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 | 寻美清华园 • 天文台
在校园西北隅的一片绿草地上
伫立着一座白色八角形的六层天文台
天文台
是见证斗转星移的守望者
点缀在园子里的春夏秋冬
成为镜头下的常客
虹霞映照
▲李召麒 摄
青空云间
▲张宇 摄
夕阳西下
▲苑洁 摄
繁星点缀
▲何海程 摄
天文台的前身
气
象台
建成于1931年的国立清华大学气象台,是今天“天文台”的前身。学校投资修建了此气象台,并按照国际标准条例配置仪器、设备。当时在华北地区,清华大学气象系的资料是非常完整、准确、全面和可靠的。
气象台首任台长黄厦千曾撰文解释: “盖因空气为地球三大境界之一,完备之地学系不可不有气象学程。空言气象而无实测以助研究,又难免流于理化无实验、工艺无实习之弊也。”
这座用来安置测风仪器及瞭望天气的八角形钢骨水泥高台,内部直径计24英尺,高五层,每层各15英尺,最下一层建于土山内。在山顶上的实际有四层。加上土山原有的高度,台顶高出地面总共一百多英尺,是当时全校最高的建筑。
▲气象台(1932年《清华一览》)
▲ 在气象台的周围还专门辟出了“气象园”,安置各项气象仪器。
遗憾的是,到了1952年,随着清华的院系调整,气象系被调出。从此,气象台长时间无人看管、维修。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气象台再次受到波及。
天
文台
1999年初,物理系提出将已废弃多年的气象台改建为天文台,作为全校普及天文教育用。新天文台的外观设计由关肇邺院士组织。设计团队在天文圆顶下面、原气象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层。
今天,在天文台的可转动园顶中,安装着一台40cm的天文望远镜,用作天文教学。
▲天文台外景。
约两年前,清华大学天文协会的学生开始负责天文台的修整及升级工程,天文台开始定期对外开放,每次时长一小时左右。开放接待人数平均每次150-200人,最高纪录270余人。天文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观测、探讨天文景象。
▲天文协会学生修缮望远镜。
▲通往圆顶的楼梯和办公室内景。
▲圆顶在观测时可打开,并可旋转。
▲公众参观日。
▲天文协会的女生节。(图源:天文协会微信)
等到好天气
待到开放日
相约天文台吧
▲天文台上空的星轨(图源:天体物理中心)
文 | 天体物理中心
编辑 |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