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越世纪的传承

郭静茹 李婧 清华大学 2020-01-27


百余年来,清华始终坚持严谨教学,严格要求同学们珍惜光阴、用功学习、严格磨练。


清华“严谨 勤奋 求实 创”的优良学风,即是在上世纪80年代精辟概括出来的。这八个大字如今仍镌刻在第三教室楼上,以鞭策师生。


2019年是清华大学学风建设年,在清华大学档案馆、校史馆主办的《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清华大学优良学风档案史料展》中,我们看到了“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的传承,心中是大写的服,脚下是前行的路。今天,我们为您讲述清华学风跨越世纪的传承



(一)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珍藏家中的试卷


1993年,叶企孙先生的侄子叶铭汉院士在整理叶先生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份精心保存的试卷。这份1945年西南联大时期的电磁学试卷显示,李政道在理论部分得了58分,接近60分满分;而实验操作成绩只得了25分(满分为40分),相当于刚及格。


据李政道先生回忆,这次考试的实验成绩给他很大震动,叶师的严格要求对他一辈子影响很深,特别是让他懂得了实验的重要性。


低调、爱学生的“大师之师”叶企孙,是清华大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从教的50余年,他培养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57位院士。1999年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10位是他的学生。


直至今日,清华园里仍然还有一批“老师的老师”。


青教赛中的“师父们”

▲薛克宗的教学笔记(上图左一)和20年前写的对教书育人工作的体会(中间两图),当时为本科生冯鹏的学术论文(右图)。


做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培训指导工作20余年,80岁的清华大学力学系教授薛克宗被尊为清华青教赛的“祖师爷”。


▲薛克宗和冯鹏的青教赛的二十年传承。


1997年,大二学生冯鹏在薛克宗指导下,把课程感想变成了人生第一篇学术论文。十年后,留校后的冯鹏参加北京市青教赛,教练薛克宗手把手地指导他从一名教学新兵成长为青教赛理工组第一名。又一个十年后,2017年,冯鹏也成为青教赛教练。


就像歌中所唱的那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荣获全国青教赛思政课一等奖第一名的李蕉的备课讲稿(左一左二图);梅赐琪对李蕉讲义的批注(右图)。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蕉已有10年教龄,但在每一轮备课中仍坚持将“讲台上要说的每一句话”写下来,以保证把课堂教学节奏掌握在分秒之间。


2018年,李蕉参加全国青教赛。长达5个多月的备赛,公管学院教授梅赐琪等指导老师共听了李蕉24讲内容130遍试讲,每遍都边听边做批注,甚至在不满意的图示设计旁写下“丑”字。在“师父们”的指导下,李蕉荣获一等奖第一名。


吾爱•吾师

▲美术学院陈博贤、褚建舒、王茜等同学绘制的《吾爱吾师》画卷。


长约25米,所绘皆为清华百余年间的风物胜迹及名垂于校史之先贤、名师、校友同仁,共包含40余处建筑场景及150余人物。美术学院学生们绘制的长卷《吾爱•吾师》,显示了清华新旧共治、无问西东之气象,表达了对于母校挚诚的深爱。



(二)

“咬定青山不放松”


朱梁君子之辩


1948年3月31日,朱自清发表文章,对北平市政府“拨用巨款修理和油漆北平的古建筑”的做法表示不赞同。在同年4月13日出版的《大公报》(天津版)上,梁思成发表《北平文物必须整理与保存》一文,进行讨论辩驳。


朱自清读到梁思成这篇总共17页,修改、删补达近百处的文章后,称赞梁思成见解独到。这场关于“北平古建筑保护”的君子之辩从此成为美谈。


逐字推敲、増删改易之迹,依然在清华当代学人中多有体现。


早早啃上“硬骨头”

▲彭林《周礼》 稿件第四稿。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彭林做博士论文时就啃上了《周礼》这块“硬骨头”,30余年孜孜不倦,咬定青山不放松。


