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次捧杯!揭秘全国“挑战杯”冠军的养成方式……

校团委 清华大学 2020-01-27

▲校党委副书记过勇与获奖师生合影


昨晚,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落幕。清华大学以团体最高分的成绩,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夺得冠军,捧起“挑战杯”!


这也是自1989年第一届“挑战杯”举办以来的30年间,继1989年、1997年、2003年、2009年、2013年、2015年六次夺冠后,清华大学第七次捧起“挑战杯”,继续保持迄今为止“挑战杯”夺冠次数最多的纪录


6个获奖项目

1

2

3

4

5

6

6个获奖项目

1

机械与控制类作品

《新型轮毂电机车轮设计及整车应用》

2

信息技术类作品

《软硬件联合优化的新型低功耗5G通信系统》

3

信息技术类作品

《I Know You: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分层用户建模通用框架》

4

能源化工类作品

《高性能、低成本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开发》

5

经济类作品

《精准扶贫中的贫困识别:福利损失与解决办法——基于西部、东部、东北的调研与实证研究》

6

生命科学类作品

《模拟医生操作实现人机协同的血管介入手术人工智能装置》



今年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30周年,首届“挑战杯”竞赛于1989年在清华大学举办,迄今已连续举办16届。如今“挑战杯”已成为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领域中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参赛范围最广的赛事。


这些年来,清华大力探索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以全过程累进支持、全方位匹配资源的因材施教理念,形成了清华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同学们在此体系下不断学习、迅速成长,让我们看看全国“挑战杯”冠军项目是如何养成的——


全国“挑战杯”冠军项目成长体系


1

以“挑战杯”为龙头的科技赛事体系


2

学生科技兴趣团队


3

大学生学术研究推进计划


4

“闯世界”学生海外学术研修支持计划


5

“科技创新,星火燎原”学生学术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6

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


(此外校内还有多个培养平台和成长方式,本次推送重点介绍主要成长体系。)


成长体系

1

以“挑战杯”为龙头的科技赛事体系

此体系诞生的本届获奖项目为:

《精准扶贫中的贫困识别:福利损失与解决办法——基于西部、东部、东北的调研与实证研究》


清华大学“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始于1983年,是清华大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清华学生课外学术科技领域的年度盛会


除了校级“挑战杯”竞赛,依托各院系学生科协,组织举办包括结构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智能体大赛等在内的80余项各类学术科技赛事,其中40余项赛事被认定为学校星级赛事,通过分级管理与资助,实现了对不同类别赛事的有效激励与引导。每年校内学生参与各类赛事超过5000人次,课外科技赛事体系有效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学期校学生科协以首届无人机大赛为试点,探索建设完全赛课结合的课外科技创新竞赛,逐步推动科技赛事体系改革,将科技赛事与专业课程更紧密结合,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课结合”的教学模式,促进课内课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


▲在2019年第37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上,校长邱勇和校党委书记陈旭共同为获得“挑战杯”的院系颁奖。


本届全国“挑战杯”竞赛获奖项目中,李常、朱恒栋的《精准扶贫中的贫困识别:福利损失与解决办法——基于西部、东部、东北的调研与实证研究》项目便是从学校赛事体系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项目,前期分别获得清华大学与北京市“挑战杯”竞赛的特等奖。并且在清华大学“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了所有评委均打满分的优异成绩。


成长体系

2

学生科技兴趣团队

此体系诞生的本届获奖项目为:

《新型轮毂电机车轮设计及其整车应用》


清华大学学生科技兴趣团队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探索精神为出发点,联合波音、微软、华为等全球知名企业,跨学科、跨年级组建科技创新类研究团队。


兴趣团队为同学们匹配充沛资源,尊重学生兴趣,确保学生自由探寻自身研究兴趣。每支兴趣团队通常由多个院系同学组成,通过头脑风暴、项目研发等促进学科交叉与思维碰撞,目前已累计成立32支兴趣团队,覆盖人员超过900人。

▲第一教学楼学生科技兴趣团队活动空间


▲天空工场兴趣团队在活动室进行讨论


近年来,清华大学加强对兴趣团队的规范管理,修缮兴趣团队活动空间,鼓励更多一线教师和企业一线研发人员投入项目指导,兴趣团队里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的科创项目和创新人才。


本届全国“挑战杯”竞赛获奖项目中,《新型轮毂电机车轮设计及其整车应用》便是来自未来汽车学生科技兴趣团队的研究项目。在参加第36届清华大学“挑战杯”时,作品只有一个车轮样品。来自车辆与运载学院的博士一年级学生秦宇迪回忆起项目研发过程时谈到:“项目在接近两年的时间里,从理论创新到设计发明,从多版电动轮到造出整车,我们在兴趣团队怀着最初的创意,迎难而上,挑战了不可能。”


成长体系

3

大学生学术研究推进计划

此体系支持的本届获奖项目为:

《I Know You: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分层用户建模通用框架》


为加强对科技创新成果的累进支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立项研究,并突出重点领域,推动学科交叉,鼓励原始创新,自2014年起校团委与科研院联合设立大学生学术研究推进计划,学生根据自身学术志趣,自主立项,力求通过扎实的学术研究项目培育学术创新人才。


