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请查收这份“清华在线教学答卷”

李婧 清华大学 2021-04-09



“延期开学、如期开课”意味着什么?


庚子年伊始,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清华人通过全校性大规模实时、互动、异地、分散的在线教学,开启了一场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


按照教学日历如期开课,是我们应对疫情的承诺和行动。春季学期,全校原定开设的4254门次课程,有3923门课程在线如期开课。


2月17日,新学期“在线开课”首日,涉及31个教学单位的155门次课程如期上线。第一周,全校共完成课程10635场次,上课师生26.4万人次,总时长达39.5万小时。一个月,全校共完成课程37833场次,上课师生逾102万人次,总时长超过170万小时。


教学是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清华大学如期开课,是除了极少量实验实践类课程之外,将全校课程教学体系整体搬到了线上,这一特殊背景下的这样的在线教学实践,不仅是清华校史上,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坚持按照教学日历如期开课


“大学是一个复杂系统,大学的正常运行涉及到诸多秩序,包括教学秩序、科研秩序、日常工作秩序等,但是教学秩序是最重要的。”2月3日,清华大学5万余师生同上一堂课,邱勇校长对“如期开课”进一步阐释并成为全校共识:延期开学不是不上课,而是师生要共同努力,把疫情对教学的影响降到最低。


努力的方向,即是坚持按照教学日历如期开课。


一所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很大程度上要靠她的教学体系来达成。课程体系是教学体系最核心的组成部分。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要靠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来完成。课程的开设如果缺乏整体的设计和安排,一定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成效。按照教学日历如期开课,让同学安心在家、坚持学习,是学校对国家整体防控大局应尽的责任,也是保证课程体系整体进行、保障学生顺利成长的必须。”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说。


“客观上说,我们也需要按照教学日历开展工作。”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电机系教授于歆杰进一步解释:“在选课时,同学们的课程表大多已经安排得比较充实了。按照课表授课成为首选的避免‘撞车'的方式。”


师生共学习



  人在哪里课就在哪里


如期开课,我们人在哪里课就在哪里。


打破时空限制、调整教学方式、稳固知识体系,老师们巧思不断、武艺全开,让学生身在家而心在学,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体验和效果“实质等效”。


安徽、新疆、海南、华盛顿、洛杉矶、瑞士、韩国……这个学期初,外文系教师刘昊专为大一学生设计的人文社科平台课《理解莎士比亚》迎来了遍布世界各地的130余名同学。莎士比亚的诞生年“1564”是同学们进入教室的通关密码,也是刘昊“纪念版”教学法的巧思之一。


瑞典斯德哥尔摩,金岳霖逻辑学讲席教授、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魏达格(Dag Westerstahl)克服7小时的时差,雨课堂、微信、Zoom齐上阵,向来自于人文学院、计算机系、数学系、物理系、交叉信息研究院、电子系等院系的30余名清华学子开讲逻辑学。


暂时回不了学校“撸铁”,体育部教师周放专门把家中客厅开辟出空间,“排兵布阵”大展拳脚,带领同学们对排球专项技术动作进行学习。无意间进入镜头的宠物猫也带来了“云吸猫”的乐趣。


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展示设计1”课堂中,工业设计系副教授范寅良通过“纸飞机”的制作,在同学们眼前解析结构和细节的处理。课间精心设计的10分钟“follow me”环节,范寅良利用身边家具放松,也成为有趣的师生互动。


利用纸飞机探讨结构和设计细节


没有雕塑泥和用具的“泥塑头像”在线怎么做?面对开课前部分地区快递仍不通畅的状况,雕塑系助理教授马文甲从方便采购到的生活物品中进行数次实验、配比,自制雕塑用泥,教学生自制材料。课程没有停下,创作就不会停止。


