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生物科技产业发展动能 毕马威中国举办“第二届生物科技50”颁奖典礼
自“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把医药工业的定位上升到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国家安全战略性产业以来,系列政策持续释放。创新药研发效率、市场准入、专利保护、挂网定价等问题也成为2023年全国两会热议焦点之一。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从药品仿制走向源头创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创新研发实力稳步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科技创新重要新引擎。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物技术领域创新发展和交流合作,4月7日,毕马威中国“第二届生物科技50榜单”颁奖典礼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同步举办,此次活动汇聚了行业内众多专家学者等,围绕生物科技前沿热点问题及发展前景等话题展开讨论。
毕马威中国副主席杨洁开幕致辞时表示:
伴随着‘健康中国2030’落地,健康中国已经上升为了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了‘聚焦新一代生物科技领域,做大做强生物经济’的理念,并将‘坚持创新驱动’作为五大发展原则的首位,明确打造国家生物技术战略科技力量,加快突破生物经济发展瓶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我们欣喜地看到生物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呈现出蓬勃之势,涌现出了一大批表现突出、极具潜力的优质企业。整合生态资源,帮助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加速发展,用‘中国的创新药’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是毕马威的使命之一,我们将一如既往践行我们的初衷,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在即将到来的消博会上,毕马威中国也会对第二届生物科技创新50上榜企业和行业趋势进行解读,进一步为生物科技企业打造资源对接平台,帮助各发展阶段的生物科技企业提升市场关注度,助力上榜企业把握政策方向和资本市场发展机遇,实现企业由内而外的有机增长。
谈及资本市场对促进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时,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黎志贤说道:
有别于传统制造型企业,生物科技创新企业面临较长的研发周期及较高的不确定性。资本市场政策及风向对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有很大影响,尤其最近一段时间,生命科学行业受全球经济环境影响,经历了一些困难。但是,技术、产品创新的优质企业依然茁壮成长,在实现产业化、商业化道路上稳步前行,我们相信,持续的政策引导和规范以及资本市场新规将利好于那些踏实钻研,克服‘卡脖子’领域挑战,具有原创研发能力的生物科技创新企业。生物科技创新企业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也将进一步促进医疗行业‘普惠于民’,实现整个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最终在2035年实现‘健康中国’远景。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宣武医院细胞治疗中心主任、以及泽辉生物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张愚博士做了主题为“细胞药物开发和中国创新机会”的主旨演讲,张愚说道:
近年来,中国重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相关统计,中国目前有约2.9亿心血管疾病患者、1.14亿糖尿病患者,我国每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392.9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确诊。然而,传统药物对于像肿瘤这样的复杂疾病,治疗的无效率高达75%,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细胞药物的诞生为制药领域开创了新纪元,为中国患者带来了新的机会。根据最新临床研究显示,多能干细胞可以实现规模化培养,批间稳定性可控,适应症也相当广泛,这使得多能干细胞具有高潜能成药性。多能干细胞应用于细胞治疗潜力是巨大的,超过14种疾病和损伤的细胞疗法已经或即将进入临床试验,多能干细胞来源细胞药有希望成为解决未满足医疗需求的主力军。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蔡翘梧围绕《自主创新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分享了十四五以来,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具体来说,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产品高端化发展,二是供应链安全。产品的高端化,是产品高性能与高品质的总和,源于产品核心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供应链安全取决于产业链的完善和可控,源于上游制造业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协同创新。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其核心源动力仍然是创新。
毕马威中国华东及华西区生命科学行业审计合伙人杨瑾璐主持了以“2023年生物科技企业如何把握先机”为主题的圆桌论坛环节,参与圆桌论坛的嘉宾有阿斯利康副总裁刘谦, 盛山资本创始合伙人甘世雄, 张科领弋基金创始合伙人于晓勇, 恩然创投合伙人俞婧,及罗氏中国加速器策略与合作负责人张婧,各位嘉宾就行业发展展望,如何降低创业风险,创新企业出海的机遇和挑战等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主管合伙人于子龙指出:
