗效率和患者就医体验的优化上。从企业护城河角度来看,口腔消费场景中,更考验企业的一站式服务能力。很多消费者从洗牙环节,就开始系统性进行口腔场景的消费决策。同时,在牙齿美白、牙齿矫正、祛除异味等新口腔消费理念驱动下,口腔医疗机构需要介入的消费环节越来越多,要完成的资源整合也越来越复杂。在形成口腔服务标准化的进程中,劲松口腔的“大店模式”扮演着“赋能医疗”的角色。那么劲松口腔的发展历程梳理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单店模式期”。2005年,劲松口腔从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劲松中街的一家诊所出发。彼时难以在科室、服务和诊疗上形成标准化,更多依靠内部人员的自动、自觉。第二个阶段,“大店模式初期”。伴随着北京城内的逐步扩张,劲松口腔梳理SOP流程,在面积更大的门店建立流程动线,明确“大店模式”,把控服务质量,使标准化服务成为可能。第三个阶段,“大店模式中期”。近年来,劲松口腔持续升级门店软硬件水平,不断夯实和提高标准化流程。与此同时,劲松口腔开拓新一轮的品牌成长之路,夯实覆盖区域服务基础,统一品牌形象,通过提高人员引进标准和人员培训质量等方式,完成品牌维护。第四个阶段,“大店模式成熟期”。劲松口腔在不断的发展中引进两家比较著名的投资机构,分别是泰康保险集团和今翊资本。引入资金之后,劲松口腔进入了大规模复制阶段。Q2姚凤娥:从劲松口腔整个规模化的扩张来看,现在还是以北京为中心吗?马志欣:劲松口腔内部提出“根植北京、走向全国”的长期战略。在规模化扩张的小步快跑中,劲松口腔面对的竞争对手当前主要是北京本地口腔市场。之所以选择北京作为劲松口腔的主场,恰恰是因为北京走在全国口腔医疗行业发展水平前列。口腔医疗兼具消费属性,消费者以中高等收入人群为主,一二线城市人群的口腔意识更强且消费能力更高。而北京作为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大城市,自然会有更多的人群关注口腔健康。Q3姚凤娥:劲松口腔从单店到“大店模式”,再到标准化。在规模化扩张的这四个不同阶段过程当中,您遇到的挑战都有哪些?马志欣:口腔医疗行业在过去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有着极为明显的分散格局,且医疗人员自主化程度高,尤其与口腔医疗服务机构规模化扩张相比,如何提供标准化服务是一大挑战。口腔标准化服务的实现,亟需服务链条相关方之间实现价值的转移和信息的有效传递,有效连接和匹配医、护、服务、运营、售前、售中、售后各个岗位,完善服务基础的建设。说实话,过去行业里面的经验非常少。Q4姚凤娥:劲松口腔在2017年引入数字化口腔CT机,全面推进数字化口腔。2021年,劲松口腔国际部精准数字化口腔诊疗中心成立。今年4月,劲松口腔引入口腔影像AI技术,并推出数字化体检套餐。请您结合数字化口腔诊疗的趋势,分享一下您对口腔数字化的看法。马志欣:口腔数字化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的精准性,给患者提供精准的诊疗,这是整个口腔医疗行业最基本的逻辑。精准数字化口腔诊疗中心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诊疗治疗的精准性,提高患者就医的舒适度,在增强临床口腔医生的判断力的同时,提高治疗效率。口腔医疗服务具备一定的特殊性,过去对患者的诊断“以医生为中心”。然而,口腔科室细分程度高,医生专业性强,面对口腔内部情况复杂,医疗机构从负责任的角度出发,当患者前来就诊,是需要对口内问题综合判断,同时给出针对性治疗方案。Q5姚凤娥:除了技术创新带来模式改变以外,其实我们也看到现在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涌现,比如劲松口腔有保险公司入股,所带来的“保险+医院”、DSO等商业模式。劲松口腔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未来有哪些计划?马志欣:劲松口腔将以联合泰康拜博口腔、欢乐口腔、马泷齿科形成的CDSO行业联盟为标杆,从参与机构SOP流程梳理、医疗质量把控、风险控制、服务提升到行业标准制定,劲松口腔事无巨细地想要将口腔服务标准化赋能扩展到其他地区的机构,既是通过改善诊疗服务能力创造经济效益,又能切实为行业做出牵头作用。Q6姚凤娥:劲松口腔目前面临许多竞争压力,众多机构看好北京口腔医疗市场。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劲松口腔的差异化优势有哪些?马志欣:差异化优势,是价格差异?医生差异?服务差异?机构硬件水平差异?我觉得都算差异,但不算核心差异。核心差异是理念性的差异。我们花了近20年的时间,深耕北京口腔医疗市场,解决患者口腔问题,不断提升自身医疗服务水平。未来,我们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秉承“长期主义”价值观。基于此,经济效益在某种意义上与服务理念并行。真正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是建立在尊重医疗、尊重患者、尊重市场和尊重同行的基础上,才能长久地保持良好心态。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不断前进的是原动力。我们的核心理念,正如企业价值观所定义的:客户满意,员工幸福。这两点也是基于我们尊重医疗、尊重患者的角度,让大多数作为医疗工作者的员工拥有幸福感和归属感,才能够驱动他们钻研医疗技术,持续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这等同于尊重患者。我觉得医疗机构不把医疗做好,是没有尊严且不可持续的。扫码报名参与口腔50项目联系我们姚凤娥医疗健康行业主管合伙人毕马威中国电话:+86
2022年8月25日
其他

毕马威发布《2022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动态》: 股权投资市场放缓,政府引导基金逆势增长

请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报告详情。毕马威中国发布《2022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动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募集、投资和退出三个角度对2022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本期报告是毕马威中国《中国股权投资动态》系列报告的第二期。2022年上半年
2022年8月19日
其他

汽车科技50年度榜单新鲜出炉 百舸争流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汽车行业在荆棘密布的全球市场环境中稳步前行。产业竞争格局正在转变,合作已逐渐成为贯穿整个汽车生态的常态,并加速推动汽车科技的创新与普及。经过毕马威行业合伙人、专注汽车领域的投资人和专家的多轮评估和企业走访,第五届毕马威《中国领先汽车科技企业50》总榜单现正式发布,共甄选出综合表现佳、具有活力和潜力的50家领先企业和50家新锐企业。第五届毕马威中国领先汽车科技企业50总榜单*以下名单按照企业简称拼音字母顺序排序领先企业榜艾拉比智能奥动新能源斑马智行北醒博雷顿博泰车联网曹操出行导远电子德师傅东软睿驰飞步科技福瑞泰克禾赛科技宏景智驾聚盟共建均联智行开阳电子快准车服镁佳科技美行科技明觉科技能链哪吒汽车普强清能股份清陶能源森思泰克速腾聚创T3出行天际汽车威马汽车维天运通(路歌)文远知行WeRide享道出行小马智行希迪智驾星星充电新康众新瑞立一径科技亿咖通科技易流科技嬴彻科技翌擎科技佑驾创新MINIEYE元戎启行驭势科技智加科技中科慧拓纵目科技_新锐企业榜阿维塔科技彩虹无线测迅楚航科技电享科技FUTURUS国汽智控毫末智行华砺智行华玉通软极豆科技几何伙伴觉非科技亮道智能路行通美均电子盟识科技敏桥科技摩登汽车蘑菇车联魔视智能拿森科技沛岱汽车PIX
2022年8月12日
其他

中国出入境政策更新——取消外籍来华就业邀请函的申请丨毕马威中国税务快讯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毕马威国际”)相关联。毕马威国际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022年6月9日
其他

自动驾驶勾勒商业新图景 毕马威首发汽车科技50自动驾驶专题报告

5G、人工智能、云计算和智能交通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革新,让社会大众对自动驾驶及智能汽车萌生很多期待。2021年,自动驾驶首次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各地区更是不遗余力释放利好政策,描绘自动驾驶商业化新图景。大家寄希望于自动驾驶能为人们提供全新的服务模式和生活方式。在行业赛道,毕马威在发布汽车科技50(第五届)自动驾驶领域榜单之后,更是单独推出自动驾驶专题报告,探讨中国自动驾驶发展现状与趋势。请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获取中/英文报告详情。中文版英文版·Norbert
2022年6月9日
其他

和合共生 共创繁荣:毕马威中国再度发布《我们的影响力计划》

请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获取报告详情。美好社会是人类与环境和合共生的统一体,当人作为系统主体时,放大人类每一个正向行为,都将为环境和社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从古至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就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淮南子》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思想观念,先秦时代“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大同社会理想,汉代“第一神灯”——长信宫灯的环保制作理念,都在本质上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可持续发展是相通的。由古及今,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在经历着不断地丰富与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也开辟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陶匡淳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在面对生态危机、疫情蔓延、文明延续等人类重大挑战与关切时,如何实现普遍安全、促进共同发展,铸就一个共荣共生的明天任重而道远。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个体都不能独善其身。在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中国作出了不懈努力——减少城市空气污染,对可再生能源领域加大投资,立下‘双碳’目标等一系列举措都彰显了大国担当。作为行业的领导者之一,毕马威也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并承诺于2030年实现零碳排放,力争做到行业模范。毕马威中国今日在线上四地(北京、上海、广州、香港)联合发布《我们的影响力计划》,该计划深刻融入“和合共生”理念,意在将关爱地球、以人为本、实现繁荣和治理原则四大核心领域融通一体,实现更广泛的系统性变革。杨洁毕马威中国“我们的影响力计划”主管合伙人、企业及公共事务部主管合伙人、华东及华西区首席合伙人我们的影响力计划不仅仅是一份静态的ESG报告,它涵盖动态、演进的举措,讲述了毕马威在ESG领域为做到以身作则而作出的承诺和采取的行动。发布这份报告,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透明,也能够激励我们为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们相信,只有通过员工、各部门和利益相关方齐心协力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才能把我们的影响力计划付诸实践。关爱地球关爱环境,塑造持续未来中国已制定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为此,企业正积极采取措施实现脱碳,并相继发布了各自的碳中和目标。毕马威中国承诺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净零排放,并持续联动商业伙伴以减少价值链中的碳排放量。过去一年,毕马威积极推出内部环境政策,将环境因素纳入我们的业务运营之中,通过购买可再生能源证书,采购100%可再生电力,并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上一年减少8.2%。敖柏恩毕马威中国首席运营官为了减少毕马威的碳足迹并实现脱碳目标,我们必须投入精力和资源来提高我们的环境可持续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做出长期的、实际的承诺,携手我们的利益相关方,并继续以更可持续的方式发展。毕马威相信,人与自然是生生不息的,我们需要学会与自然共处、共存,并珍惜它的一切。多年来,毕马威一直与非营利组织合作,开展以淡水、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为重点的自然保护项目。黄文楷毕马威中国华南区首席合伙人2020年,我们与保护国际基金会合作,启动了以社区为基础的淡水保护项目,旨在保护广东省东江流域的水资源,即广东地区和香港的主要水源。该项目包括建设一个小规模湿地来处理生活污水,并为当地村民提供培训,学习如何保护湿地资源。人工湿地于2021年4月22日(地球日)正式开放,该湿地不仅有助于水流在汇入东江流域前得以净化,也为村民们带来了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就业机会。我们计划在2022年把项目范围扩大到另一个村庄。2020年7月,毕马威中国还在深圳湾与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启动了一项为期两年的项目,旨在监测和管理深圳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为湿地生物改善现有栖息地,同时提高员工和公众的环保意识。该项目已为候鸟创造约7,000平方米的栖息地,并持续开展包括清除有害入侵植物在内的保育活动。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包容多元文化毕马威倡导建设以信任为基础的共融文化,积极倡导机会平等,努力消除就业和职业方面的歧视,在职场、市场和社区为女性赋能。截至2021年9月30日,毕马威女性领导人员占所有领导人员的42%,新晋合伙人中有54%为女性,董事会成员中有30%为女性。在毕马威中国,我们为员工的个人和职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机会。为员工提供人均70小时的培训、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更具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和晋升体系,以及完善的保险方案和健康计划。除此之外,为了更加关注年轻员工的成长,毕马威还成立了新世代委员会,助力年轻一代主动向管理层表达看法和建议。林琳毕马威中国人才事务主管合伙人人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为此,毕马威十分重视有效沟通和员工参与。我们必须让员工参与进来,不断补充和优化我们的ESG
2022年4月27日
其他

