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这四名“谯城好人”正在公示!

谯城发布 2023-11-10

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基层单位层层推荐,主管部门严格把关,评选委员会认真评选及走访核实,谯城区2022年3、4月份“谯城好人”获奖人员已经评出。他们是:助人为乐刘艳侠(汤陵街道)、助人为乐季怀超(张店乡)、孝老爱亲程献芳(十八里镇)、敬业奉献许美皊(古井镇)4人。现予以公示。

如有意见或建议,请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谯城区文明办联系。(电话:0558-5313352,邮箱:wmqc365@163.com,公示时间7天,2022年4月29日)

快来看看

上榜好人的感人事迹吧~~

助人为乐

刘艳侠,女,1971年4月出生,谯城区汤陵街道汤陵社区居民,“小花精剪”理发店店长。

(滑动查看)↓↓

刘艳侠,女,1971年4月生,群众,谯城区汤陵街道汤陵社区居民,“小花精剪”理发店店长。出生于普通农村家庭的刘艳侠刚开始在外地一个理发店当学徒。1992年刘艳侠筹集一笔钱,租了一间小房子,开了属于自己的理发店。20多年来她用手中的剪刀为困难群众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理发。受她的影响,儿子也加入到爱心义剪中,跟着她一起到社区为困难居民义剪,并积极参与亳州市爱心协会组织的“一个人的美发师”志愿服务项目,到敬老院、广场、学校等开展爱心义剪。20余年,刘艳侠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名普通人的价值信仰,用她的无私奉献温暖了社区邻里。二十余载奉献爱心 邻里互助双向温暖在市区汤陵北路东头,“小花精剪”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其中“小花”二字放得很大,小花是店主刘艳侠的小名,在这里开理发店已经20多年了。在汤陵社区,提起刘艳侠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居民对她耳熟能详的缘由就是她坚持了20余年的爱心事业——免费为困难群众理发。在汤陵社区有一位80多岁的婆婆带着孙子生活,刘艳侠看到他们生活困难心生同情,祖孙二人来店里理发时她从未收过他们的理发钱,有时在菜市场碰到婆婆买菜也会抢着为他们付钱。日子久了,老婆婆心里过意不去,好几次特意来到理发店给刘艳侠送吃的。刘艳侠的无私付出,也换来邻里的和谐一家亲。一提到刘艳侠,附近居民总是忍不住夸赞道:“俺都没见过这么好的人,哪有做生意不要钱的,不但不要钱,对待老年人还像自己的父母一样,搀扶着进出、端茶倒水,老人都喜欢来她这里剪头。”对于大家的夸奖,刘艳侠却表示:“这对我来说就是动动手的小事,不值得宣扬。”与人为善服务居民 爱心义剪送上家门从2016年起,汤陵社区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上门志愿服务活动,刘艳侠得知后主动申请加入。加入志愿服务队后,根据社区所提供的信息,刘艳侠掌握了很多行动不便的居民的住址,活动之余她就会提着工具箱为群众上门理发。袁玉芹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因为一次意外,袁玉芹摔断了腿,导致身体残疾。由于行动不便,袁老人没办法出门理发。社区党委书记在走访时,看到老人灰白的头发已经遮住了眼睛,第二天便将此事告知了刘艳侠,她听闻后二话没说,把店里工作交给丈夫后,提起工具箱就和社区干部出发前往老人家中。刘艳侠将老人扶坐到家门前备好的凳子上,便开始为老人娴熟地理发,修剪完头发显得老人既精神又整洁,让她高兴得合不拢嘴,不停夸赞刘艳侠和社区干部:“你们真是咱社区的大好人啊!”“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几十年都在做好事。小花用她手中的一把剪刀不知为困难群众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剪了多少次头发,我们心里过意不去啊,就想找个机会夸夸她、谢谢她,她这样的好人,少见啊!”袁玉芹老人提起小花,就有说不完的话。一把剃刀、一个推子、一把梳子、一条围布、一个箱子……几样简单的工具,就是刘艳侠上门理发的装备。只要是有理发需求的邻里,她总会放在心上,百忙之中上门义剪。心存大爱乐于奉献 热心邻长彰显担当除了理发店长的身份,刘艳侠还是汤陵社区的一名邻长。在生意不忙之余她经常到邻居家“串门”,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及需求,对大家反映的问题,她总是用小本子仔细记录,第一时间反映给社区。此外她还积极向群众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引导大家养成楼道不堆放杂物、电车不上楼、不飞线充电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人口普查工作中,刘艳侠主动参与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登记、录入信息,由于许多居民白天不在家,她就集中利用晚上的时间去居民家中走访核对、登记信息、帮助社区干部完善人员资料。刘艳侠说,自己也是从农村贫苦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深知困难群体生活的诸多不易,每次看到生活困难群众尤其是老幼病残人群,都让她有心疼的感觉。作为一名理发师,她虽然能力有限,但仍会义无反顾去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有老人向她打听去火车站的路线,她见对方穿着简陋、腿脚不利索,直接出钱拦了一辆出租车送老人到火车站;邻居家中突发事故无人照顾幼子,半年时间里,她积极协助社区主动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这样的小事数不胜数。刘艳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熏陶着家人,儿子经常跟她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刘艳侠的儿子还是亳州市爱心协会的一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协会组织的爱心义剪等活动。“这几次和妈妈一起参加志愿活动,我感到非常有意义!看到老人们快乐的笑容,我自己心里也收获满满、特别高兴!”刘艳华的儿子楚三亚感触地说。“这些动动手的小事,不值一提。”刘艳侠谦虚地说。作为一个理发师,她希望能发挥所长,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
助人为乐

