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联盟!画好凝聚共识的同心圆
5天,6个国家
15名学生,15场活动
4.5万多次社交媒体访问
发出青年的气候最强音
2019年末,西班牙马德里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第25次缔约方会议(COP25)
迎来一批特殊的青年参会者
首届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
联合国气候大会青年代表团
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青年团成员合影
“我们坚信,我们这一代人有能力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在中国政府代表团驻地“中国角”,青年代表团团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学生张佳萱和成员共同宣读《气候变化青年宣言》。
这份宣言,来自于不久前,100余名青年学子于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Global Alliance of Universities on Climate)研究生论坛圆桌会议形成的共识。
这份诞生于清华园的宣言,是一批青年人在国际视野中崭露头角的一个起点,也代表着由清华大学发起的大学联盟站上国际舞台的积极作为。
起航:全球战略新篇章
2019年1月,瑞士达沃斯,漫天冰雪。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一行,正拜访多所世界著名高校负责人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围绕设想多时的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何建坤一行此前已经与同行充分沟通。
何建坤回忆道:“2017年,清华大学成立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致力于开展战略政策研究。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我们倡议并邀请多所世界著名高校共商一流大学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进程中应承担的历史责任,推动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筹建的各项工作朝着预定目标前进。”
令何建坤欣喜的是,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的成立倡议获得高校和学界一致的积极响应。
多所著名高校发起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
四个月后,北京,来自6大洲9个国家12所大学的校领导及气候变化领域的学术带头人相聚清华园,宣布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正式成立。
联盟是由中国大学倡议并推动世界大学合作建设全球生态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行动的创新举措。创始成员大学包括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大学、清华大学、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印度科学大学、巴黎政治大学、斯坦陵布什大学。
这是不到三年的时间内,清华大学牵头成立的第三个国际大学联盟。
时间回到2016年12月6日,上海。由清华提议、12所中英高校共同倡议发起的“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China-UK Association for the Human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宣告成立。
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在上海成立
作为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的配套活动——“中英大学人文对话”论坛重要成果之一,清华大学倡议成立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建立双方高校在人文学术和人文教育领域里进行跨文化、跨民族、全球性的合作机制。创始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牛津大学中国中心、剑桥李约瑟研究所、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伦敦国王学院、雷丁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和华威大学。
半年后,2017年4月29日,北京,清华大学主楼。106周年校庆之际,由清华大学发起的“亚洲大学联盟”(Asian Universities Alliance)成立大会举行。
亚洲大学联盟宣告成立
这个以亚洲高等学府为主体的大学联盟,旨在通过加强成员高校间的合作,共同应对亚洲与世界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在高等教育、经济、科技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联盟包括亚洲14个国家和地区的15所高等院校,成员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东京大学、韩国国立首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印度尼西亚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缅甸仰光大学、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沙特国王大学、阿联酋大学、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
系列创新行动和举措的进而有为,缘起于清华大学的全球战略布局。2016年7月,清华大学首次制订并启动实施全球战略,确立建设世界顶尖大学的目标定位,通过整合国内外资源,走内涵发展、特色建设的道路,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
“从实践来看,发起创立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清华大学全球战略抓住了历史机遇窗口,在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清华大学国际处处长郦金梁说。
共享:“向心石”的题中之义
“年轻的亚洲大学联盟将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目标实现,凝聚高等教育共识,连接亚洲文明。”
2019年4月,中国香港。亚洲大学联盟2019年峰会上,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校长胜茂夫(Shigeo Katsu)等理事会成员对年轻的亚洲大学联盟发挥的作用以及在本地区和全球范围内产生的影响高度认可。
亚洲大学联盟2019年峰会
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清华大学连任2020—2023年主席单位,邱勇校长连任亚洲大学联盟第二届主席;同时,一致赞成亚洲大学联盟秘书处永久设在清华大学。
“现在的我比两年前更有信心,我们在创造亚洲高等教育的历史。亚洲大学联盟正在成为一个让每个成员大学受益的平台,我们在成员大学的努力和支持中不断前进。让我们继续发挥团队精神,创造联盟更美好的一年。”这是邱勇向所有高校为联盟发展做出的不懈努力表示的感谢和传递的自信。
亚洲大学联盟正式成立时,一份基于15所创始成员大学共识形成的“联合声明”同期发布。作为联盟创始主席单位,清华大学与其他成员大学一道,拥护《亚洲大学联盟章程》,积极提升亚洲大学联盟的声誉,努力实现亚洲大学联盟的既定目标。
与之对应,各大学联盟的机制建设也以清华为圆心顺利展开。
在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成立揭牌前的倡议和决议工作会上,陈旭被推选为联盟首任主席,秘书处设在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院长颜海平任执行理事会主任兼秘书长。清华大学和牛津大学联合成立工作委员会,颜海平和牛津大学中国中心尼克·邦宁(Nick Bunnin)共任组长。
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倡议工作会
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第一次全体会议,联盟章程顺利通过。清华大学担任联盟的首届主席学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担任联盟的首届联合主席学校。邱勇担任联盟创始主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校长沙菲克(Dame Minouche Shafik)担任联盟共同主席。首届联盟秘书处设立在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担任联盟的首任秘书长。
