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眸| 这一年,“无体育,不清华”的故事由他们书写!

刘书田 清华大学 2022-05-21

编者按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走进了位于西大操场一侧的西体育馆。对清华体育人来说,这是难忘而又振奋的一刻。


在馆内篮球场,习近平总书记同正在训练的校篮球运动员们亲切交谈,随后到体育荣誉室察看历史照片、实物展览,了解体育馆保护利用、学校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开展体育教育等情况并表示,重视体育是清华大学的光荣传统,希望同学们发扬好清华大学的优良学风和体育传统,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一周年之际,我们回访了当时与总书记亲切交流的清华篮球队学生及体育部教师,细数一年间清华学子的成长变化和清华体育的蓬勃发展,探究“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如何激励了一代代清华人强身健体、爱国奉献“无体育、不清华”的新时代体育精神如何与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教书育人特色交相辉映。



迎“篮”而上:

为实现总书记的嘱托步履不停


“我会一直关注你!”


对于清华女篮队长宋珂昕来说,这是她过去一年来听到的最多的话。最难忘的,仍然是第一次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2021年4月19日上午11时许,西体篮球场内,宋珂昕正在和队友们如火如荼地训练着。


一缕和煦的阳光洒在球场。此时,习近平总书记走了进来。喜出望外的队员们排成男篮、女篮两列,热烈地鼓起了掌。


总书记与篮球队员们亲切交谈

(身着23号球衣队员为宋珂昕)


 “总书记进来后向我们招手,并开始和我们亲切交谈。”她回忆道。得知宋珂昕是清华女篮队长,入选了国家队集训,还是陕西老乡,总书记微笑着说,“我会一直关注你”。


“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激励着我们更加努力地训练,为清华争光,为祖国争光!”她在央视采访时说。


那天晚上的新闻联播播出后,宋珂昕的手机弹出了无数的微信,家人的关切、朋友的祝贺如潮水般涌入。 “无论是比赛前、训练时还是日常学习生活中,身边的老师、同学时不时会冒出一句——‘我会一直关注你’,有打气、有叮嘱。”宋珂昕从这些话语中感受到了大家的希冀。


1米73的宋珂昕,身高在女篮队里并不出众。她对此有着清晰的认知,“篮球是巨人的运动,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篮球运动员。” 


先天优势不足,却从未想过放弃。一路拼搏至今,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与泪水。得到来自总书记和更多人的关注后,宋珂昕不断激励自己,学会把压力化作动力。越是身负重托,越要迎“篮”而上


过去这一年,她的脚步从未停歇。“我希望通过努力,证明自己,也鼓舞更多人。”她说。


宋珂昕在 CUBA赛场


6月,她参加广受瞩目的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清华女篮挺进决赛,延续了亚军的优异成绩;暑假,她在保持高强度训练之余潜心准备保研考试;9月,她回到陕西老家,代表家乡全力出战全运会并获得第八名;11月,她飞往成都参加WCBA(中国女子篮球联赛),在以赛带练中逐步精湛球技……当前,她在准备毕业论文的同时还在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进行紧锣密鼓的训练,一年一度的WCBA选秀也排进了日程表中。


清华大学篮球队作为全校三支A类运动队之一,在全国高校篮球界有着相当强的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西体考察时,除了与宋珂昕交谈,还关注了清华男女篮球队的训练情况,并与多位队员及教练员交流。而一年间,清华篮球队也用骄人的战绩回报了总书记的关注


清华男篮卫冕CUBA冠军(中间为曾茂洲)


清华男篮卫冕CUBA冠军成功。决赛结束后,上任男篮队长曾茂洲从清华男篮光荣退役。


“去年总书记很关心我们的比赛成绩,并希望我们能再接再厉。我们做到了,退役时我问心无愧。”曾茂洲笃定地说。


尽管不再是男篮队的一员,午后的球场里依然能看见他打球的身影。篮球于他而言,早已成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热爱


王岚嵚在CUBA赛场


拿到CUBA决赛MVP(最有价值球员)的现任男篮队长王岚嵚,这一年打了十余场 “硬仗”。他愈发感到作为男篮队长所肩负的使命。“打篮球最早是一项爱好,而现在是一种和队员们一同拼搏的责任。”


每当遇到“瓶颈”,他常会想到在西体篮球场的那个上午,脸上始终洋溢着温厚笑容的总书记,和他对全体队员们提出的殷殷嘱托——


 “希望同学们发扬好清华大学的优良学风和体育传统,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全面开花:

以竞技体育引领群众体育发展


“ 9.8环!赢了!”