季怀超,男,1970年12月出生,谯城区张店乡季庄村人,谯城区益英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成员。

(滑动查看)↓↓

季怀超,男,1970年12月出生,谯城区张店乡季庄村人,谯城区益英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成员。季怀超出身于农村一个普通家庭,打小起练就了一身好水性,因能够不借助设备水下作业长达3分钟左右,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水鬼”大哥。2017年季怀超加入了公益组织,先后参与户外救援25次、成功救助6名落水群众,参与“珍爱生命 远离溺水”安全教育进校园公益巡讲活动100余场次,受益师生30000余人次。几年来,他参与寻找走失老人、疫情防控、抗洪抢险、文明交通志愿行等公益服务活动360余场次,2021年2月份荣获“感动药都”志愿服务优秀个人典型称号。

水上救援彰显真功夫 安全教育提升群众意识

季怀超的老家不远处就是杨河,小的时候,夏天他经常在河里游泳,从小练就了好的水性,他有一项“绝活”那就是潜水,能够在不借助设备的前提下水下作业长达3分钟左右。自2017年加入公益组织以来,季怀超积极投身于公益救援活动中,只要有水上救援任务,他总是第一个报名,是队里水上救援作业的得力帮手。

参与救援工作对人员技能的专业性要求很高,为了提高救援工作效率,他自费到池州等地学习心肺复苏等应急救援知识,主动参加各种队内拉练特别是水域救援培训,旨在提升自身救援能力。2017年底,经过专业培训,季怀超取得了安徽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援员资格证。他先后参与户外救援25次、成功救助6名落水群众;为减少暑期青少年溺水事故的发生,他积极组织参与“珍爱生命 远离溺水”安全教育进校园公益巡讲活动100余场次,受益师生30000余人次;还结合自己特长,多次协助电视台拍摄夏季防溺水安全教育警示片。

抗洪抢险争先冲锋 坚守堤坝不辱使命

2020年7月,安徽六安、阜阳等地洪水泛滥,急需转移大量受灾群众。接到通知后,季怀超第一时间报名参与救援行动,简单地带了点随身物品,与20余名队员连夜集合赶赴灾区。到达现场后,季怀超和队员们分工协作,分片转移群众,由于水域复杂,无法动用大型快船,他就自己划着小船,来往受灾群众家里,一趟一趟地接人,所有人都在超负荷地劳作,季怀超总是硬撑到最后一刻才让其他队员替换自己。

2020年7月26日晚,阜阳市颍上县姜唐湖蓄洪区戴家湖涵水闸门破损,水位线急速攀升,周边8000余名村民生命受到极大威胁。得知情况的季怀超和队员们又马不停蹄,连夜驱车赶赴颍上县。为给群众争取更多转移时间,大家分工合作,填充1000多个沙袋,手拉肩扛地运到堤坝缺口,加高加固,连夜轮班驻守堤坝,以防崩溃殃及村民安危。次日,随着大批推土机、铲车等机械投入“战场”,堤坝安全了,疲惫不堪的季怀超和队员们终于松了口气,短暂休整,对接完工作后,返回亳州。

2021年7月郑州突降特大暴雨,7月20日夜间,接郑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请求应急救援力量增援函,季怀超请战参与抗洪救灾,连续奋战3天,和队友们一起转移被困群众400余人。受到了郑州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河南新乡卫辉政府等部门的一致好评。

