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

社会

人民日报社论: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华章

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华章——热烈祝贺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一年春作首,奋斗正当时。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齐聚首都、共商国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们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团结奋斗、勇毅前行,迎难而上、守正创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在化危机、闯难关、应变局中创造了新机遇新成绩、赢得了战略主动,极大地增强了信心和底气。一年来,十四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依法履职尽责,稳中求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立法、监督、代表、对外交往、自身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了良好开局。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图片来源:新华社七十载波澜壮阔,七十载春华秋实。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不断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也是一项充满风险挑战、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宏伟事业,必须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前进道路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汇聚蕴藏在人民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才能把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就能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确保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有效行使国家权力,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凝心聚力、铆足干劲、开拓进取,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华章。期待广大代表发挥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优势,吸纳民意、汇集民智,认真履职尽责,激扬奋进力量。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3月5日 上午 9:36
其他

让勤俭节约精神见于行动 | 人民论坛

让勤俭节约精神见于行动——在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④
2月23日 上午 7:51
其他

持续筑牢节约粮食的坚固堤坝 | 人民论坛

持续筑牢节约粮食的坚固堤坝——在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③
2月22日 上午 7:44
其他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 人民论坛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在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②
2月21日 上午 8:00
其他

形成全社会节约粮食的合力 | 人民论坛

形成全社会节约粮食的合力——在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①
2月20日 上午 11:08
其他

人民日报评论员: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

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论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主旨演讲
2023年10月20日
其他

中国式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 | 人民观点

中国式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坚持走自己的路,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③位于江苏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漫步于此,评弹声声婉转雅致、余韵悠长,苏绣、宋锦、缂丝、苏扇等非遗匠心独具;世界文化遗产耦园以及众多名人故居,共同构成“没有围墙的江南文化博物馆”。在这里,文化遗产保护与居民现代生活相得益彰,游客能沉浸式体验“食四时之鲜、居园林之秀、听昆曲之雅、用苏工之美”的“苏式生活”。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生动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华文明的深厚历史底蕴,是我们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文明的发展具有继承性,离开传统文明,现代文明既无法生成,也难以发展。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可以说,中华文明如同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一路奔涌,从未断流。比如,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又如,2000多年前诸子百家提出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思想理念,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再如,浩若烟海的典籍文献,一直滋养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也正是因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让我们这个古老又伟大的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让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让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华文化沃土。一名绣娘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一家苏绣店展示刺绣技艺。王建康
2023年8月25日
其他

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 | 人民观点

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坚持走自己的路,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②
2023年8月24日
其他

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坚持走自己的路,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① | 人民观点

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的道理所在,作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的重大论断。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读者一起深入学习领会,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编
2023年8月22日
其他

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 人民观点

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两个结合”的世界视野本报评论部
2023年8月2日
其他

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 人民观点

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两个结合”的时代意义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江苏省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调研,在街边一家商铺内见到了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卢建英。观看苏绣制作,听到四代人传承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感慨:“中华文化的传承力有多强,通过这个苏绣就可以看出来。像这样的功夫,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的韧性、耐心和定力,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这一番话,揭示了自古以来中国人血液里不变的根、本、魂,流贯的意、韵、脉,传承的精、气、神。
2023年7月27日
其他

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 人民观点

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两个结合”的实践逻辑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持续迎来参观热潮。序厅内,600平方米的《长城颂》巨幅漆画壮丽雄浑。巍巍长城盘旋而上,象征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一路走来,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在薪火相传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出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图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长城颂》漆壁画
2023年7月24日
其他

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 人民观点

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两个结合”的历史逻辑本报评论部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中国历史研究院建筑似鼎如尊。院内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博物馆。一条“历史大道”,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示了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和重大事件,铭刻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新石器时代“7000岁”的陶人面像、朱书文字陶扁壶、彩绘龙纹陶盘,夏代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商代象牙杯,周代铜牺尊……一件件精美的出土文物,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足迹,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和独特优势。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一重要论述,揭示出“两个结合”的历史逻辑。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跋山涉水、栉风沐雨,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从横平竖直的汉字中、从孔孟老庄的思想中、从经史子集的典范中……我们不断领悟到,中华民族是有独特品格的民族,中华文明是自成体系的文明。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从历史走向未来,在追求现代化的艰苦卓绝奋斗中,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的:“中国走上这条道路,跟中国文化密不可分。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内在的基因密码就在这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基因。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理直气壮、很自豪地去做这件事,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图片来源:新华社五千载绵延不绝,中华文明如浩浩江河,滋养泱泱华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天,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并非“移植”或“嫁接”,而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而根深叶茂,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实现了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被冠以“中国”二字,在于其为中华文明所滋养,与中国实际相符合,最终为中国人民所选择。从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到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从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到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中华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正是有了“第二个结合”,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读懂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古老国度的现实逻辑,唯有置身时间长河,深刻把握其历史逻辑;传承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悠久文明,唯有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穿越历史的烟云,今天的中国充满生机活力,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走过世纪沧桑依然风华正茂,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百余年前的梦想变得“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循大道,至万里。认准了的路,就要大胆探索,一往无前。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大胆探索,还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我们要继续坚持“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用党的创新理论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殷墟我向往已久”。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安阳,点明此行深意:“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站立在浸润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大地上,手握科学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沐浴文明辉光,我们昂首阔步,我们信心满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2023年7月20日
其他

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 人民观点

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两个结合”的理论逻辑本报评论部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读者一起深入学习思考“两个结合”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更加自觉地坚持“两个结合”。——编
2023年7月17日
其他

找到“金点子” 拓宽“好路子” | 现场评论

穿梭在广州的大街小巷,一个个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静谧宜居。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党员、干部坚持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更加幸福美好。
2023年7月5日
其他

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合集》《十九大以来任仲平文章选》《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7月1日
其他

秉承“和平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人民观点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合集》《十九大以来任仲平文章选》《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6月20日
其他

