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美“和弦”

清华大学 2022-05-07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没有一丝丝改变……”

今年春节前

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

曾登上了央视网络春晚的舞台

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团长刘西拉

及众多清华校友同台

挽起袖子

唱起歌曲《少年》

令无数观众热泪盈眶


近日

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揭晓

获评家庭中

清华校友伉俪

刘西拉、陈陈家庭
名列其中



年轻时的陈陈(左)和刘西拉(右)



1957年,刘西拉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本科毕业获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奖章。1981年,被国家选送出国留学,1985年于美国普渡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获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结构科研奖。1986年,回国后的刘西拉赴清华大学任教,1998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建筑系主任。


妻子陈陈,1956年以数理化三科满分获得华东六省高考理科的好成绩,考进清华大学电机系。在清华,她以24门功课全5分的成绩获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毕业后投身西部“三线建设”,1980年经选拔成为改革开放后一机部首批公派留美访问学者,并于1985年回国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





有人在音乐中走过年少时光,有人在音乐中遇到一生所爱


艺术团的团长刘西拉和钢琴伴奏陈陈,是老校友们口中公认的“金童玉女”。


六十多年前,刘西拉是清华大学交响乐队小提琴首席,英俊潇洒。“那时陈陈更有名气”,不仅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电机工程系,入校后被选为钢琴队队长,还被选派到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业余部)学习。


陈陈被“分配”为刘西拉的小提琴独奏音乐会钢琴伴奏,这两种乐器合奏常被称为“天作之合”,他们的缘分也仿佛是命中注定。




而后这对金童玉女结合,又共同奔赴祖国偏远的腹地,投身火热的“三线建设”。


1967年,刘西拉和陈陈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服从组织分配到了四川。然而,在成都的刘西拉和在德阳的陈陈依然隔着71公里的距离。


在每周唯一的休息日,刘西拉都会去探望自己的爱人,搭乘一个多小时的绿皮火车,或骑行三个多小时。距离不是困难,但最令他难过的是,在德阳县里陈陈没有钢琴弹。物资匮乏的年代,钢琴比任何一餐一饭都来得奢侈。有一次出差到德阳工厂,刘西拉听闻同事家中有一架闲置的钢琴,放在钢筋棚里。他喜出望外,找了几个清华的同学把钢琴放在板车上推了三里路,直到陈陈的住处。


1980年,国家选送留学生出国,陈陈以出色的成绩考上了一机部的公派,到美国普渡大学电机系做访问学者。次年,刘西拉也获得了公派普渡大学土木系读研的机会。


20世纪80年代,夫妇俩拒绝了美国各大公司和实验室的邀请,双双回国。回国后,陈陈到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刘西拉到清华大学任教。中国驻美大使馆的同志说,他们是改革开放以来,双双取得博士学位后第一对回国的留美夫妻。


几十年来,刘西拉夫妇获得过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奖项。但在刘西拉看来,作为教师,最大的喜悦莫过于教育出一批能为民族强盛奉献终身的学生。



如今,两位老人依然保持着练琴的习惯。刘西拉这样形容自己的爱人,“她就像莫扎特的音乐一样,在严格的节奏和没有强烈的对比下,有深刻的内涵。”琴瑟和鸣,他们在音乐里,一起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



现在,刘西拉任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团长。这个年龄加起来超过3500岁的艺术团,为新中国的建设付出了毕生心血,在最艰苦的岁月奉献出自己最美好的年华。他们曾用五种语言在《经典咏流传第二季》中震撼演绎《登鹳雀楼》,也曾在央视网络春晚中从60年前的《同一首歌》唱到现在的《少年》。他们是时代的代表,也是清华精神的实践者。


梦想源于时代的召唤,爱情根植于志同道合的基石,个人的命运,最终奔涌于国家发展的洪流中。



让我们再次祝贺

刘西拉和陈陈学长

这对金童玉女的组合

获选全国“最美家庭”!




往期回顾

十二月,好事正酿!

半岁失聪一路考入清华读博,网友:你的坚持,终将美好!

入围金鸡奖!

点击查看👆


文|潘雯菲

来源|央视纪录片《往事如歌》

上海交通大学  校友总会

排版|龚昕冉

编辑|苑洁 龚昕冉 赵姝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