车祸现场 临危不乱全力救援

热心肠的他,在生活中也是尽己所能及的去帮助别人,2018年8月的一天早上,上班途中的季怀超在行经魏武大道与州后街交口时,发现一名老人趴倒在地,不能动弹。季怀超赶忙下车询问情况,当时老人神志有些模糊、无法说话。季怀超想着救人要紧,他缓慢地扶老人躺好,发现老人肋骨已被撞断了,他一边做应急处理,一边打110和120。此时围观群众越来越多,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就是他撞的,说着一些难听的话语,但他也顾不得解释,一边安抚老人一边等着急救车的驰援。救护车到达后,因为老人没有家人陪伴,他又陪老人随急救车一起到医院,帮老人付上医药费,陪同一起检查治疗。同时,季怀超第一时间发动协会其他人员积极帮忙寻找老人的家人,经过大家的积极转发,看到信息后老人子女也很快赶到了医院,等老人神志清醒安顿好后,他才放下离开医院。

老人的儿子得知实情后握着季怀超的手,激动万分地说:“老爷子这么大岁数了,幸亏有你挺身而出,不然后果真是难以想象……”季怀超憨厚地笑了说道:“不用感谢,谁家都有父母,摊上谁都会这么做的。”

疫情防控 勇于担当冲锋在前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季怀超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报名加入抗“疫”突击队,随同志愿服务队到校园、社区、企业参与病毒消杀活动200余场次。

2022年3月份他积极响应团市委号召,在火车站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各位旅客,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护您和他人的健康,请佩戴好口罩,自觉出示安康码、行程码,填写核酸检测预约信息内容……”季怀超身穿隔离服不停地穿梭在旅客之间,遇到年长行动迟缓、智能手机使用不熟练的乘客,他主动上前协助,做好两码的查验,录入核酸检测信息;遇到没有智能机的乘客,协助做好人工信息登记,配合防疫人员帮助乘客做好核酸采样。遇到旅客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防控工作,作为卡点带队队长的他都会主动上前,不厌其烦地劝导帮助旅客,得到了团市委、团区委领导、火车站及广大旅客的一致好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面对被感染的危险,他舍小家顾大家,用担当和奉献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健康。

季怀超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他自己参与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动员身边的朋友和邻居一起奉献爱心。2020年春节前他牵头联络几户邻居为村里贫困户和80岁以上老人共20个家庭,送去价值320元的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并约定以后每年春节前都会送上温暖;他集聚身边几个朋友为益英退役军人创业就业服务中心(非公)送上了价值万元的桌椅等办公用品;为贫困学生和老人捐款捐物2万余元;2021年夏天季怀超40多天坚守岗位参与市文明办发起的“志愿同行 共践文明”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市区主要交通路口劝导市民文明出行。

在季怀超看来,志愿服务永远没有终点。他说,身为一名志愿者,我要以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孝老爱亲

程献芳,女,1982年9月生,谯城区十八里镇于集村鲍庄人

(滑动查看)↓↓

程献芳,女,1982年9月生,谯城区十八里镇于集村鲍庄人。2004年,程献芳经人介绍与丈夫郭召兵结婚,育有一双儿女。2008年3月郭召兵在安装广告牌时不慎从平台摔落,在医院昏迷了半个月,治疗费花了三四十万,而包工老板只拿出两万元后便人间蒸发。当时程献芳的小儿子刚出生一个多月,她赶至砀山照顾丈夫。不幸的是,郭召兵双目失明。面对这一切,程献芳咬牙坚持了下来,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了摇摇欲坠的家,带领这个脆弱的家庭逐渐走出了困境。

突发事故 家里的天塌了

2004年9月,程献芳与丈夫结婚。次年,他们可爱的女儿出生了。生活虽不算富裕,但夫妻二人吃苦耐劳,生活也过得温馨甜蜜。2008年1月儿子的出生让这个小家庭喜出望外,然而家里的担子也更重了一些。为了增加家里的收入,郭召兵跟着包工老板去了砀山从事建筑工作。不幸的是,2008年3月10日下午在安装广告牌的过程中,郭召兵不慎从平台上坠落下来,因头部着地而陷入昏迷,被医院确诊后为重度脑震荡,同时一只眼睛粉碎。程献芳听闻悲讯后把襁褓中的儿子交给家人照顾后,匆忙赶至砀山照顾丈夫。

