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通威、大全、协鑫、新特、东方、亚硅......不要回避:中国多晶硅很快将一统江湖

testpv 全球光伏 2023-01-12





《全球光伏》了解到,德国研究公司Bernreuter Research对全球顶级多晶硅制造商的最新排名显示,2020年全球前五大多晶硅生产商中有四家位于中国前十大生产商有七家位于中国


1.  中国制造商占据绝对优势

 

《全球光伏》获悉,2020年排名前10位的多晶硅制造商包括:

 

  • 通威(中国)

  • Wacker(德国/美国)

  • 大全新能源(中国)

  • 保利协鑫(中国)

  • 新特能源(中国)

  • 东方希望新能源(中国)

  • OCI(韩国/马来西亚)

  • 亚洲硅业(中国)

  • 亥姆洛克(美国)

  • 内蒙古东立光伏(中国)

 

尽管总部位于德国的瓦克化学在美国也有一家多晶硅工厂,2020年名单上名列第二,但该公司总裁此前表示没有计划增加太阳能级多晶硅的产量。之前,瓦克曾把2019年度的巨额亏损归结于中国装机不足和中国多晶硅产能过剩。

 

而韩国OCI也在2019年度就宣布退出太阳能级多晶硅业务,并于2020年关闭了韩国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工厂。

 

曾经的全球多晶硅巨头亥姆洛克(Hemlock)因为中美光伏双反贸易战而彻底失去中国市场,其在美国田纳西州与瓦克化学同时建立的庞大产能刚完工就宣布关闭。

 

因此,如果抛开瓦克、OCI、亥姆洛克三家在电子行业的业务,仅比较光伏硅料的话,中国企业或已经一统江湖

 

而由于太阳能行业的即将爆发,德国研究机构Bernreuter Research预测,到2022年,排名前4位的多晶硅制造商将全部来自中国。他们在《2024年多晶硅市场展望》中认为,中国在全球太阳能行业未来几年多晶硅供应量将接近90%。

 

2.   硅料涨价,海外供应商的救命稻草?

 

瓦克(Wacker)在2020年跌至第二位之前一直排名第一,即便如此它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行业电子级多晶硅制造商。

 

瓦克无意将其太阳能级多晶硅产能提高,在《全球光伏》看来,瓦克的德国产能都是很久以前的老工艺,美国产能也是15年前开始建设的,而近10年来,太阳能产业的爆发让多晶硅的工艺和成本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瓦克在太阳能领域根本无法和迅速发展的中国竞争对手相比。

 

但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全球双碳政策的调整,行业对未来太阳能装机量的预期普遍看好,相比硅料产能扩张的长周期,硅片、电池片产能扩张更快更迅速,进而导致了硅料产能被长单锁定,零售硅料的价格与长单价格相互助长,目前硅料市场价已经在180/公斤左右,相比2020年中期上涨了150%

 

如此好的价格下,无论是瓦克还是OCI都无法抵御利润和市场的诱惑,硅料涨价让瓦克、OCI、亥姆洛克,甚至是REC硅料的业务都有可能再次重生,难道你相信他们会放着钱不赚?

 

而事实上,至少2021年上半年,全球光伏的装机量并没有比以前出现太大的变化。中国硅料、硅片、电池行业的无序竞争,或将成为瓦克、亥姆洛克、OCI等海外公司的救命稻草。《全球光伏》认为,这根救命稻草,可能会让上述几家硅料供应商维系2-3年,直到中国新的硅料产能完全释放,第二轮降价竞争再度开始。

 

3.   用心险恶“强迫劳动”谎言的背后

 

看完Bernreuter Research的研究,你就能明白“强迫劳动”谎言背后的真正意图。

 

Bernreuter Research在研究中表示,如果他们的国家不希望完全依赖中国太阳能产品来向可再生能源过渡,则他们必须对非中国的太阳能供应链(尤其是硅锭和硅片制造业)实施有效且长期抑制的产业政策。”

 

在《全球光伏》看来,中国多晶硅产业链已经奠定了多种优势:


  • 从技术上来说,中国的多晶硅产能几乎都是最近10年左右投产,代表了最先进的制造技术;


  • 从成本上来说,中国的多晶硅产能大多分布在新疆、青海、云南、四川、内蒙等能源极度丰富的地区,无论是煤电还是水电,无论是风电还是太阳能,优势明显;


  • 从产业链来说,中国大而全的包括光伏在内的全产业链让光伏制造一体化优势凸出;


  • 从环境气候来说,中国对绿色制造、节能减排、双碳行动等方面的规划和行动,以及表现出来的全球领导力,让西方国家都无话可说;


  • 从贸易规则来说,中国加入WTO后对全球的承诺都履行完毕,甚至超额完成,西方国家前几年在WTO对中国一通指责后,发现自己才是最不遵守WTO的那个,都差点退出WTO


  • 从经济规模来说,过去数十年无数次经济制裁和封锁下,中国经济发展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特朗普四年的强硬经济高压政策反而让中国经济越来越强硬;

 

留给美国的大概也就剩下“政治”一条路了。在政治正确下,所谓的“强迫劳动”可以成为阻止使用中国产品的“道德”借口。Bernreuter Research 表示,“美国西北部、加拿大、挪威和马来西亚的低成本和可再生水电为他们提供了替代燃料供应链的机会,而无需强迫劳动和高碳足迹。”

 

其实可以想象的是,即便以后调查发现“强迫劳动”纯属谎言和借口,剩下的很可能是直接宣布禁止使用来自中国的各种产品,连道德外衣都不披。

 

4. 不用回避:中国多晶硅很快将一统江湖

 

正如中国的光伏制造产业链几乎已经一统江湖一样,我们正在慢慢地习惯中国产业链坐在全球老大的位置上。我们预计,中国的多晶硅制造和产能大概在2021年底之前就会被重新捋顺,就像中国光伏玻璃曾经从20出头涨到50元一样,过了这个点,产能就出来了,价格就下跌了。我们预计到2022年,中国的光伏成本将会回复到正常下降通道中。


然而,我们还是要关心一下,今年的装机量在如此高的硅料成本以及通货膨胀带来的原料涨价情况下,还能不能实现?涨价后的硅料产能会不会反因需求不足而过剩,最后变成有价无市。


TestPV原创,转载需联系授权


光伏在线,全球视野;

特约评论,专业解读。

公众号“全球光伏”(原光伏测试网),在保持原有技术专业特色和质量认证解读的基础上,更注重全球光伏市场重要资讯,分析各国光伏政策和趋势,传递领先企业、领先产品、领先技术的最新动态。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或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公众号平台对文中观点不持态度。如内容有不实或者侵权,请留言与本站联系。

往期精彩内容

☞☞20.2%!新钙钛矿组件效率纪录

☞☞2021年光伏企业全球20强出炉!

☞☞“氟”对?氟”错?光伏全生命周期评估引发的血案

☞☞祝贺中国光伏首次登上火星!!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第八届光伏聚合物国际大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