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严控光伏制造业:“23%”电池效率门槛会拦住谁?
在电池新产能投放上,光伏公司只能投PERC+,TOPCon,HIT等新技术,光伏技术路线从P型向N型升级有望启动下一轮技术变革。在平价上网尚未完全到来之际,光伏制造企业必须先跨过更为严格的门槛。
2020年5月29日,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0年本)》(征求意见稿),要求新增单晶电池片转换效率需大于23%。
上述文件还指出,新增产能需满足多晶电池片转换效率不低于20%,多晶组件转换效率不低于17.8%,单晶组件转换效率不低于20%。这意味着,在电池新产能投放上,光伏公司只能投PERC+,TOPCon,HIT等新技术,光伏技术路线从P型向N型升级有望启动下一轮技术变革。
在这些新技术路线的冲击下,中国光伏产业电池技术未来发展将何去何从?
23%效率门槛
与《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相比,本轮意见针对电池片的效率、组件的效率、硅片端的拉棒能耗要求均有明显提升。
新版本文件延续了2018年版本中对单晶项目的扶持政策,提出新建和改扩建多晶硅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其他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其次,新增了光伏项目投资强度的指引,提出电池制造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900万元/亩,组件制造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500万元/亩。
值得关注的是,新版本提出存量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9%和22.5%(2018年版本为18%和19.5%),新建和改扩建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20%和23%(2018年版本为19%和21%)。
其中,引发激烈讨论的是新版本文件规定的23%电池转换效率。据了解,目前行业单晶PERC电池平均量产转换效率为22.4%-22.7%。
这或许意味着,电池行业格局可能面临洗牌。继当前主流技术PERC之后,“PERC+”与异质结HIT将走向台前,新的行业龙头或在新技术冲击下诞生。
当前,“PERC+”的转换效率能够达到23.5%-24%,异质结电池量产效率已突破24%,最高效率已达26.63%,有望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下一代超高效电池技术。
虽然业内称传统PERC电池效率年底有望提升至23%,但也仅接近《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0年本)》所规定的下限。显然,过高的效率标准使传统PERC技术不具有完全优势,在这轮“优胜劣汰”中,新版本文件成为主要推手。此外,23%效率门槛也使得企业不得不再次重新考虑日后的产品布局。
HIT待爆发?
相较于PERC电池,异质结电池不仅具有高效率、高可靠性、双面发电的优势,还具有相对简单的低温工艺制程、薄硅片应用、温度特性好、无LID和PID效应、更易兼容大尺寸硅片等优点。目前,主流企业异质结电池量产效率已突破24%,最高效率已达26.63%,有望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下一代超高效电池技术。
把握新技术的关键
第二代电池片技术PERC产能高歌猛进,第三代电池片技术HIT产业化元年开启,但在此消彼长的竞争格局下,哪项新技术会最终脱颖而出还有待于时间检验。市场上对其的关注必然不会停止,由上海市太阳能学会、光伏领跑者创新论坛主办的 “第五届异质结电池量产技术与智能制造论坛”将于6月18-19日在苏州·吴宫泛太平洋酒店召开。大会已集结通威、爱康、中智、山煤、钧石、隆基、东方日升、捷佳伟创、电科装备、金辰股份、中科院电工所、晶科等上百家异质结电池研究机构、电池组件制造商、材料与设备供应商、第三方检测认证、分析咨询、终端用户共同参与,全方位剖析异质结产业链技术与市场热点话题,探讨行业发展走势。
部分来源:能见Eknower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或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公众号平台对文中观点不持态度。如内容有不实或者侵权,请留言与本站联系。
往期精彩内容推荐
☞☞隆基、晶科等七家企业分食中核3GW大单
☞☞2020年各省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下发!
点“阅读原文”报名第五届异质结量产技术与智能制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