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植树节】十年树木,栽种盎然春意;百年树人,涵养蓬勃精神

2017-03-12 鄂托克前旗智慧党建



十年树木,栽种盎然春意

 

今天是植树节。把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是为了纪念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此日是他的忌辰)。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植树的良辰。

 

当下时节,惊蛰过半,春分将临,风和日丽,温度适宜,雨水充足,正好趁着大好春光植树造林。

 

春天是美好的,人们迷恋春天,歌颂春天,甚至睡眠里也带着沉醉,“春眠不觉晓”,在明媚的春光里,带着美好愿望,栽下一棵棵树,种下无限生机,也就是在人们的心中栽种一片盎然春意。

 

植树造林,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人勤于植树,白居易诗云,“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

 

和我们今天植树主要为了绿化环境不同,古人植树,实用之外,还有个人性情的追求与感情上的寄托。

 


东晋陶渊明归隐后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表达自己热爱自由、归隐田园的快乐之情。

 

王子猷(“书圣”王羲之的儿子)有一次要到别人的空宅院里暂住一段时间,刚到宅子,就命令家人种竹子,家人不解地问:“只是暂时住住,何必这么麻烦呢?”王子猷指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我可是一天也离不开它啊)!”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朝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后来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

 

可以说古人有一种“植树情结”,这情结深厚饱满,春意盎然,在今天仍然有些遗留。

 


百年树人,涵养蓬勃精神

 

俗话说:“树木是三分栽,七分管。”树木成材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正因为如此,我们把“植树”与“育人”联系起来,把“人的发展”与“树的成长”联系起来,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学会等待

 

没有一棵大树是树苗种下去,马上就变成了大树,一定是岁月刻画着年轮,一圈圈往外长。

 

毕淑敏说:“树不可长得太快。一年生当柴,三年五年生当桌椅,十年百年的才有可能成栋梁。故要养深积厚,等待时间。”

 

人生所有的成功和美好,都要在时间里慢慢展现。法国作家大仲马说:“人类的幸福就包含在两个词里,那就是希望和等待。”

 

古人云:“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种植桃李就能乘凉得荫得果实,种植荆棘就得挨扎受刺。

 

等待不是消极的,不是盲目的,要在等待里“多栽桃李,少种荆棘”,多培养德行和能力,避免恶习和堕落。

 


坚守坚忍

 

树坚守着大地,上承天光,下接地气,默默地经历着寒来暑往,风霜雨雪,一直屹立不动。正是无数次的经风霜,历雨雪,最终成为参天大树。

 

坚守是抵制诱惑,与内心作斗争,“任你风花雪月,我自水过无痕”;坚忍是忍受磨难,与外部作斗争,“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根基要深

 

树有千百万条根,粗根、细根、微根,深入地底,忙碌而不停地吸收营养,成长自己。任何一棵树的地下部分都要远远大于地上部分,根深才能叶茂。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扎好根基,事业才能基业常青。

 

向上生长

 

没有一棵大树只向两侧生长,一味横向发展;一定是先长主干,再长细枝,一直向上生长。

 

人生也是如此,不断蓬勃向上,才会有更大的空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井底之蛙与天际雄鹰,眼界和胸襟当然大有不同。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寻根

 

植树造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给我们留下了闲适的情怀,也留下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高尚境界。

 

北宋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期间,主持修筑了至今闻名的西湖长堤———苏堤,并在上面广植芙蓉、杨柳,为后人留下了“苏堤春晓”的景观。

 

清代左宗棠收复新疆后,自玉门关至迪化(今乌鲁木齐)、阿克苏,沿途种植柳树,长达数千里,至今犹存,被称为“左公柳”。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对前人来说,是对后人造福;对后人来说,要对前人感恩。

 

明初,先后十八次从山西移民到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据史料记载,明初的山西移民,无论家住何州何县,出发前都要先到洪洞县广济寺外的大槐树下集合。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大槐树,从此成了亿万中国人心中的故乡。如今,每年来大槐树下寻根的华夏儿女络绎不绝。

  

树的根深深扎入泥土,使它与生养我们的大地融为一体。树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片荫凉,更有着我们对故乡,对生命本源的追忆。


来源:儒风大家


大家都在看

人民网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选登:内蒙古鄂托克前旗“1+4”智慧党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智慧巾帼】城镇美容师——阿那日拉

【红色探寻】民族学院的发展历程——城川时期的民族学院(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