然而更坏的消息却接踵而至,当时砀山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设备有限,又没有及时转到上级医院,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郭召兵的另一只眼睛也彻底失明。后来虽前往郑州、合肥、北京等地大医院寻求治疗,却毫无疗效。

此时的郭召兵年仅27岁,两个月的治疗,给家里徒增三十多万的债务,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更加不幸的是,由于当时建筑行业法制尚不健全,带工的私人老板在留下了两万多元的治疗费后便人间蒸发。一个月前,喜从天降,一个月后,飞来横祸。郭召兵被彻底击垮了,失明后的他几度放弃了生的希望。幸运的是,程献芳在邻里的帮助下,阻止了郭召兵冲动不理智的举动。

瘦弱女子 挑起家中大梁

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在郭召兵失明后,家中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又多了一位需要被照顾的人。程献芳的婆婆佟广侠多年瘫痪在床,公公患有高血压等老年病,虽然有兄妹三人,但郭召兵作为家中长子,责任是最重的。面临生活的苦难,程献芳只能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她没有放弃对生活的信念,也没有被悲惨的命运折服,而是坚强独立、开朗乐观地继续拼搏。她在心里暗暗发誓要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把公公婆婆侍奉好,还要帮双目失明失去生活希望的丈夫重新振作起来。

为了养家,程献芳进入了城区的电子厂打工,但是由于家庭情况特殊,从事固定的工作没办法照顾家庭,没工作多久,她就辞职了,从此走上了打零工的道路。十八里镇于集村离城区较远,工作机会也不多,不过程献芳也不挑,什么活儿都接。无论是给附近中药企业基地除草还是打药,她都毫无怨言地接受。然而即使如此,忙碌一年收入能收入六七千元。花销多,进项少,加上之前为丈夫治病借的钱,生活怎么维持,这让程献芳很是犯难。程献芳精打细算,一年到头舍不得为自己买一件衣服,在她的苦心经营和亲戚邻居的帮衬,日子勉强过得去。

政府帮扶 阳光总在风雨后

党的脱贫攻坚好政策,为这个困难的家庭带来了希望。十八里镇于集村村委会在了解到程献芳家的情况后,将其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程献芳的一对儿女提供了教育补助,家中年久失修的住房也在危房改造政策帮助下由政府全额补助修缮。

如今,程献芳的一对儿女也在她的教育下变得懂事孝顺。因为对父亲的痛苦感同身受,程献芳的女儿从小就立志从医,最终考上合肥一所学校的护理专业,希望毕业以后用自己所学知识为去帮助更多的人。儿子在十八里镇中学读书,成绩优异。

在郭召兵失明后的14年间,程献芳不止要为自己的小家辛苦操劳,还要一手托两家,为婆家和娘家的事尽心尽力。在生活压力如此大的困境下,程献芳孝敬公婆、养育子女、照顾娘家,面面俱到,为周边邻里树立了孝老爱亲的榜样。

亲戚邻居但凡提到程献芳都是竖起拇指称赞:“郭召兵出事的时候她才20多岁,真没想到她能撑下来,不仅家里照顾得周到,工作也没耽搁,是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媳妇。”

敬业奉献


许美皊,女,1972年7月生,谯城区古井镇减店村人,谯城区曲艺家协会会长,国家曲艺家协会会员,著名评书大师刘兰芳的关门弟子

(滑动查看)↓↓

许美皊,女,汉族,1972年7月生,中共党员,谯城区古井镇减店村人,谯城区曲艺家协会会长,国家曲艺家协会会员,著名评书大师刘兰芳的关门弟子。其代表作品《割不断的亲情》《贾宝玉哭灵》分别荣获安徽省第二届、第三届曲艺节表演大鼓一等奖,《母训》荣获第二届中部六省曲艺大赛小壶天杯节目一等奖、第四届安徽曲艺节节目表演一等奖,《龙凤灯》获得第六届安徽曲艺节表演一等奖。2013年许美皊创办艺术团,结合各项政策宣传编排出《反腐倡廉》《亳州美》《歌颂十九大》《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众志成城抗疫情》等精彩节目,累计开展演出近1000场次;她牵头发起“曲艺进校园”志愿活动项目,为古井镇、五马镇、颜集镇的20余所学校学生义务讲授曲艺课堂、传承曲艺文化,累计受益师生15000人。

