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聚了!疫情防控不容任性 | 人民锐见

孙超 人民日报评论 2020-08-30

在湖南永州,一次聚餐带来5人确诊;在浙江宁波,1月19日的一次祈福活动,导致25人感染;在北京,有数据显示,聚集性病例发生41起,涉及120多人……近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一些新特征,聚集性案例多发,聚集性病例增加,值得警惕

抗击疫情,既要防扩散,又要防聚集。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采取了有效举措,“硬核”办法让更多人自主自觉地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全民抗疫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揪心的现象,有人为了远行不惜“冒然冲卡”,有人隐瞒旅行史带来的接触风险,有人缺少防控意识“开会感染”……凡此种种,让人颇为担忧。防控疫情,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是主要措施,而减少聚集正是一个重要手段。

目前,各地陆续迎来返岗开工的高峰期,如何制定工作预案、如何防止聚集出现,是一项重要工作。这几日,一张“高考式吃饭”的图片走红,在一家单位食堂里,一人一桌、互相隔开的方式看似充满幽默感,实则是对防控措施的一种创新性尝试。随着返工人潮的增加,大城市正在恢复发展的脉动,密闭的地铁车厢、写字楼的格子间、人来人往的交通枢纽、四处联通的中央空调,让生产生活积聚着“聚集”的新风险。越在抗击疫情的紧要时期,越不能放过任何风险点,只有及时掌握疫情,把握新特点,科学应对、精准施策,才能防患于未然。

(图源网络)

防止聚集出现,是战胜疫情的关键环节,也是对普通人自我觉悟的考验。面对看不见的病毒,做好个人行动范围内的自我管理,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公共环境负责。比如,排队时“保持1米距离”的提示,已经是一种临时性的“社会规范”,都应该更加自觉地遵循。一个成熟理性的公民,理应有这样的意志力和自觉性,既要严以律己,也要广泛监督;发现违反疫情防控要求的行为,既要敢于尽到劝诫义务,也要勇于向当地有关部门如实反映。

不倡导聚集,不意味着不能正常开展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各级政府、各个单位的管理能力。有些单位采取轮流值班制,能在家远程办公的就在家远程办公;有些单位实行配餐制,将餐食送到员工工位;有些单位为防止电梯等密闭空间内的污染,配备了专用纸巾,甚至用牙签等作为“按电梯神器”……这些一边探索一边防控的举措,在迅速普及,令人欣慰。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有些地方为表决心、鼓干劲,搞起了集体宣誓;有些地方的党员干部敲锣打鼓,聚在一起上街宣传……类似形式主义的举措,非但不能助力防控疫情,反而掉进了“聚集”的陷阱。各地防止从输入性疫情向扩散性疫情发展,只有做到周密性防护、针对性引导、精细化治理,才不会集聚感染病毒的风险,而真正聚拢抗击疫情的力量。

抗击疫情,要“聚”不要“散”。这个“聚”,是聚集四面八方救援的力量、驰援的物资、温暖的人心。我们相信,抗击疫情,每个人都把自己“摆进去”,自觉自律,顾全大局,做好属于自己的事,不盲目、不侥幸,疫情终将会被战胜,“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