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切噱头都被资本市场扒光内衣

testpv 全球光伏 2022-05-20


广告位招租


为了这一刻,中环神秘了两周。两周前的朋友圈就开始造势“期待”。


当这一刻真的来临,才发现是一场骗不了资本的游戏。本文将先介绍今天中环发生的故事,再深入分析其对行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1. 红盖头揭起:知道大,没想到这么大!


8月16日,因新品发布而在朋友圈刷屏的中环股份,向全光伏行业推出了热议新品 - 12英寸超大硅片“夸父”M12系列



所谓M12系列超大硅片,就是硅片边长为210mm,对角线则达到了295mm;

而近年来隆基主推的的M6硅片,就是边长为166mm,对角线为223毫米;

目前主流的M2硅片,就是边长156.75毫米,对角线约210毫米。请参考下图。



所以,此次中环推出的M12系列超大硅片,比M2硅片表面积增大了80.5%,较M4(161.7mm)硅片表面积提升71%,较M6(166mm)硅片表面积提升61%。


按照中环的介绍,M12硅片通过12英寸硅棒拉制,应用到组件端,60片PERC组件功率可达580W,60片N型组件功率可达620W。


根据中环股份的PPT介绍:同样的144半片(72块切半)组件,电池按22.25%计算,M12功率相比M2提升193W,封装损失更低,组件转换效率提升1.14%,达到577W,叠加N型先进技术,很容易突破610W。


以一个二类地区的50MW平价项目为例,基于1000V系统,210组件采用60片P-PERC半片(120)M12还可以节约设备费用4.3%、土地43%、施工12.7%,BOS成本下降19.4%,IRR提升1.1个百分点,最终LCOE度电成本下降6.8%。


2. 光伏硅片尺寸的变更


光伏硅片尺寸标准的权威是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跟踪其标准发布历史,可以发现近年来光伏硅片尺寸经历了3次主要的变革:


1) 由100和125大幅度增大为156;此阶段为1981至2012之间,2012年,新的SEMI PV22标准开始生效,边距156被加入到最新标准中;


2) 由156(M0)小幅调整至156.75(M2);通过修订标准,SEMI增加M2标准尺寸,获得了业界的认可;之后还有从156.75(M2)小幅调整至158.75


3)从156.75M2大幅增大为166硅片,这一变革尚在进行中。


4)此次中环发布M12硅片,上述的第三次硅片尺寸变更尚未完成,这一变更将带来生产工艺及产品效率的巨大变化,可以说又是一次新的革命。



3. M12: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相对于M6发布至今的舆论和实践的准备及论证,此刻M12的发布在行业中一片哗然。最大的关注莫过于一直以来行业的共识:M6是当前行业设备革命前的极限尺寸!


在电站建设中,使用高功率组件可减少支架、汇流箱、电缆、土地、安装等成本,从而摊薄单瓦系统成本,为组件带来溢价;在制造端;大硅片本身可以摊薄硅片、电池、组件生产环节的非硅成本,提高组件转化效率,从而直接增厚各环节利润。


所以一直以来,单晶的倒角越做越小,硅片在追求越来越大,组件在追求越来越丰满(尽可能少的电池片间隙)。但产线的最大化兼容决定了大硅片推广的可行性,硅片做大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电池的扩散炉,其次在于组件、电池生产线的工艺设备。


据隆基介绍,其大尺寸166毫米规格的确立是基于多维度分析研究后成型,在硅片尽量做大而扩散炉直径有限的背景下,166毫米对于现有组件产业链是兼容的,包括:


1. 对于大多数单晶装备兼容度是足够,仅需要在切片方面做一些微调;

2. 对大多数的电池生产线也是兼容的,

3. 对于组件玻璃的尺寸生产线也可兼容,同时大尺寸也提高了玻璃产品的利用率。


而如果使用M12超大尺寸210mm硅片,那不仅仅拉单晶的技术、设备是最基本的能不能问题,更有现有切片机需要做较大的改造,电池线包括扩散炉管径、清洗篮子、扩散石英舟、PECVD石墨舟、丝印网版等都改动较大,甚至需要完全更换;组件生产线的串焊、电池检测、硅片检测、分选等,这些都限制了210mm大尺寸硅片的大规模应用。


按照之前行业的分析,如果使用超过166mm尺寸的硅片,就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比如晶硅自动化生产供应商,营口金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子公司总经理王玉明认为,从制造角度看,增大硅片尺寸的限制在于现有设备的兼容性。166毫米大硅片基本已经达到部分设备允许的上限,166毫米大硅片是现在行业当中改造成本最小,应用成效最大的硅片尺寸。如果继续增大,就需要更新产线设备。


所以,这里面涉及到这些考量:


1. 有没有别的硅片厂商愿意和你一起上?

2. 有没有足够的经济效益促使电池、组件厂去更新设备?