毕马威重磅发布《2021年中国股权投资动态》: 回暖和关注创新成为年度主基调

请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报告详情。股权投资从募资到退出,需要经历比较长的周期,经常被称为有“耐心的资本”,在促进社会资本形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随着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等一系列重要措施的实施,
2022年4月26日
其他

【金融企业数智财务系列】建设数智化财务管理体系,助力金融企业财务转型

近期,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银保监会分别印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三份文件,将金融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提到了新的高度。文件强调,要着重推动财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组织、财务管理机制和财务管理手段变革,并将数字化建设和业财融合这两项“变革”关键融入其中。《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同时提出,到2025年,行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数字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广泛普及,基于数据资产和数字化技术的金融创新有序实践,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数据治理更加健全,科技能力大幅提升。三份文件的陆续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数字化转型是所有金融企业的必选动作。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部门,向前与业务部门互动,记录业务经营活动的财务成果、引导业务人员创造价值;向后联动各级管理人员,根据企业战略导向调整财务资源配置、支持管理层依据准确的多维度信息科学决策。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财务部门具有成为转型工作的先行者、引领者和推动者的天然优势,可以促进业财信息全面对接和整合,推动业、财、技一体化管控和协同优化,并最终建成智慧、敏捷、系统、深入、前瞻的数字化、智能化财务体系暨财务数智化体系。财务数智化转型是一个长期、复杂、动态的转型过程,需要对数智化愿景、转型目标形成清晰、统一的认识,并从完善财务数据标准、打通数据流程链路、搭建智慧财务管理及应用平台、建立敏捷财务组织、打造财务数智化人才等方面出发,逐步建成数智化财务体系。毕马威基于先进的实践经验,提炼出如下关键视角来帮助金融行业的财务部门着手数智化转型工作。数智化的财务体系着重体现引导资源配置、实现价值创造的战略职能,并以此为目标,不断整合新兴技术手段,优化财务流程,提升财务自动化水平,通过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实现数据整合,进而提高业务洞察与分析能力。同时,推动数智化财务组织与人才的建设与培养,以满足财务转型的需要。相应地,财务工作的全局性变革也需要财务风险管控同步完成数智化转型。毕马威认为,数智化财务体系应围绕上述关键视角进行建设:1战略与价值管理在企业转型的大背景下,财务管理职能已由最初的核算型、管理型向战略型转变,在提供基础财务服务的同时,也逐步尝试为推动企业战略目标、辅助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在这一过程中,财务部门首先明确数智化财务的定位和愿景,并根据转型目标和紧迫性规划数智化转型路径。在规划落地的过程中,借助数智化工具,分步实现智慧化综合经营计划、绩效管理和战略支持。2流程优化财务相关流程的线上化、标准化是财务数智化转型过程的必经之路。财务流程优化以流程现状评估为起点,借助流程挖掘技术识别低效流程。在此基础上,围绕财务服务对象、财务服务场景、财务数据应用场景,对财务相关制度、流程、职责进行梳理、分析和优化。通过系统化工具整合财务运营全流程,实现制度无死角、流程无断点、职责高协同。3财务自动化科技的发展为财务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条件。财务部门应该积极拥抱自动化技术,制定自动化生态系统架构,以可通过RPA实现高度自动化的交易流程入手,推动财务工作自动化。随着企业整体转型的推进,逐步引入自然语言处理、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最终实现财务极致自动化。4数据洞察与分析随着财务服务的不断深化,数据质量问题日益突出,也成为财务数智化转型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数据治理是一个“用”和“治”相结合的过程。以应用为导向对数据体系进行梳理,并以可视化的形式对外展示,促进数据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进而推动数据质量的提升。而数据质量的提升,也为后续大数据财务分析、业务价值预测等应用奠定基础,最终实现财务数据和财务工作价值的充分释放。5组织敏捷性财务数智化转型对财务组织架构的灵活敏捷、精简高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财务部门需要重新定义数智化财务组织架构,梳理财务服务交付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财务共享中心、财务专家中心实现财务服务集中高质供给,利用数字化服务交付模式降低地域限制,促进财务服务端到端的流程执行。6数智化财务人才财务数智化转型过程中,财务人员的角色也更加多元化,如财务会计、业务合作伙伴、财务数据建模师等。因此,财务部门需要梳理数智化岗位技能,并不断评估当前人才状态与未来目标的差距,明确财务人员数智化绩效目标,制定相应的财务人才培养计划,逐步打造数智化财务团队。7风险与合规流程线上化、数据标准化、系统智能化使得智能财务管控成为可能。企业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和服务等级协议(SLA),输出标准、统一的财务管控要求,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各类财务活动中风险控制矩阵的完善,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控制措施的自动化、智能化。毕马威理解金融企业财务数智化转型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痛点:1财务职能层面财务数智化战略、定位、举措、行动路径不够明确,财务部门在规划、控制、决策及评价方面可获取的数据以及向前台人员提供的支持不足,出现问题看不清、看不准和决策难的情况。2流程层面业务、业财、财务流程存在断点和手工处理情况,自动化程度不高,导致财务报告时效性不足。3数据系统层面业财数据孤岛严重,数据标签缺乏,数据质量无法满足经营分析需求,财务数据的业务应用场景不足。财务系统功能无法有效满足财务管理需要,财务数据可视化程度较低,移动端等应用支持不足。此外,由于财务工具模型不够完善,财务分析浮于表面,未能向更多维度、更细粒度下沉,难以满足战略决策的需要。数智化财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个金融企业的数智化基础、转型侧重点、推进的难易程度都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财务数智化转型的道路不是千篇一律的。为了帮助金融企业更有效地打造“规范、精益、集约、稳健、高效、智慧”的数智化财务体系,顺应数智化转型的大趋势,毕马威建议金融企业财务部门首先确定数智化转型目标,并对财务工作进行全局性梳理,识别薄弱环节和管理痛点,结合企业整体数智化转型蓝图,制定财务部门数智化转型规划。毕马威财务数智化转型规划解决方案:毕马威致力于金融企业财务数智化转型。毕马威基于大量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成熟的财务数智化转型路径及实施方案,作为转型规划加速器,将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财务数智化转型规划解决方案。一财务数智化现状及目标态评估毕马威“财务数智化”成熟度模型是一个经过验证的结构化的财务现状评估模式,从六个方面对企业财务数智化能力进行诊断,并明确企业财务数智化转型目标,为转型路径规划奠定基础。二财务数智化转型路径规划规划转型路线图前,毕马威将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评估,以确定适用的转型举措。外部挑战:外部挑战决定了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哪些转型举措势在必行。内部挑战:内部挑战将决定需要采取哪些转型举措,如企业的主要内部挑战为降本增效,则规划中将重点关注流程优化、数据分析能力提升相关举措。组织特点:企业规模、组织架构将影响转型举措实施范围,进而对所需资源产生影响。所需资源:可用资源及预计回报将影响具体转型措施的取舍,对于投入资源多、预计回报少的举措,可能不被纳入规划。明确转型举措后,从紧迫性、实施收益、实施便捷性、举措间依赖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实施优先级。在财务数智化转型通用路径的基础上,根据选定的举措及实施优先级,形成为企业量身定制的财务数智化转型规划。毕马威金融行业财务咨询团队作为长期深耕金融行业的专业服务团队,对银行业财务管理问题有着广泛了解和深刻见解,为多家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及非银金融机构,提供了近百次的财务转型服务,拥有丰富的金融行业财务转型经验,可以在金融企业的转型举措落地过程中,为企业出谋划策。联系我们张楚东
2022年4月19日
其他

汽车科技50再发榜: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从数十年前的科研初探到如今汽车科技企业加速布局、新势力纷纷涌现,中国正致力于成为全球自动驾驶行业领导者。毕马威中国自开展汽车科技50评选以来,时刻关注该领域的发展动向,从本届榜单起,我们将新设“自动驾驶”子榜,聚焦感知硬件、算法以及2B
2022年4月14日
其他

