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坝”气十足!

段颖 清华大学 2024-03-31


37年

常年跟着江河走,一直绕着大山转

晒过金沙江干热河谷的烈日

撑过大凉山霸道刺骨的严寒

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守?

很多人不解

可跟水电打了半辈子交道

他觉得自己还像初入行时一样热爱不减

 

截至2024年2月14日

世界第四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

累计发电量突破6000亿千瓦时

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8亿吨

减排二氧化碳4.94亿吨

这一巨型工程的总设计师

正是清华水利系校友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王仁坤


让我们一起走近

"大国重器中的清华人"系列报道

为您讲述改革开放以来

清华人为铸就国之重器

默默耕耘的奋斗故事


“做不出好设计,对不起大工程!”

1986年硕士毕业后

王仁坤来到中国电建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从事水电工程设计与研究工作

先后主持设计建成

溪洛渡、锦屏一级、大岗山等

国内外20多座大、中型水电工程

其中

溪洛渡水电站

混凝土拱坝高285.5米

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

是当时国内仅次于三峡、世界第三大水电站

锦屏一级水电站

混凝土拱坝高305米

为当前世界第一高坝

大岗山特高拱坝

抗震设防指标为当前世界高坝最大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


特大工程对应着极高难度

需要研究论证解决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

从前期勘察设计到工程完建

王仁坤投入了大量心力

单溪洛渡一项工程

他就干了30年

 

用一个字描述王仁坤与溪洛渡的关系

那就是“爱”

“我们的拱坝体型是不是最优?”

“建基面抬高,能否保证安全?”

整个设计过程中

类似这些问题经常在他脑中萦绕

保守还是创新?

这位专家型管理者不愿妥协

“一定要把设计做到安全可靠、方案最优,

否则对不住工程的伟大和自己的责任。”


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


他和团队不断对设计进行优化、深化

并亲自研究解决最棘手的问题

从最具挑战性的拱坝建基面下手

经过巨量数值分析和物理模型验证

最终实施建设的溪洛渡拱坝较可研批准方案

节省直接投资约6亿元

优化报告被潘家铮院士称赞为

“高坝设计宝典”


王仁坤(右)与恩师

——著名水电专家潘家铮(左)在溪洛渡工地


攻坚克难,筑坝技术引领世界

始于设计,却早已超越设计

王仁坤潜心吃透大坝建设技术问题

确保每一处问题都能圆满解决

工程方案达到科学最优

 

受西部特定地形、地质、地震

等环境条件影响

300m级特高拱坝枢纽工程的设计

大大超出已有经验和设计规范的适用范围

王仁坤牵头推进了

数十项重大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

创建了

300m级特高拱坝设计方法体系

与安全控制成套技术

研发了

特高拱坝枢纽泄洪消能设施的布置

及结构设计方法

构建了

地下厂房超大洞室群围岩稳定控制方法体系

与成套技术


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


系列创新成果

用于溪洛渡、锦屏一级、大岗山等

取得巨大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还推广应用到

白鹤滩、孟底沟、叶巴滩、牙根二级

多座水利枢纽工程

助力我国高混凝土坝筑坝技术跃居世界领先水平

 

鉴于工程所取得的创新性突破

溪洛渡与锦屏一级双双斩获

素有国际工程咨询界“诺贝尔奖”之称的

国际FIDIC杰出工程奖


“累吗?累!值吗?超值!”

 2002年

王仁坤来到清华水利系读博

如果把此前的读书和工作经历

看作“知”和“行”的独立探索

那么在清华的深造经历

则被他解释为“知行合一”的升华

“所学所思能更好地投入到工程实践,

又从工程实践的千头万绪中

找到通向更高境界的道路。”


王仁坤(右3)与设计人员研究解决工程问题


他带着问题来学习

在导师潘家铮周维垣教授的指导下

多位清华水利水电专家教授的帮助下

带领设计研究团队

全面论证了特高拱坝基础利用弱风化岩体

和体形优化的技术可行性

并成功运用到工程实践

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

相关论文被评为

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

 

学习过程充实又辛苦

在溪洛渡深化设计阶段

他常常晚上从成都到北京

转天迎接满满一天的课程“干货”

结束后立马赶回成都

“累吗?累!值吗?超值!

工程有需求,学习有目标,学后有收获,

就不觉得苦和累了。”

 

另一件让王仁坤觉得超值的事

是冒生命危险去做的

近十多年

他多次亲赴抢险一线

发挥专业技术优势

为抢险救灾发挥突出作用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他及时到达紫坪铺大坝查看损险

并参与多个地震堰塞湖抢险排险

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发生后

第一时间提出被采纳的处置方案

有效降低溃堰损失

 

险情面前,简单一句

“我们不上谁上?”的背后

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党、国家、人民的绝对忠诚和高度负责


“搞水电的,入行就是一辈子!”


王仁坤在工程勘察现场


37年的奋斗王仁坤先后获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1项省部级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数十项发明专利同时还获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大坝杰出工程师国家卓越工程师等 面对成绩和荣誉他淡淡地说自己只是见证并参与了伟大工程的建设成绩是集体创造出来的 如今作为成勘院专家委员会主任王仁坤要做的研究更多长驻现场的时间却相对少了但每去现场他都格外珍惜在叶巴滩工地探索技术创新方案在雅江现场查看工程建设条件······王仁坤希望继续为国家水利事业发光发热“江河奔腾不息,攀登历程不止。”不管何时这都是他坚定践行的人生准则! 
更多大国重器中新一代清华人的故事将继续为你讲述······




(点击下图查看更多故事)


 统筹 | 吕婷文 | 段颖视觉设计 | 贺茂藤排版 | 牛韵涵编辑 | 彭稳平责编 | 赵姝婧审核 | 许亮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thuxwzx@tsinghua.edu.cn


往期精选




“引力一号”首飞成功!清华“火箭男孩”圆梦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走近!百位大国重器中的清华人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来,一起探秘国产首艘大型邮轮!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喜欢清华,请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