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拓展全球“朋友圈”!
2016年7月
清华大学制定并启动实施“全球战略”
开始在模式创新中“摸着石头过河”
逐步在海外设立基地和机构
从零到一,从一到多
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GIX)
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CIDIH)
清华大学东南亚中心(Tsinghua SEA)
清华大学拉美中心
清华大学中国-非洲领导力发展中心(CALDI)
相继成立
清华海外基地蓝图渐显雏形
拓展“朋友圈”,走向全球!
全球创新学院
教育模式创新的新高地
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教研大楼
水杉是中国特有的树种,但有一棵却扎根在美国西雅图的土地上,舒展枝条、郁郁葱葱。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专程看望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工作人员,赠送了这棵水杉。2017年,它又随着学院教研大楼落成,移栽而来。
“那是我们在美国的第一个实体的教研平台和校区。”GIX创始院长史元春回忆道,“物理的环境、全新的合作模式,都是第一次尝试。”
2015年6月18日,清华大学、华盛顿大学、微软公司三方签订协议,联合创立GIX。
一次次探索后,GIX采取了一种“紧关联、松耦合”的国际教研合作模式,多方协同工作的同时保证独立自主性。目前,GIX已覆盖本科专业实践、硕士联合培养、博士社会实践、高中生创新体验营等环节,均面向全球学生开放。教育合作所需硬件和师资条件基本具备,并将逐渐开展科研平台建设。
研究生培养上,GIX以创新项目驱动(Project-based Training)为模式,凸显创新人才在技术创新(Technology)、创业管理(Entrepreneurship)与创意设计(Design)三方面能力,设计培养技术创新领军人才的“智慧互联”(Connected Devices)和“智能机器人”(Robotics)两个双硕士学位项目。
目前就职于微软公司的2019届毕业生周建宇感叹,培养“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产学结合的特点和项目驱动的模式,使参与者能够“有效具备未来踏上岗位所必需的能力”,跨文化的合作更使他“学会在包容和理解中开展国际对话,大胆表达、用心倾听”。
中意设计创新基地
世界一流设计的创新中心
2018年4月17日,由清华大学和米兰理工大学合作创建的中意设计创新基地暨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挂牌仪式在意大利米兰举行。
坐标跳转,来到意大利米兰,一片出自世界著名建筑大师亚历山德罗·门迪尼(Alessandro Mendini)之手的建筑群映入眼帘。这里是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米兰园区。
中意设计创新基地是清华大学在欧洲设立的首个教育科研基地。2017年2月22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的共同见证下,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与米兰理工大学校长费卢奇奥·内斯塔(Ferruccio Resta)在人民大会堂签署协议。
人才培养是中意设计创新基地的核心目标之一。“时尚系统设计”专业、双学位项目硕士三年级的钟宇阳感到,在米兰学习的一年,增强了她对设计线上下游全方面的掌握。
“这无疑拓宽了我对职业的选择,使我更加有能力和信心。”钟宇阳说,更重要的是,国际学习使她对“个体与中国国家形象展现之间的联系,以及中国青年走出国门后应有的使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成立中意基地,也是为了让设计学科走向更广阔的平台。清华大学国际处处长郦金梁兼任中意设计创新基地负责人,他表示,清华将设计学科带到世界艺术设计之都,才能真正建设起世界一流的设计学科,培养一流的国际化设计人才。
与此同时,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在中国的“镜像基地”建设也逐步展开,成都天府新区的中意文化创新园便是第一步。这是中意合作的创新发展,亦是清华影响力向更远空间辐射的一处支点。
东南亚中心
人文教育交流的辐射点
2018年10月,清华大学东南亚中心奠基仪式在印尼巴厘龟乐龟乐岛举行。
作为东盟最大的经济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之地,印度尼西亚一直是清华大学国际交往合作中的重要伙伴国家。多年来,清华大学一直积极推进两国教育交流和区域合作。
清华大学东南亚中心是中印尼“区域综合经济走廊”建设合作规划项目,2018年成立于印尼巴厘龟乐龟乐岛。东南亚中心主任、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震表示,东南亚中心在服务校内人才需求、助力清华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的同时,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深度参与搭建印尼及东南亚地区人才培养和经验分享的平台,致力补齐工业4.0时代人力资源缺口。
2020年3月15日,在中心的协助下,“iTsinghua 学堂”国际巡讲活动在雅加达举行。清华优秀教授深入当地中学开展讲座,传播中国的大学文化与精神,讲述中国大学科学研究的成果与前沿信息。
2020年9月23日,值中印尼建交70周年之际,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维多多向“中印尼繁荣70周年:清华大学东南亚中心云论坛”发来贺信。他在信中诚挚写道,相信“清华大学东南亚中心将继续在连接印尼、中国、东南亚地区及更广泛地区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iTsinghua 学堂”国际巡讲活动现场