医院卓越运营管理洞察6:“高质量发展”回归本质,建立公立医院“人才基石”最优解

随着“高质量发展”政策全国推进,近半年时间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在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相继制定颁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提出,公立医院改革发展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为持续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防控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作为一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卫生健康事业的主基调从来都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因此,更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高质量发展”之下卫生健康行业已经步入新起点,如何才能更好地构建高质量且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政策不断发力的同时,公立医院还需要一个有突破、有跨越的管理模式转变空间,以此来完成自身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目标。以加强人才发展规划为抓手,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为医院整体发展战略发挥着类似作用。在这背后,人才发展规划正在成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时代的重要驱动力,也在助力“高质量发展”落地为公立医院注入新的能量。新时代公立医院第一课,认识人才发展规划的真谛在以前的医疗卫生环境下,传统人事被动反应、以事为中心、人是成本等现象时而发生,所有参与者都付出了更多努力和辛苦,但人才发展的收效却往往达不到最佳,这恰恰是系统性人才发展规划欠缺的结果。细数“高质量发展”政策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合理制定并落实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动态核增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统筹考虑;落实岗位管理制度,按照医、护、药、技、管等不同类别合理设置岗位,科学编制岗位责任书,实行竞聘上岗、合同管理,激励人才脱颖而出;增加护士配备,逐步使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1:2左右等。不难看出,这正是针对性解决上述痛点,以实现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系统性重塑,推动全国公立医院形成新的人才发展规划共识。换句话说,提质增效、公平普惠,已经成为了“高质量发展”政策下公立医院发展新时代的关键词与核心目标。新时代公立医院的第一课——人才发展规划,则是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角色转变和人才发展规划全局视角两个维度,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相呼应。站在全院发展的战略高度,医院的人力资源部门不仅仅是为临床医教研服务的职能部门,也不仅仅是政策执行者和政策监控者,而是多部门合作,完成变革者、创新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转变,合力实现医院人才管理和发展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并实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转换,才能保证实现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而加强现代医院人才发展规划就意味着着眼全局进行系统性思考,完成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将被动反应和以事为中心的管理逻辑,内化成以一种动态性、发展性和战略性的眼光来把握医院整体发展战略,用“人是第一资源”的管理视角来主动开发医疗人才,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除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角色转变之外,还需要着眼人才发展规划的全局视角。人才发展规划三部曲:人力配置、人才选聘、人才建设意识到人才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后,当然要有一套后续的配套机制保证人才良性发展,而不是“卷”。所以这套服务公立医院的逻辑链条,再往下走就涉及到三个层面的优化:人力配置、人才选聘、人才建设。人力配置优化机制就是改变配置标准的底层逻辑,比如过去缺乏科学的人力配置标准和方法,但随着人力总量不足、优质医疗人才短缺、岗位设置及职业路径与新时期功能定位不匹配等问题的凸显,配置标准必须与时俱进,像今天确保适当数量和技术结构的卫生技术人员满足患者需求,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以往的管理行为就要做相应的调整。这对于公立医院来说,需要基于实际情况,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对人力配置情况进行更新,增强竞争意识,提升发展地位。然后是人才选聘,这里的人才不仅指医、护的岗位,还包括技、药、管等岗位人才。以往单一化的招聘方式,缺乏医院战略性发展思考,客观地说,医院人才招聘的效率也逐渐成为了紧迫的问题,所以围绕他们的选拔和聘用制度、评价机制,也要引入科学选聘机制,做精细化运营。当然,还应加强在高质量发展层面的人才建设,之所以需要加强,是因为唯有构建医院各类人才选聘程序模型,才能够更好地为医院发展提供源动力。而围绕公立医院的人才发展规划解决方案也分为三个大方向:1制定可落地的人力配置方案通过调研、访谈、问卷调研、实地走访和测量、资料分析对人才规划、人力配置现况进行科学诊断,充分收集和听取决策者对人才规划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最佳实践经验选择适用且匹配的预测方法,制定可落地的人力配置方案。1)人力现况诊断在现况诊断中保证收集信息的质量、广泛性、详尽性、可靠性以及信息误差,并追溯原因,对人力配置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重点关注,且结合对标医院的人力配置和可借鉴点进行科学诊断。2)人力配置规划充分考量主要影响因素与人力资源需求之间的相关性,既考虑外部供给,又考虑内部资源配置情况。根据医院的整体人才发展战略目标,通过系统的编制规划,结合最佳实践经验选择科学的预测方法。此外,通过医院总体编制预测与科学编制预测交叉验证的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力配置规划方案。3)落地执行从现况诊断到规划制定,再到最终落地,需要全院上下达成共识,并通过内部和外部评估对人力资源的供求状况做出预测,明确人力规划与供需之间的差距,例如:进行人员生产率的当前水平与预测水平比较、人员流动率的当前水平与预测水平比较、落地方案的实施成本与预算水平比较,以便管理部门更好地决策和执行,从而保障人力配置方案的顺利落地。2制定合理的选拔和评聘标准1)制定标准对医院医、护、技、药、管不同系列、不同职级的人才所需资质、任职资格以及能力制定相应的任用标准。学历、专业、资格证书:要考虑不同系列、不同职级的人才所需的最低学历及相关专业、资格证书要求;相关工作年限:重点参考职称评定标准(参与评定到取得证书仍需3-6个月),及医疗行业实践对不同系列、不同职称的最低年限要求进行设计;任职能力:基于医院的价值,以及医院发展要求,确定通用能力素质、领导力要求。2)评价选聘根据专业知识技能、责任性、通用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确定员工职级,明确医院内部聘任基准和操作流程。医师、医技系列定级,需结合层级门槛、胜任度评估,由科主任确定本科室医生、医技人员的职级,科护士长确定本科室护士的职级;科主任专业定级通常由医务科和专委会进行核定,科护士长专业定级由护理部主任和专委会核定。3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和晋升机制1)人才培养搭建通识培训和专业培训管理体系,重视人才培养,强调培训后行为规范和技能的整体提升,在通识培训的基础上强化专业培训体系。通识培训包含:岗前培训、医院员工的行为规范培训、外来人员(临时工、保安人员)培训、基本技能培训等;专业培训包含:院内培训(临床教学培训,专护培训,实习生、进修生培训)、国家继续教育学习、出国进修等。2)晋升机制根据医、护、技、药、管不同系列划分,设置不同类别人才的发展晋升通道,评聘过程中可以实行评聘分开,设立院内岗位,并设定评定标准,单独进行考核,打破“论资排辈,只上不下”的旧有模式,分别进行职级和职等的晋升。为什么毕马威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好伙伴?人才发展规划背后,需要切实可行的落地实施方案。毕马威人才发展规划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医院建立一体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医院的战略高度和全局视角制定可落地、可执行的定制化的人才发展规划方案。这展现出的是毕马威教练式带教的方式,让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掌握科学的人力配置预测方法,深度参与制定合理的选聘标准和有效的晋升机制,并在项目落地执行中持续沟通,使管理者能够根据医院和组织战略发展的变化对人才发展规划进行持续优化和调整,不断满足发展的要求,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以人为本,人才先行”的人才战略。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_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2022年4月2日
其他

集团化企业司库体系建设推进策略——【毕马威司库体系建设 · 策略篇】

在前四期中,我们详细介绍了企业司库体系建设中顶层规划、管控体系、运营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与实施要点,能够帮助企业从战略、运营到系统工具,体系化地思考司库体系的建设蓝图。本期,我们将聚焦司库体系在集团化企业建设时的推进策略,带领大家思考企业如何在2-3年内科学、平稳地建设与运营复杂的司库体系。司库体系升级目标解读国资委在《意见》中提出了重要的时间点要求,即“力争2023年底前所有中央企业基本建成‘智能友好、穿透可视、功能强大、安全可靠’的司库系统,所有子企业银行账户全部可视、资金流动全部可溯、归集资金全部可控”。并且,根据企业的司库管理基础,将企业分为“司库体系建设尚在起步、司库体系建设已有基础、司库体系建设较为成熟”三类企业,特别明确了2022年底各类企业司库建设的年度目标——“2022年底前初步建设成能够上线运行的司库信息系统,实现境内企业银行账户和资金流动的信息动态归集和穿透监测”为最低要求。目前,大部分企业司库体系建设仍在初级阶段,呈现出资金管控力度弱、资金风险管理滞后、司库系统数字化程度低等特点。要在2年之内完成司库体系的全面建设和整体升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能够科学部署、协同推进成为司库体系建设成败的关键,而解决“推进路径、资源保障、风险应对”是其核心。推进路径是支柱毕马威认为,敏捷式的推进路径是此次央企司库体系建设适用的一般建设路径,能够在建设路上少走弯路。全景规划意味着必须从整体、全面的角度去进行司库体系的顶层设计,解决好司库内外在流程闭环、数据埋点、功能界面、系统架构的问题,才能将司库体系与企业管理无缝嵌入,将司库体系真正打造成企业内部的“一张网、一个库、一个池”。分层实施不仅仅代表在实施落地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司库体系不同模块之间的内在管理联系,按照从基础到复杂、从操作、管控到数字应用的顺序分批分期进行实施;也应根据集团下属企业的管控性质,从需求迫切、管控强的企业开始推进,以保证司库体系建设的平稳、有序。阶段见效意味着建设中可以“资金重点可视、资金全局可视、资金数字应用”为阶段性建设目标进行实施策略的科学设计,保证司库体系在各个阶段有持续的价值输出,以增强企业内部对于司库体系建设的决心、信心和耐心。敏捷优化意味着在司库体系数据资源基本完备的条件下,聚焦企业内部数字化应用场景,通过决策场景化、场景模型化、模型应用化的方式推进司库体系的数字化应用,通过敏捷迭代的方式形成司库体系下的伴随式数据服务,对资金风险监控、金融资源调度等重要决策形成快速的数字化支持。资源保障是基石毕马威认为,“高管挂帅、部门联动、内外协同、上下贯通”的项目组织资源是司库体系建设的重要组织保障;专业、稳定、强大的信息技术保障是司库体系建设的重要能力保障。组织保障构建涵盖集团高层、管理层、执行层的项目组织架构,贯通资金、财务、业务、系统各个管理条线,形成集团总部、牵头单位、业务专家、咨询方、实施方、金融机构联动的专项实施团队,全方面支持集团司库体系建设。当组织复杂、协调困难的情况下,成立专门的PMO小组也是减少项目协同风险、保证项目推进节奏的领先实践方法。信息化能力保障数字化司库建设不仅仅是搭建一套系统,而是相关司库管理数字化生态的升级。符合集团整体数字化架构的基础架构、内外多系统升级改造、统一规范的数据治理要求、可靠稳定的应用部署都是在司库建设中需要同步考虑的。所以,相应的信息化建设、管理、运维能力一定要在建设过程中同步匹配保障,才能给司库建设予以足够支撑。风险预判是能力不同于其他体系的建设,司库体系建设具有特殊的建设风险。司库体系与企业的收入付款、共享中心会计核算等核心流程存在对接,流程环节互相嵌套、衔接复杂度高,需要形成有机闭环;司库系统涉及与合同管理系统、ERP系统、共享中心系统、与外部金融机构系统等生态系统无缝对接,需要多方匹配节奏,协同资源;业界的新型司库系统产品均处于构建完善时期,产品的成熟度和研发运维能力能否匹配会加大建设风险、影响建设节奏;政策落地的逐步明晰如票据业务也给司库建设带来不确定性。这样的风险更加要求司库体系在整体建设过程中要更加借鉴领先、提前规划、谨慎应对,以保证司库体系建设不走样。毕马威司库咨询服务毕马威司库咨询与实施能够帮助集团企业实现全球资金可视、可控、可用,动态掌握和有效配置金融资源,管控高风险行为,实现风险预警,实现司库的价值提升。毕马威具备为大型集团企业提供司库体系建设的能力,能够为企业构建完整的资金系统生态,曾为众多大型国际集团企业搭建了具备全球化视野的智慧司库。作为财务领域专业的服务公司,毕马威团队能够为不同行业客户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协助企业实现司库转型,驱动公司价值增长。自国资委发布“开年第一号”文件,企业司库体系建设的信号枪已经打响。希望毕马威司库体系建设系列文章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些建设思路与启发,更好地服务企业未来发展之路!毕马威司库体系建设系列文章回顾开年第一号,国资委重磅发文,企业司库体系建设迫在眉睫!【毕马威司库体系建设之序篇】企业司库体系建设的“管控三定”——【毕马威司库体系建设
2022年3月29日
其他

