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初心依旧 | 那些温润人心的“金句”
年
金
终
句
编者按
2019年,清华人一起度过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欢庆时刻,一起接受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洗礼,通过“学风建设年”继承发扬清华的优良学风,以更加宽广的国际视野、更加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加有力的实际行动持续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选取一年中曾记录下的 9 则鲜活生动、温润人心的“金句”,与读者共同重温闪烁其中的清华精神,共同期许清华更美好的明天!
1
“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携起手来,传承辉煌的历史文化,培养优秀的年轻人才,用文化和教育的力量塑造未来,共同开辟一片更加明亮而深远的天空!”
——校长邱勇
邱勇为普京颁授名誉博士学位证书。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接受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仪式,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仪式。
两国元首见证清华大学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交换共建俄罗斯研究院合作协议。
邱勇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
2019年,习近平主席、普京总统分别见证自己的母校授予对方名誉博士学位,成为清华大学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各自发展历程中的历史性时刻。6月3日-7日,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率团访问俄罗斯期间,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校长尼古拉·克罗帕切夫交换两校《关于共建“清华大学俄罗斯研究院”的合作协议》,并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12月5日,清华大学俄罗斯研究院正式成立,致力于为中俄两国的战略合作与发展“开辟一片更加明亮而深远的天空”。
2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持之以恒,使命必达。”
——校党委书记陈旭
陈旭在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上讲话。
《光明日报》开辟专版跟进报道。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陈旭与学生代表座谈调研加强学校党的政治建设。
自今年9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清华大学全面启动以来,学校党委和各级党组织将主题教育与学校立德树人、事业发展紧密结合,精准聚焦、认真组织、积极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校党委书记陈旭2019年10月30日在《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坚守育人初心 勇担时代使命》的文章,表示清华大学将继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做到立德树人守初心、爱国奉献担使命、对照标杆找差距、行胜于言抓落实,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
“我们要将‘价值塑造’像‘盐’一样融化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之中。”
——航院教授、“清华大学新百年
教学成就奖”获得者李俊峰
邱勇、陈旭为姚期智、朱邦芬颁奖。
教师节庆祝大会颁奖环节。
清华大学举行学风建设大会。
清华园中为课程思政而努力的老师们。
9月10日,清华大学在大礼堂举行教师节庆祝大会,隆重表彰2位突出贡献奖获得者、8位“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获得者,以及在教书育人等各项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和集体。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职责,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清华历史上有无数好老师,现在的清华园中同样有一大批在前辈教师影响下,热爱教学、投身育人的年轻教师。他们立足讲台,面向国家的未来、世界的未来、人类的未来,努力把学生和自己都培养成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
4
“新中国成立那年我留校任教,到今年正好七十年。”
——化学系教授薛华
百岁老人薛华一生与清华相伴、与祖国同行。
“南仁东们”擦亮了中国探索和追问宇宙的“天眼”。
大兴机场背后的清华力量,是热爱、是工作,更是责任。
同为清华人、同为共和国的同龄人与祖国共成长。
这句朴素的话语,概括了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百岁老人薛华与清华相伴、与祖国同行的一生。从青丝到白发,她把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用一生的长度诠释了人民教师的挚爱与坚守。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七十载风云际会,一代代清华人将自己的人生与国家发展进步水乳交融,以奋斗书写爱国情怀。2019年,我们报道了“大国工程背后的清华力量”,讲述了共和国同龄人与祖国共同成长的故事,也记录了80后、90后清华人闪光的青春。时代不同,年龄不同,“爱国奉献”是他们人生共同的关键词。
5
“欢愉来自于与国同光,伟大复兴的自豪;来自于盛世如你所愿,向先辈们的致敬;来自于唤起青年千百万,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接续奋斗!”