自2014年以来,大学生学术研究推进计划已累计支持1000多个项目,项目覆盖本科所有院系。2018起,依托该计划举办了清华大学大学生学术研究推进论坛,进一步促进不同院系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

▲欧阳明高院士(左)和周济院士(右)作学科前沿报告


▲2018年清华大学大学生学术研究推进论坛中,同学们在学术墙报前交流讨论。


本届全国“挑战杯”竞赛特等奖项目中,参赛项目《I Know You: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分层用户建模通用框架》作者武楚涵获得2018年大学生学术研究推进计划未来学者专项,获得学校科技推研名额,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择院系和导师攻读博士学位。


成长体系

4

“闯世界”学生海外学术研修支持计划

此体系支持的本届获奖项目为:

《软硬件联合优化的新型低功耗5G通信系统》


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清华大学于2012年起匹配专项支持经费,鼓励优秀拔尖创新人才前往国际知名高校、研修机构,参与海外学术研究与交流。


“闯世界”计划通过研修激发学生学术志趣,发挥朋辈的互助和激励作用,累进支持学生进行学术科研探索。2012年以来,共支持2000余人次本科生参加“闯世界”计划赴海外顶尖学术机构开展海外研修,覆盖全部院系。

▲参加“闯世界”项目同学与导师合影


▲“闯世界”项目导师对学生的评价和祝愿


本届全国“挑战杯”竞赛获奖项目中,参赛项目《软硬件联合优化的新型低功耗5G通信系统》作者吴梓栋在2018年暑假参加了“闯世界”本科生海外学术研修支持计划,进一步深化项目研究。“闯世界”计划帮助同学们站在相关领域的最前沿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使得清华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到海外实验室进行交流与研修。


成长体系

5

“科技创新,星火燎原”学生学术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此体系诞生的本届获奖项目为:

《高性能、低成本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开发》


华大学2007年启动“科技创新,星火燎原”学生学术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简称“星火班”),每年春季面向大二本科生选拔50名左右具有创新能力潜质的学生,鼓励学生自主申报研究项目,为具备学术志趣和学术潜力的学生搭建了不受专业限制的学习发展平台


“星火班”针对每位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多方位的教育资源,并凝聚起一个跨专业、跨年级学生学术共同体,使同学们不断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开拓思想眼界、强化社会责任感,努力成为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


▲星火班育人体系


▲星火班学术年会同学交流讨论


本届全国“挑战杯”竞赛获奖项目中,参赛项目《高性能、低成本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开发》作者赵长欣便是第十一期“星火班”学员,也正是“星火班”的培养,让他树立了学术理想,坚定了学术志趣,在本科阶段就作出了较好的科技创新成果。


成长体系

6

“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

此体系诞生的本届获奖项目为:

《模拟医生操作实现人机协同的血管介入手术人工智能装置》


2009年,“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将各方面办学优势转化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势,汇聚一流师资力量,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创造良好成才环境,激励优秀学生潜心学术发展,争当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征程上的“领跑者”。“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包括数学班、物理班、化学班、生命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钱学森力学班和世文班等。


▲在“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钱学森力学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郑泉水教授回顾了钱学森力学班的十年创新教育探索历程。


《模拟医生操作实现人机协同的血管介入手术人工智能装置》项目骨干作者来自于“钱学森力学班”。本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钱学森力学班”已成为清华大学有特色的、开放型、国际化、多学科融合的培养示范平台。


备赛时间轴



在清华大学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基础上,本次“挑战杯”备赛从2018年6月持续至今,备赛时间近一年半


从最初的多口径项目征集,到从上千个项目中屡次筛选确定20个种子项目,再到对这些项目一对一跟进支持,最终选出6个项目代表清华大学参加比赛。


进入决赛冲刺阶段后,筹备过程更是紧锣密鼓,也得到校内多个部门和院系的大力支持。从本学期初开始,清华共召开7次项目评审会,邀请青教赛教练、各领域资深专家、高年级博士生等30余位校内外老师、同学为项目提供建议和指导


10月17日,清华大学组织全国“挑战杯”动员会,校党委副书记过勇出席,并对参赛作者提出三点希望:希望同学们享受比赛、磨炼展示能力、将参加比赛当做科研道路新起点。


随后,电子系、车辆学院、化工系等院系系务会对相关申报项目进行专题研究,为同学们完善项目提供帮助。10月31日,科研院成果奖励办协助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全要素模拟答辩,帮助同学们热身,鼓起斗志全力冲刺正式比赛。



模拟答辩


评审会

时间:2019年10月13日

地点:校团委小会议室










动员会

时间:2019年10月17日

地点:一教三层兴趣团队创意空间





项目答辩


项目答辩




整理展品


模拟答辩


整修车辆








全要素模拟会

时间:2019年10月31日

地点:李兆基科技大楼&罗姆楼
















布展

时间:2019年11月7日晚~11月9日

地点:北航

深夜运物资至北航


清晨搬运布展物资


布置展位


参与问辩作者


工作人员




正式比赛

时间:2019年11月10~11月11日

地点:北航






继往开来,开拓创新,

未来,清华大学将继续

培养选拔优秀“挑战杯”项目

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

深化高校素质教育

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

鼓励学生将个人的理想追求

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为更好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服务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贡献更多应有的力量


资料提供 | 校团委

图片 | 校团委

长图制作 | 校团委

编辑 | 赵姝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