【未来银行】银行数字化运营转型系列七:敏捷洞悉客户感受,建立全行战略性客户体验管理体系

在2022年3月18日某领先股份制银行发布的2021年年报中,行领导再次强调了“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是该银行不变的初心,而“回归初心,我们必须要离客户更近一些”,“离客户更近一些,是为了更懂客户”。在实现上述目标的方法中,我们认为建立全行客户体验管理体系在当前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挑战在于“部门银行的竖井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客户的综合化服务需求”,客户体验管理不能再由银行相关部门在单个条线或者渠道范围内独立进行,因为当我们真正以端到端的视角来审视银行的客户旅程以及影响体验的间接或者直接触点,客户旅程往往会跨越多个渠道、多个条线。此外,单个渠道并不能全面涵盖银行的客群,例如,线上渠道管理部门(多半是因为这些渠道客户行为数据相对的容易获得性)仅仅优化的是线上渠道客户旅程体验,线上渠道部门往往也无法涵盖银行众多的银发老年客群。银行领导层应该意识到,如果还是坚持传统的竖井式的客户体验管理方式,这将离银行宣称的“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战略愿景,或者追求“客户最佳体验”的全行战略目标尚有距离,因此,建设全行层级统一的客户体验管理体系虽然挑战不少,但战略意义重大。我们认为建立全行统一的战略性客户体验管理体系具有重大意义,而从运营板块视角切入客户体验管理体系的意义在于运营板块天然对接多个渠道、多个条线,当然我们不是说运营板块需要躬身入局主导每一个客户旅程体验改善工作,但这项工作不可避免涉及多渠道多条线的协调,全行应该有一个专职的团队来对接多个渠道多个条线,统筹全行的客户体验体系的建设和迭代优化,运营板块统筹这项工作具有优势。我们认为银行建设全行战略性客户体验管理体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客户体验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银行客户体验部门或团队,他们将负责全行统一的客户体验体系的设计、搭建和迭代优化,他们将负责制定共同的全行客户体验愿景,协助银行形成全员共识,使所有部门和渠道目标保持统一;这个团队需要在银行整体客户服务战略的基础上,负责建立全行客户体验管理的治理机制,并落实到组织、员工和考核。顶层设计中,管理层需要思考银行真正期望自己的客户对银行产生什么样的体验,
2022年3月21日
其他

打造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司库系统——【毕马威司库体系建设 · 技术篇】

上一期,毕马威团队介绍了企业在司库业务价值链及相关风险,并围绕司库管控与运营模式,从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等方面入手,通过司库的风险管理框架五大风险支柱,助力企业搭建完整的风险管理闭环。本期,我们将继续介绍毕马威成熟的资金系统落地能力,通过技术手段作为底层支持,帮助为企业构建完整的资金系统生态,搭建看得见、管得住、调得动、用得好的司库管理平台。伴随着集团企业经营规模和地域不断扩张,国际化发展进程不断提速,集团企业日常经营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投融业务面临的金融风险加大,集团企业整体管控承压,而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中特殊的职能存在,对内触及产供销的业务前端,对外延伸至金融市场各类金融机构,同时,由于把控着作为企业命脉的现金流,资金管理对下需要协调各子公司实现资源优化分配,对上需要承接集团发展战略以实现价值创造优化。因此,企业集团应该借助技术手段,全面提升现金管理、投融管理及风险管理的管理水平及智能化程度,从而改变资金管理的模式,增强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提升企业集团资金、资产、资本的全球化统筹管理能力,推动资金管理向价值创造的大司库转型。融合六大特点——毕马威集团司库系统解决方案数字化、智能化信息系统为司库管理实施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企业需要抓住当前数字化转型契机,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构成全球司库管理平台。毕马威集团司库解决方案,以规范和标准化数据为基础,通过可靠稳定的应用部署及新技术引入,打造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司库,进一步支撑业务各类场景,实现深度业财融合。01更复杂的业务和场景支持能力毕马威司库系统解决方案支持更复杂的业务场景,如集团金融业务支持、直融和间融全面支持、多银行和境内外资金归集等;对内贯通和集成内部系统、对外互联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为资金业务操作、安全监控和信息共享提供系统支撑。02更深度的业财融合能力司库职能向各板块前端业务延伸,司库系统在实现各资金基础功能模块的基础上,充分对接各板块前端业务系统群和财务系统群。实现各系统数据共享,大数据辅助实现业务价值充分挖掘,提升司库价值。03更安全、高效的新技术引入以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通过集成资金业务处理过程形成的海量数据,应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通过移动应用实现资金业务随时随地可处理,可查询,可监控。与此同时,司库系统通过平台化的高性能银行直联平台实现与境内外多家银行的实时交互,建立安全、稳定、高效的结算体系。04更可靠和稳定应用部署毕马威司库解决方案充分分析现有应用需求,业务定位,核心能力发展诉求等信息,引入最佳实践案例,完成应用架构蓝图设计,规划资金管理应用系统边界及承载内容。05更加规范和标准化数据治理对集团资金数据质量进行全面监控,提升数据质量,实现数据的统一、规范化管理,优化加强数据架构和模型管理,提高数据可用性,真正实现数据赋能。06更多自动化和智能化场景运用毕马威司库系统深度融合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支持如到期收付提醒,资金头寸预警,融资偿还提醒,从流水引入、匹配到财务核算全处理链实现自动化处理;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智能结算智能资金调度等场景应用。毕马威司库咨询服务毕马威司库咨询与实施能够帮助集团企业实现全球资金可视可控可用,动态掌握资金强控,实现风险预警,实现司库部门的价值提升。毕马威具备成熟的资金系统落地能力,能够为企业构建完整的资金系统生态,曾为众多大型国际集团企业搭建了具备全球化视野的智慧司库。作为财务领域专业的服务公司,毕马威团队能够为不同行业客户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协助企业实现司库转型,驱动公司价值增长。下一期,我们将进入集团司库管理中的“推进策略篇”敬请期待!上期回顾开年第一号,国资委重磅发文,企业司库体系建设迫在眉睫!【毕马威司库体系建设之序篇】企业司库体系建设的“管控三定”——【毕马威司库体系建设
2022年3月17日
其他

【BEPS 2.0】OECD发布支柱二全球反税基侵蚀规则立法模板的详细注释和相关示例

2022年3月14日,OECD发布了支柱二全球反税基侵蚀规则立法模板的详细注释(共计225页)和相关示例(共计47页),这些凝结了包容性框架成员长久以来的细致思考、多轮谈判和共同努力的成果。支柱二立法模板提供了一套示范规则
2022年3月16日
其他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毕马威司库体系建设 · 风险篇】

上一期,毕马威团队介绍了企业“运营”中的三大难题——融资管控、流动性风险管控、以及企业内部的资金结算标准化,并介绍了司库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应如何应对从而化解企业所面临的三大难题。本期,我们将继续深挖解读企业在司库业务价值链及相关风险,并围绕司库管控与运营模式,从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等方面入手,助力企业搭建完整的风险管理闭环。五大风险支柱:价值管理型司库的风险管理框架司库是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发展的必然阶段产物,以数字化、智能化、集中化的信息技术为基点,协助企业集团实现资金全方位动态资源整合、集中进行风险管理、优化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从而发挥更多的价值创造、决策支撑、战略保障的功能。司库的集中风险管理,是从对资金和流动性的不确定管理开始。承接六大价值功能定位,司库的风险管理框架以五大风险支柱为核心,为企业的资金风险管理全价值链赋能。治理风险企业实现司库体系建设过程中,需根据自身情况,升级现有管控策略和模式,以三位一体治理机制为依托,实现总部、平台、成员单位分级管理模式。为了有效地将司库体系运用在企业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运营模式、配置和资源进行统筹管理,这将要求对企业现有的组织架构和运营管理模式等进行改革创新。若不能合理、系统地对企业现行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进行调整,则无法高效地和司库体系融合,甚至导致企业面临更大范围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企业受外部市场环境影响,面临着利率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外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能源风险、保险等诸多不确定性。外部宏观环境的复杂性和突发性不断对价格的波动产生着巨大影响,不利于企业控制成本和保持利润的增长。同时,市场、消费者、法律、资源等的变化也在持续对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产生压力。企业自身内部的财务决策、财务关系和人员管理都需革新,企业应思考如何在司库体系下综合融入内外部考量因素,同时建立科学的财务目标和制度,成功运用司库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流动性风险企业集团通常有着复杂的境内外业务以及母、子、分公司庞大资金流动量,企业若无法对资金流动平衡进行管理,可能会面临较高的债务风险,进而影响到资金的正常运转。企业如何高效地管理以及监控企业整体的现金流、分析并预判资金流入及流出情况、管控资金计划和管理资金账户等是企业在建立和完善司库体系时的一大挑战。操作风险即使在完善的企业管控、决策体系和技术支持等条件下,企业仍面临着一大普遍却又难以规避的风险,即企业的操作风险。在日常运营中,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都有可能出现内部人员操作不当甚至舞弊的情况。在嵌入司库体系的过程中,企业需先保证其内部管理的完备和执行,同时考虑在司库体系引入的变革中,企业应如何正确的规范与其相匹配的管理机制来有效规避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在市场环境的变动下,企业同时也在面临着愈发严格的合规要求,企业国内外运作时需不断加强对各方监管要求的持续动态监控,并快速应对。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增强企业的风险防控,有效应对合规变化。在对司库体系的设计应用中,企业需考虑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并通过司库动态捕捉相关合规要求并将其内化,将合规、运营和资金管控紧密衔接。司库的五大风险应该如何应对?治理风险企业应该结合司库功能架构与风险偏好,设计全价值链风险管理架构,搭建风险管控体系框架,梳理政策法规对公司全业务、各类风险管控关键环节的要求,建立清晰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晰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运营层在司库模式下企业风险管控的权责界面,切分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的各级管理边界,例如通过搭建总部统筹、基层执行、平台实施三位一体的风险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精度,进一步加强数据集中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加强风险管理与保证流动性安全、国际化发展与决策支持的需求,赋能精准变革与高效发展。财务风险企业应考虑自身所在行业特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获取一手数据,运行压力测试、回归测试,结合外汇远期、掉期交易、期货、期权等多种风险响应工具,科学、精确应对企业财务风险,推进平稳发展。流动性风险建立境外资金归集多层级管理方式、建立跨境资金流动监控通道;运行流动性压力测试、分析企业现金流,科学评估、预测企业偿债能力、现金流缺口、再融资能力;搭建流动性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建立流动性风险应急管理机制,协助企业有效监控、应对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深度调研现有管理体系,梳理企业现存治理架构中存在的操作风险,从而以整改风险事项为目标,在司库体系中搭建电子化、流程化、模块化企业运营模块,推进日常运营标准化、透明化、可溯化。合规风险对接内外信息库,搭建监管要求专业解读通道,精准把握合规要求,将法律法规快速、科学应用于公司业务。建设司库动态捕捉模块,实时监控合规要求更新状态,并将合规、运营、资金管控等流程紧密衔接,打造合规风险管控闭环,从而全面提升合规风险管控能力。动态资金风险监测体系“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是下好先手棋的关键。搭建全价值链智慧司库风险监测体系,强化企业资金风险穿透式监测预警,将各企业、各业务板块层层剥开,探索底层风险,自下而上分析,自上而下动态监控,科学预见形势发展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通过搭建司库模式的智慧风险监测体系,企业资金风险管理将做到全面性与重点性结合、前瞻性与辅助决策性并存、协同性与层次性共生,企业内部风险管控水平将进一步提升。看得见、管得住、调得动、用得好的司库管理平台将使企业全业务价值链中各类风险可视化、可量化、可预测化,从而显著提升企业监控风险、预测风险、管控风险能力,实现企业新时代管理方式精准变革,赋予企业新时代发展新动力、新机遇。下一期,我们将进入集团司库管理中的“方案技术篇”,敬请期待!上期回顾开年第一号,国资委重磅发文,企业司库体系建设迫在眉睫!【毕马威司库体系建设之序篇】企业司库体系建设的“管控三定”——【毕马威司库体系建设
2022年3月10日
其他

