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青藏高原上的一束“烛光”
从高原走出的卓玛
第一次重返青藏
是与支教的学生相见
所遇的人们成为她心中的云朵和草原
而卓玛成为了他人微亮的烛光
第二次重返青藏
是与家乡基层相接
卓玛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前赴后继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感恩与坚持”
是贯穿在卓玛一路上的蜕变与进步
也是不曾忘记的最真挚淳朴的初心
于石家庄一所乡镇小学周末支教
01
烛光初亮
从高原走出来的卓玛,在清华园的学习与社工之余,报名了一次周末支教活动。但她没有想到,那次支教经历会改变自己的大学时光,乃至影响了自己的就业选择。
在前往河南安阳滑县支教的火车上,卓玛不仅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热爱支教公益事业的同学,还听他们说起支教的经历。这让她明白,原来除了捐钱捐物以外,还有很多途径做公益活动可以回报社会。后来,在滑县一所小学为期两天的支教时,虽然卓玛只为4个班上了4节历史课,但是一群对清华的大姐姐大哥哥异常好奇的小朋友,对她天然的崇拜与毫无顾忌的信任让卓玛发现,原来自己对于某些人来说是那么的重要,所以她觉得不能辜负这一双双可爱无邪的大眼睛们流露出对自己的珍视。
在返校的火车上,带着同来时完全不同的心态思考着,卓玛想,她终于又找到一个可以在校期间实现价值的事情了——支教。
02
传递爱与温暖
自此,卓玛始终怀着感恩的心去坚持做支教这件事,虽然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对于她来说却是意义重大。
卓玛从小生活在西藏,自上小学起,学校多方面的照顾,让卓玛安心学习,踏实成长。此间种种对卓玛的帮助一直深埋在她的心中,因此她一直在找寻机会以传递这份助人之心。
自此,卓玛开始经常在周末参加支教、前往残障学校陪孩子们学习等公益活动,并逐渐喜欢上支教这一项目,也喜欢上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光。所以当她得知清华园里有支教团这一团体存在时,很是心动。
因此,大四时卓玛毅然申请加入了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为了能回到西藏支教,她努力参加各项培训课程以获得可以回到西藏支教的机会。终于,卓玛如愿加入西藏分队,毕业后前往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支教。
在去支教之前,卓玛所在的支教团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教学与行政工作技能。但真正站上讲台,面对一群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甚至比她大的学生时,卓玛还是比较忐忑。不同的教师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与学生相处的状态,有人会比较严厉,有人会比较和蔼。
而卓玛则经常被学生们称为“温柔的卓玛老师”。或许正是由于她课上严肃认真、课下温和待人——卓玛经常与学生们打成一片,一起在学生宿舍聊天说地,一起在操场跳锅庄舞,和他们一起蜕变成长。
03
最应该的选择
但是任何一项工作都不会一帆风顺,卓玛不时也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难题。她所任教的是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藏职院”)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建工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三班和建筑工程技术四班,两班的学生都让她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西藏支教经历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左一为卓玛)
在充满挑战的支教生活中,卓玛也时常能够接收到来自学生和同事的温暖与感动,这也是让她能坚持完成教学与行政工作的动力之一。
卓玛曾指导过建工学院的辩论队,并带领辩论队的学生队员参加藏职院辩论大赛,最终取得冠军队伍。她每晚都带着队员研究辩论技巧、讨论辩论议题、制定辩论路径。不管讨论到多晚,她都会贴心地请队员吃夜宵后送他们回到宿舍。
辩论队中有位平时腼腆内敛的回族同学小艺,但是一旦辩论起来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逻辑缜密。刚开始小艺由于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和发表意见,卓玛就时常引导他说出他的想法,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及时关心,没想到小艺将点点滴滴记在了心中。
比赛结束几个月后的一天,小艺来到她的办公室,将手上的一瓶眼药水放在办公桌上,喃喃地说道:“我看卓玛老师您经常用电脑、看教材备课,眼睛肯定很疲劳,这款眼药水很好用送给老师您。您要注意身体,不要经常熬夜,我看您办公室的灯经常亮到晚上九、十点”。句句来自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让卓玛深受感动,也让她有了想要毕业后立马回到西藏工作的想法。
指导参加辩论赛学生(左二为卓玛)
与同事的友好相处,更加让卓玛认识到原来建设家乡的,是这么一帮善良可爱的人。她刚到建工学院,建工学院的老师们就对卓玛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带她熟悉环境、一起去食堂吃饭,将校情与学情告知方便卓玛备课教学。
而卓玛作为志愿者就是一颗“钉子”,哪里需要哪里“钉”,因此她经常帮助其他科室完成一些工作,来往之间,卓玛都深深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温暖与热情。
卓玛想要回馈社会的愿望在为期一年的西藏支教中初步实现。学生眼界的开拓、大家对卓玛的真心信任、同事的热情温暖、家乡建设的大有可为,让卓玛萌生了回藏的想法。
于此同时,她慢慢形成了毕业后立即回到家乡、服务人民的想法。在回到学校学习的两年时间里,她一直在思考支教一年的经历与感受,最终卓玛决定硕士毕业后回到西藏工作——这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却是最应该的选择。
西藏支教结束后学生欢送(左一为卓玛)
04
走出青藏,更好地回乡
西藏是卓玛出生长大的地方,它的淳朴神圣是人们所向往的,而它的贫穷落后是她幼时所深刻体会的。
在国家、政府和学校的帮助下,卓玛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走出高原来到北京求学深造,这是西藏绝大数多学生无法想象的。因此这也是她坚持想要在本科毕业回去支教的原因之一,想要用一年不长的时间以支教志愿者的身份来回报家乡、回馈社会,同时也是这不长的一年支教经历让卓玛原先想先在内地工作几年后再回藏发展的念头消除殆尽,并且也做好了建设家乡、建设西藏的决定。
因为这一年的支教过程中,卓玛深刻感受到了西藏青少年眼界的匮乏,教育相对内地的落后。卓玛曾任教的班级有个年龄比她大的男生,甚至无法完成卓玛布置的“制作PPT在课堂上展示”的作业。因为他没见过电脑,更不会使用,这让卓玛很是感慨。她便利用课余时间,用笔记本电脑一步步教学生如何开机关机、如何打字、怎样做PPT,直到他自己独立完成了作业。
或许一支微弱的蜡烛只能照亮一点点空间,但是千千万万支蜡烛或许就能照亮整个西藏,所以卓玛愿意用她的绵薄之力来建设西藏。
虽然不足为道,但千千万万像她一样的人一起前赴后继地建设西藏,卓玛相信家乡西藏会变得更好。它不仅会有淳朴民风、自然风光让人心向往之,也会让更多人感受到西藏是富强的、是先进的、是宽广的。
卓玛,西藏昌都人,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保送至清华大学公管学院,期间曾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工作。2021年毕业,赴西藏基层工作。
来源 | 职业发展中心
排版 | 江盛盈
编辑 | 江盛盈 杨天舒
★
精
彩
回
顾
★
▲ 再创新高!
▲清华这门课,坚决不套路!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聚青春之力 扬红色之声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thuxwzx@tsinghua.edu.cn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