在‘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深入实施的带动下,我国医疗及医药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审评审批进程不断加快,在政策鼓励,人才发展以及科技助力等多元融合发展过程中,2023年中国医药创新将更加稳步高质发展。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在资本回归理性,竞争愈发激励的今天,企业应更加注重研发管线优化及合理化,细胞、基因治疗、类器官等热门领域研究依然是大部分企业创新关注重点。从商业化方面,企业也更加积极寻找license-out(企业进行药物早期研发,然后将项目授权给其他药企做后期临床研发和上市销售,按里程碑模式获得各阶段临床成果以及商业化后的一定比例销售分成)、联合推广、代理销售等外部合作机会,从资本方面来看,在过去一年里,大部分医药细分赛道,相比而言融资进程普遍放缓。但是面向未来,受益于经济体量与人口基数,中国医药市场稳定增长,结合多元化支付方式、服务水平提升以及医院基础设施完善,创新药和创新医疗技术仍将正比以往更快更便利地触达需要的患者。
现场,毕马威中国发布了“第二届生物科技50榜单”。
从企业细分领域分布来看:
生物制药类企业占比近五成,医疗器械类与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类企业分列第二、第三。
从城市和地域分布来看:
上海上榜企业蝉联第一,北京、苏州上榜企业数量翻一番,长三角地区表现亮眼。
从成立时间分布来看:
逾六成企业成立五年以上,行业进入稳健发展阶段。
从融资轮次来看:
A轮到C轮为主,赛道持续受到资本青睐。
毕马威中国风险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梅放做了题为【战略出海】响应2030愿景,助力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出海全球新兴市场战略举措的分享。梅放指出:
随着鼓励和支持创新药企出海新兴市场的国家政策相继出台,国内生物科技创新企业正以更高水平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全球新兴市场对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的尖端技术也日益关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在整体政策和产业资源的支持下,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正加速在新兴市场的国际化布局,出海成为企业战略规划中的必答题,而非选择题,企业应该从产品立项之初开始为国际化发展做准备,建立对目标市场的全面了解,发展高效的产品研发策略,甄别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以及确定稳健的国际化布局战略和实施路径。
梅放同时分享了毕马威协助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出海全球三个主要的新兴市场集群欧洲/中东/非洲(EMEA)、东盟(ASEAN东南亚国家联盟)以及南美洲的战略举措,并对即将举办的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中东实地研讨会做了概要介绍。
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业务发展合伙人侯春熠提到:
毕马威中国生物科技创新50企业的评选活动是起点,不是终点,做为全球领先的咨询服务机构,毕马威会通过广泛的全球网络,以及与生态体系多方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为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资源对接平台以及创造源源不断的价值。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生物科技创新正引领新的生命健康革命,这是一场创新与速度的激战,也是人才与机制的比拼,我们翘首企盼,在中国这片越发开放创新土壤上,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可以思虑周全,提前布局,激发组织与人才活力动能,在全球生物科技创新领域打造更多中国创新之星。
毕马威中国第二届
生物科技创新50企业榜单
爱科百发 | 艾凯生物 | 贝来生物 |
博锐创合 | 百瑞吉生物 | 博视医疗 |
邦泰生物 | 渤因生物 | 创芯国际 |
鼎持生物 | 德诺电生理 | 丹诺医药 |
德适生物 | 福贝生物 | 歌锐科技 |
汉都医药 | 惠泰生物医药 | 汉腾生物 |
合源生物 | 劲方医药 | 伽奈维医疗 |
晶泰科技 | 晶准医学 | 科凯生命科学 |
康朴生物医药 | 楷拓生物 | 科望医药 |
康膝生物 | 领创医谷 | 领泰生物 |
立心科学 | 慕恩生物 | 迈杰医学 |
迈科康生物 | 默元生物 | 诺安百特 |
诺尔医疗 | 纳米维景 | 谱创医疗 |
普世利华 | 谱新生物 | 求臻医学 |
润佳医药 | 睿健医药 | 珃诺生物 |
瑞石生物 | 术锐 | 微构工场 |
维昇药业 | 未知君 | 溪砾科技 |
心擎医疗 | 星奕昂生物 | 眼得乐 |
祐儿医药 | 引航生物 | 元化智能 |
宜明昂科 | 艺妙神州 | 应世生物 |
云舟生物 | 中博瑞康 | 卓阮生物 |
至善医疗 | 质肽生物 |
▲ 注:以上名单按照企业简称首字母顺序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于子龙
生命科学行业
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cz.yu@kpmg.com
黎志贤
生命科学行业审计服务
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frankie.lai@kpmg.com
侯春熠
生命科学行业
业务发展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fran.hou@kpmg.com
杨瑾璐
华东及华西区生命科学行业
审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regina.yang@kpmg.com
罗科
北方区生命科学及医疗行业
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robert.luo@kpmg.com
罗健莹
华南区生命科学及医疗行业
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grace.luo@kpmg.com
★ 点击进入毕马威行业智汇 ★
↓
获取更多资讯
↓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
©2023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毕马威国际”)相关联。毕马威国际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