放弃发展机遇 投身家乡文化建设

许美皊的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大鼓演员,经常在村里演唱大鼓书,在父亲的熏陶下幼年时她就对大鼓展现出特别的兴趣。八岁随父学艺,十二岁登台演出,凭着自己刻苦地学习和父亲、老师们的教导,大鼓、琴书、坠子等她样样精通,2008她有幸成为著名评书大师刘兰芳的关门弟子,跟随团队常年在外演出。2011年6月,许美皊回家探亲时受戏迷协会邀请观看节目演出,台下的她发现虽然现场表演氛围浓厚,但距专业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演出结束后许美皊忍不住上前帮唱几句,受到演员们的一致赞扬,在家的一个星期她经常受邀指导大家。后来协会演员一致请求希望许美皊能留下来与他们一起成立艺术团,把曲艺文化发扬光大。这让她很是为难,在外发展的话每年演出费用在30万左右,而留在家乡不仅意味着要放弃外地高额的演出费,还有大好的研学深造机会。但是想到大家对曲艺文化的热爱,思虑再三最终她决定放弃在外发展机会投身家乡,为家乡的曲艺文化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经过一番动员,2013年8月她牵头成立了亳州市谯城区许美皊艺术团,很快就获得《演出许可证》后,并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演员也由当初的20余名扩大到近百名。许美皊带着她的艺术团在谯城区范围内开展巡回演出,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曲艺进校园 让文化传承注入新生力量

“大鼓一敲响当当,听我来表一表我的家乡,我家住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中心小学的教室里传出悠扬的唱腔,许美皊正在指导孩子们练唱大鼓书。

“平时我常看到爷爷奶奶听大鼓书,也没觉得有什么有意思的,但这次的授课让我受益匪浅!曲折跳转的节奏,还有奇特的变化音,可比我想象中的难多了。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我真正体会到了大鼓独有的韵律美。”古井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何丽说道。

近年来,谯城区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公益活动,许美皊积极响应,牵头发起“曲艺进校园”公益项目,带领艺术团走进古井镇及周边20余所中小学为师生们教授传统戏曲。她生动形象地介绍大鼓书的起源、形式,用其朴实、流畅、口语化的发音方式,带领学生跟唱,耐心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每次表演结束,学生们都会沉浸在她用精妙的唱腔诉说的故事中。许美皊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对曲艺文化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多形式演出 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古井镇各类政策理论宣传工作中都能看到许美皊的身影,她编排出各类精彩纷呈的文艺作品,表演形式种类繁多,涵盖了梆剧、曲剧、越调、大鼓、琴书、坠子、戏曲小品、相声、快板等。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许美皊艺术团自编自演小品《扶贫队长》、琴书《如鱼得水》、《扶贫路上》等节目在该镇巡演70余场次,并在谯城区其他乡镇演出50余场次,让群众在观看演出的同时又能了解到扶贫政策和知识,真正做到了把政策送到家门口和群众心中;在秸秆禁烧期间,他们化身为禁烧宣讲员,把舞台搬到了田间地头,通过表演快板节目《焚烧秸秆坏处多》向农民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提升群众共建绿色环保美丽乡村的意识,同时还作为环保宣传员将环保知识送进企业和餐饮饭店;在传统节日她还会带领艺术团定期到敬老院、文化广场等为老人们送上公益慰问演出,传播文化正能量,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疫情防控期间,她与其他民间艺人一起,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响应、自觉担当,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编排《众志成城抗疫情》坚持以“艺”抗“疫”,用这种特殊“发声”的方式支援“疫”线,鼓舞人心、传递力量。

只要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她的身影,许美皊带领她的艺术团成员积极奔走在基层宣传一线,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出形式,让大家在观看精彩演出的同时,又能学到更多的理论政策知识,充分发挥新时代志愿者的力量,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来源:谯城区文明办

编辑:魏圣洁

校对刘鹏宇

审核:王永胜

监制:伊   明

主办:谯城区融媒体中心

近期热点邓真晓在谯城区参加“市长接待日”活动时强调:不断创优营商环境,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紧急寻人!
【中国梦·劳动美】这些镜头让你心潮澎湃
区创建办督导创城工作
【拥军】重拳打击涉嫌军服的违纪违法行为
敲黑板,这个空中课堂振奋人心
【浸润书香 爱上谯城】弘扬书香之美 共享人文之气
【小谯速览】这两项考试再次延期!



温馨提示:请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描抖音码进入↑↑↑

谯城发布欢迎您的投稿
新闻投稿邮箱:
850855627@qq.com
转发请标明来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