两年前,国家图书馆隆重推出《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项目,其中《周礼》 史话一书由彭林担纲,要求用简洁通畅的文字向广大读者介绍一部古奥难读的经典。彭林篝灯改窜,数易其稿。


反复修改的一把辛酸泪,有学生甚解其中味,还习以为常。


别人家的“作业本”

▲曹煜恒的作业合集。


化工系2017级的曹煜恒有个习惯,每次布置的作业都要抄题,将批阅完的作业整理并收好。一次次的作业,他可以弥补知识点的缺漏,可以重温题目的经典解法,可以提醒自己不要再犯相同的错误……每学期结束后,他还会将整理的知识重点、错题重做等一并收入作业合集。习惯坚持两年,形成三本作业合集。



(三)

天才在于积累


靠得就是坚持不断的努力

▲数学大师华罗庚亲笔写下的《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一文,增删百余处。


从初中毕业的小杂货店员到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许多人都赞叹华罗庚为数学天才,而他则认为一切源于勤奋和积累。


进入清华后,华罗庚仅用一年半时间就自学完数学系的全部课程。非但如此,他还自学了英文、法文、德文。正如他在文章中勉励青年人所写:“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直到现在我也贯彻这个原则:别人看一篇东西要三个小时,我就花三个半小时……所以,前一段时间的加倍努力,在后一段时间内却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是的,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积累,是几代清华学人共享的关键词。


打印纸背面的备课笔记


1999年,热能系教授段远源第一次讲授“工程热力学”课程。这是能动系(当时为热能系)一门极为重要的本科生技术基础课。由于办公条件有限,他随手从实验室拿了一摞已经用过的打印纸在背面开始备课。一学期下来,积累了一厚本写在打印纸背面的备课笔记。20年过去了,段远源对每一次课的内容仍反复推敲、演算,几易其稿。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是对这位教学行家里手的一份肯定。


厚本的积累,更是一份脚踏实地的传承。


严格执行的计划表

▲清华特等奖学金获得者马冬晗、马冬昕姐妹俩的作息时间表和实验笔记。


马冬晗、马冬昕是2011年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也是网络上有名的姐妹花,她们的时间计划表曾经震惊了很多人。


计划表之外,满满一柜实验笔记是妹妹马冬昕从本科期间进入实验室到博士毕业的科研记录,共17本。在博士起初的两年里,马冬昕实验记录本上写满了“失败”,但她始终严谨勤奋、一步步攻坚克难,“没有一招制敌,只能脚踏实地”。



(四)

9

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标点符号,是否有法改善?”

▲林家翘先生早年求学时留下两本笔记:左为1937年听周培源先生讲“流体力学”所作的笔记,中间为1939年听王竹溪先生讲“量子力学”的笔记,右边是他晚年回到清华后批阅的博士后出站论文。


学生时代,林家翘的笔记字迹娟秀、清晰工整;教书育人,林家翘对于学生论文的批阅,仅摘要中修改痕迹就有近20处,其中包括对标点符号的修改。他还在旁边贴下便签纸,上边写有“标点符号,是否有法改善?改后我可便于阅读?……”后又用黑色签字笔谦虚地写下“恐怕以上建议,当有不足之处”。


谦虚且认真着,多年不变,故事继续。


提高教学能力的不二法门

▲2017年新百年教学成就奖获得者邓俊辉的教学日志、修改的学生论文和历年讲义。


从站上讲台的第一天起,计算机系教授邓俊辉就对自己的授课内容全程录音,随后反复回放,以及时发现不足与偏差,锤炼语言功夫;每次课后也多会以日志形式及时书面回顾,积累随时的所得所悟,更记下学生与同事的批评建议。“自检内省”,20多年坚持下来,不觉已是洋洋可观的一笔宝贵财富。


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


迎难而上,温故知新

▲江国琛的课程笔记。


进入大学第一年,材料学院的江国琛难以适应清华的学习强度。一步一个脚印,记下老师的板书只是他学习的第一步,笔记本上的各色标示是他一次又一次咀嚼反思后的智慧结晶。持之以恒,一天天进步着,2018年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的获得是对他优良学风的最好肯定。



