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汇 | 大规模刺激措施易放难收,全球经济复苏需探索一揽子改革措施

毕马威中国 毕马威KPMG
2024-11-07
✦本文转自:金融时报 2020年11月10日

编者按

媒体报道是公众了解毕马威最新动态和独家观点的主要渠道,也是我们与公众连接的桥梁,我们特别开通“媒体汇”栏目,希望您可以通过此专栏了解毕马威对于行业和社会热点问题的独家观点




计划赶不上变化。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令全球公共卫生遭遇危机,更是打乱了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甚至一度令世界经济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年初至今,全球决策者为了抵御危机和扶助经济,不仅推出了激进的货币宽松措施,同时出炉了大额的财政刺激计划。其中,财政措施注重于帮助居民家庭和企业减轻支出负担,维持居民家庭和企业的收入,而货币措施则注重于增加流动性。在多国“大手笔”的货币财政刺激之下,世界经济已经在第三季度出现明显的回暖迹象。然而,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10月以来欧美国家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来袭,这使得未来世界经济企稳复苏之路不得不又多出许多“荆棘”。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研究室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费兆奇表示,为了破解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困境,各国大体上仍旧是货币和财政刺激等多管齐下力促经济复苏。这些救助举措短期内稳定了经济,避免因为疫情出现剧烈的经济下滑,是很有必要的。但与此同时,历史经验表明,欧美等国家采取的大规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往是易放难收,这种单向的刺激对经济带来的长期风险值得重视。全球经济的复苏,需要一揽子的经济改革措施,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在改革的进程中辅以适度的宽松政策(包括货币和财政政策)。

▲图片来源:金融时报


全球大幅加码货币财政刺激

综合来看,为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冲击,今年以来不少央行相继采取降息、量化宽松等货币政策,增加流动性,为金融系统提供有效支撑。除了货币政策外,也有许多国家积极出台包括减税、投资、再融资等在内的一系列财政扶持政策,以提振经济。此外,还有部分国家,由于本国政策空间有限,向IMF等国际组织寻求帮助。

“这些救助举措短期内稳定了经济,避免因为疫情出现剧烈的经济下滑,是很有必要的。” 

康勇表示,同时这些救助措施对稳定社会、保障民生、避免贫富差距加大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疫情对中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往往带来的冲击更大。例如,美国劳工数据显示,收入最高的25%人口目前的就业情况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是收入最低的25%人口现在的就业情况比疫情前还低了20%多。所以,经济救助政策尤其需要关注中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和生活水平。


经济刺激副作用难忽视

对于这些“大手笔”的经济刺激举措,各界褒贬不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金融协会(IIF)等机构的最新报告均对2020年的全球经济衰退以及债务风险发出警告。与此同时,包括印度在内的不少国家由于债务和经济状况恶化,已经遭到多家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降调。IIF报告指出,2020年第一季度,随着各地实施防疫封锁,全球债务激增至创纪录的258万亿美元,同时负债水准持续上升。IMF也预计,在今明两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的累计损失将超过12万亿美元。目前公共债务与全球GDP之比已经超过100%,且已超过二战结束时创下的纪录水平。IMF呼吁,各国政府在借入更多资金以缓冲经济受疫情冲击时要谨慎行事。受到疫情冲击的各经济体在经济复苏过程中,仍需要找到恢复可持续财政平衡的途径。毕竟虽然持续财政支持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各国却不能忽视债务风险而盲目融资。


康勇表示,历史经验表明,欧美等国家采取的大规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往是易放难收。例如,2008年次贷危机之前美联储的资产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之后为了应对金融危机,6年多的时间增加了3.5万亿美元。美联储从2018年年初开始缩表,之后20个月的时间只减少了不到7000亿美元。但疫情来临后,美联储再一次大幅量化宽松,几个月的时间内其资产负债表又迅速增加了3万多亿美元,远超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水平。这种单向的刺激对经济带来的长期风险值得重视。


“目前全球很多国家债务创历史新高,例如,国际清算银行最新的数据显示,全球非金融部门信贷占GDP比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宏观杠杆率已经达到了245%,创历史最高水平。随着很多国家不断推出新的经济刺激政策,而世界经济复苏依旧疲软,预计宏观杠杆率还将进一步升高。”

康勇说,短期内通过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稳定经济,降低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是非常有必要的,但长期来看,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通过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推动创新,提高生产率,同时关注合理的财富社会分配,实现共享、普惠的可持续发展。



联系我们


康勇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电话:+86 (10) 8508 7198邮箱:k.kang@kpmg.com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

©2020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毕马威国际”)相关联。毕马威国际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一所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为一所中国外商独资企业;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为一所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毕马威KPMG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