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物】劳模风采(三十六)——农牧科技推广者孟克达来
孟克达来
男,蒙古族,1967年6月出生,现任鄂前旗蒙可农牧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总工程师,鄂尔多斯市蒙古马(乌审马)品种保护协会理事长。
孟克达来出生在一个牧民家庭,从小经历了牧区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贫穷的生活环境,在他的心中留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他立志要改变贫穷落后的家乡面貌.1984年,他如愿考取了内蒙古锡林浩特牧业机械化学校,在读书期间,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各科成绩名列前茅。
1988年,孟克达来毕业后回到家乡,先后在鄂前旗布拉格苏木、沙拉滩白绒山羊育种场工作,先后任秘书、总技术员、场长等职务,足迹踏遍了布拉格草原,磨练了吃苦耐劳的意志,造就了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成为了当地畜牧业生产技术推广的带头人。1997年,他自费8万元去欧洲考察现代畜牧业。在考察回来后,他开始人工受精模式的研究。传统的畜牧业人工授精方法主要是固定在一个点进行服务,一个配种点配备的种公羊和技术员较多,而农牧户居住比较分散,上门服务的技术员较少,成本高,很多农牧户接受不到优良种公羊人工受精的技术服务。2000年,孟克达来通过分析,建立了流动配种站,带上优良的种公羊和器材设备、技术员,在牧民较为集中居住的地方,进行集中人工配种,极大的方便了农牧民。但在服务的过程中,他发现羊发情的时间不一致,所以时间拉的比较长,后来他利用激素,进行羊同期发情的试验获得成功,使很多农牧民都接受到羊人工配种的服务,受到农牧民的欢迎。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工受精的技术,孟克达来多次到外地考察,向畜牧业方面的专家请教,与他们进行研究、沟通、探讨。在流动配种站受精服务的模式运作期间,他及时总结不足,对原有的服务模式进行了改进。2005年,围绕固定的配种站,将采好的精液带上,开着服务车,在方圆60公里的范围内、采精后4个小时内进行人工受精服务,当年配种2600多只羊,受胎率高达到75%。2006年,他投资200万元建成技术服务中心,购置了全套精液低温保存设备,购买优良种公畜60只,使精液在以前只能保存4个小时的基础上达到72小时,服务距离提高到方圆200公里的范围内,发情期受胎率达到83%,2007年,这种的新模式收到良好社会效益。2006年,在原来技术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孟克达来创办了由132名技术员入股的蒙可农牧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运作和技术开发模式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
2007年10月份,受锡盟阿巴嘎旗农牧局的邀请,孟克达来前往该地进行绒山羊人工输精培训工作,共配种绒山羊2000只,受胎率达到92%,这是锡盟历史上首次进行绒山羊人工输精工作,填补了锡盟在这方面的空白,也是鄂尔多斯市人工授精畜牧技术人员首次跨地区进行羊人工授精服务作业。同时受乌珠穆沁羊业集团邀请,他为3万只乌珠穆沁羊和杜伯羊经济杂交工程提供技术服务,2007年共计完成8万只羊的人工受精任务。此后多次被新疆、河北等地区畜牧同行邀请去现场指导羊细管精液受精技术。
人工受精技术推广上,孟克达来把培训宣传放在首位。合作社先后邀请市旗农牧业专家开展实用技术和现代农牧业等政策宣讲。累计培训技术人员和农牧民5000多人次。同时,发放6万份宣传资料,制作边路广告牌、墙上宣传广告进行宣传,使广大技术人员和农牧民提高、认识、了解了政策。增强了科学养畜的信心。
2007年合作社被评为科技推广先进合作组织。并奖励了5万元,是全旗历史以来最高的奖励。合作社的中心配种站人工受精的模式,受到市农牧局、市改良站的肯定,并在全市进行推广。2008年,在鄂尔多斯市改良站、鄂前旗农牧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6万支内蒙古白绒山羊冷冻精液制作成功,这是我市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内蒙古白绒山羊冷冻精液制作,它的成功,将对全市的白绒山羊改良以及周边地区畜牧改良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推广新技术,他带动合作社社员在三段地现代农牧业科技推广示范园里建设了养殖示范区,主要推广“集中采精,大倍稀释,低温保存,远距离输精点”技术、冷冻精液配种技术、三季配种、两年三茬羔、四季出栏的技术,羔羊短期育肥技术,三元杂交技术,绒山羊增绒技术,马奶生产加工等养殖实用新技术,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新模式鄂尔多斯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会上,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赞赏,成为全市典型。
孟克达来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忙于事业,根本无暇顾及家务,在建设养殖示范区期间,孟克达来的妻子发生了交通事故,造成大腿、小腿等多处骨折,孟克达来却没有因此担搁示范区的建设任务,妻子的骨折至今还没有痊愈,每当提起这件事,这个事业心极强的汉子都感到深深内疚和自责。
孟克达来还是鄂尔多斯市发展马产业第一人。他在推广养殖新技术的同时,还致力于马文化的保护和马产业的发展。孟克达来组织爱马者组建鄂尔多斯市蒙古马品种保护协会,成功举办了鄂尔多斯马业四季那达慕大会(春季的剪鬃节,夏季的马奶节,秋季的放群节,冬季的索拉节),让人们从新认识马,为马的品种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蒙古马的长久保护,他利用马奶的治疗、饮用的功能,开发了马奶产业,研制了马奶生产加工成套设备,并且已经申请了专利。通过合作社加农牧民的模式,发展母马1000匹,实施统一饲养,统一配种,统一销售马奶的经营办法,建立了一年四季生产马奶的基地,创造了每匹马5-7千元/年的高收入,为合作社创造经济效益80多万元,为每户社员每年创造经济收入4万多元,使马奶加工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帮助解决了全旗120户400多农牧民的就业问题,更加调动了牧民养马的积极性。
20多年来,孟克达来将全部的心血投入到家畜改良、技术推广、马产业、马文化事业上来,取得累累硕果。一路走来,不计得失,挥洒青春和汗水,谱写着一个草原儿女的奉献之歌。
大家都在看
监 制:边立山 马志庆
责任编辑:闫 飞 嘎尔迪 李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