展现“包容性”,保持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 人民观点

展现“包容性”,保持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人民观点)——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⑤
2023年6月19日
其他

人民日报评论员: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共享民族复兴伟大荣光

“两岸同胞通过海峡论坛交流交友交心,厚植情谊、增进福祉,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习近平总书记向第十五届海峡论坛致贺信,强调“希望海峡论坛为扩大两岸民间交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不断增添生机活力”“希望两岸同胞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共享民族复兴伟大荣光”。图片来源:新华社两岸一家亲,共筑中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提供了新时代做好对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交流合作,造福两岸同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和主动权。作为两岸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民间交流盛会,海峡论坛始终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的定位,成为促进两岸各界广泛交往、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本届海峡论坛延续“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主题,彰显两岸交流强大民意基础,将促进民间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推动两岸融合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事实充分证明,秉持互利双赢,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两岸同胞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对两岸关系走近走好的一致向往,任何人都阻挡不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前景光明,国家好,民族好,两岸同胞才会好。我们将一如既往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持续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根本目的是要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实现两岸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不断提升两岸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到持续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努力为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年来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创造良好条件,再到持续举办海峡青年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海峡旅游博览会等多种交流活动……在一系列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的政策举措推动下,两岸交流合作更加深入,共同利益更加广泛,掀开两岸融合发展新篇章。大道之行、人心所向,势不可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是有利于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只要是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事,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办好,使广大台湾同胞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更多受益,让我们所有中国人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面向未来,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改变,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定意志不会动摇。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相向而行、携手并进,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定能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共享民族复兴伟大荣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新征程上,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海和平稳定,持续扩大两岸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动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共创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
2023年6月18日
其他

“柱子票”、抽盲卡、抢票难……看场演出为什么这么难 | 睡前聊一会儿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门票花了上千元,演出现场却被“柱子”挡得严严实实;热门剧目不公布卡司,同样的票价背后却是参差不齐的表演质量;抢票瞬间售罄,黄牛票却应有尽有……一段时间以来,演出市场的“槽点”屡屡引发共鸣。本是令人期待和感到幸福的线下演出,为什么有这么多烦心事儿?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图片来源:扬子晚报“演出市场确实热起来了!”售票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开票项目、演出场馆附近越堵越长的车流,歌迷、影迷、戏剧迷们的热情,比夏日的气温还要攀升得迅猛。数据显示,仅今年2、3月份,某平台销售演出4.7万场,是2019年同期的3倍;票房规模和购票人次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27%和87%。然而,从“一票难求”到“货不对板”,关于演出市场的投诉和纠纷也在增加。线下观演,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消费。作为“卖方”的主办方或剧组提供产品和服务,作为“买方”的观众通过购票完成消费。卖方拥有定价权,同时也有着保证演出质量和安全的责任。实际上,由于演出的“一次性”和“现场性”,观众很难像购买商品一样提前公开透明了解详细信息。所以,“先付后享”的消费体验,不能仅仅仰赖观众的热情和信任,更需要市场环境的规范和有序。哪些情况会影响观看体验呢?社交平台上,很多观众有“一肚子苦水”要倒。首先,类似“柱子票”等遮挡严重的座位,本就不应该公开售出;“挂壁”等部分影响观看体验的座位,业内会倾向折价售卖或者提前告知观众;合格的演出团体还会充分考虑乐队、音控、摄像摄影等可能对观众产生影响的点位,在彩排和合成阶段提前做好安排,等等。更大的“痛点”还是在演出本身。近日,某热门演出的巡演中,本该随着音乐升到空中的大吊灯突然卡住,不得不暂停演出开始修灯。有现场观众感叹:“刚要热泪盈眶结果笑了起来”。除了舞台品控,演员也是演出质量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前,绝大多数剧目会在开票前公布卡司排期,供观众选择心仪的组合,如果出现临时“炸卡”,即更换演员,会为观众开放退票通道。而某经典IP改编的中文版音乐剧,在多组卡司演唱和表演上存在较大水平差异的事实下,仍然坚持以“盲卡”形式开票。“喜欢剧目就要接受盲卡吗?”很多剧迷为此感到纠结,一旦“猜”错了,同样的票价买不到同等质量的体验,成本完全由观众来承担。为什么本该公开公平的观演关系,却总有个别“霸王条款”?本质上还是演出市场的产品供给,跟不上井喷式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从年初开始,观众渴望回归演唱会、剧场的迫切愿望,刺激了演出市场的爆发式“复苏”。抢票难,热门项目出现几百万人同时抢票的“盛况”;黄牛多,扰乱正常买票、观演行为。一些主办方在“回血”“挣快钱”的心态下,排队“官宣”、扎堆开票,有的项目提前半年以上、没有筹备好就急着开票,甚至直接把优质座位预留给黄牛售卖,凡此种种,给观众添堵,也给市场添乱。说到底,演出也是一种产品,讲究的是货真价实。倘若只重视眼前而罔顾长远,忽视演出质量和服务、不尊重甚至伤害观众感情,再高的热度也无法持久。培育一个健康而持久的演出市场,是比刷新票房数据更值得努力的方向。这正是:急功近利不可取,为爱买单别将就。自律监管不能少,良好业态方长久。大家晚安。(文
2023年6月16日
其他

