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物】劳模风采(九)——真抓实干的计生人王志峰
王志峰,男,汉族,1950年出生。他貌不出众,语不惊人,可了解他的人,无不称赞他是一个锐意进取、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令人敬佩的好干部。从1993年任职,凭着一股高度的事业心和旺盛的敬业精神,任劳任怨,连续4年夺得全盟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等级奖,连续两年实现了无计划外生育旗县,连续两年被旗委、政府评为旗直部门领导班子实绩突出单位,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进入全盟先进行列。
情系计生无怨无悔
1993年,任旗体改办副主任的王志峰带着组织的厚望,出任旗计生局长。 从此,他情系计生无怨无悔。
这一年,他付出了比以往多几倍的精力,而且一年四季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基层第一线,走村串户,费尽口舌,忙来忙去,结果当年鄂前旗的计划生育工作反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了全盟先进旗的桂冠,社会上不理解与诽言接踵而来。
天生一股百折不饶的倔劲儿,无论什么事情要干就要干到最好得王志峰,没有被失败而吓倒,更没有被流言蜚语所淹没。他痛下决心,首先从钻研政策和业务开始,又和其他同志一起连续几个月下乡蹲点,组织计生工作人员提意见讲看法,广泛征求苏木乡镇领导的意见,探求适合鄂前旗实际的计生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几个月下来,问题和失误原因找出来了,他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1993年开始我旗的计划生育工作由以往孕后补救型向孕前管理型转变,这是计生工作的一大转折。但是,我们工作还是搞补救工作,苦干有余,巧干不足,工作方法跟不上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思路,造成被动局面。第二,基层基础工作进展缓慢,究其原因是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第三,技术服务条件差,群众难以自愿接受生育调节。第四,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对计划生育仍有抵触情绪,仍然存在着偷生抢生现象。第五,规范化管理不健全,诸如:《生育证》管理、政策法规程序、流动人口管理等。问题提出来了,基层的同志也深刻认识到,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加强。
王志峰从中也认识到,人们旧的传统观念是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顽石,社会各部门的支持配合是抓好计生工作的关键,于是他多次找分管领导提方案谈打算,顺应改革的新形势,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
实行目标管理。每年的年初,旗里召开一年一度的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旗委、政府与各苏木乡镇党政一把手、旗直各单位负责人签订《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
二
健全组织,完善网络。旗里成立了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各苏木乡镇配备了抓计生专职副书记、副乡长,成立了计生办公室,配备了专业技术队伍,各嘎查村也配备了专职计生干部,形成了层层有人抓,片片有人管,户户有人查的新格局。
三
建章立制,加强管理。从上自下,各个岗位,各个环节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目标质量考核制度,堵塞了漏洞,引导计生工作由强制型转向自觉型转变,有力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
执着追求真抓实干
计生工作被人称为“天下第一难事”,在当时一些讲求“实惠”的人们眼中,这是一件“出力不讨好,专门得罪人”的事。可是王志峰迎难而上,追求的是拼搏求真干实事。他就像一支上足了劲的发条,一年到头几乎没有闲的时刻,每年都要把全部精力用在抓好农牧区计划生育工作上,用在推进计生工作“三结合”上,决不允许计生工作有半点“水分”。
全旗1.25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都留下了他奔波的足迹,走遍68个嘎查村,深入到户宣传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他的付出和努力有了成效,终于在1995年重获伊盟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等级奖。
基层服务网络建设上又花费了他很大精力,全旗68个嘎查村,6个居委会都配备了专职计生村长、居委主任,320个农牧业社都有计生小组长。为充分调动广大基层人员的积极性,他又给旗党政领导多次反映,较好地解决了基层嘎查村、居委会主任的报酬问题。而且在他的努力下,在旗乡两级领导的重视下,做到人员、任务、报酬“三落实”,并且提高了这部分人员的工资,与村社干部享受同等待遇。7个苏木乡镇计生办主任在他争取下享受副科待遇,5人进入公务员序列。为了改善服务条件,真正做到以技术服务促计生工作,改变群众对计划生育的看法。他奔波上下,筹集资金16.8万元,完成旗服务站改扩建工程474.8平方米。通过盟、旗、乡三级财政匹配,全旗11个苏木乡镇计生服务站全部装备了B超仪、妊娠诊断仪、探环仪、波姆光治疗仪等设备,为更好地进行季度妇查掌握孕情提供了保障。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技术人员力量,旗服务站在他的支持下先后有4名技术人员被派往盟内及区外大医院进行临床进修,提高技术水平。从中不难看出王志峰在基层基础建设上确实下了一番苦心。
几多艰辛几多收获,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人们为他不甘失败落后奋起拼搏精神所感动,也赢得了社会各界对他的好评。1999年被盟委、行署授予“全盟劳动模范”;2000年被授予“自治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2003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工作者”。王志峰在奋斗中实现了他的追求,在追求中使他的理想得到了升华——尽职尽责奉献国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