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答疑解题871小时,会有什么收获?
✦
✦
从成绩平凡到为别人解疑
计算机系的刘松铭
发生了怎样的蜕变?
三年来他累计答疑近600次
志愿工时达871小时
帮助同学解疑答惑
是他心中的点点星火
他还探索神经网络的科研难题
奔赴所爱,经受历练
用纯粹的坚持点亮未来征途
与清华结缘
“那是我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之一。”刘松铭回想起当年的高中生活,依然感到无比温暖。那时的他和大家既相同又不同,来自二线城市,没有傲人的天赋,平时的成绩也并不突出;但是,刘松铭并没有走高考的寻常路,而是选择成为一名化学竞赛生。经过许多个日夜的奋战,终于,他在高三那年获得了全国金牌,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全国最高学府。“这是我原本想都不曾想过的事情。”刘松铭不禁感慨道。
刘松铭在特奖答辩现场
那时刘松铭面临选择,“我想选清华,因为清华‘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的学风,有世界一流的学科体系与科研力量,又不乏文艺、体育各方面的丰富活动。”真正让刘松铭下定决心来清华的,是一位来自计算机系的学长。学长给他描述了自己在清华的生活,有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造计算机的硬核专业课,还有射击、跳水、流行舞蹈等各种有意思的选修课,甚至还有可以亲手参与百度搜索引擎设计的科技创新项目。那时的刘松铭深深地被他的描绘吸引了,于是,毫不犹豫选择了清华。而他也觉得,“事实证明,这是我做过的最棒的选择之一。”
在清华成长
“高中的生活是纯粹的,目标是高度明确的。而大学则不同:没有人会告诉我们要做什么,一切安排都基于自己的探索和选择。”刘松铭常常在心中给自己定下目标,并时常问自己为什么去做一件事。心中有了答案,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因为热爱计算机学科知识,他转系来到了计算机系,愉快地钻研功课,亲身实践学长口中的“自己动手造计算机”。在兴趣和努力的双重加持下,刘松铭的年级排名始终保持第一。
刘松铭给同学们讲解题目
因为热衷于帮助同学,刘松铭加入了清华大学学习发展中心下设的、专为全校同学解答各类学科问题的“答疑坊”,成为了一名答疑志愿者。三年来,他累计答疑近600次,志愿工时达871小时,被评为“清华大学紫荆五星级志愿者”和“北京市三星级志愿者”。巅峰时期,他平均每周在志愿服务上投入超过15个小时。
因为渴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集体,刘松铭将课上所学知识即学即用,参与策划并开发用于线上学术交流的微信小程序。同学们只需微信搜一搜小程序,即可与志愿者进行线上交流。目前平台的用户人数已突破6000人,日活跃用户数超过200人。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母校就像家长、挚友一样给我鼓励和支持。现在,我更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母校争光。”大二那年,刘松铭和学长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最高水平的学科竞赛“龙芯杯”,夺得唯一的特等奖。大三那年,他担任系科协技术顾问,不仅给新入学的同学们开设基础培训讲座,还为永胜县第一中学的孩子们送去人工智能的科普讲堂。
“龙芯杯”参赛队员合影
同样是在大三,刘松铭开始了科研探索——AI for Science,从偏微分方程入手,尝试用神经网络替代传统数值解法。科研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推导公式和建立模型都很顺利的情况下,后续的实验结果却比前人最差的方法还要差。面对一个可能出错的数学公式,刘松铭整整一个月毫无头绪。
直到一天晚上,他像往常一样来到答疑坊做志愿。这时一位同学问了一道指数函数的题目,他顿时灵光一闪,找到了破解困难的秘诀。最终,实验结果超出预期,刘松铭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CCF A类会议NeurIPS上发表论文,并申请了两项国际专利。
在高中的“懵懂”期,刘松铭用全力付出,只为青春不留遗憾;在大学里,他朝着目标不断前进,坚持自己的热爱,探索科学,解决问题。他始终相信一切经历都是纯粹且独一无二的!
✦
✦ ✦
人物简介
刘松铭,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计91班学生。作为答疑坊总负责人志愿工时达800小时。他在专业学习和学术科研上勤奋钻研,从大一到大三,年级排名保持第一,超过1/3的课程获得A+成绩;曾获得第五届“龙芯杯”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大赛总决赛唯一特等奖、2021年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团体Finalist(特等奖提名奖)、第六届“互联网+”创业大赛三等奖、第三十六届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等荣誉;他在AI for Science领域,发表一篇高质量论文,并申请两项国际专利。2022年荣获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
●
●
●
来源|清华招生
排版|曾净
编辑|江盛盈
★
精
彩
回
顾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想上好清华这门课?去画吧!
▲她亲手描摹西安的眉眼,让一座城焕发新生!
▲她从国旗下出发,登上成长的台阶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thuxwzx@tsinghua.edu.cn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