3. M12拉晶、切片、制造电池的良率如何?


关于第一点,说白了,隆基是否愿意跟你一起上?因为目前市场上单晶基本上被隆基、中环垄断,其它厂家基本是自给自足。


和隆基比较纯粹的光伏业务不同,中环还是半导体单晶硅龙头企业,中环在投资8英寸和12英寸的半导体硅片。而半导体对硅片的纯度、质量等要求是远高于光伏的。所以,中环生产M12光伏硅片,可能只是在处理其半导体业务中12英寸硅片的尾料、废品。让隆基为了开发M12而开发M12,或许开发成本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关于第二点,对于电站投资商,使用大硅片唯一的好处是高功率组件带来系统成本的下降(即便组件成本低了,价格也不会一时马上降下来),风险是大硅片的质量是否能得到保证、组件价格会不会上升。


而对于组件厂,就要权衡使用大硅片带来的整个生产线工艺设备更新成本、电池供应风险、测试设备更新成本、所有新型号组件的认证成本等,组件制造环节能降低的成本有限(总的电池片面积相同的话,节省的只是一些间隙的面积),如果不能从售价上分得系统安装成本的一杯羹,组件厂是很难有积极性使用超大硅片的。而相对的166硅片,由于生产环节设备更新少,改造成本低,已经被主流组件厂当成新产线的标配。


对此,有网友表示,设备改造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如果终端市场愿意买单,比如电池工艺最关键的扩散炉、烧结炉,某欧洲厂商工作人员表示包括管径改造等一点问题都没有。但牵扯到每一样设备都得做变更,谁来协调,谁有动力协调?所以设备厂商是否力挺是个很大的问题。但如果没设备,M12还是没法玩。


而对于166硅片,设备厂商都买单了。


关于第三点,从今天上午起,朋友圈不少人都在关注这个问题。一位电池设备端的资深人士介绍,即便扩散炉等设备做了改变,良率肯定要攻坚一阵子,更何况改变的不知一个设备,而是整条生产线。


而良率本身又是一种成本。


并且对于电站投资商,如果他们节省的系统成本被上涨的组件价格抵消,那就很难启动M12了。


4. 对M12的疑虑:真的6.0吗?


中环今天的发布会以及众多媒体的转载都用了一个“吸睛词”:组件6.0时代,并且一再声称,没有5.0,直接6.0。


但中环的More Efficiency的说明是这样的:



硅片面积增加80.5%,所以产出功率增加80.5%;

所以60片M12组件的功率可突破610W!


而我们宁愿相信这纯粹是在玩文字和数字游戏。因为你60片M12的电池片面积增加了,当然效率会增加,那你组件面积也增加了啊!如果可以无穷增加组件面积的话,那做144片M6组件,功率都可能超过1000W了,10.0时代都可以到来


而组件面积是不能随意增加的,这是要考虑到IEC的机械载荷测试以及安装、搬运等各种因素的。


所以中环介绍的“换代产品”M12硅片6X10组件,面积可能有3平米,这大概是前所未有这么大的“换代产品”。


而中环又提出的新解决方案是,用5串电池替代6串电池,面积将和M6硅片72片组件相近。如果是这样,那组件也就刚刚5.0及格而已,而此前不就,隆基已经宣布其最高效率组件超过500W了。


5. 本是重大利好,却被资本市场扒个精光


此次中环新品发布,属于中环近年来的重大举措,史诗级的大事,媒体造势酝酿就有一个多月。而当发布的信息公布后,迎来的是资本市场沉重一击。


早上9:30股市开盘后,大约从10:00开始,中环的股价是这样的:



考虑到前期一个月的上涨,通常利好消息的宣布对于股市来讲就是最大的利空。但一般这种情况下,股价应该是大幅低开的。


而中环股价的下跌出现在上午10:00左右,这正是中环发布会的高潮时期,所有要发布的信息都已PPT公布。


不能不怀疑,这时候的下跌怕不是利好出尽的利空,而是没有看到实质利好的利空。就我们所理解的没有实质性利好,无非就是M12硅片落地的难度


更何况,中环除了推出M12外,还推出了M9,M10两个迭代产品。而就此前的分析,M6尺寸已经是现有产业链改造的最经济尺寸,这个M9和M10,不仅要对 现有产线伤筋动骨,还远远不及M12带来的利益。


所以,在笔者眼中,M9和M10怕是连鸡肋都算不上。


所在资本眼中,M12+M9+M10之后就是这样的:



而不管今天的大盘是否上涨,无论是M12,还是6.0,在资本面前,衣服都将被扒光,内衣也不剩!

惊现天价!组件价格6.24元/W中标

止跌回稳!跌破何处?单多晶各环节最新价格汇总

从3.8 % 到25.2 % ,钙钛矿电池十年之变

中广核,中标比中签还难?

点“阅读原文”报名全球钙钛矿光伏技术与产业化论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