国资委对运营管理三大业务的要求是什么?——【毕马威司库体系建设 · 运营篇】

在上一期中,我们详细介绍了企业司库体系建设中顶层规划的重要性与实施要点,利用毕马威“管控三定”原则,能够帮助企业顺利搭建司库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本期,我们将聚焦司库体系运营中的操作类业务、运营类业务和战略决策类业务,针对性地提出其建设思路。操作类业务有什么要求?对于银行账户、资金结算、票据管理等操作类业务,国资委要求作为司库管理的重点,固化管理要求和规范操作流程。银行账户统一管理是司库管理的基础。为了通过资金可视化和资金动态监控,确保资金安全,中央企业应当开展账户梳理、清理工作,确定银行白名单,对集团各级法人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注销实施全生命周期集中管理。通过账户授权以及司库系统与银行系统互联互通,实现银企直连账户实时监控,对信息系统覆盖有难度的账户通过管理规范和信息登记方式加强管控对于资金结算和票据管理等交易类业务,国资委要求加强资金结算规范管理和票据使用高效管理。实际中,对于尚未实现财务共享以及内部股权相对复杂的集团企业,其所属子企业的结算流程、系统往往存在较大差异,未实现标准化。因此中央企业需要将司库建设在集团财务信息化规划中统筹考虑,建立管理标准来规范业务,同时建立标准系统接口来采集子企业层面的交易信息和实施监控,其中尤其要注意与财务共享中心在结算流程上的对接与统筹运营类业务有什么要求?对于资金集中、债务融资、借款、融资担保、资金预算等运营类业务,国资委同样要求作为司库管理重点,纳入信息系统,实现穿透监测。多数中央企业已经依托财务公司平台构架资金集中管理体系,有效提升资金管理效率。除了进一步推动境内企业可归集口径资金的高效归集外,随着央企海外业务发展,资金集中管理面临的挑战更多来自于境外资金集中。集团企业需要梳理境外企业所在地区政策,以及自身账户、资金情况,开展境外资金池的设计和搭建,实现境内外资金池互联互通围绕核心的融资管理条线,集团企业需要在司库建设时,打通债务融资、企业借款、资金预算、融资担保、授信在司库系统的管理链接。将债务融资、企业借款的预测与资金预算建立关联关系,提前通过资金预算予以筹划,并通过融资申请、提款、还款等全流程线上审批、信息管理机制,实现融资业务闭环管理。将债务融资、融资担保和授信建立勾稽关系,实现每开展一笔融资的提、还款,其关联的担保信息以及授信占用信息能实现即时的自动采集战略决策类业务有什么要求?国资委提出有条件的企业要进一步将战略及资源配置类业务纳入司库体系,增强供应链金融服务、战略决策支持和境外资金管理等能力,全面提升资金等金融资源的管理水平。供应链金融服务作为一项新型业务,很多集团企业已经开展了战略及业务模式的构建和初步运行,中央企业需要做好相应的战略规划和风险管控,并与集团已有的金融板块业务在战略层面形成有机整合。对于决策支持模块,需要在集团完成司库系统操作类、运营类业务功能,以及与核算系统、子企业其他资金系统及外部机构系统互联互通基础上,在系统实施的过程中前瞻考虑决策数据埋点,并在司库运营过程中不断优化补充。保护、管理和发展是领先的司库未来发展的三项任务。其中司库管理的“发展”角色主要就是通过战略决策类业务来得以体现和贯彻。展望未来司库管理逐渐成为CEO的战略伙伴,司库管理应制定策略推动进一步业务发展,同时确保投资健康合理、可扩展、可持续,在“支撑资金跨境流动和集中,对资金风险的对冲和流动性投资方面更具建设性”等发面发挥推动和促成战略决策的实现。下一期,我们将进入集团司库管理中的“风险篇”,敬请期待!上期回顾开年第一号,国资委重磅发文,企业司库体系建设迫在眉睫!【毕马威司库体系建设之序篇】企业司库体系建设的“管控三定”——【毕马威司库体系建设
2022年3月3日
其他

医院卓越运营管理洞察5:卓越医院管理赋能医共体高质量发展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毕马威国际”)相关联。毕马威国际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022年3月3日
其他

“监”听则明——2021年度金融业监管数据处罚分析及洞察建议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毕马威国际”)相关联。毕马威国际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022年3月2日
其他

高质量区域医疗卫生体系规划,实现全民健康

在新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健康中国建设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尽管在“十三五”阶段,健康中国已获得长足发展,但新形势下各地医疗服务体系仍存在一系列不足,如健康公平性有待改善、医疗服务均衡性有待提高、分级诊疗制度未完全落实到位、信息化有待提升等,亟待城市管理者高瞻远瞩,全面推进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实现全民健康,提升健康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一行业洞察(一)推行区域卫生规划的背景1)医疗资源供需关系需调节医疗资源供给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与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存在差距。一方面,伴随着老龄化、城镇化等社会经济转型加速,居民医疗健康需求迅速增长,而医疗资源供给总量增速较缓(2010-2020年医疗机构床位数复合增速仅为6.6%),存在大量未满足的医疗健康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居民医疗健康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凸显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优质的、多元化的医疗资源短缺。同时,医疗资源供给分布缺乏均衡性,人才、设备、技术等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存在资源错配现象。2)医疗服务体系呈碎片化医疗服务体系碎片化,尚未形成科学有序的整合式就医格局。一是尚未实现有效的医卫融合,医疗服务和预防服务彼此割裂;二是医疗服务缺乏连续性,患者仍倾向于向大型医院聚集,医院和与基层社区服务之间联动性不强,有序的分级诊疗有待落实;三是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尚未建立,在“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保健、预防、治疗和康复等医疗服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上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3)医疗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缺乏稳定、长效、有指导性的运行机制。其一,医保基金的支出增速高于收入增速(2009-2019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8%和19%),长期来看存在穿底风险;其二,医保基金未充分发挥战略购买职能,难以推动医疗保障和医药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其三,为分摊医疗保障压力、拓展医疗保障筹资来源,商保迎来结构性机遇,但尚未出现经过验证的、可复制的区域医保商保融合优秀案例。4)医疗信息化进程较落后医疗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发展初期,三大痛点导致其难以支撑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效运行。第一,医疗健康数据质量参差,亟需提高数据治理水平;第二,医疗信息化技术水平有限,电子病历系统建设尚未达标(2020年全国三级医院平均等级在3.7-3.8级,与达到4级以上的政策目标相比仍有距离);第三,跨医疗机构的区域分级诊疗体系、医联体,以及跨监管机构的区域信息平台等几乎未实现医疗健康数据互联互通。(二)政策趋势解读自2009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以来,我国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务院办公厅每年发布当年的重点任务,各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从重要领域、关键环节不断突破,推进医改实施,加快建立健全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得到持续改善。随着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医疗政策对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和人民健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各城市积极响应,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医改工作,高瞻远瞩全面规划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保障群众的就医需求。二毕马威助力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结合内部现状诊断和外部对标分析,以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顶层设计落地为目标,制定分阶段的实施计划和可落地的保障体系。1区域医疗服务体系摸底——系统了解医疗服务体系的现状和痛点梳理区域医疗服务体系现状,通过解读地区政策执行情况、厘清体系内各板块的职责及板块间的协同关系,分析现行医疗服务体系运行中存在的关键痛点,识别可挖掘的体系潜在亮点。2优秀案例对标——深入学习国内外优秀规划案例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先进的医疗服务体系规划案例,结合区域医疗服务体系摸底情况,总结可参考的借鉴点,为体系规划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3顶层设计——高瞻远瞩搭建体系框架,全方位打造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于区域医疗服务体系现状和痛点,在政策指引的方向和允许的范围内,搭建区域体系框架,描绘整体及各部分的发展图景和目标,作为纲领性指导,长期引领区域医疗服务体系创新发展。4实施计划——发展目标有效分解,分阶段落实具体行动计划,匡算资金需求,协助实施落地根据设定的发展图景和目标,按板块和阶段逐类逐层分解,针对区域医疗服务体系的各板块制定协同联动的实施计划,确保顶层设计能够逐步分解、落地实施。同时,结合医保基金收支情况,对体系规划所需资金进行匡算,保障改革资金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5落地保障——建立全方位保障体系,确保对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完整支撑在明确各板块发展图景和实施计划的基础上,为区域医疗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提供人才培养、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等多方面的全方位保障,持续夯实区域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基础,保障区域医疗服务体系重塑和持续发展。三毕马威优势(一)丰富的项目经验(二)深入的行业洞察毕马威医疗团队深入了解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对国内外医疗行业深入洞察,并发布了大量报告并及时更新行业最新发展,分析其对客户的影响。(三)资深的内外部专家资源资深的医疗咨询团队:毕马威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区域医疗卫生体系规划经验,成功完成了多个规划项目,得到了各方一致好评。丰富的专家资源网络:做为京津冀鲁辽五省健康智库成员之一,毕马威拥有丰富的高校和专家资源网络,身处医改前沿,在区域医疗卫生体系规划上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国内外专家资源。毕马威服务介绍:毕马威作为领先的专业服务提供商,拥有中国专业的医疗健康行业专业服务团队,在区域医疗卫生体系规划方面具有多个项目积累和成熟的方法论,在充分理解宏观政策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城市自身资源能力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对标国内外优秀的医疗卫生规划案例,为城市设计最匹配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顶层设计,并配套规划实施方案和落地保障,助力城市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构建健康城市。往期内容推荐:医院卓越运营管理洞察1:公立医院薪酬改革正当时,如何建立有效薪酬绩效管理体系?医院卓越运营管理洞察2:精益流程管理,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主场医院卓越运营管理洞察3:支付方式改革,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开始支付改革?绩效考核?“十四五”来了,公立医院如何对症下药?医院卓越运营管理洞察4:人力资源管理,助力激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行业洞察系列Insight及时追踪市场变动,解读社会热点背后的行业脉络,毕马威全新推出“行业洞察系列”,汇聚各领域专家,旨在以多种形式呈现毕马威独家洞察,为市场各方参与、理解、改变、引领行业打开新视野。联系我们姚凤娥医疗健康行业主管合伙人毕马威中国+86
2022年2月28日
其他