坚守“统一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人民观点

坚守“统一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④“晋归义羌王”和“晋归义羌侯”金印,隋代胡人吃饼骑驼俑,宋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像,元代八思巴文虎符圆牌……在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特展上,一系列国宝级文物璀璨夺目,反映了各民族共同书写中国历史、创造中华文化的历程,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让观众在与历史的对话中,深切感受华夏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明何以不朽,产生了令人难以忘记的效果。图片来源:澎湃新闻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从历史到现在,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深厚底蕴、灿烂辉煌的文化沃土,在交流交往交融中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了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描绘在布达拉宫白宫门庭内的壁画,表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盛况,展示了汉藏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性的一幕;出土于新疆和田地区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印证中原王朝和西域地区的联络交往;红军长征途中的“彝海结盟”,留下民族团结的佳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正是在你来我往、交流交融中,各民族人民的前途命运聚在了一起、文化基因汇到了一起,为文明的延续、国家的统一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修订制定法律法规,制定政策规划,实施重大文化工程,举办重大文化活动,积极搭建各具特色的节庆民俗、展览展演、文化旅游等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天,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同心同德、同心同向的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崭新篇章。各民族文化这个“多元”凝聚出中华文化这个“一体”,中华文化这个“一体”又引领着各民族文化这个“多元”,交融出更好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文化元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迸发出更加持久饱满的精神伟力。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要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才能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步行察看八廓街风貌,感慨地说:“千年八廓街,是我们各民族建起来的八廓街。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流交往交融,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在这里其乐融融。”这里承载着各民族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深厚历史,也昭示着“我们是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要同舟共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统一性,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我们定能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023年6月16日
其他

激扬“创新性”,书写中华文明新的辉煌篇章 | 人民观点

激扬“创新性”,书写中华文明新的辉煌篇章——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③商王武丁时期的“四方风”甲骨刻辞、宋刻本《棠湖诗稿》、宋拓本《西楼苏帖》、唐写本《妙法莲华经》……近日,在中国国家版本馆文华堂二层,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从甲骨到简牍,从写本到雕版,文字载体与古籍版本的流变,彰显了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见证着中华文明的创新发展。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如浩浩江河,滋养泱泱华夏;纵横九万里,创新创造如熠熠繁星,汇聚煌煌文脉。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一部中华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回望历史长河,在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的演变历程中,中国哲学论域不断拓宽、创见持续迸发;耒耜、石犁、青铜犁、铁犁、直辕犁、曲辕犁的耕具更替,见证着农业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提高;军功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人才选拔制度之变,让更多有才之士脱颖而出……透过历史的长镜头,可以看到,中华文明在思想、技术、制度等各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正是因为不断创新,中华文明才能始终保持生机活力。天以新为运,人以新为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引领亿万人民在守正创新中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近年来,从开发数字化应用及文创产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到立足中华审美风范,让优秀文艺作品竞相涌现,再到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中发展,让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被彻底激活,在新时代展现出蓬勃生机、焕发出巨大活力。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明在新时代再次绽放出夺目光彩。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新精神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千百年来,我们的先辈就注重创新创造,强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讲求“因革损益”“守经达权”,主张“日新之谓盛德”。新征程上,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必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锐意进取、敢闯敢拼的企业家,在科研攻关一线大胆创新、攻克难题的科学家,在乡村振兴热土上探索经验、蹚出新路的基层干部……各行各业劳动者大力弘扬创新精神,不断创造新的业绩。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开拓创新。保持开拓创新的姿态,激发敢为人先的锐气,面对困难时“摸着石头过河”,面对艰险时“杀出一条血路”,我们才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汇聚强大精神力量,无往而不胜。从汉唐气象、明清韵味,到今天的大国风范、复兴伟业,中华文明不断吐故纳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华文明在创新中一路走来,也必将在创新中迈向未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明成果,我们一定能够书写中华文明新的辉煌篇章。
2023年6月15日
其他

立足“连续性”,坚持走自己的路 | 人民观点

立足“连续性”,坚持走自己的路——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②一本古代数学专著,跨越多少春秋,历经多少沧桑,见证了历史的潮起潮落。在中国国家版本馆兰台洞库,面对斑驳的文津阁本《九章算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引人深思:“我们的祖先,在科学发萌之际,是走在前面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没有中断,中国文化没有中断,但在数理化上有些中断,被赶超了。”泛黄的纸张、隽永的墨迹,无声讲述着中华文明的长河浩荡。穿越历史的烟云,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风雨始终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在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中,“连续性”排在首位。图片来源:中国绿色时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勉励“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引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弘扬光大。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且中华文明从远古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近年来,以甲骨文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层出不穷,甲骨文表情包、甲骨文日历、甲骨文书签等广受欢迎;甲骨文越来越多地走进中小学校园,不少地方的老师利用甲骨文“因形赋义”的特点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识字教育。从甲骨文到籀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文字上的一脉相承,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经久不衰的重要体现。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的中华文明,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2021年仲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建武夷山朱熹园,感慨万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看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千百年来的治世理想;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读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不仅是当代社会的孜孜以求,也是传承千百年的淳朴愿景;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理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生存智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今天,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实践充分证明,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新时代新征程,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面向未来,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连续性,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我们就一定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 人民论坛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的文化使命,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拔地而起,国家版本馆开馆迎客,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快速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序推进,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持续发挥……一项项重大文化工程、重要文化成就,进一步增强了亿万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正是在新时代伟大变革中,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图片来源:新华社自信源于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今天,《千里江山图》、何尊等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故宫、莫高窟等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火起来,《诗经》《论语》等经典古籍持续畅销,北京琉璃厂、福州三坊七巷等历史文化街区得以活态保护,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深厚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实践中是要出道理的。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为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前进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文化自信自强起来,才能彻底避免“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问题,才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才能在文化上对世界有所贡献。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深化新时代以来文化建设规律性认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不断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新的文化使命,新的壮丽征途,中国的前进步伐更加勇毅而沉稳。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调查研究是一门大学问

下高楼、出深院,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校园课堂、居民社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调查研究”“改进调研方式,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高调研成果质量,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调查研究是一门大学问,也是党员干部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只有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才能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图片来源:新华社做好调查研究,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长期以来,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如召开座谈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等。这些方法具有感受直接、体验深刻、互动性强等优点,应继续坚持。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结合新情况新变化,不断改进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在努力提高调研对象的广泛性、调研内容的针对性、调研方法的科学性上下功夫,把传统调研方法和现代调研手段结合起来,把微观调查和宏观调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和调研成果的质量。做好调查研究,必须深入基层,深入了解情况。一方面,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踏踏实实沉下去,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另一方面,要做好调查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越扎实,调研成果质量就越高,提出的对策就越有针对性。调研之前,要对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所储备,如此,才能发现真情况、提出真问题,拿出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要树牢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要勇于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使调查研究既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过程。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研究好这门大学问,不断提升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让调查研究真正成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科技赋能,建设更多新粮仓 | 人民时评