杨倩在东京奥运会决赛现场的最后一枪,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


2021年7月24日,清华大学学生运动员杨倩以决赛251.8环的成绩夺得女子10米气步枪冠军,为中国队赢得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首枚金牌


当杨倩回到清华,她向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备战、参战东京奥运会的难忘经历。 “我是体教融合的受益者。”杨倩深有感触地说,“清华带给我全方位的发展,清华精神激励我不断成长进步,赋予我备战、奋战奥运赛场的强大精神力量。”


杨倩分享奥运经历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教体融合,为国争光”——清华大学射击馆内墙上的16个大字,早已刻在了杨倩和其他队员们的心里。


 “体教融合、学训结合、以学促训”的育人理念,也同样体现在宋珂昕的身上。清华为高水平学生运动员专门设置了经管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半天训练、半天上课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在她看来,“学校没有放松对我们学习的要求,而是学习训练两手抓,起到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让我们未来的发展平台更加宽阔、选择更加多元。”


受益于清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学风的影响,今年夏天即将毕业的宋珂昕,选择像球队师兄曾茂洲一样,继续留在清华深造。她已顺利保研到社科学院体育学方向,希望能将更多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实现职业梦想和学业发展的平衡发展。


这一年,清华继续深化探索体教融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清华模式”,努力培养运动成绩优秀、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除杨倩获得两枚奥运金牌外,清华体育喜讯连连:全运会上,李俊霖同学鱼跃式冲过终点,成为男子800米项目冠军;田径队蝉联首都高校田径运动会“十二连冠”;47名清华学生运动员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田径、男篮、女篮、男排、沙滩排球、帆船6项赛事,为清华以优异成绩再次获得“校长杯”立下汗马功劳......


“体育强国的基础在群众体育”,这是去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发出的号召。3个月后,他在西体育馆,同样语重心长地告诉篮球队的同学们,要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叮嘱犹在耳畔。“总书记考察之后,我们重点推进的一项工作是让高水平运动员更好地发挥影响力,带动更多同学参与体育锻炼。”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说。去年,他向总书记详细介绍了校篮球队的发展和成绩,以及荣誉室所呈现的清华体育历史与传统。


马杯教练团、班级训练营、“一小时”师生锻炼计划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运动员们热情高涨,院系同学们的呼声响亮。


宋珂昕等116名体育代表队学生加入了马杯教练团。过去一年,他们累计参与指导了全校28个院系82支队伍的体育训练,累计服务1800余小时、16000余人次。


清华一直致力于群众体育氛围的营造。“马约翰杯”系列赛事全年无休,去年4月以来就举办了50项近600场比赛,覆盖面达到4万余人次;田径、球类、游泳、武术、跆拳道、艺术体操、击剑、射击等50余门体育课程应有尽有,几乎涵盖所有夏季奥运会项目;200多个学生社团里,体育类社团占三分之一,会员人数列各类社团之首;从2017级本科生开始没有通过游泳测试不能获得毕业资格,测试通过率达到99.85%;集体组织“第一堂体育课”,在本科新生中弘扬“无体育,不清华”的体育精神;正在施工的北体育馆,建成后将作为专业的冰球场地开放,并将开设相关冬季体育运动课程,满足北京冬奥会以来同学们日益增长的冰雪运动需求……


2021清华大学校园马拉松


四五点钟的校园里,洋溢着青春与活力。西操的足球场,东操的跑道,紫操的篮球场,或是空旷的一隅,随处可见清华学生酣畅淋漓运动的身影。体育锻炼的习惯已蔚然成风,“无体育,不清华”的清华人成为一道道跃动着的亮丽风景线。


时光仿佛停留在建校之初的清华园,下午四五点时宿舍、教室及食堂一律闭锁,“全校学生均着短衣入运动场,作种种有益身心之运动”;又宛若回到了数十年前,每天下午4:30,学校广播里就会响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句响亮的口号,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和图书馆,奔向操场。


 “重视体育是清华大学的光荣传统”。操场上奔跑、雀跃的身影一如当年前辈们坚毅而执着,新时代的清华体育故事也正由新一代的学子们书写,激昂奋发,挥斥方遒。



以体育人:

向体魄与人格并重的目标迈进


走进西体荣誉室,橱窗里陈列的奖状、奖杯、证书和锦旗映入眼帘。听着讲解员娓娓道来清华体育的发展历史,观看着一块块内容丰富的展板,来参观的同学们接连发出赞叹声。


宋珂昕在西体荣誉室


总书记考察清华西体育馆后,西体荣誉室和邻近的马约翰办公室一起,成为校内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师生党团日活动的热门目的地