企业司库体系建设的“管控三定”——【毕马威司库体系建设 · 管控篇】

今年一月,在国资委发布的《关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司库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见》中,明确了中央企业建设高水平司库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通过司库管理体系这一手段,严格防范资金风险,全面提升财务管理精益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而随着企业规模增长、业务复杂性增加、国际业务快速发展以及国内外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集团性企业也迫切需要整合传统的、较为分散的资金管理组织和职能,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这对企业司库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更智能化、可穿透、前瞻性的司库管理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司库体系的建设需要在明确的管控环境下进行整体建设和提升。来源:毕马威分析司库体系的建设首先对集团管控提出了挑战,在毕马威司库管理体系框架中,“管控”位于框架最顶层,企业首先需设计司库体系顶层规划,明确集团司库管理模式。除了原有的资金管理内容以外,应确定其定位、管理模式、组织体系和权责界面。毕马威因此提出“管控三定”原则,帮助企业搭建司库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管控模式“定基调”司库管控模式应结合集团管控环境、管理架构、管控模式及公司治理统筹考虑,明确各组织层级的功能定位(明确集团不同组织层级、不同主体在司库管理中的定位)和资金核心要素的集分权模式。此时集团可能面临的问题有:集团实行战略管控、分级管理、一企一策的模式;管理单位多,层级及架构相对复杂,增加管理难度;现有产业平台多种司库管理模式并存,部分单位存在不同选型的资金系统;符合上市公司合规要求、合资公司股东诉求等。在此情况下,司库管理的考量因素应与现实情况相匹配,如,资金管控模式需要与集团管控模式相匹配;避免一刀切,一把抓,实施资金分级管理,总部管控至二级子板块;集团全局统筹和尊重个体差异相结合;并且满足监管合规要求,在统一管控框架下适度进行差异化调整。职能架构“定权责”明确司库管理职能架构,比如有哪些职能应纳入司库管理体系;同时在各组织在横向、纵向界面进行切分,在横向上厘清财务部(资金)、财务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的工作职责界面,在纵向上明确集团总部、二级单位、下属单位的工作职责划分。比如,集团财务部门负责制定司库管理战略和政策,统筹协调司库管理工作并开展监督考核;财务公司、资金中心等管理平台要发挥资金归集、资金结算、资金监控和金融服务等作用;子企业负责资金等金融资源的具体运用。组织架构“定骨架”集团司库在设置组织架构时,需结合外部实践趋势和集团资金管控要求,建立创新型司库管理组织。根据《毕马威全球资金4.0研究报告》显示,国际司库管理职能发展趋势和组织特点正日益走向更敏捷和高效,随着技术进步和自动化,大部分后台职能减少了人工参与,逐渐简化为对错误和异常的处理,而资金对公司战略、业务支持以及对风险分析的投入则在增加。除此之外,企业也需逐步完善集团司库管理制度体系,先确定“根本法”,比如,集团资金管控顶层方案、集团司库管理政策,再结合工作实际,逐步完善“普通法”,比如,融资授信管理制度、担保管理制度、账户管理制度、资金内控业务指引等具体管理工作要求。结合国资委对于中央企业大力推进司库体系建设的要求,以及企业发展的内生需求,毕马威希望结合国际一流司库实践的经验,通过自身司库架构的方法论,帮助企业绘制其司库蓝图,建立更敏捷、高效、智慧的司库体系。下一期,我们将聚焦司库体系建设中的“运营”难题,敬请期待!上期回顾开年第一号,国资委重磅发文,企业司库体系建设迫在眉睫!【毕马威司库体系建设之序篇】联系我们刘建刚管理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及创新主管合伙人毕马威中国+86
2022年2月18日
其他

最新发布!毕马威中国汽车科技50首轮榜单:汽车创新服务,不止为车主

第五届毕马威中国领先汽车科技企业50评选活动于2021年底正式启动。在本届评选中,我们为汽车科技公司提供了四个展示技术及能力的平台:创新服务、自动驾驶、电动化和智能网联。经过数轮走访与评选,创新服务子榜单现正式发布。我们评选出了集网约车、汽车后市场、物流及其他B2B服务领域的多家领先企业及新锐企业。汽车创新服务生态正在持续扩大,包括为车主、乘客、物流承运商及主机厂提供服务。随着行业越来越多地转向以技术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如汽车订阅和按需服务,新的竞争者正在为这个快速成长的细分市场研发解决方案。第五届毕马威中国领先汽车科技企业50创新服务领域榜单*以下名单按照企业简称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序领先企业榜★曹操出行德师傅聚盟共建快准车服明觉科技能链T3出行维天运通(路歌)享道出行新康众新瑞立_新锐企业榜★沛岱汽车清研精准企域数科耀出行监管下的网约车市场多强并立2021年毕马威全球汽车高管调研
2022年2月14日
其他

开年第一号,国资委重磅发文,企业司库体系建设迫在眉睫!【毕马威司库体系建设之序篇】

2022年1月5日,国资委发布了《关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司库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见》(国资发财评规【2022】1号),要求中央企业遵照执行,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有效提高资金运营效率,严格防范资金风险,全面提升财务管理精益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1月28日,国资委制定印发了《中央企业重大经营风险事件报告工作规则》,明确企业发生重大经营风险事件后应当快速反应、及时报告,客观准确反映风险事件情况。工作规则界定了重大经营风险事件,并进一步明确了报告范围。国资委对于提升中央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决心和司库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快速演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加快,以及对全球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的需要,企业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走向司库体系建设是一条必由之路。对企业来说,充分认识此次文件对企业提出的要求与所释放的信号,对于帮助企业应对监管要求,应对企业内部管理压力,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信号枪已打响,企业司库建设需早做准备我们知道,中央企业资产规模大,分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层级多,在落实国资委要求和建设集团司库体系时仍面临诸多挑战:管控模式变革阻力大?下属企业行业、经营规模、股权关系、历史背景差异较大,从较为分散的资金管理模式向集中化司库转变中将会面临多方压力,需要做好充分的变革管理。司库体系方案设计难?司库业务方案既要具有先进性,也要充分考虑管控力度、产融结合策略、实业与金融板块协同,以及控股上市公司、金融子企业的相关合规要求等,需要做好内部深入摸底和外部研究、借鉴。司库建设协同要求高?管理机制优化需要协调集团总部各部门、总部财务部门、财务公司、财务共享中心,资金中心,需要覆盖境内、外企业;信息系统要整合已有的资金、核算等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财司系统、外部金融机构系统相连通,需要为项目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以及投入充分的人力资源。司库建设技术需求高?司库管理体系的实现离不开信息化手段作为底层支持,同时需要成熟的系统落地能力,能够为企业构建完整的资金系统生态,以达到资金功能全面实现,集团上下流程一体、外围交互丰富等系统构建目标。司库建设时间周期紧?按照国资委分类确定工作目标的要求,分别有2022年底、2023年底两个关键时点,建设工程庞大,牵涉面广,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尽快着手准备。建设司库管理体系,对于中央企业提高集团整体管控力度和风险应对能力,强化资源协同、共享,促进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毕马威认为,司库体系建设工作千头万绪,只有统筹协调,落实科学方法才能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展开。中央企业应当从做好现状调研和科学制定顶层规划开始,逐步优化司库管理机制和完善运营体系,做好系统建设和制定合理的推广策略,并建立司库体系建设的组织人员保障。在接下来的几期中,我们将逐一探讨企业在建设司库体系的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我们的观点与解决方案,敬请期待!联系我们刘建刚管理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及创新主管合伙人毕马威中国+86
2022年2月11日
其他

《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办法》解读

银保监会于2021年12月30日印发《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办法》(银保监办发〔2021〕141号)(下称《办法》),以进一步加强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促进银行保险机构提升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控能力。该办法于公布之日生效施行。一《办法》背景以及与旧监管要求的主要变化伴随《办法》的生效,《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指引》(银监发〔2013〕5号)(下称《指引》)、《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非驻场集中式外包风险管理的通知》(银监办发〔2014〕187号)、《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非驻场集中式外包监管评估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14〕272号)同时废止。本次《办法》的重点变化在于:扩大适用机构:机构范围由原来主要针对各类银行、农信社以及参照执行的其他金融机构,增加了各类保险机构,包括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整合监管规制:以原银监会出台的3个指引和通知为基础,形成相对统一的信息科技外包管理监管规制。对3个指引和通知中的跨境外包、非驻场外包、非驻场集中式外包、重点外包机构等内容进行整合,明确管理要求;重视信息安全: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办法》根据这些法律法规新增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跨境外包的信息跨境处理等要求。《办法》也正式将银行保险机构与其他第三方合作当中涉及银行保险机构重要数据和客户个人信息处理的信息科技活动纳入管理适用范围。强化主体责任:《办法》继续强调了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在实施原则中明确不得将信息科技管理责任、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外包,强调事前控制和事中监督,持续改进外包策略和风险管理措施。《办法》要求针对可能给业务连续性管理造成重大影响的重要外包服务,银行保险机构应当事先建立风险控制、缓释或转移措施;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应承担内部审计职能和责任,定期开展信息科技外包及其风险管理的审计工作,内部审计项目可委托母公司或同一集团下属子公司实施,或聘请独立第三方实施。二《办法》总体框架新的《办法》形成统一的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机制,其管理核心是对外包生命周期内各种活动的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办法》对原《指引》框架结构进行调整,分别从治理层面、管理层面(信息科技外包准入和监控评价)、风险层面和监管层面对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提出要求。《办法》总体框架如下:三《办法》部分关注重点分析1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监管对于外包活动中涉及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也越发重视。《办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在适用范围、原则及风险管理中将相关内容纳入监管要求。《办法》所适用的信息科技外包,不仅包含银行保险机构将原本由自身负责处理的信息科技活动委托给服务提供商进行处理的行为。银行保险机构与其他第三方合作当中涉及银行保险机构重要数据和客户个人信息处理的信息科技活动,按照《办法》相关要求进行管理,法律法规另有要求的除外。《办法》同时强调,银行保险机构在实施信息科技外包时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不得将信息科技管理责任、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外包;以不妨碍核心能力建设、积极掌握关键技术为导向;保持外包风险、成本和效益的平衡;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加强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强调事前控制和事中监督;持续改进外包策略和风险管理措施。《办法》第三十二条,具体对外包活动中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措施提出要求。2分级分类管理与旧《指引》相比,《办法》中明确了分级分类标准,要求针对不同类型外包活动建立相适应的管理和风险策略,对于重要外包和一般外包采取差异化的管控措施。同时,在风险管理中提出针对重要外包的审计要求。3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针对信息科技外包活动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提出要求,以降低外包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和影响。银行保险机构应当事先针对可能对业务连续性管理造成重大影响的外包服务建立风险控制、缓释或转移措施。总结基于银行业保险业业务与科技高度融合及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的现实条件,银保监会着力加强银行业保险业信息科技风险监管,促进银行业保险业信息科技监管规制融合、工具统一、力度加大。近几年监管实践发现,信息科技外包是当前银行保险机构的风险多发领域,主要表现在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范围不断扩大、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形式趋于多样、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活动风险频发等方面。基于这样的背景,《办法》将保险机构纳入适用范围的同时,形成银行保险业融合统一的信息科技外包监管规制,并基于原来基础进一步加强监管约束,加大监管力度。本文通过《办法》与信息科技外包管理3个原指引与通知的对比,总结新旧监管要求的重要变化,探讨重点关注内容。我们将持续关注监管的最新动态,以向相关适用金融机构提供及时的专业观察及建议。我们欢迎各类相关金融机构及人士垂询,并很高兴为您提供政策解读及实务指导方面的相关建议。联系我们张楚东金融业主管合伙人毕马威中国tony.cheung@kpmg.com郑昊信息科技咨询主管合伙人毕马威中国james.zheng@kpmg.com董常凌金融业信息科技咨询合伙人毕马威中国jason.dong@kpmg.com宣杰金融业信息科技咨询合伙人毕马威中国eric.xuan@kpmg.com斯小霆金融业信息科技咨询总监毕马威中国jason.si@kpmg.com张立弘金融业信息科技咨询总监毕马威中国diamond.l.zhang@kpmg.com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2022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2022年1月12日
其他