拉美中心
优势学科联合的联络处
清华大学拉美中心在智利圣地亚哥揭牌成立
北京在凌晨陷入沉睡,清华大学拉美中心主任、经管学院教授陈涛涛却忙着准备一场会议。她与三名中心工作人员,跨越12小时的时差,远程连线身在智利圣地亚哥的一名驻地同事。仅有五人的微信群内,信息不断。
在2006年开启的清华经管学院与智利天主教大学商学院的师生交换项目和2010年成立的经管学院中国—拉丁美洲管理研究中心(智库)的基础上,2018年12月6日,拉美中心成立。在清华大学拉美中心理事会的管理及支持下,于智利圣地亚哥及清华大学分别建立海外团队和中国团队,由中心主任陈涛涛教授主导国内外的一体化运作,致力于促进同拉美国家的学术研究、人文交流和科技创新合作。
作为清华大学在拉美的联络和交流基地,拉美中心正在与清华大学的优势学科及学院联合,探讨清华优势学科向智利的延展,促进清华大学与拉美重点高校在优势学科上的强强合作。
过程中,拉美中心和智利高校、重要政府部门、区域智库、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关系。真挚友情突出体现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2020年初,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初现,写满“中国加油”的鼓励邮件一封封从智利传来,跨越大洋彼岸捐助的防护物资辗转送到武汉。不久后,智利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拉美中心立刻与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智利天主教大学联合申请了清华大学春风基金,合作开展“中国与智利抗击新冠病毒的诊疗及公共政策的经验分享与疫情常态化下推动两国经济恢复与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的抗疫科学攻关研究项目,共同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提升公共健康治理水平作出贡献。
“中心的工作牵起了一条诚挚的中拉人民情感的纽带。”回想起这段经历,陈涛涛仍十分动容。“疫情期间,我们用一颗诚挚的心和实际的行动帮助智利和拉美人民;后疫情世界,我们更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来去除迷雾,并与当地伙伴一道,共同探讨并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决策建设海外基地,敏锐关注智利这一拉美高地,从而切实理解并融入拉美,我想,这就是清华的国际视野。”
2020年8月6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拉美中心和智利天主教大学举办联合科研抗疫项目第二次专业会议。
中非领导力发展中心
中非合作深化的见证地
《新冠肺炎必将被击败》,这篇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副总干事、中非领导力发展中心联席主席格塔丘·恩吉达(Getachew Engida)教授发表的文章,聚焦清华大学与非盟合作,从国际视角积极赞扬中国政府严格疫情防控的措施,号召全世界团结合作。
恩吉达教授与清华师生深厚的情感,是源远流长、历久弥坚的中非友谊的缩影。2018年6月6日,清华大学成立中非领导力发展中心,致力于人文交流和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中非领导人才,以期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国家推进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单向的中非教育交流现状必须打破,中国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是解决之道。”中非领导力发展中心主任刘惠琴表示,随着中非合作的深入,对非洲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对非洲文化的吸收与借鉴需要推向新高度。
2020年1月,在中非领导力发展中心支持下,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博士生冉奥博前往肯尼亚进行社会实践与调研。两个月时间内,他先后走访了内罗毕、纳洛克、基安布等7个郡,调研访谈了内罗毕大学、中国移动等8家单位。
“我喜欢呆在非洲。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非洲人对中国人是友好、热情的,”冉奥博说。“我们现在最缺的是什么?是了解非洲、热爱非洲、要去非洲扎根的人。”
虽然面临非洲研究基础薄弱和资金短缺的压力,但中非领导力发展中心依然努力尝试提高中非教育合作的水平和规模,沉淀教育科研合作基础。刘惠琴介绍,中非领导力发展中心未来将继续积极筹划领导力学位项目、中非教育论坛和中非青年领袖论坛等创新工作。
Sekenani地区酋长及其随从填写冉奥博团队设计的研究问卷。
五年来
清华海外基地建设
初显成效
面对日益复杂的世界局势
面对在地全球化过程中的重重考验
清华海外基地走出去的步伐
已然起步
清华的“朋友圈”
也将永远向全世界平等开放
诚待八方来客,共话人类发展
往期回顾
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签约率已超五成!
清华 + 通州 = ?
清华110校庆专属鞋?我也想拥有!
不拘一格!清华将致力于培养顶尖数学家
这么好看的教学楼,你知道吗?
点击查看👆
文 | 刘书田 黄思南
图片 | 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
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
清华大学东南亚中心 清华大学拉美中心
清华大学中国-非洲领导力发展中心
封面 | 何康
排版 | 张佳雯
编辑 | 赵姝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