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力『H@i·7生活家』第二季 | 解密仪式公区:藏在你家楼下的“微型艺术馆”
“让空间变成想象的样子,这件事,一步都不能让。”
— —【ONE】— —
『我们的设计初心』
归家的每一步,温暖又有趣
住的好,是高级趣味。
公区作为链接户外空间和家之间的枢纽,也是家的延伸。它承载了多元生活场景,打开了家的边界,为生活解锁更多美好可能。新力一直在探索,试着创造一个让业主归家更具有幸福感与仪式感的公区解决方案,我们希望,业主回家的每一步,都是丰富的,有趣的,有温度的。
精细产品的颗粒度,尽量不错过任何一个人性化功能细节。研发初期设计师就把自己设想成业主,从车行归家与步行归家双重维度去感知每一个动线节点带来的体验并进行提升优化,让业主收获精致的,愉悦的归家体验。
— —【TWO】— —
『归家动线』
营造的不是场所,而是场景
在新力,回家就是度假的开始。一条城市轻度假归家动线,串联起公区的每一处细节。通过多重空间序列的起承转合,结合以轴线式布局的对景关系,站在美好生活的维度上,设置了“9重步行归家体验+8重车行归家体验”,让客户归家的每一步都是惊喜,收获层层归心的极致礼遇。
在公区设计中,追求产品的审美,做最有价值的取舍,提升用户的体验感与参与感,让公区空间好看又好用。流畅空间动线规划、简约质感的标识体系、艺术场景氛围营造、无接触安全归家健康设计等,为空间注入活力与仪式感,完善居住幸福感营造,全方位提升生活品质。
— —【THREE】— —
『设计理念』
不止是公区,更是微型艺术馆
过去的公区只是个场所,赋予其内容之后就变成了场景。让公区承载家的功能,延伸生活的品质,美好的场景在新力的公共空间里自然而生。
我们打破以往公区的常规做法,让艺术走进生活。以“流动的艺术 沉浸式艺术馆”为空间设计理念,研究并提取当代美术馆/艺术馆创新元素,解构艺术空间气质,以极简、写意、格调的艺术形式,恰到好处地提炼出纯粹又精致的艺术气质,赋予空间深层的情感精神,让沉寂的空间重新激活。
▲设计解构分析
我们期望,每一个回家的业主,感受到公区空间流动又静谧的艺术力量,忘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任思绪自由穿梭,身心经历一场久违的回归,感受纯粹的艺术美学和细腻的温暖。微型艺术馆,就在你家楼下,随时随地,举步即达。
▲流动的艺术 凝固的空间
— —【FOUR】— —
『空间解读』
更好的公区 更有趣的家
如果说“家”是人们永远绕不开的向往,那么公区一定是向往的起点。
新力公区的每一处空间,犹如一樽充盈着艺术和情感的器皿,令人流连。
1、高颜值+艺术感的双大堂
新力将居住美学、艺术美学、生活美学融入到双大堂的设计中,以“几何·构成、节奏·韵律”为设计理念,以几何线条将三维空间切割成由不同材料组成的板块元素,形成空间节奏韵律感。
▲3.0 首层大堂 | 创想意境图
整体空间凝练极简的线条呈现出张力的美感,温暖而精致的质感让空间和人更贴近,平静且富有层次的空间将业主迎入多元立体的视觉空间。兼具高颜值与艺术感的双大堂,赋予业主归家时满满的仪式感。
▲3.0 地下大堂 | 创想意境图
▲3.0 地下泛大堂 | 创想意境图
2、美观大气地下车库&清晰的标识体系
新力本着功能化、实用化的设计理念,对地下车库的空间布局、人性化细节不断优化升级。清晰的标识体系、高端大气的门头挑檐设计、暗藏式管井门等细节雕琢,为业主呈现美观的、大气的、品质的地下车库,每一天都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温暖归家。
▲3.0 地下大堂 门头| 创想意境图
3、精致标准层&定制电梯轿厢
精致的、温馨的归家感受往往来自于全方位的匠心细节。新力对标准层和电梯轿厢打造上也是颇为用心,将美学、质感融入空间设计中,联动人与空间的情绪,以可见可触摸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归家的每一步轻松、随心、舒适。
▲3.0 标准层&电梯轿厢 | 创想意境图
— —【FIVE】— —
『迭代升级』
让生活空间进化出艺术质感
不断修复的产品基因,才能持续迭代。基于客户不断变化的体验需求,以及细颗粒度的情绪曲线,新力公区从现代简约风的2.0时代升级成艺术颜值风的3.0时代,打造有趣温暖的公共空间,让公区进化出艺术质感。
▲2.0 大堂 | 创想意境图
▲2.0 首层大堂 | 实景呈现
▲2.0 地下大堂 | 实景呈现
▲2.0 标准层 | 实景呈现
▲2.0 地下大堂门头 | 创想意境图
▲2.0 地下大堂门头 | 实景呈现
▲2.0 公区 细节展示
— —【ENDING】— —
『怀揣热爱 一路向前』
在产品中创造美好
是我们的向往
但也不止于向往
我们试图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
为客户提供更缤纷的活力社区
遇见理想生活应有的样子
本资料声明:
1. 本资料为要约邀请,不视为要约,所有政府、政策信息均来源于官方披露信息,具体以实物、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文件及买卖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为准。如有变化恕不另行通知。
2. 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3. 本资料制作时间为2020年10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