中国东海,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这里锚泊作业。从鱼苗入舱、投喂养殖、起捕到加工,几乎所有流程都能在这艘船上完成。船载舱养模式下,“国信1号”一年能养出3700吨鱼,比每年查干湖冬捕总量的两倍还多,堪称移动的海上牧场。有数据表明,中国是世界渔业大国里第一个实现了养殖水产品产量超过捕捞总量的国家。近年来,从抗风浪深水网箱、远海生态围栏到养殖工船,伴随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为各类海洋养殖装备赋能,我国不断加快耕海牧渔的步伐。在发展空间上,由近岸浅水向深远海拓展;在生产方式上,由传统养殖模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转型。通过持续打造“蓝色粮仓”和优质蛋白生产新基地,越来越多的高品质鱼类“游”上了百姓餐桌。实践启示我们,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我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蕴藏着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优势和潜力。在保护中科学开发利用,有助于缓解陆地资源紧张,丰富居民膳食结构,提高我国食物稳定安全供给水平。进而言之,作为水产养殖大国,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提升的空间和潜力依然很大。着眼未来,应兼顾市场需求和环境承载力,实现多养鱼、养好鱼。一方面,要科学拓展宜渔水域,充分利用湖泊、水库、河流等内陆大水面资源,优化升级生产方式,深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生态网箱等集约立体养殖模式的生产潜力。另一方面,要加大优良苗种选育,加大水产“芯片”攻关,并在养殖实用技术、加工流通等环节发力,让“菜篮子”装上更多优质水产品。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树立大食物观”被纳入“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以强调。耕地、海洋之外,2.31亿公顷森林、近4亿公顷草原等,都是让中国饭碗更丰盛的底气所在。也应看到,激发森林“粮库”潜力,涉及精准育种、生态栽培、精深加工等环节,亟待培育生态化生产的绿色供应链;开发利用草原充盈“肉盘子”“奶瓶子”,尤须立足平衡草畜矛盾,在饲料生产、养殖模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开发推广新技术,打造生态养殖的良性循环。总之,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开辟更多食物来源,离不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更需要扎扎实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科技创新要产量、要产能,打好组合拳。从过去80%的食物来自主粮,到如今肉蛋奶、果蔬菌、水产品等成为城乡居民餐桌“主角”,相关趋势折射出老百姓悄然转变的食物消费结构,也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特色产业提供了机遇。践行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汇聚科技创新动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我们一定能建设更多新粮仓,端牢中国饭碗。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乡村赛事“上新”了!这次是“村超” | 睡前聊一会儿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贵州的乡村体育赛事“上新”了!“村BA”的精彩画面还历历在目,“村超”的哨声再次吹响。这个夏天,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吸引关注。观众最多的一场比赛,约有5万人现场观赛,解说员韩乔生来到现场为观众解说,英格兰著名球星迈克尔·欧文也通过视频点赞“村超”,送上祝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火热的乡村体育赛事。图源央广网自5月中旬以来,每逢周五、周六、周日,当地群众组成的20支参赛球队,就在绿茵场上展开一轮轮激烈角逐。足球赛从傍晚踢到午夜,平均每场比赛都吸引了万余名观众观赛。尤其到了周六,老百姓带着梯子、围坐在跑道上观赛,甚至还有从省外自驾千余公里前来的游客,让比赛氛围更加火爆,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超级星期六之夜”。和“村BA”一样,“村超”主打的就是接地气:参与者都是当地群众、奖品都是猪脚等农产品、观众覆盖各年龄段的人……“村BA”的成功案例虽在前,“村超”却没有造成“审美疲劳”,皆因后者并非是对前者的简单复刻,而是因地制宜,以广受当地群众喜爱的足球运动为载体,并将榕江的民俗文化、特色风情融入其中。选择足球赛事,得益于榕江浓郁的足球运动氛围。上世纪90年代,榕江群众就自发组织在露天球场比赛,条件虽简易,但大家踢得不亦乐乎。如今榕江全县拥有14块标准足球场,村村都有足球队,在县足协注册的球员超1000人。植根于浓厚的足球土壤,“村超”的推出便也水到渠成。而当在外打工的人请假也要回来参赛,“村超”能在网络上走红也不难理解:打动人心的,始终是人们发自内心的真挚热爱。图源央广网“村超”,是一场场足球赛,又不仅仅是足球赛。以“村超”为舞台,高超球技、精彩对决背后,展现出人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赛事之余,也展现了当地独具特色的人文风貌。比赛中场休息期间,侗家姑娘唱响侗族大歌,苗家姑娘跳起翩翩舞蹈,榕江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透过绿茵场,榕江的过去和现在一齐呈现在人们眼前:一头是芦笙舞、侗族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串联着榕江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一头是糯米饭、腌鱼、杨梅、卷粉等当地特色美食,在浓浓的人间烟火气中,讲述着当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从去年到今年,从“村BA”到“村超”,乡村体育赛事串联起当地百姓的休闲生活,也让在互联网上“围观”的人们过足了瘾。搭建起运动的舞台,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主角。在“村超”比赛里,做出“彩虹过人”“圆月弯刀”等动作,打出“世界波”进球的球员,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是司机、木匠、教师等,然而站上赛场,大家就是认真努力的球员。在奔跑和拼抢中,场上的球员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和网上网下的观众一起享受体育运动的激情与魅力。如今,全国各地的乡村体育赛事相继推出,从宁夏西海固的乡村篮球赛到江苏徐州的足球“村界杯”,不同地区乡村振兴的发展硕果,在体育赛场上得以缤纷呈现。就在前两天,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通知,将在全国设立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个赛区,分赛区开展省级代表队比赛,最终在贵州台江举办首届全国“村BA”决赛。当乡村体育赛事的规模不断扩大,将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也希望这份乡土味道和体育热情继续火热下去。这正是:村超圈粉,网上网下观众广。赛事火热,美好生活心向往。(文
2023年6月9日
其他