“数字电路与嵌入式系统”课程的主讲教师、工物系副教授曾鸣开课多年,一直坚持要带领学生跟着自己兴趣“玩起来”。上课前,曾鸣为所有校内选课同学邮寄了教学系统。将慕课与自主设计的开源硬件(Open Hardware)相结合,实现有序上课的同时,让同学们“真材实料”做上云端实验


一块面包板,若干电线、电阻、二极管,甚至还有进行简单管脚处理的尖嘴钳、平口钳。无独有偶,“电路原理”开课前,每一位在国内的同学都收到电机系朱桂萍教授从北京寄来的一套“口袋仪器”。便携式实验设备加之老师从2016年即开始打造的“雷实验”平台,学生在家即拥有了和校园教学完全一样的实验条件


有一定远程实验经验的计算机系,更是借在线教学的机会,把系里所有能够做远程实验的课程全部实现:软件类的课程全部在云上做实验,用会议系统指导,远程同屏、互动讲解;系统类的课程如计算机原理、网络原理、数字逻辑等,通过远程的控制FPGA的芯片,使学生虽身处千里之外也享有校园中的实验环境。


发挥专业优势,全部远程实验


当然,疫情期间课程也不能“掺水”。按照教学日历,“电路原理”如期举行了期中考试。在考试前一周的自愿试做评估后,教学组采用了谨慎的开卷考试方式,采用雨课堂的试卷完成测试。为严明考试纪律,还在试卷中注明了伦理准则。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不够稳定的网络环境,始料不及的形式安排,无法见面的互动效果……走出教室这个“舒适圈”,很多老师在第一堂在线课程之前,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


一堂课后,成就感、满足感替代了心理焦虑;一周后,包容性、适应性弥补了技术顾虑。老师们最多的一句感慨变成:“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回不去,出于对在线课堂的认可。


95岁的物理系教授张礼搭档助教胡嘉仲联合开设“量子力学前沿选题”。讲了22年,从教70余年“挑战无极限”的“再出发”,张礼感慨同学们通过微信群随时提问、及时解答的上课方式“简直太好了,对学生尤其有好处!”


张礼和胡嘉仲线上授课中


从一名在线教学的“小白”变成了“达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电机系教授孙宏斌发现在线教学这件事很“过瘾”。高回答率、高正确率,学生的专注、课程的质量远都超乎了他最初的想象,课前的顾虑很快消失不见。


虽然没了上下课的问侯,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书明也在课后同学们纷纷发来“老师辛苦了”时深受感动。


回不去,更掀起恰似“25.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研讨热潮。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在自动化系老师们网络授课的过程中。刘连臣是有196名学生选修的“计算机原理与技术”的任课教师,也是研究所教工党支部书记,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倾情撰写了《防疫时期,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再实践》的教学总结。“运筹学”任课教师王焕钢在首次课程后,及时与大家分享了《从“课程特点”和“学生视角”出发准备网课》的心得。


刘连臣老师(左)、王焕钢老师(右)教学总结


3月12日,于歆杰在清华大学“春风讲堂”第七讲解锁高质量在线教学。“如何以在线的方式实现'育人'和'育才',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大考'。”于歆杰说,我们应该秉承“成效为道,数据为器;交互为体,直播为用”的理念,熟悉实现“信息投递、学习反馈、知识众筹”功能的在线教学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碎、动、减”的教学设计,才能实现“大规模实时交互式在线教学”,确保“实质等效”


春风已到清华园。面对以高质量在线教学应对高校疫情的防控“大考”,每一位清华答卷人都在云端和心中一遍遍响起的上课铃声中“负疫前行”,共度时艰,不负韶华




往期回顾

教书育人是学校不可放弃的职责

——疫情“大考”下的清华答案

春风十里,不如把它镌刻在「清·春」里

武汉重启!清华为你送来祝福!

ta 陪伴我考上清华

点击查看👆


文 | 李婧

图片 | 各院系供图 赵存存

封面图 & 图标设计 | 王博言

 编辑 | 赵姝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