(五)

“花式”技能增长

从工友到实验员

▲阎裕昌当年使用过的计算尺、线规和自学物理的笔记小卡片。


他并非清华教师,也不是物理系的学生。1919年,阎裕昌进入清华园当工友。在勤勉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自学很多物理知识。


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在叶企孙的推荐下积极参加抗日,负责冀中地区的炸药、地雷研制工作。1942年,日本军对冀中地区进行大扫荡,阎裕昌为了把仪器设备藏好不幸被捕,后英勇就义。


是零基础,更是新技能

在车辆与运载学院副教授王波开设的一门艺术类课程——《汽车造型设计二维表达》中,二维表达是设计师基础且重要的技能。从汽车的基本比例讲起,课程的学生从零开始快速掌握草图、效果图等汽车手绘技能。


▲车辆学院汤凯敬同学绘制的临摹作品,在没有用色经验的情况下经过彻夜未眠反复修改,最终呈现了金属车漆的色泽。


▲车辆学院李鹏飞绘制的概念车内饰精细效果图,在画面各部分比例的把控、表现各种不同材质的手法等方面均很出色。



(六)

提升教学境界


自绘实验室图纸


1939年2月,周先庚跟随文学院从蒙自搬回昆明。依据当时昆明时期的特殊情况,为更加合理、方便地利用教室达到最佳实验效果,他绘制出初(高)级心理实验室图纸,将一间教室隔成了两个部分:既是老师的办公室、实验室和会议室,又是学生的教室、自习室。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周先庚开始了他在西南联大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心理学研究。


横跨半个多世纪的教材增改


一部全国近300所高校使用的教材是如何“炼成”的?


1955年起,土水学院龙驭球院士及其团队开始自编、自印讲义进行教学,10年的油印讲义为1966年首本教材的正式出版打下了良好基础。该教材横跨半个多世纪,反反复复增删修改10轮,书册累计达19卷。这套教材5次获优秀教材奖,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跨越“多字班”的物化手册

▲化工系贺业方等的作业汇总。


一本传说中的“物化手册”是如何“炼成”的?


作为化工系重点专业课,《物理化学(A)》是公认的难。2007年,化工系2004级贺业方带头编写了《物理化学疑难问题精解手册(第一辑)》,供同学们参考。一笔一划的认真编撰、逐字逐句的修订重整,如今的化工学子仍在一本一本更新这份承载着经验和启迪的物化手册,互帮互助。


送你“学习加油糖”

▲学生会制作的期末考试周“学习加油糖”。


如何用一种趣味而又温暖的方式帮助同学们放松心情,并提醒大家不要因为论文压力大、考试难度高,就放弃诚信原则,坚决做到论文不抄袭、考试不作弊?清华大学学生会的方式是,制作“学习加油糖”,并在包装袋印上“趣味成语新解版”的学风口号。


“鱼事无补”:“摸鱼”只会慌张,专注给你力量;


“三教久留”:三教不仅是考试的教室,也是适合久久停留的复习去处;


“有则改之,无则加眠”:如果有灵感就认真修改论文,如果没有灵感就先好好休息……


“给你一颗糖,祝你考试顺利,复习加油!”


和你讲讲学风的传承,我们相信,先贤、师长和朋辈激励伴你在清华园成长、磨砺。


学风建设年,我们想听听你的学风故事。虽然没有糖,但是我们期待让你上墙!


供稿:档案馆 校史馆

图片来源:校史馆 学生部 团委

文字:郭静茹 李婧

摄影:苑洁

图片设计:“清华映像”团队 杨思维

编辑:赵姝婧 李婧

他的事业,炫酷,亦是温暖的。

今天!让我们纪念闻一多先生诞辰 120 周年

清华发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成果公布

清华大学6位教师8位校友

新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点击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