让医疗科技造福更多人

医疗科技自诞生那天起,其使命就是为人类的发展和幸福提供坚实保障。有这样一个关于医疗科技的故事。1993年,在广东梅州,黄俊出生了;20年后,在距离梅州1600公里之外的云南昭通的山村里,果果出生了。两人分别在三岁和半岁时,出现了贫血的症状,尔后,几经辗转,两人均确诊为重型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地贫”)。在黄俊3岁时,他因贫血被送往当地医院,被诊断为普通的遗传性贫血,在不断补铁后,贫血症状反而更严重,直到4岁时,前往广州检查,才确诊为地贫。同样的故事,果果也经历了一遭。果果半岁的时候,出现贫血症状,补铁药吃了半年,越来越严重,再次辗转就医,才最终确诊。(华大基因《向阳而生》视频)相差20年,相同的是对“重生”的渴望。地贫治疗手段局限,大部分重型患者依赖长期输血和祛铁治疗。但黄俊妈妈从未想过放弃黄俊。以前梅州没有输血条件,就坐十几个小时大巴车去深圳和广州输血,没有祛铁药,就从境外买回来。黄俊妈妈说:“治愈了就是重生。”在黄俊和妈妈的努力下,黄俊的相关指标管理得非常好。果爸也一直很坚定要治好果果。最终,果果通过异基因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得到治疗,至今都没有排异。相差20年,相同的是对未来的期盼。果果家中的墙上,贴满了奖状。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的他曾告诉爸爸:“长大后想成为一名医生。”这是他对未来的寄托,既期盼疾病给他时间成为医生,也期盼医生给他新的生命。黄俊也有这样的想法,他说,当医生是他小时候的梦想,现在的黄俊已经是一名检验科的医生。从云南到广东,跨越千里,他们曾面临相同的困境,也有着共同的期待。在努力的,不止是果果和黄俊。20多年来,我国的医疗事业飞速发展,行业共识不断更新,保障措施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成功治愈案例向患者讲述着希望。让我们一起,用医疗科技的力量,奔赴一个更好的未来。(转自:人民文化)
2023年6月9日
其他

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 人民论坛

干事创业,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着力解决“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问题,指出:“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领导干部必须全面增强各方面本领,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为广大党员干部提高能力素质、更好建功新时代指明了努力方向。
2023年6月9日
其他

人民日报评论员: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合集》《十九大以来任仲平文章选》《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6月8日
其他

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对于我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23年6月7日
其他

向蓝色经济要效益 | 现场评论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坚持陆海统筹,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不断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必能以海洋经济带动提升陆域经济,书写新的发展故事。
2023年6月6日
其他

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 人民论坛

近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振奋人心。我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员随身佩戴的辐射剂量仪,其核心元件采用了西北工业大学研发的探测器;在发射前,航天员顺利完成了由北京理工大学科研团队负责的两项科学实验的在轨操作培训及考核……源自高校的智慧和力量,为科教兴国写下生动注脚。
2023年6月6日
其他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入阐释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对于我们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2023年6月6日
其他

人民日报评论员: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3年6月5日
其他

人民日报任仲平: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升平修典,盛世修文。2022年金秋时节,重大文化工程《复兴文库》出版发行。皇皇巨著,致敬一代代仁人志士追寻复兴的百年求索;字字千钧,回响着一个古老民族走向复兴的铿锵足音。
2023年6月4日
其他

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 | 人民论坛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育英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节日,强调“今天的少年儿童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和未来主力军”,勉励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年6月2日
其他

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 人民时评

不久前在河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为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提供了重要遵循。全国备案中医诊所超2万个、八成以上县级区域已设置县级中医医院、八成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馆……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中医医疗服务机构遍布全国各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有助于更好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古老的中医药一直是开放包容的体系。如今许多患者看中医,往往会拿着B超、CT等体检报告。在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的前提下,“能中会西”几乎成为当代中医医师能力素养的“标配”。借助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科技手段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中医药可以更好守护人类健康。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产业现代化是依托。药材好,药才好。随着野生中药材资源的日渐枯竭,大部分临床常用中药采用人工种植。中药材质量是制约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中药材基地共享共建联盟自2012年成立后,经过十年耕耘,把中药材的抽检合格率从64%提升到98.4%,推动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发布实施。中医药农业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带来新的机遇。中医药振兴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盘布局、系统谋划、多方参与,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比如,八角价格低廉,即使是提取莽草酸原料,每公斤售价也不高。国外药企推出的抗病毒药物“达菲”,以八角提取物为原料,每公斤售价翻了很多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内中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从更高视角看,要构建多学科交叉的大型高端科技平台,实现中药资源产业、中药工业、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三业融合,推动形成产业布局更优、集聚程度更高、产业规模更大、核心竞争力更强的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离不开数字化赋能。研发中医数字化辅助诊断装备,开创中医数字化路径,让中医特色疗法从“模糊”向“精确”转化,助力续写中医妙手回春的当代传奇。对于丸散膏丹之类的传统中药,以往药理机制难分辨、制药过程较粗略。中成药制造核心工艺的数字化与智能控制,有助于解决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突出问题,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下一步,应加强政策保障,完善激励机制,加强数字科技赋能,引导推动更多科研单位和科研工作者参与中医药研发。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答好中医药现代化之问,让更多良医良方竞相涌现,中医药事业将为维护人类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年6月2日
其他