随着峰会、全体会议、工作组会议等年度活动的定期举办,三个大学联盟围绕发展愿景、运行机制、工作新设想等重要议题的磋商机制也在不断健全。
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参与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五次会议的配套活动,推动扩大人文交流与合作,聚焦跨文化人文学术的拓展和青年学人的成长;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教育圆桌论坛上,亚洲大学联盟成员共论“亚洲大学的崛起”,发出亚洲高等教育的声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会议上,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邀请12校学术副校长及教授共同举行学术研讨会,围绕氢能、碳捕捉、储能技术、地球工程等问题交流了各自研究优势,明确了下一步合作研究方向……
联盟以秘书处为主要机构,进行沟通、提议、商讨并最终确定论坛主题。在这一过程中,由中方倡议的联盟主题与活动,成为深度拓展国际化实践的重要创新。
截至2020年,随着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埃克塞特大学、拉夫堡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的加入,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盟校已达17所;牛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相继加入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也收到不少扩容申请,正在推进全盘计划。
交汇:为学的应然之举
“中英两国知名高校师生齐聚一堂,分享关于本国和全球人文研究和教育的成果与热忱,在我20年的海外执教和回国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也实为罕见。”在颜海平看来,各类学术的积累,形成了一批学术性和前沿性兼具的积累成果。目前,由她主持主编的联盟论文丛书系列正在从文献长编到集结出版的过程中。
2018年,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第三届高端学术论坛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论坛聚焦“中国与人文”,论述主题涵盖人文学研究、人文教育、人文传统、中国人文的全球化等
“我们针对出版的定位、水准和风格进行了多方面考量,要求其显示联盟建构和资源凝聚的独特性,既具有国际人文前沿创新的专业性,又具有跨学科的受众面包容性,促进跨国学术合作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颜海平介绍,出版工作组于2020年夏天成立,为5名清华大学-密歇根研究员学会年轻学者进一步深度参与联盟工作、提升学术积累提供了实践机会。
2018年春,由亚洲大学联盟秘书处牵头组织,两个促进亚洲学者和教育职员流动的项目——亚洲大学联盟访问学者项目和职员交换项目先后启动。项目运行前两年,共有来自联盟15所大学的148位学者入选。亚洲大学联盟每年出版的“亚洲高等教育研究报告”(Asian Higher Education Outlook)也广受学界关注。
《亚洲高等教育展望2018》发布
基于论坛、研讨会、学术工作坊、联合研究项目和出版等学术交流活动,为联盟内各高校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学者沟通交流的平台,成为大学联盟亮相全球舞台上的基本共识。
响应:凝聚共识的青年宣言
2019年11月17日—19日,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研究生论坛暨2019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国际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吸引6大洲、9个国家、55所国内外高校、150余名师生参加,涵盖联盟全部12所成员高校师生代表。
在论坛开设的“气候变化与明日地球”世界青年圆桌会议上,100余名青年学子分享了不同大学、城市、国家在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共同形成了《气候变化青年宣言》,呼吁青年学生和学者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进程中团结各方、贡献力量。
活动中,联盟的师生们萌生了向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的想法。在信中,同学们表示愿做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行者,做国际合作桥梁的搭建者,用青春的力量绘就凝聚青年共识的“同心圆”,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2020年1月6日,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的学生代表收到主席习近平的回信。他对大家就关乎人类未来的问题给予的共同关切表示赞赏,期待同学们为呵护好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积极作为。
2020年,这项由清华大学研究生会年轻学子全程自主组织的学术交流,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再次吸引来自6大洲、13个国家、47所国内外高校的220余名师生参加。清华大学研究生会发起“应对气候变化”青年行动团,联合6大洲13个国家的30余所国际一流高校与60余所国内高校开展“向上马拉松”校园环保接力活动,共计节碳超过366吨,相当于种植了730余亩人工林。
清华大学研究生会设置了“拾瓶人初体验”再生品兑换区,鼓励同学们收集空塑料瓶兑换成回收再生品
以联盟院校为主体、面向全球高校,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术交流活动,是大学努力推动全球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胜任力的创新人才之举。
亚洲大学联盟成立之初,青年创新工作坊即邀请到13所创始成员大学的51名学生齐聚清华,围绕自主选择的环境挑战、优质教育、文化传承、消除贫困和城市再生等五个主题,体验“浸润式”工作坊活动。
2017年,亚洲大学联盟青年创新工作坊在清华大学举办
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青年学生论坛(China-UK Higher Education Young Talent Alliance Summit,HEYTA)已成功举办两届,分别由清华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承办,参与规模从2019年的34名中英双方学生代表扩大至2020年的中英16所高校226名学生,探讨内容从“寻人文创新之美,架中英沟通之桥”拓展至学理性的命题和政策支持方面的建议,持续在人文学术和人文教育领域发出青年人的声音。
开放:清华为什么能
对于大学联盟的力量,亚洲大学联盟秘书长张传杰一直深信不疑:“以往我们谈克服差异,但在组建亚洲大学联盟的时候,多样性正是其优势所在。亚洲的历史、语言、高校发展模式都不一样。正因为有这样的差异性,交流和沟通才凸显出它的意义。”
从国际合作到大学联盟,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到多边舞台……近年来,清华将自身发展置于国家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让世界更多地听到清华声音、看到清华形象、了解清华智慧。
目前,清华大学发起的第四个高级别国际大学联盟——世界慕课联盟(Global MOOC Alliance)也已成立。联盟旨在应对互联网、虚拟互联时代以及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为全球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从“全球战略”的顶层设计,到落地推进的深耕细作,清华大学沿着大学之道的隽永文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不断提升一流大学建设水平和全球影响力。
一路上,年轻的大学联盟,讲述着风从清华来,吹向全世界的鲜活故事。
往期回顾
清华 + 通州 = ?
清华110校庆专属鞋?我也想拥有!
不拘一格!清华将致力于培养顶尖数学家
这么好看的教学楼,你知道吗?
点击查看👆
文 | 李婧
图片来源 | GAUC 国际处 苑洁 新闻中心等
排版 | 刘栩嘉
编辑 |刘栩嘉 赵姝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