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水池闪亮登场,带你打卡清华水系!
秋风来了,水光浮动
这几天
新修建完成的主楼喷泉闪亮登场
吸睛无数
我们在第一时间
实地探访了这处校园新景观——
◇
主楼喷泉
主楼喷泉原为一旱喷泉,清华大学修缮中心从8月中旬开始对其进行改造,改为高出地面的深色叠水池,可形成镜面效果和间歇喷涌泉效果。池底与池壁用黑色花岗岩进行铺装,体现校园庄重感。出于喷泉周边本身的良好绿化环境,学校保留了周边所有现状植物,保持轴线主要格局。
主楼喷泉
从11月7日开始,主楼喷泉将正式运行。配置的九个喷头计划每天分三个时段(8点-9点,12点-13点,16点-17点)喷水。其余时间为镜面水池景观。
更庄重:改为镜面水池后,春夏秋三季水池形成镜面水膜,可映出天空、主楼、银杏大道的静谧壮观,配合间歇的小型喷涌泉,形成动静相宜的景观;冬季无水时,深色池台本身也能成为一道庄重、大气、简洁的景观。
更安全:新的镜面水池喷泉不再使用水下电泵作为喷水动力,排除了触电风险;喷泉喷头被安装于水池的中心位置,溅出的水花不会打湿通道,池水会缓慢溢流到水池周围的溢流槽中,不会造成路面积水。本次改造还加大了水池南侧停留空间,为观赏休憩提供了更充足的空间和舒适的环境。
景观效果图-由南向北视角
更环保: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的要求,本次改造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功能。喷泉水池四周地下有溢流槽,溢出的池水将通过收水系统重新流回水池底部,这样既能保证水的循环流动,又能实现池水的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
◇
说起校园景观
清华的“水”一直功不可没
寻美清华园
今天
我们带你打卡清华水系
在很多人心里
清华园的水,不只是一道风景
凡是提到水
总能想到与清华园的种种情愫
水如时光,串联起那些美好
流淌到你心上
清华大学建校之初,“园中草木扶疏,溪水清澈,丘陵仍旧”,整个校园山环水抱,钟灵毓秀。而在清华大学历次校园规划中,多次出现建立分布均匀体系完整的水系构想,将水作为重要的连接性要素,串联校园功能。如今,清华校内河湖水面总面积有7.2万平方米。
01
校河
校河万泉河由西门流入校内,一分为二,一条北流,至生物馆北面向东流,经大礼堂后面继续往东;另一条向东流,经停车场、二校门,至机械工程馆东南转向北流,在新水利馆东侧两支流汇合,流向北门外,两条河的水面共有4万平方米。
校河四时
如今,清华大学尊重校河历史风貌,在充分分析现状改造潜质的基础上,对河道形态进行优化,并对重要节点处进行重点改造设计,丰富空间类型,创造校河与人的良好互动关系,塑造更健康的河道生态系统、更丰富的亲水活动、更具张力的水岸形态。
校河各段
02
水木清华、荷塘
“水木清华”是清华园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四时变幻的林山,环拢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本为工字厅的后厦,一变而为“水木清华”的正廊,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水木清华
“近春园”遗址的环湖“荷塘”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文而闻名。近春园的前身是康熙时“熙春园”的中心地带。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内建筑遭严重破坏,沦为“荒岛”,前后达百余年。
1927年仲夏,住在附近(“西院”住宅区)的朱自清教授感于世变,夜不成寐,来到这一带环湖散步,以精妙的构思和生花之笔写下《荷塘月色》,为这处古址增添了新的文化特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朱自清《荷塘月色》
如今,经过改造后的“荒岛”已成为一处富有历史和文化特色的胜迹。除“晗亭”、假山、瀑布、草坪、鱼池之外,临水建一座“临漪榭”,按园内原有同名建筑仿建而成,以清宫法制,歇山起脊,金线苏彩,是遗址内唯一象征性的旧物恢复。
荷塘
03
伴随园子里的水,花常开,水长流,月常圆满,秋虫可语冰。
工字厅前,校河分支
熙春路、清华路交界处
地质之角
有时候,我凝敛成一颗石子,潜伏涧底。时光水一般在我身上淌泻而过,我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静止的自己,仿佛在时空之外、无涯无际的大自然里,仅由水面阳光闪烁,或明或暗地照见一个依附于无穷的我。
——杨绛
逸夫馆前
综合体育馆南
雕塑园南
艺术博物馆前
清华园里的河、流、溪、塘,
总是泛着温暖的微波,静静流淌,
仿佛秋天的月光,仿佛故乡。
时光如水般从清华园中流过,
浮云白日,有关青春,
还记得那年坐在河边,
跟你聊起远方的时候,
水面上,
栖息着无数闪亮的星辰。
策划、图片统筹 / 苑洁
素材 / 修缮中心
文字 / 赵姝婧 李婧
头图 / 李召麒
图片 / 何康 苑洁 王建一 皇甫硕龙 司京生 崔粟晋 毛子卿
视频 / 魏明伦 高一潇 皇甫硕龙
编辑 /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