换上默认的昵称和头像,就能“大隐隐于网”? | 睡前聊一会儿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大脑袋、捏着双肉萌萌的小爪子……一段时间以来,一个昵称为momo的粉色小恐龙头像屡见不鲜:TA似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言,在各大社交平台留下很多帖子和笔记。其实,momo并非某个人,最初只是系统为新用户自动生成的默认昵称。随着算法推荐、“网络考古”越来越多闯入个人空间,一些习惯了“潜水”的网友索性换成默认昵称、使用默认头像,主动隐身以寻求一份隐秘感与安全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图源网络互联网是虚拟空间,然而这个耳熟能详的定义,正在被大数据算法挑战。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各大APP相继推出“可能认识的人”功能。一条微博吐槽,一个社区问答,乃至评论过的帖子、点赞过的视频,都可能被即时推送给亲友、同事、同学等现实中的熟人。身处信息时代,有人需要在强关系圈中展现社交规范和期待下的“公我”形象,也需要在弱关系圈释放隐藏于“私我”中的表达欲。只不过,日趋强大的检索功能模糊了线上与线下的界限,社交媒体账号成为每个人不可分割的数字化身,循着蛛丝马迹顺藤摸瓜,就能找到那个不愿在虚拟世界中现出的“真身”。互联网是有记忆的,独一无二的名字一经搜索,过往的“网络痕迹”便可能被扒出,有时甚至会遭遇“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私域被侵入、留痕被曝光、隐私被窥探、表达被约束,适度隐藏成为一种新的需求。近年来,平台推出了朋友圈分组、关闭手机号查搜和一键创建隐私小号等功能,同质化的momo账号则规避了以身份标签为基础的算法推荐。网友们“更名换姓”,只求上网冲浪时能暂时躲开日常的社交、熟人的打量。图源网络“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mo”。与现实身份“断连”的momo,有着如同枯叶蝶一般的保护色:查找用户昵称,头像队列如同克隆人;搜索发言记录,弹出万千条粉色小恐龙的只言片语。这种做法,既不必担心被现实生活里的熟人轻易认出,也不必因某句评论被网友放大苛责而顾虑纠结,既获得了躲进人群喘口气的“树洞”空间,当然也就放弃了与其它网友建立进一步关系的可能。曾几何时,昵称和头像是彰显个性的重要元素。如若发现撞名了,还会浅浅生气一番。如今,从个性张扬的昵称到“复制粘贴”般的momo,我们在日渐透明化的网络中寻求自洽。同质化并不完全是抹除个性,看似千篇一律的momo背后各有各的精彩。然而,momo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卸去了现实的规范,网络发声容易变得随性随意,不乏个别momo妄图肆意妄为。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momo也不是包庇纵容违法言论的保护伞。事实上,伪装只是“表层匿名”,通过用户账号ID这张独一无二的“网络身份证”,已有momo因不当言论被追责。一些无辜躺枪的momo也反思,碰到有人顶着自己的头像和名字说蠢话、干坏事,比孙悟空遭遇六耳猕猴还闹心。由此而言,momo营造出的氛围有赖每一个momo共同守护。但从长远来看,在互联网空间,公域与私域如何共存、自由与规范的边界该怎样界定,是对我们所有人的共同挑战。这正是: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还需momo共同守护。(文
2023年5月22日
其他

人民日报仲音:深刻汲取教训,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月21日,湖南长沙“4·29”特别重大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调查报告公布。事故调查组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对社会和历史负责的态度,坚持“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严格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深入细致做好调查工作,深入解剖事故暴露的突出问题,提出主要教训和整改措施建议。生命重于泰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指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要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把重大风险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强调“无论规划、建设还是管理,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公共安全应急响应体系,及时排除各类风险隐患,确保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居乐业”。这起事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不惜代价搜救被困人员,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对全国自建房安全开展专项整治,强调“坚决防范各类重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时刻牵挂人民安危的深厚为民情怀和一以贯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忧患意识,为做好事故调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经调查认定,这是一起因房主违法违规建设、加层扩建和用于出租经营,地方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违法建筑整治、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不负责,有的甚至推卸责任、放任不管,造成重大安全隐患长期未得到整治而导致的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这起事故集中暴露出安全生产领域的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短板: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不认真不深刻,风险意识薄弱;落实责任不紧不实,不担当不作为;发展理念存在偏差,政绩观错位;立法滞后执法不严,行业安全监管宽松软;对基层能力建设重视不够,基层安全治理面临困境。必须深刻汲取教训,采取有力措施清除各类风险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高度警觉,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决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着力解决一些领导干部在防控风险中的责任不清不实问题,从严从实落实全链条安全监管责任,促使各级干部以更加强烈的担当和主动精神、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履行好工作职责。要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突出防控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风险,依法严肃查处各类违法建设行为,标本兼治加强城乡自建房安全管理。要把基层安全治理作为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提高基层安全治理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决担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责任。要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多措并举、形成合力,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23年5月21日
其他

一器一物、方寸之间,来一次与美好生活的邂逅 | 睡前聊一会儿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湖南博物院举办主题活动,新推出长沙马王堆利豨墓出土帛画《导引图》等数字文创产品,用前沿数字技术展示文物与历史古今对话;河北博物院依托典型性、代表性文物资源,通过传统舞蹈、主题朗诵、原创情景剧等方式,深度诠释文博所包含的时代活力;上海博物馆首次24小时“不熄灯”,临时扩大行李寄存处,与上海大剧院联动,推出观展专场活动,让观众在“博物馆奇妙夜”中领略文化魅力……国际博物馆日来临,各个博物馆开展多彩活动,吸引游人如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一器一物浓缩文化,方寸之间解码文明。可以说,博物馆宛若桥梁,一件件文物跋涉而来、重放异彩,一名名观众通览古今、汲取知识,一次次相遇润泽心灵、启迪智慧;它又如厚重的书籍,保存又推介着文物,以丰厚的精神食粮滋养着精神生活的土壤。沉淀岁月的历史博物馆、讲述红色故事的革命纪念馆、承载独特文化的民俗博物馆……近年来,我国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文化选择,为美好生活提供着丰厚文化滋养。从线下展览到网上展厅,从文物“微课堂”到文创产品……如今,博物馆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逛博物馆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或是与三两好友在馆中游览,或是用指尖滑动屏幕、在“云端博物馆”漫游,或是参与研学活动、学习相关知识……文博事业的发展,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博物馆热”的持续,又推动博物馆解锁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而言,博物馆的发展与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供”与“求”的关系,二者的良性互动将为美好生活注入新的动能。随着博物馆深度融入公众生活,博物馆也承载着更多期待。进一步激发博物馆的活力,才能更好托举美好生活。图片来源:瞭望
2023年5月18日
其他