2021年4月以来,西体荣誉室接待班级活动参观84次,覆盖28个院系、96个班级,基本实现大一年级新生班级全覆盖,接待团体参观100余次 ,累计2000余人。


 “西体荣誉室参观结合集体活动与体育传统教育,充分发挥体育迁移价值,在学生们中受到广泛好评。”刘波介绍道。随后的跟踪调研显示,大部分前来参观的班级都受到了历史传统与荣誉的激励,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意愿更加强烈,参与学校各类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6年前,还是大一新生的曾茂洲在参观完西体荣誉室后,为学校争金夺银的强烈责任感油然而生。他当时满怀期待地对身边的同学说,“希望未来能为学校作出自身最大的贡献,在体育荣誉室留下印记。”


6年后,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清华男篮的冠军历史上,刻上了属于他的一笔。但对曾茂洲而言,从四五岁时打篮球至今,除了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和一座座奖杯,更重要的是篮球所教会他的肯吃苦、不服输的韧性与团队精神。


“体育的功效,最重要的在培养人格”。宋珂昕对马约翰先生这句话深有同感。她对“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无体育,不清华”等清华体育传统如数家珍,并把这些口号内化为激励自己的一种内在精神。


走上篮球这条路,宋珂昕最初的目的简单而朴实,“小时候是因为热爱和为了减肥长个儿,现在是为了梦想”。在这条路上坚持了十来年,靠的也是篮球所给予的拼劲与韧劲。篮球与她,共同成长,相得益彰。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从建校初期誓以强健体魄摆脱“东亚病夫”的屈辱称号,到马约翰先生提出的“体育强国”理念,再到蒋南翔校长倡导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清华人常常将体育与救国、强国联系在一起。


对男篮队员王岚嵚来说,篮球的梦想,不只是为自我的实现,也是为国家的荣耀。


一天晚上,在球场上接连受挫的王岚嵚翻来覆去睡不着,“打篮球是为了什么”“我今后的篮球之路该何去何从”等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天快亮时,他的脑海里突然蹦出一句话,一瞬间他感觉浑身的血液都在热烈奔涌着,答案已经逐渐明朗。


他郑重地写下,“要相信,你会身披胸前有一面五星红旗的球衣”,并把它作为全部社交媒体账号的个性签名。


宋珂昕的第一条微博里,也记录着属于她的篮球“宣言”——“作为一名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员,我一直以为祖国的体育强国建设为目标。虽然我知道现在以我的能力还不足以谈论这些,但是我会尽最大可能发挥我的价值。”


“体育的迁移价值”,出自马约翰先生的硕士毕业论文,现已成为清华开展体育工作的理论指导。以评促建,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是2021年体育部的核心工作之一。


刘波表示,过去一年,清华体育部教师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体育教育的新思路新举措,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的“旗帜”“标杆”作用。尤其在课程建设方面,坚持将总书记提出的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和清华育人“三位一体”目标有机结合,高效落实。


2021年,体育部成为学校首批试点单位,探索实施“一院一策”方案,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体育课程的全过程。其中,有一门课每学期评教都位列前5%,并在获评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清华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这门课便是由赵青团队所教授的《航空体育》


曾在西操上激动地向总书记表达心声的航天航空学院本科生、飞行学员班学员肖庭峰,便是这门课的学生之一。回顾在大学里最难忘的课程,在肖庭峰和飞班同学们的心里,《航空体育》总能占据一席之地。


2021年11月25日,新清华学堂内气氛庄严。清华大学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并正式发布了《清华大学2030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继承发扬体育传统”写进了这一2030中长期规划,寓意着学校体育育人工作将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一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寄语和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清华体育传统的挖掘和传播,加强体育课程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促进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清华篮球队的同学们已经掀开了大学生活的新篇章,宋珂昕和王岚嵚在备战今年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忙碌训练中即将迎来毕业,曾茂洲已经在公共管理学院开启了新的求知旅程,也期待着能重返赛场再续佳绩。


 “如果能再次见到总书记,你希望对他说什么?”一年后的西体育馆内,央视记者问宋珂昕。一缕阳光透过窗照在她的脸上,摄像机的镜头再次对准了她。


生活中的宋珂昕


 “我希望能大声地说,请总书记放心!”她的眼中闪烁着坚定而有神的光。未来,她希望自己继续在篮球的舞台上发光发热,同时发挥榜样的力量,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属于清华的体育精神传统,仍在薪火相传


属于宋珂昕等青年一代的中国体育篇章,已在悄然展开


“无体育,不清华”的育人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文 | 刘书田

图片| 李派 新华社 受访者提供

排版 | 李沫潼

编辑 | 李沫潼 赵姝婧


清华大学发布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又有8名清华学子入伍!对比照来了

清华五道口!是打卡圣地,更是神秘的“金融黄埔”

我能报清华强基计划吗?点击查看解答!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

thuxwzx@tsinghua.edu.cn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