融合重整,互联互通——跨境机制下银行业的新机遇与挑战

自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由区域经济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以来,近期关于大湾区进一步深化金融合作开放和创新发展等多项利好政策相继提出。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促进跨境金融、扩大合作开放、深化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金融创新、防范跨境金融风险等5个方面提出了26条意见,明确《规划纲要》的落实。跨境贸易和投融资的便利化《意见》围绕便利化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提出了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流程、推进资本项目便利化改革、探索本外币合一的银行账户体系、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开展跨境贷款等12条意见,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类别:简化跨境人民币及外汇的业务办理《意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办理贸易收支业务时适用更便利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流程,支持符合条件的贸易从业者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银行(指珠三角九市,不含上述银行在港澳开设的分支机构,下同)开立个人外汇结算账户,支持推进跨境资本项目的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另外,《横琴总体方案》进一步探索了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支持在横琴合作区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鼓励和支持境内外投资者在跨境创业投资及相关投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横琴新区的建设将推动湾区金融市场创新发展。通过对业务办理的简化及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内跨境贸易收支和资本收支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有利于区域内商业银行跨境收支、汇兑业务的增长。比如,中国银行目前已提供港币全额到账、粤港票据交换、粤港电子支票等跨境产品服务,全方位满足区域内企业和居民的跨境收支和汇兑的需求。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商业银行应重新审视行内跨境贸易收支和资本收支业务,加快补足产品服务的覆盖盲区和短板,在合规可控的前提下简化相关账户开立、结汇和支付等流程,并依照《意见》及时落实办理要求的变更。促进粤港澳三地个人资产跨境配置《意见》还提出了探索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适应的本外币合一的银行账户体系,开展港澳居民代理见证开立个人II、III类银行结算账户试点,优化银行账户开户服务。2021年9月,延续《意见》的指导精神,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跨境理财通”实施细则》,提出了“跨境理财通”的业务模式,即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和港澳投资者通过区域内银行体系建立的闭环式资金管道,跨境投资对方银行销售的合资格投资产品或理财产品。“跨境理财通”分为“南向通”和“北向通”。“南向通”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居民通过在港澳银行开立投资专户,购买港澳地区银行销售的合资格投资产品;“北向通”指港澳地区居民通过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银行开立投资专户,购买内地银行销售的合资格理财产品。前者将加速推动内地投资者对跨境理财的认知,后者则可以帮助境外投资者更全面地了解内地财富管理市场。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粤港澳大湾区商业银行推出与跨境理财相关的金融服务产品,使得香港与内地居民和机构的跨境投资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两地居民投资对方金融产品的渠道将稳步拓宽。同时,大湾区内银行可能会在港澳地区增加对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行业的投资,而港澳银行及国际银行的相关业务部门亦将进一步寻求进入大湾区市场的路径。随着跨境理财渠道的拓宽和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的建立,境内外的投资理财需求将被充分激活,进一步融合庞大的境内外财富管理市场,并势必加强粤港澳三地银行间的交流与合作。拟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的银行,应尽快依照监管的指引要求,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操作规程、账户管理和风险控制,完成相关系统建设以满足资金跨境流动额度控制等技术要求,并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中贯彻粤港澳三地相关金融监管要求。对于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的探索,银行应该关注提升自身离岸与在岸资金的划拨管理,制定流程规范共享和定期核对数据信息、落实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等各项金融犯罪识别要求。推动跨境资金业务发展《意见》支持开展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业务,支持发展跨境贷款,支持扩大跨境资产转让的业务试点和资产品种。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业务能够进一步便利跨国企业集团在境内外成员之间进行本外币资金的余缺调剂和归集,解决长期以来跨国企业集团需设立本外币两套资金池才能满足资金跨境调拨的问题,便利跨境资本流动。跨境贷款及跨境资产转让,在不同层面充分利用境内外市场,为企业和银行切实拓宽了投融资渠道和降低了投融资成本。2020年7月21日,粤港澳大湾区首笔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落地广州,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已成功将一笔贸易融资资产转让给中国建设银行悉尼分行,金额为298.79万美元。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开放的政策背景下,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所需的各项条件已逐渐成熟,本外币跨境资金池融合已成为趋势,银行应积极探索合规且高效的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的管理规定、操作流程、系统支持和风险控制。关于报告本次报告聚焦当下业内关注的政策及热点,探究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下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助力大湾区打造世界级经济平台。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更多报告精彩内容。行业洞察系列Insight及时追踪市场变动,解读社会热点背后的行业脉络,毕马威全新推出“行业洞察系列”,汇聚各领域专家,旨在以多种形式呈现毕马威独家洞察,为市场各方参与、理解、改变、引领行业打开新视野。★
2022年1月7日
其他

重磅:毕马威携手招商银行发布《2021财富管理人群理财成熟度报告》

请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报告详情。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让财富管理“大众化”“普惠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各项改革、“房住不炒”的政策环境、资本市场各项改革等,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快速提升,财富管理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同时也遇到新的挑战。在保本型理财退出历史舞台、净值型权益类产品逐步成为主流的背景下,财富管理机构和财富管理客户如何真正实现“双向奔赴”“知行合一”,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12月30日,毕马威与招商银行共同撰写的《2021财富管理人群理财成熟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基于对财富管理市场的长期跟踪研究及人群定向调研,于业内率先构建“理财成熟度”指数。毕马威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楚东表示:张楚东金融业主管合伙人毕马威中国“
2022年1月5日
其他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对统一报告标准(“CRS”)的合规要求

2021年5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基协”)发布《关于在AMBERS系统报送2020年CRS年度报告的通知》(《通知》),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于每年6月30日前通过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系统(AMBERS)提交上一年度CRS年度工作报告。在此之前,私募基金管理人CRS合规主要集中在金融账户涉税信息报送方面。各管理人对CRS制度建设、尽职调查、资料保存、后续跟踪等工作完成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此次CRS工作被中基协纳入监管信息报送范围,接受监管的管理与核查,引起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广泛的关注,行业关注点主要集中在:01未开展CRS工作的管理人面临如实披露CRS不合规或填报不实信息的“两难”选择;02已开展CRS工作的但未形成制度化管理、未充分完成尽职调查的管理人填写CRS年度报告问卷时仍感到困惑不已;03管理人如何“恶补”CRS,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合规水平;以及04监管出马,未完成CRS的管理人将面临何种处罚。CRS常见雷区和合规风险CRS实施以来,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因种种原因未按要求开展CRS尽职调查工作,或未按期进行金融账户涉税信息报送。逾期不改正的管理人将面临被降低纳税信用评价,甚至被金融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经营许可证等多方面处罚。我们总结了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在申报范围、尽职调查、制度流程、持续合规等方面的常见雷区以及潜在合规风险:常见雷区潜在合规风险管理人对旗下众多投资平台、基金哪些落入CRS合规申报范围不明确错报、漏报账户持有人信息导致被处罚管理人对CRS法规不熟悉,投资人配合度低,双方沟通困难尽职调查“放水”,或管理人变相协助账户持有人隐藏真实信息或者伪造信息导致被处罚“重申报,轻尽调”,把CRS合规简单理解成零申报,尽职调查缺乏有效方法论和工具未开展尽职调查导致被处罚CRS管理制度、业务流程、职责分工缺失CRS合规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无法按期完成申报导致被处罚对投资人资料和账户信息变更缺乏有效跟踪监控机制未建立监控机制导致被处罚CRS趋势与展望CRS源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14年7月发布的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AEOI标准”)。CRS要求金融机构审阅和收集相关信息,识别账户持有人的税收居民国/地区,并每年向当地税务机关报送信息,最后由当地税务机关与参与辖区的税务机关交换信息。截至2021年12月,全球已有120个国家和地区承诺参与CRS。中国政府于2015年12月16日签署自动交换多边协议,并于2017年初颁布《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办法》),《办法》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近年来世界各国围绕国际反避税、税收透明化、信息交换的国际间合作日益紧密,OECD的CRS、BEPS2.0等行动方案纷纷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球税收征管不可逆地进入全新时代。我们认为在当前国际大背景下,CRS在我国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随着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深化,税务机关愈发重视“以数治税”。CRS信息交换将成为海外资产税收征管的重要数据来源。从2018年首次开展数据交换以来,税务机关通过信息交换获得大量中国税收居民海外金融账户信息。如何挖掘利用CRS数据只是时间问题。税收是促进共同富裕,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的重要工具。近年来税务机关持续加强对个人所得税征管,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个税稽查大案均精准定位高净值个人。CRS与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的目标高度契合,必将受到税务机关重点关注。现阶段CRS的申报管理主要由国税总局牵头,后续管理、监督和处罚工作并未在基层开展,因此私募基金管理人并未感受到明显的合规压力。然而CRS的深入开展,监管和处罚力度必将逐步提升。毕马威如何帮助您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对CRS合规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对CRS监管手段和处罚力度的升级做好准备工作。2021年刚刚过去,距离下一次申报截止尚有不到半年。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尽快开展对CRS合规工作的评估,并在未来几个月内对CRS合规工作查漏补缺,完成“自我救赎”。毕马威提供一站式服务方案,通过专题培训、CRS管理制度建设、金融账户尽职调查、CRS申报与合规支持等服务内容帮助解决私募基金管理人CRS合规难题。服务项目服务内容与成果CRS培训与分享
2022年1月4日
其他

靴子落地,再议资管业务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及净值化转型

2018年4月27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管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开启了资管转型新征程。2020年12月30日,财政部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的通知》,明确适用资管新规的资产管理产品执行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的日期可以推迟至2022年1月1日。哪些资产管理产品受到影响?需要实施净值切换的资管产品包括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从银行理财运作模式看,银行理财净值型产品逐步上升,按产品数量分析,封闭式净值型产品占比较大。商业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情况及数量占比数据来源:Wind,
2021年12月31日
其他