“女演员近10年无戏演再见观众哭了”,稀有剧种如何留下来、传下去 | 睡前聊一会儿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最近,一条“女演员近10年无戏演再见观众哭了”的内容引人关注。这位女演员,是河南商丘四平调剧团团长付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剧团多年无戏可演,场地改成宾馆,她也改行当了服务员。尽管近年来剧团发展有起色,但作为稀有剧种,依然面临后继无人等问题。为了传承和发展,剧团将舞台搬到线上。看到上千名观众涌入直播间,已经54岁的付梅没忍住,红了眼眶。相伴77年的剧院,5代人的传承与坚守,付梅团长与河南商丘四平调剧团的故事,何以引发共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图源网络)在宾馆当服务员时,付梅时刻惦记“唱戏的人必须上台”,没客人时就在登记台后走步、比划,练习唱念坐打。走进直播间后,从灯光是不是让演员转头时多了阴影,到音效字幕怎么更合适,反复打磨试验;从抢救曲谱四处奔波的老先生,到苦练功夫惊艳亮相的00后小演员,全团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为一句“我们还在努力传承着”……静待花开终有时,守得云开见月明。一个个动人的细节,有精益求精的追求,有百折不挠的执着,也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见证了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为坚守者点赞,向传承者致敬,更需要探索把感动变为行动、把流量变为“留量”的长远发展路径。商丘四平调剧团在直播间大放异彩的故事,不仅唤醒了对地方稀有剧种生存状态的关注,擦亮了这一稀有剧种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也展现出互联网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的潜力。戏剧百花园中,稀有剧种不似知名剧种那样闻名遐迩,但也千娇百媚、各具魅力。我国的戏剧剧种可谓洋洋大观,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有348个剧种,分布区域仅限1个省区市的剧种300个,其中121个剧种仅有一个国有文艺院团,共106个剧种仅有民营团体或民间班社。稀有剧种,小有小的魅力。安徽徽剧、福建梨园戏、广东正字戏等,百年传承,古风古韵;福建山歌剧、内蒙古漫瀚剧、江苏丹剧等,历史不长,质朴清新。这些剧种传承着一时一地的风土人情、方言声腔、艺术审美,各美其美、各具特色。与此同时,稀有剧种也面临不小压力。流行一隅,受众固定、传播受限、认知不广,演员后继无人、剧团难以为继的现象并不鲜见。如果不加以特别保护,消失的不仅是一个剧团、一个剧种,更是一种地域文化、历史记忆,折损的是中华戏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保护和传承稀有剧种,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近年来,戏曲振兴工程、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等不断出台,不少稀有剧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政策的扶持下重获生机,展现了我国丰富的戏曲生态。(图源新华网)稀有剧种来自民间,生命力也在民间,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了这个“根”。被称作“古南戏活化石”的福建梨园戏坚守地方表演特色,不盲目追求时髦,天然去雕饰的表演反而获得认可,不仅走出了发源地泉州,还走上了国际舞台。如今的许多地方,送戏下乡时,乡亲们对演出的欢迎,不亚于时下年轻人对演唱会、音乐节的追捧——开场前,能下脚的地方都站满了人;锣响戏起,观众们喝彩声不停;散场后,老乡们把演员当作亲人一样往家抢。这样生动的局面,更呼唤稀有剧种汲取民间智慧,打磨艺术精品,不断提升亲和力、感染力、传播力。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上世纪90年代受到电视等新传播媒介影响的传统戏曲,如今又回到了像直播间这样的媒介载体上。以河南为例,截至2023年3月底,67种所属地区为河南省的国家级非遗演艺项目中,已有九成开通直播;其中,道情戏、大平调、二夹弦、四平调、宛梆、大弦戏等河南稀有剧种的直播观看次数均破百万。当然,稀有剧种走进互联网直播间,不能仅仅满足于在直播打赏中求得一时的生存发展,更呼唤在“破圈”中跳出一隅,在“长尾”中觅得知音,在返本开新中擦亮传统艺术的时代价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留下来、传下去,在更多地方、更多人群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这正是:梨园春不老,直播搭舞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文
2023年5月12日
其他

人民日报评论系列 | 荐书

人民论坛、人民时评、评论员观察
2023年5月11日
其他

廉洁奉公树立新风 | 人民观点

廉洁奉公树立新风——紧紧锚定开展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⑥“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焦裕禄,带领兰考群众战天斗地;“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谷文昌,在荒山石滩造林,留下满山木麻黄;群众心中的“最美扶贫书记”黄诗燕,被同事视为严于律己的“好班长”,他惟愿“省点时间干点事”……这些群众喜爱的好干部,无不是严以律己、廉洁奉公的典型。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必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图源网络
2023年5月11日
其他

践行宗旨为民造福 | 人民观点

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紧紧锚定开展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⑤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更好的教育”改变无数人命运;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更稳定的工作”托举出彩人生;人均预期寿命2021年已达到78.2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6亿,“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护佑全民健康……新时代这十年,民生答卷有分量、有温度,映照出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底色。图源网络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是五个具体目标之一。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3年5月8日
其他