——“伟大复兴”方阵队员代表徐铭拥
“伟大复兴”方阵走过天安门。
值得一生铭记的集训。
广场上的“红飘带”蕴含着清华人的智慧与力量。
国庆总结表彰大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共计5400余名清华大学、清华附中、清华附小的师生参与了群众游行、广场合唱、广场联欢、广场景观设计与营造、游行彩车设计、志愿者服务、文艺晚会、服务保障等各方面工作。他们所在的岗位不同、承担的角色不同,但都各尽其责、精益求精,共同见证了新时代“国之大典”的辉煌时刻。他们顾全大局、敢于担当,彰显了高度的政治意识;他们刻苦训练、追求卓越,锤炼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他们弘扬传统、爱国奉献,坚定了肩负时代使命、献身复兴伟业的理想信念。总结表彰大会上,现场师生发自肺腑的讲述令人动容。
6
“7年时间就做了一件事情:融合,融合,再融合。”
——精仪系教授施路平
施路平教授团队在《自然》发表封面文章。
天机异构融合类脑计算架构。
“天机芯”让自行车真正“自行”。
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学术产业合作论坛。
2019年,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施路平教授团队研发出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天机芯”。基于该成果的论文作为封面文章登上《自然》,实现中国在芯片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自然》论文零的突破。施路平认为,发展类脑计算芯片是世界性难题,其中真正的挑战是多学科融合。无独有偶,在12月15日召开的首届清华大学学术产业合作论坛上,嘉宾们一致认为,推动创新的关键在于学科交叉和跨界合作。促进跨学科、跨界的深度融合,是大学和企业创新的新模式。
7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土木系教授冯鹏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请关注发型和手势)。
清华大学举行学风建设大会。
清华大师手迹:心中只有大写的“服”。
朱自清与梁思成君子之辩。
1997年,当时正读大二的冯鹏在力学系教授薛克宗指导下,把“理论力学”课程感想变成了人生第一篇学术论文。十年后,冯鹏作为一名刚留校的青年教师,在薛克宗手把手指导下,获得第五届北京市青教赛理工组第一名。又一个十年,2017年,冯鹏也作为教练与薛克宗一起指导青年教师参赛。“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成为清华学风传承的一则“经典”故事。2019年,历时8个月的“学风建设年”得到全校师生的热情参与,通过学风大讨论和深入工作调研,探讨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努力形成新时代学风建设的清华方案。
8
“我希望你没有刻意为追求数字而生活,我希望你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特等奖学金获得者邓佳琦
清华大学举行2019年学生奖励大会。
2019年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会。
清华大学以团体最高分的成绩第七次捧起“挑战杯”。
清华学子在祖国大地上践行初心使命。
土木系本科生邓佳琦在2019年清华大学学生奖励大会上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大一新生训练营期间,她给未来的自己写了一封信。三年后,她实现了多个从0到1的跨越,也更明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学生奖励大会举办30年来,学校不断强化集体建设意识和奖励育人作用,不断完善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和科学的学生奖助体系,引导学生感悟和传承奖项背后的清华精神。新时代的清华学子正不断充实当下、积蓄力量,准备跑好属于自己的那一棒。
9
“没有犹豫,说走就走,办完手续拎着箱子就去了!”
——澳门大学原校长、
澳门科技大学创始校长、电机系教授周礼杲
周礼杲讲述他的澳门岁月。
今年9月,陈旭率团访问澳门,多方面深化交流合作。
1999年,清华师生参加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澳门回归活动。
澳门回归20年当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和澳门大学校旗冉冉升起。
12月20日,清华师生与全国人民一起,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清华与澳门的互动源远流长。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周礼杲等一批清华教师积极参与到澳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过硬的专业造诣,为澳门高校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作出了杰出贡献,也为推动澳门高校与清华大学、澳门与内地之间的合作交流发挥了重要桥梁作用。澳门回归后,清华与特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领域不断扩展。
不断创造新的历史 | 校长邱勇2020年新年晚会致辞
为着美好的梦想继续拼搏 | 党委书记陈旭2020年新年晚会致辞
张亚勤博士正式加盟清华大学
上过热搜的清华天文系,究竟是做啥的?
点击查看👆
文 | 曲田 程曦 高原 胡颖
图片来源 | 清华新闻网 “清华映像”团队
各院系供图
封面图&头图设计 | 李娜
编辑 | 赵姝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