“行稳致远、运筹帷幄”——毕马威助力《上海融资租赁行业报告(2021)》成功发布并作专题分享

2021年12月30日,《上海融资租赁行业报告(2021)》(以下简称“本报告”)正式发布。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和部分重点合作单位出席发布仪式。在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支持和指导下,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自今年5月份开始组织包括多家行业领先的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第三方服务机构和高校等在内的相关机构,组建60余人研究团队,对上海融资租赁行业中的近四百家样本企业进行多维度数据挖掘分析,并邀请行业内、外多名专家进行指导、评审,形成本报告。从2020年度本报告首发开始,毕马威就作为上海市租赁行业协会的监事单位,协助并承担了本报告编委和执行编辑重要职责。通过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毕马威整合了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第一手的数据,结合多年来毕马威在中国租赁业调查报告的编写经验,执笔撰写了包括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现状解析、融资租赁企业财务规范化之思考等专题,全力支持本报告的成功发布。根据报告分析,2020年,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上海融资租赁行业资产规模持续保持上涨,占全国的比重较2019年提升6个百分点。从样本企业经营数据来看,上海融资租赁行业向好发展的态势不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业整体规模增长势头良好,融资租赁企业资产总规模达到2.48万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3.24%。2融资租赁资产在主营业务资产的比重不断提升,2020年末融资租赁资产规模在主营业务资产规模中的占比较2019年提高了0.44个百分点。3融资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末,融资租赁企业的融资余额增速达11.35%,较2019年提升4.5个百分点。4头部企业运营和发展保持稳健,千亿级样本企业杠杆水平稳定增长,资产结构调整初见成效。5社会贡献进一步提高,样本企业合计净利润增长5.77%,缴纳税款较上年增长约4%。在发布会上,毕马威金融服务业合伙人薛晨俊也代表毕马威作为特邀嘉宾参与了报告的发布启动,并就本报告中《融资租赁企业财务规范化之思考》的专题进行了现场的分享。专题报告结合多年来毕马威对融资租赁行业的专业服务案例和理解,就融资租赁企业财务规范化角度存在的普遍挑战,从战略决策、业务驱动、数据经营、科技赋能等多方面分享了相关行业领先的租赁公司的宝贵实践经验。毕马威将持续为上海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也愿意随时就融资租赁企业战略解码、人才变革、财务管理、税务管理、管理咨询的需求提供我们的真知灼见。若想获得《上海融资租赁行业报告(2021)》印刷报告,请垂询您在毕马威中国的相关服务合伙人。我们将统一配合上海市租赁行业协会及时向毕马威服务的客户进行提供和推送。往期精彩回顾毕马威助力《上海融资租赁行业报告(2020)》发布2021年度中国租赁业调查报告(一)2021年度中国租赁业调查报告(二)2021年度中国租赁业调查报告(三)联系我们张楚东金融业主管合伙人毕马威中国tony.cheung@kpmg.com陈少东金融业审计主管合伙人毕马威中国thomas.chan@kpmg.com吴源泉租赁业主管合伙人毕马威中国eddie.goh@kpmg.com薛晨俊金融业合伙人毕马威中国ivan.xue@kpmg.com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2021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2021年12月31日
其他

技术突破引领业务发展 毕马威三地联动发布《2021中国领先金融科技企业50》榜单

2021年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关键一年,是中国人民银行首个《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下一个新三年规划的酝酿之年。在2021年的尾声,毕马威通过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联动于12月29日发布《2021中国领先金融科技企业50》并举办颁奖典礼。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表示:过去三年,在人民银行“三年规划”的支持和指引下,金融科技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形成,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得到进一步加速。值此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的新阶段,毕马威殷切期望在国家审慎监管、鼓励创新行业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金融科技行业早日构建兼具开放性、场景化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新生态。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以“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核心技术要素是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的重要发展基础。同时,现阶段金融业对技术应用有更高性能、更强稳定性、更具安全性与合规性的要求,平衡金融稳定与创新发展成为金融科技业界面临的重要课题。毕马威中国副主席、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首席合伙人邹俊在活动致辞时表示:对于业内企业而言,在安全、合规的风险把控下,技术突破与协同式创新发展,推动技术在实体业务多场景中落地与应用,将引领业务突破和发展,形成强大的金融科技生态体系。同时,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元宇宙”等概念的成熟与落地或将给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带来无限想象。同时,对于金融科技目前的发展,毕马威中国副主席、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楚东在上海分会场连线致辞表示:金融科技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金融业务的全链条都是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随着我国“双循环”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消费升级、乡村振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满足“银发一族”、小镇青年、Z世代、城市中产等几类特定客群的消费和金融需求将成为金融科技创新场景金融的主要发力点。此外他也指出,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的逐步扩大,其用户数和交易额已初具规模,未来正式推出后,不仅将重塑我国的支付体系,向外汇管理、跨境支付等领域延伸;也有利于央行打通G端、B端和C端的多场景应用,助力三农、教育、智慧城市等场景落地,金融科技的普惠性特征将在数字人民币的助力下得到进一步发挥。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在开幕致辞结束后,本次活动评选的评委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胥莉分别发表主旨演讲。随后,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主管合伙人黄艾舟于北京会场公布2021中国领先金融科技企业50榜单并对榜单进行了深入的解读。随后,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现场举行了颁奖典礼。黄艾舟表示:毕马威中国连续多年推出中国领先金融科技50企业评选活动,旨在加强市场对金融领域科技创新的关注,推动行业交流,促进金融科技的规范发展。在未来,毕马威将继续致力于促进中国金融科技领域的健康成长,为中国金融科技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报告指出,从上榜企业主要从事的业务领域来看,2021年平台技术赋能、财富科技类企业分列一、二位,普惠科技和保险科技类企业并列第三,分别占比31%、17%和13%。从城市来看,北京、上海、深圳仍是上榜企业的主要集聚城市(75%)。与此同时,杭州、成都等城市也在不断发力,吸引更多的优质金融科技企业入驻。此外,今年的评选活动为积极响应金融科技回归科技服务本源这一重要趋势,同时更好的展现入围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建树,将平台技术赋能赛道进一步细分为综合技术赋能,大数据与AI,区块链、隐私计算与安全和分布式、云计算与硬件加速等四个子赛道。据了解,自2016年起,毕马威已连续六年发布金融科技50榜单,见证了一大批优秀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毕马威中国发布2021年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双50”榜单,其中不仅包含了已经深耕金融科技领域多年的50家“领先榜”企业,也涵盖了近几年来异军突起的50家“新锐榜”金融科技公司。而且本届金融科技50榜单评选活动的报名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上榜企业区域分布为历史最广,新入榜企业数量也达历史最多。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在颁奖结束后,毕马威与金融科技企业分别在上海、深圳、北京三地举行圆桌讨论,探讨了“资管科技的应用与展望”、“大湾区金融科技行业的机遇与洞察”、“金融科技2022展望”等话题。毕马威中国金融业审计主管合伙人陈少东表示:毕马威通过对全国范围内数百家金融科技企业的实地走访发现科技创新已贯穿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多场景中,目前在绿色金融领域、普惠金融领域、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均有创新。但同时,他也指出,在金融场景不断创新的同时,金融从业者也需时刻牢记所有金融活动必须依法全面纳入监管,持牌经营这一原则,确保金融科技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严防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在活动尾声,毕马威对2022年KPMG创新科技比赛
2021年12月29日
其他

医院卓越运营管理洞察4:人力资源管理,助力激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后疫情时代,公立医院得到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在这其中,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得到了政策、学术和公立医院的狂热追捧。前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1对人事管理制度、薪酬分配制度、医务人员培养评价制度等激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不断加码,后有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的通知》2提出“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为重点建设行动。另有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3,将“国家建立健全体现医师职业特点和技术劳动价值的人事、薪酬、职称、奖惩制度。”纳入保障措施。眼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要求方面万事俱备,公立医院应该如何乘风破局?毕马威一体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能够系统性地协助公立医院解决人力资源规划、组织管理、定岗定编、薪酬绩效管理和人才梯队建设等问题。毕马威一体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将系统化、模块化、精细化、标准化的现代管理手段融入医院卓越运营管理框架之中,在充分理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痛点和现状的基础上,使用一体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协助医院聚焦目标,承接医院长期发展要求,匹配人力资源规划,明晰组织架构,进行科学定岗定编,制定有效的薪酬绩效管理体系,促进人才发展,协助医院建立系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持续迭代和创新,实现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那么,毕马威一体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将如何助力公立医院打通内部运营管理的痛点,扮演一位合格的“引领者”?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趋势导向今年8月4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4,明确要健全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建立完善临床医生执业能力评价指标,突出评价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等倾向。将门诊工作时间、收治病人数量、手术数量等作为申报条件;将诊疗疾病覆盖范围、开展手术或操作的覆盖范围、单病种诊疗例数、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并发症发生例等作为重要指标,科学准确评价临床医生的执业能力和水平。目前多数公立医院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等级工资体系,基本工资与工龄、职称挂钩,使用收入减支出再加成的绩效核算办法鼓励科室创收,该薪酬管理模式和绩效考核办法并不能体现一线医务人员的实际服务价值,更无法体现职工风险和技术难度,编制内外人员薪酬差距较大,同工不同酬问题突出,医院薪酬管理模式单一,绩效考核缺乏有效激励。这也是国家相继出台多个关于绩效考核的政策制定文件的原因所在。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5。近两年又相继出台多个关于绩效考核的政策指导文件,明确了考核的具体指标和评价办法。今年7月,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6,就如何通过薪酬制度改革体现医务人员的价值且调动积极性给予了指导意见。毕马威一体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毕马威一体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它对公立医院的价值可概括为“六步法”:1第一步,人力资源规划医院发展战略和运营管理能力的建设需要人力资源明确的目标和策略支撑,通过持续的能力提升,驱动整体目标的落地。在这个过程中,毕马威为多家医院提供了从战略制定到分解为人力资源规划的系统衔接,再到目标的层层分解,使人力资源从全局角度支撑医院发展战略落地。第二步,组织架构优化毕马威能够帮助医院构建支撑战略的、动态的和可扩展的组织架构,明晰组织目标,并通过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培育,获得医院战略发展所需要的核心能力。23第三步,科学定岗定编在合理的组织架构框架下,毕马威能够帮助医院明晰岗位职责,科学定岗定编,保证组织目标的落地执行,驱动组织高效运转。第四步,薪酬绩效激励毕马威能够高效精简人才梯队结构,制定有效的薪酬绩效激励办法,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进而驱动业务发展和组织提升。45第五步,核心人才发展战略落地,需要核心人才的思维与行为转变来实现,要能够识别战略与组织发展对核心人才的能力要求,开展针对性的人才培育,设置专业人才的晋升通道。毕马威则能够协助医院针对核心人才群体,定标准、盘人才、谋发展。第六步,文化重塑与体系建立毕马威能够帮助医院进行文化重塑,达成目标共识,上下同欲、赋能团队,进而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赋能医院实现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6毕马威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方面拥有丰富的落地实操经验,通过借助行业最佳实践,使用可操作性的方法和工具,采用教练式辅导的过程咨询,采用管理工具的系统培训、现场演练与过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医疗机构中层管理者学习和掌握工具与方法,保障工具的转移及医院内人才的培养,推动医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能力的提升,同时强化管理层、业务与职能部门深度参与,提升内部对产出的拥有感,促进内部达成共识,确保方案的质量,驱动成果的落地。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_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2021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