“屏摄”打卡,无伤大雅?丨睡前聊一会儿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刚刚结束的“五一”小长假,你看电影了吗?数据显示,“五一”档期电影总票房超过15亿元,名列中国影史同时期第三。影片上新、好戏连台,观众热情也很高。然而,在一些观众发出的打卡照、短视频里,却出现了部分影片的核心角色、剧情走向,以至于有出品方公开发出倡议,呼吁观众“抑制自己的激动”,放下拍照录影的手机,保持影片的“新鲜度”。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每逢电影上新,社交平台与影评网站都会成为观影人群衡量影片口碑的重要参考。近年来,一些主打“回忆杀”“情怀杀”的影片相继问世,无论是经典IP回归翻新,还是热门小说登上银幕,都让很多新片“未映先热”,拉满了期待值、攒足了好感度。不少观众兴奋地第一时间走进影院,迫不及待地拍下片头、彩蛋甚至部分剧情,并上传到社交平台,为电影叫好喝彩,也为自己留下难忘回忆。殊不知,根据法律规定,类似的“屏摄”行为可能涉及侵权,影片内容的提前扩散传播也成为萦绕在片方及电影从业者心中的阴霾。事实上,侵权盗版问题始终是电影从业者的痛点与电影行业发展的难点。一部电影,是全体工作人员在筹备、编剧、拍摄、制作等复杂流程中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的成果。侵权盗版,盗走的是创作者的心血,侵袭的是市场的秩序,影响的是电影发展的良性循环,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长远利益。近年来,有关部门对源头盗片、中间分发、引流传播等黑灰产业链重拳出击,打击盗版专项治理成效显著。在一起春节档电影侵权盗版专案成功侦破后,被网友戏称为“受害者联盟”的相关电影主创集体亮相公安部新闻发布会,表达对于打击侵权盗版违法犯罪的感谢、对于版权保护工作的支持。然而,“居心不良”的盗摄产业链可以有效打击,个别观众屏摄的“无心之失”却防不胜防。社交平台上网友拍摄发布的热映电影图文、视频片段并不鲜见,逐渐成为当前电影版权保护的新考验。一方面,根据电影产业促进法的明确规定,“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因此,拍摄零点首映片头、记录正片高光时刻等“路透片段”,都可能构成侵权行为。尤其是剧情走向、角色形象等关键信息一旦外泄扩散,将严重损害片方等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屏摄行为也会对其他观影者造成不良影响。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观影过程中被突如其来的手机亮光“闪瞎”双眼的不适经历。一名观众擅自拍摄,不仅打扰邻近观众专注观影,更有可能形成不良示范,引发更多观众跟进模仿,致使更多影片细节被拍摄外传。正因如此,数十位知名电影演职人员曾在社交平台发起“拒绝盗摄”倡议,呼吁观众文明观影,“不要对着银幕拍摄”。其实,如果观众仔细留意,几乎每张电影票根背面的“观影提示”“观众须知”里,都明确写有“禁止摄影、录音及录像”等注意事项。电影作为一门视听结合的艺术,每一帧画面、每一秒声音都是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影片的消费者,观众购买电影票享有的是单次的观影服务,并没有获得二度拍摄以及传播其中片段的合法授权。一些观众对于某部电影或某些IP的独特情感,更应转化为拒绝屏摄、保护创作者权益的实际行动,而不是以之作为“为了情怀不得不破例”的借口。观影打卡如何与版权保护并行不悖?来自片方、影院与观众的共同努力必不可少。面对观众的合理需求,片方应该积极响应,主动放出更多制作精良、看点突出的宣传物料,满足消费者的分享欲,借力社交平台实现“双赢”。影院方基于维护影院秩序与观影环境的需要,有义务、有必要通过提前告知、现场劝阻等方式加强对屏摄等不文明观影行为的约束。当然,观众更应该主动配合,树立盗摄侵权的法律意识,养成文明观影的良好习惯。“龙标亮起之时,主动收起手机”,有打卡冲动时,不妨选择片方公开发布的物料、载明时间地点的票根,或者是一段饱含真情实感与真知灼见的观后感——这,一定比“暗中拍摄”的一张银幕照更具纪念意义。这正是:龙标跃然眼前,影片长留心间。银幕本非景点,无须合影留念。(文丨李忱阳)|
2023年5月4日
其他

实干担当促进发展 | 人民观点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合集》《十九大以来任仲平文章选》《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5月4日
其他

文明是最美的风景 | 今日谈

路上千般景,最美是文明。欣赏怡人风光之余随手带走垃圾,排队候车候场时遵守秩序,参观文化遗址时爱护文物……“五一”假期,文明旅游成为旅途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文明旅游,你我同行。文旅部门提醒游客“健康文明出行”,持之以恒推动文明旅游工作;旅游景区制作“假期参观攻略”,呼吁游客向不文明行为说“不”;许多志愿者主动作为,参与景区景点的文明引导、秩序维护。通过示范带动、各方推动,文明旅游、绿色旅游等理念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文明旅游风尚逐步形成。图片来源:人民视觉遵守文明旅游行为规范,弘扬文明旅游新风尚,才能收获更多旅行幸福感和安全感。无论是在假期,还是在平时,愿你我都能多些“举手之劳”,让文明出行成为自觉与习惯,以健康文明的出行方式,与更多美好相遇。|
2023年4月30日
其他

更好以数字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 | 人民论坛

站在3D云阵相机前,只用一秒就能生成真人数字图像;拿出手机扫一扫特定建筑,就可以进入元宇宙场景;看名画《辋川图》“动”起来,小舟荡开清波,依水而下……在刚刚落幕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一项项创新成果、一个个应用场景让人应接不暇,展现着数字技术的广阔前景。
2023年4月30日
其他

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 | 今日谈

这几天,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一大批数字新技术新产品吸引观众驻足体验。戴上特制眼镜,对准发动机进行扫描,眼镜内可看到每个零件的名称,并可使用虚拟工具模拟检修操作;步入3D量体仓,不到1分钟就能拥有自己的服装版型数据;动动手指,上传照片,就可以生成专属的虚拟数字人……一项项新技术,一个个新产品,展现着数字中国建设的丰硕成果。图片来源:新华社
2023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